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200字文案

2019-03-12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2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200字文案

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200字文案:

江阴自古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如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中国图书馆之父缪荃孙,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现代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他们为江阴的昨天书写了精彩的篇章,为江阴的今天提供了无穷的力量,更为江阴的明天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些人中,徐霞客是最耀眼的一颗星!
徐霞客自幼聪慧过人,好读书。15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特好史籍、地志图经,萌远游五岳之志。
他21岁摒弃仕途,开始漫游祖国,直到56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更可贵的是,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靠徒步跋涉,考察活动主要在崇山峻岭间。山中绝粮,就吃野菜野果为生;无处投宿,就以山洞树林为家。
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他多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28岁那年,徐霞客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他仍不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他紧紧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爬。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继续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以自己的机智保住了性命。
徐霞客就是用这种精神,成为江阴的骄傲。
徐霞客用自己的大半生时间写成的《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对喀斯特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作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是举世第一人。这比欧洲最早进行石灰岩地貌系统分析的罗曼要早200多年。
我们应该向徐霞客学习,早早在心中立下志向,坚持努力,向自己的理想前进,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回报祖国。

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200字文案:

我的家乡——安徽省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现代的陶行知、******主席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庐州合肥(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和范仲淹一样,一生做过许多官,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是做什么官,他都认真处理政事,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所以在戏剧里,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
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并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一点点给自己吃,其它的全部卖了。
在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个人没有想到这状一告就泄露了自己。原来在前一天那名农民就到县衙向包拯告状了,说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头割了,当时包拯就意识到这一定是某个仇家有意陷害这个,便让那名农民把牛杀了,来“引蛇出洞”。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不仅机智而且大公无私。包拯做官以后对家里人的要求也很严。他曾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后世子孙任,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以殁之后,北吾子孙。”意思是说:谁要是做官犯了贪脏,不许回老家,死后不得葬进包家坟墓。不听者,不是我的子孙。
正因为包拯的机智勇敢和两袖清风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从古到今包拯一直被人们视为清官的楷模。
大公无私的代表人物也就不难怪了。我为我的家乡——安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感到自豪。

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200字文案:

说起我们湖北的名人,那可多的去了,从古到今数不胜数,有医药学家李时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田园诗人孟浩然,地质学家李四光,体操名将杨威……在灿若群星的名人中,其中有一颗星最闪亮,他就是最令我景仰的三国时期军事指挥家——诸葛亮。
人们称诸葛亮为“神算”,是名副其实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还记得“草船借箭”的故事吗?年轻有为的周瑜本想刁难一下诸葛亮,可神机妙算的利用雾浓的特点,便请人造好草船,这样诸葛亮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勇气过人,还记得“空城计”的故事吗?当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像黑云一样兵临城下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唯有诸葛亮稳如泰山,镇定自若,当他头束纶巾,手持羽扇,笑容可掬的焚香弹琴时,那潇洒的风度,那过人的勇气,令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吓破了胆,也让后世文人为此倾洒笔墨,赞叹不已。
诸葛亮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仁慈大度,令人叹服。还记得“七擒孟获”的故事吗?当南蛮首领孟获第一次被诸葛亮擒拿住时,孟获心有不服,认为诸葛亮只是运气好,后来诸葛亮七次擒住孟获,有七次放虎归山,周围的士兵都疑惑不解,认为打仗根本不用讲究“仁义”二字,可诸葛亮却认为:以德服人,才能让对手心悦诚服,才能让对手忠心归顺。当诸葛亮心服口服的拜倒在诸葛亮的面前时,你能不为诸葛亮的仁至义尽所感动吗?
诸葛亮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智,勇,仁义的化身,在我的家乡襄樊就建有纪念诸葛亮的圣地——古隆中。当我徘徊的这风景优美的古隆中时,耳畔不时想起年轻的诸葛亮在这里苦读诗书的声音,浮现出刘备与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络绎不绝的有人来到这里游览参观,作为诸葛亮的老乡,我感到无比自豪。
诸葛亮,是我最喜欢的家乡的名人。

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 作文家乡的名人200字文案:

我的家乡——安徽,是一个盛产人才的地方。许多的政治家、领导人、文学家,乃至明星,都出自这个风水宝地。
我很敬佩的一个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叶匡政,就是我们安徽人。他出生于1969年4月,是安徽合肥人,现居北京。
叶匡政最初的诗歌创作可以追溯到1983年,“初三的时候,同座同学喜欢写诗,于是我也回去写了一首,拿来告诉他这是我从杂志上看来的,问他写得怎样,他说写得很好!还一句一句解释给我听。” 从那以后,叶匡政开始了他的诗歌生涯,小小年纪,一些作品就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有些还入选了《中学生优秀诗歌选》。在他的高中时代,主编了校报与诗刊,写了合肥中学生第一首早恋的诗,于是在合肥的中学生里出了名。到大学时,诗仍然是叶匡政的信仰,是他眼中不朽的事业,同时也是贴心的安慰。那时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诗人,一个文化学者。
正是叶匡政对诗歌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使得他能够在文学创作的领域游刃有余,出版的诗集与发表的文化批评文章,不仅为人们所看好,也在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叶匡政不顾外界的干扰,各种争议声,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批评家的道路,也坚持这他做一名诗人的梦想。正是这不屈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叶匡政诗歌欣赏:
《第二粮食仓库》
这是米的颤动。高大的仓库
几只麻雀不曾转身
就从气窗上飞走
一个人沉溺于这静叠的整体
使他屏息,把自己挤得比米更紧
清冷的房梁下没有任何运动与它相像
粗大的光线把仓库变得无比沉寂
使粮垛站得更加坚定
我究竟看了多久
那种丰盈才在粮垛之上缓缓升起
又朦胧,又唯一,像生命解体时的光芒
安详地说:“我的身体就是目的。”
光滑、洁白的米粒,在仓库中
保留着一点泥土的温暖
淡淡的米香悬垂在黑暗深处
像小小的种子,在那里
我听而不闻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家乡的名人》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家乡的名人》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作文家乡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