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 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  文案

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 文案:

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
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这到底是谁的错?为此我们近期在铁岭星星小学周围展开了一次关于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6份,有效问卷率为96%。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龄结构:25岁以下占62%,25岁以上占38%。
家庭结构:孩子占59%,家长占41%。
二、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应试教育中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应试教育导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化、传统化、应试教育阻碍学生的发展,使之不能适应社会等,以及应试教育对青少年所造成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应试教育中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从素质教育提出至今,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们现在提出要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要普及义务教育,不要重少数轻多数。但仍有不少同志提倡他的“应试教育”,鼓吹要理直气壮追求升学率,搞英才教育,对“应试教育”产生的触目惊心的后果,竟然熟视无睹。然而“应试教育”引发的恶性案例,一次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从1985年以来,各类恶性案件从来没有断过,例如1985年某市发生了十二岁女生隋某因父母逼迫考高分服毒自杀案件。
1987年11岁小学生夏斐因考试未得高分,被母亲活活打死,母亲在狱中自杀,从而使一个家庭从社会上消失了。
1990年4月,某高中女生邓某某,因照顾重病的父亲导致成绩下降,被学校列为计划外学生,要交500元学费,服农药自杀。
1992年4月,《解放日报》有一期情况简报报导,在分数与升学率重压下,有多名中小学生自杀。
1995年1月,某中学女生毛某某因不堪忍受教师罚抄作业,服毒自杀。
1995年4月,某小学生刘某某考试成绩略低,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适当的批评,跳楼自杀。
1995年5月,某大学附中一女生因考试成绩差,受到老师的冷落,上吊自杀。
1995年6月,某初中学生李某因违反学校早读不能看课外书的规定被学校老师罚款和打骂,自杀。
1996年6月,某县13岁小学生郭某某因考试成绩差,被老师罚款,在外游荡两天后回家服毒自杀。
1996年10月,某市学生周某因参加数学奥林匹克赛被淘汰,在教室上吊自杀。
1996年12月,某市13岁小学生王某因停电,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罚款,服毒自杀。
1997年3月,某市高三的林某因考试压力大,写了一份遗书,放煤气自杀。
2000年,浙江金华四中学生徐力杀母事件。
上述这些事件都是不该发生的,但是已经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发生。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家长?校长?教师?家长望子成龙何错之有,校长从严治校责无旁贷,教师呕心沥血更是劳而忘私啊。但一旦出了恶性事件,在震惊、感叹、并引发一阵议论后,谁也不愿承担一点责任,往往以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缺乏抗挫折能力等借口来平息事端,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缺乏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好,就承认是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缺乏抗挫折能力,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应值得我们深思。
(二)应试教育导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化、传统化
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青年教师从师范院校走上农村中小学教育岗位,给教育战线“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仍然微不足道。教师队伍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给农村学校带来生机与活力。原有的老教师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产生了所谓的“经验”,他们教法相对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对教育改革心,教学手段落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都是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需要、不适应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特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平时搞“题海战”使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总是频繁统考、统测,搞分数排队,而使学生成了考试的奴隶,学生常常处于一种精神压抑下的苦学、厌学,甚至逃学、弃学,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而一些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本想采用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但被考试所逼,又缺乏教学经验,最后不得不向应试教育低头。也只好沿着一些老教师走过的路前进,搞起“应试教育”,学习他们所谓的教学经验。
(三)应试教育阻碍学生的发展,使之不能适应社会
“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并围绕考试来构建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教育。它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其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使学生除了只会解题,而无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无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交流的能力、无推理的能力以及了解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力。使学生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无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就拿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一些学生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无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只懂得照搬书本,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去发明创造。也不能对一些实验装置提出问题,加以改进、创新。对一些知识没有怀疑的态度一味地相信书本,认为书上说的、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没有创新意识。这叫我们的学生如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应试教育下学生文化氛围的问题
现在学生中形成的文化氛围也不容乐观,娱乐、媚俗与堕落的思想观念在交流中时常占了主导地位,并且积极的思想观念在一些人心中常只能处于不能沟通交流的状态。每一个优秀的有责任感的老师,都应该设法逐渐改变这种现状。上世纪中叶,欧美社会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文化运动,那时,脑袋在宗教之后用科学再次创造出压制人的秩序,鞭打人的魔棒仍然牢牢握在理性的手里。屁股是最受压制的,脑袋命令它坐下,把它打上文明的符号,并用几何、物理、社会学等给它荒唐地解释世界。屁股——肉体与非理性的代表终于反抗了,成千上万的屁股集体扭动起来,摇滚乐,性滥交,大杂居……反抗理性的呼声与行动毫不费力地在欧美社会蔓延开来,哪里有压制,哪里就有反抗!蒙娜丽莎等经典形象已经成了他们反复亵渎的对象,第一次在她脸上画上胡须,第二次在她胸部开一个抽屉。
