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学会运用博喻作文 学会运用博喻的例子文案

2019-03-15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学会运用博喻作文 学会运用博喻的例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会运用博喻作文  学会运用博喻的例子文案

学会运用博喻作文 学会运用博喻的例子文案:

博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一个特点。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1、博喻使立意更加高深新颖。如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中“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世;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这四个比喻,分别形容女子高贵的品质、纯洁的个性、光辉的神采和美丽的容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2、博喻使描绘更加鲜明生动。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用“明珠”作比,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用“星星”作比,写出绿叶衬托下的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用“美人”作比,写出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这些比喻惟妙惟肖,给读者以美好的感觉。
3、博喻使说理更加具体形象。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有这么几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一连三个比喻,将一个抽象的道理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写景、叙事、抒情、说理紧密交融,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博喻使节奏更加强烈感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优美动听琴声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描绘琵琶乐声的轻柔尖细、清脆圆润。这些比喻不但通俗别致,而且使句式整齐畅达,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很强。实际上,博喻的节奏感不只限于诗句,在很多散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中应用的民谣:“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鱼,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首民谣也运用了博喻,有很强的节奏感。
秦牧先生说过:“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入浊水上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这段文字讲的是整个比喻的作用,它本身又是以博喻的形式出现的,十分精当。

学会运用博喻作文 学会运用博喻的例子文案: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在说明一个事物时,不是直接去说,而是通过描述或说明另一个事物来达到目的,这样,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来描述、解释人们不熟悉的东西,减少理解的障碍。
比如,有人曾问爱因斯坦,究竟什么是相对论,作为一个非常深奥的理论问题,如果用科学术语来解释,必定冗长晦涩,让人难以理解,爱因斯坦是如何解释的呢?“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炉子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而如果你一个人孤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高深的理论,只因为巧用人的感受作比喻,简单几句话就说明白了。
具体说,当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表达某一事物或道理时,运用联想或想象,引进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达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具体、更贴切、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使听者爱听,听得明白,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人对梁王说:“惠子这个人说话善于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让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没法说话了。”
于是,梁王对惠子说:“希望你今后说话时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假若有个人不知道‘弹’为何物,您告诉他弹就是‘弹’,他能明白吗?”
梁王说:“当然不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您说不打比喻行吗?”
梁王说:“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这个故事中,本来梁王是不让惠子再打比喻,可是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个比喻,说服了梁王。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做比的事物或对象;喻词则是标明比喻关系的词语,如“好像”、“恰似”、“像……一样”等,比如,毛泽东曾说,有些人写文章长而空洞,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里,长而空的文章就是本体,臭而长的“裹脚布”是喻体,“像”是喻词。
人们说话是为了描绘事物,或阐述道理,或表述情感等,要把这些东西表述得生动具体,使别人印象深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运用贴切的比喻,就能化难为易,话半功倍,具有说服力。
领导练好口才很重要,巧妙运用比喻,能给语言涂上一层绚丽色彩,增加讲话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性,让语言更精彩,前面讲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解释,不仅能让人理解相对论的内涵,更让人觉得风趣可爱,用好比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两者相近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完全不同、但又有极相似之处的两种事物。属性相同的事物,难以激发人们的联想,没有比喻的意义;而没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根本不具有可比性,也不能用来比喻。
(2)通俗易懂
喻体要浅显,生动具体,与听众的生活非常贴近,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形神兼备
这是指对比的两事物不仅要有外表的共同点,还要有内在特质与神情上的相似点,以便能揭示事物的精神实质。
(4)自然贴切
比喻是增加语言色彩的好方法,但比喻不是越多越好,不能为了比喻而比喻,不能出于猎奇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比喻应有创造性、不能老用那些已经为人熟知的比喻,不自然的比喻,不但不能为讲话添彩,反而会让听众反感。

学会运用博喻作文 学会运用博喻的例子文案: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例如:
云朵则是天空的粉妆。清晨的云被染成鲜嫩的粉红,如初生的婴儿的脸颊,血色柔和。黄昏的云被镀上金橙色,如斑斑锈迹,闪耀着孤独岁月逝去的光辉。有一个成语叫做“白云苍狗”,天空每日便上演着一部《白云苍狗》的电影,观众有稚嫩的孩童,有迟暮的老人,他们从变幻莫测的云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时品尝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话故事里云的国度。
孟浩然诗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妆融化了,晶莹的雨水便落了下来。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点点滴滴的雨,愁煞过词人李清照,愁煞过贺铸:梅子黄时雨。我们坚硬却裂缝百出的心,被雨润泽,然后从心灵的旱地上长出一株新绿,从心灵的尘埃上开出一朵洁白。这柔弱的植物吸饱了天空的泪,在风中摇曳生长,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江苏卷满分作文《怀想天空》)
这两段文字文彩飞扬,联想丰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和审美的雅趣。“亲吻天空的眼泪——雨”,显得何等多情,何等美妙!“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引发了多少遐思!
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涟潋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
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湖南卷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这两段文字从游历中对 “水”“风”的感受入手,巧妙地点出人应“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题意。写景非常细腻、形象,语言流畅、优美,读来给人美的享受。

学会运用博喻作文 学会运用博喻的例子文案:

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让人读了回味无穷,在写作文时就要注意“三用”。
一、巧用修辞手法。为了把平淡的材料写得生动逼真,就需要巧用修辞手法,使人、物、景显得栩栩如生。如一位同学在《秋天的校园》中对菊花这样描写:“那五彩缤纷、婀娜多姿的一盆盆菊花正在争奇斗妍。它们像漂亮的花蝴蝶,像洁白的小天使,像节日的火焰,像美丽的蓝宝石。”作者巧用了四个比喻句,写出了秋菊的美丽迷人、婀娜多姿。
二、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如一位同学在《我当上了家庭的“打工仔”》一文中写道:“我的家庭也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三铁’:打破妈妈包揽家务劳动的‘铁饭碗’,打破我每月伸手要零花钱的‘铁工资’,打破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铁交椅’。我当上了家庭的‘打工仔’……”这里用“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和“打工仔”等风趣幽默的语言,要比直接写“我学干家务活,减轻妈妈的负担”生动得多。
三、巧用动词描写人物。人、景、物的动态描写至关重要,尤其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如一位同学在《舞草龙》一文中写道:“春节的晚上,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齐明。我们几个小伙伴舞着草龙,在大街上缓缓地行进着。小东手举着龙灯球,忽而上,忽而下,忽而左,忽而右,引逗草龙。草龙被激‘怒’了,龙须颤动着,龙嘴大张着,直扑龙灯球。龙身忽左忽右地扭动、翻腾,龙尾左右摇摆。草龙盘旋飞舞,像腾云驾雾,又像海上波浪翻滚。”这段话巧用了多个动词,把小伙伴们春节舞草龙的动作描写得生动逼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学会运用博喻》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运用博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学会运用博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