他们对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没有多少兴趣,甚至还可能厌恶与此有关的话题、思想。他们对学习也常有抵触情绪,却对一些缺乏理性的文化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教学工作的一大失误。一直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常只满足于教“会”学生一些据说有用的知识点,既很少认真地关注与科学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文化态度,也很少教会学生一流的思想方法与真正的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很少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与运用知识的难度与枯燥性,并最终导致学生的厌学。
(五)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应试教育下,孩子不是健全的人。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心情总是压抑的,不能放开心扉与人交往。”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位班主任说,她的班级目前正面临着升中学考试,为此,老师加大了作业量,“现在的作业量是以前的2倍。部分中学分快慢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同学学习好、老师资历深的班级学习,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使老师希望给学生愉悦的环境、自由的空间健康发展,但是以分为本、以升学率为终极目标的应试教育让老师不由自主地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盲目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怎能快乐起来?”
虽然素质教育提出好多年了,但分数和升学率仍是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优劣的标准。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学生普遍过分注重结果,因此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没有愉快感,厌学情绪严重。一项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发现:2成的人认为“学生就应该学习,不然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少量的人觉得“是家长要我学的,否则我宁愿不学习”;还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现在学习的目的是为将来打算”,“学习是辛苦的,但为了以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还是要坚持学习”成了一种普遍的想法。一个小学生,居然会考虑到为自己将来的工作而学习,是不正常、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对未来感到恐惧,实际上正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价值观内化的结果,提前让孩子步入社会竞争,给孩子心灵的成长带来极大压力,甚至会诱发心理疾病。这种把将要面临的竞争当做自己学习动力的现象,就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以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
许多人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全盘否定,让素质教育建立一片新的天地,让教育体制脱胎换骨,这是极端错误的。所谓强调的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否定;应试教育也不是现行中小学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产生的各种弊端的概括。应试教育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分不开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才真正适合时代的发展,更能突显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
(二)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观念——教学的指向
所谓观念,简单地说是人对事物的某种看法,比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已是现代教学论公认的结论,可以说是人们对教学的一种观念。
教师要树立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事物都应当是学生认知的客体,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现实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为中心,要彻底改变搞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所谓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学生掌握顺利通过考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毕业或升学考试中得高分获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还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新认识学生,让自己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动意义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才能使学生有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体验相应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信息的编排者。教师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理论的转变。教师由重视知识的灌输到更多地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还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习作为根本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面向终生教育,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以培养学生可以终生受益的能力为目标。
教育主观部门以及学校的领导要树立新观念。不要只注重考分第一、追求升学率第一。因为他们的观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搞教学的老师和学校的教学模式;使一些想搞素质教育的教师在外界压力下、分数第一的压力下,而不得不低头,从事应试教育。
学生家长也要改变原来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不要一味迫使孩子去追求分数的高低,强迫式的学习,要给孩子更多空间,要理解支持他们的想法,逐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各自的爱好,使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创新素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我们的现行教育则重点培养“十”字型人才,其特点不仅知识面宽和专,而且敢于冒尖即富有创新精神。所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
调整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结构。首先,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使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其次,深化知识改革,要做到“博”、“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变,切实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开放型和研究型素质。教师要立足讲坛,放眼世界,善于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成功经验,以及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最新发展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和专业学术前沿性问题,达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总结
中国的教育,因为直接涉及千百万家庭,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备受瞩目,几乎承揽了社会应该承揽的所有责任,包括学生的做人、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走向,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对教育寄予这么多的期望和要求,导致教育已经在承担它不能承担之重。从沉重压力下解放的教育,让教育仅仅只承担好教育该承担的责任,教育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12月13日

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 文案:

高考材料作文范文:灌输应试教育盛行最可怕
什么是灌输应试教育?灌输应试教育就是让学生被动消极地学习,被动消极地应对各种繁多的闭卷测验考试,被动消极地接受不适合自己的教育的活动过程,通过强化记忆来学习,少有思考,其对学生既缺乏进行高效的专业化素质的教育,更没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素质的培养,强化竞争,忌讳合作。例如,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经常闭卷考试并排名,等等,要做到各科闭考高分,就必须各科均衡发展,强调补短教育,即先补短后扬长。考生为了闭考而学习,就要反复强化记忆大量要考的知识,并通过反复大量地做试卷来熟练掌握应考技能。
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只有少数人喜欢奥数或英语,总得来说,就是最怕灌输应试教育。
下面我就具体来阐述。
学生们怕奥数,怕得有道理。据权威人士统计,只有百分之一的孩子适合学奥数,也只有个别孩子能真正学好,会解题,更能搞数学探索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几个没有得奥数竞赛冠军的孩子后来却成为杰出的数学家,真正是名利双收。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孩子年年在国际奥数竞赛上拿冠军,却没有一个成为数学家,只是得到教育官僚们给的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这些学生没有得到大名大利,也得到了小名小利,他们肯定是喜欢奥数的。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不适合学奥数,对他们来说,一、没有兴趣。二、没有用——自己一辈子都用不着这些东西。要说在中国有用,也就是敲门砖的作用,某些教育官僚用奥数闭考分数作为学生升学或升好学校(以闭考分数衡量的升学率高,而不是以综合素质考评的升学率高的学校)的敲门砖。有奥数砖家说,学奥数可以提高思维能力。这绝对是骗人的鬼话。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中国这样的奥数教育岂有不怕之理!

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 文案: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需要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高三学生应该学会正确看待应试和备考。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高三学生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现实,努力备考,使自己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 文案:

实践性教师教育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实践育人的意义与价值,造成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缺乏、适应期过长等弊端,影响了职前教师的教育质量。树立实践育人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关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俨然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自身、教育实践、个体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情境等日渐成为教师发展、教师学习的依靠性力量。相比之下,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教师合作则备受冷落,教师对之不信任感增大,甚至将之视为教师教育效能感低下的根源之一。
研究者在强调实践性知识的重要作用时,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忽视。这种认知偏颇似乎并未有效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水平,相反,由于对教育理论的忽视,使师范生不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以致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现实的理解流于肤浅。针对上述困惑,有必要重新探讨教师教育的实践品质,通过教师教育中实践与理论的融通、实践与反思的共鸣、个体实践与团队协作的结合,还原实践性教师教育的本来面目,促进教师教育的有效发展。
一、教师教育的实践品质
1.实践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属性
对“实践”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实践”一词最初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哲学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实践或行动,他进而指出,实践专门是指人类的活动,低等动物虽有感觉但没有实践。他还将人类的全部行为分为三类:理论、生产和实践。实践是指运用人类的理性来处理事务,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知识称为实践之知或实践智慧――这种知识是指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实践“就是指人际行为,而人际行为或道德行为正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主题”。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对“实践”作如下理解:一是实践是指人类的社会生活活动,或者说,人类的社会生活活动都具有实践性特征;二是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被理解、被认同、被接受;三是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绽放光芒,并真正产生意义。所以,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实践性是其本质属性。
2.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
无论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都不能否认教育最初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事实。人们通过参与教育活动增进知识、提升技能、促进发展,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于了解生活知识、改造生活世界、提升生活品质。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任何社会活动都具有实践性的品质,教育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从教育活动本身来看,学生只有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促使知识和理论被理解、被吸收、被运用。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人类单纯的一两次实践活动作用的有限性,但纯粹的理论认识对于改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教育活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受教育者掌握人类历史长河中丰厚的文明成果,但如果这种传授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受教育者获取的理论很可能就只是死的理论,其作用将大打折扣。所以,教育只有同实践紧密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也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应有价值。
3.教师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特质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等方面。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唐纳德?舍恩认为,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面对的教学情境极具复杂,表现为“多维性、同时性、即时性、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历史性”等特征。但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辛苦的园丁”等传统隐喻的背后,教师则被视为传递知识的技术人员,在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中,逐渐失去个人的特性和精神。
如果简单地把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视为一种技术性的操作过程,将教师视为技术工人,将教育隐喻为生产技术,那么,将教师的培养视为技术工人的培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以这种思路和方法培养的教师也就很难应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一个对教育没有真实经历、没有情感体验的人,根本不可能真心热爱教育工作,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更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所以,我们不能忽然甚至无视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特质。
二、何为实践性教师教育
1.实践与理论的融通:实践性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我们提及教育理论的时候,身处教学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总是肯定的少,否定的多,甚至有人全盘否定,使得教育理论无形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教师教育领域,这种对教育理论持否定态度的现状同样存在。实际上,对实践性教师教育的误解以及对实践的过度追求,暗含着人们对教育理论功能的怀疑和对教育理论学习的漠视,最终导致受教育者既忽视了对教育理论的系统把握,又影响了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
究其原因,我们需要对教育理论进行重新认识。什么是理论?理,即理性;论,即认识、论断,理论就是一种理性的认识、理性的论断。理论来自经验但又超越了经验,理论当中融入了人的思维、思想、思路。正是这些思维活动的加入,使理论深化了人的经验,拓展了人的视域,升华了人的感性,延伸了人的器官,减少了人的盲目,增进了人行动的效率,提升了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从理论获得的过程来看,理论是经过人们艰苦卓绝的探索、求证并通过实践检验而形成的,它来源于人们的实践又对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应该说,在一定条件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又如此怀疑和忽视理论?或许我们可以从迪尔登的论述中找到答案。迪尔登在《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什么样的理论能够向教育实践提供最多的帮助,这是一个真问题;而教育理论是否能够提供帮助,这只是个假问题。”不难看出,教育理论的泛滥以及好的理论匮乏,是人们漠视教育理论的真正原因。
什么样的理论是好的理论?有研究者指出,“好”的理论应该有助于师范生更深刻地认识学习本质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形成一套更为合适的、考虑周全的教育价值观,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实践的背景,在某种程度上重构理论并更理智地控制实践。好的理论为什么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论获得过程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好的教育理论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敏锐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认识,而这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另一方面,教育理论是在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一切教育活动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所以,要产生更多好的教育理论,需要进一步规范教育理论研究行为,注重教育理论的实践功能,提升教育理论的品质。好的理论必须来源于实践,而其功能也在于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在实践性教师教育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实践性的课程体系,但这些理论建构不是空洞的,而是来源于对教师教育现实的真实了解以及对教师教育政策的准确把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实践化。从整体上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联系,改革理论课程的内容,在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要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介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要通过改革理论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很好的融通。二是校内实践活动规范化。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拟定各专业的素质拓展训练阶段计划。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社会问题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三是校外实践活动课程化。即把校外实践活动以课程的方式固定下来,给予其合法化的课程地位,并明确其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和实施途径,确保这类课程落到实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在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教育实践(含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不能少于18周。如何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这些时间、如何加强实习的管理与考核,这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由这些研究所形成的教育理论,可以称之为“实践性教育理论”。显然,这些源于实践又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的理论,理所当然是“好的理论”。
2.实践与反思的共鸣:实践性教师教育的深化
在一次师范生实习工作座谈会上,两位实习生的不同变化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王某某与张某某是同一个班数学教育专业的同学,两人专业成绩都在全班前五名,都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二人坦言,初上讲台的时候很不适应,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在讲台上,手脚不知道如何放才好,眼睛不敢直视学生;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时间尚未过半就讲完了;班上的学生吵吵闹闹,自己虽然极力制止,但效果并不明显……王某某在担心、不安、焦虑中度过了半年的实习时光,感觉半年的实习收获不大。但张某某面对这些困扰时没有消极懈怠,而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积极而深刻的反思,不断向指导老师请教,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要求,每次教学或班级活动结束后都要写反思小结。半年的实习结束时,张某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成为一名学生非常喜欢、指导教师充分肯定的优秀实习教师。类似的例子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一些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的教师教学效果并不突出,也不太受学生的欢迎,难道他们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吗?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教师的成长而言,实践很重要,但如果缺乏行动反思,这种成长也是缓慢的、有限的。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将教师成长规律概括为“经验+反思=成长”。同时,波斯纳在对利用反思性日记提高反思能力的研究中指出,个人反思的发展水平、个人对指导教师的信任度、对反思性日记所寄予的期望、反馈的数量与质量等四个因素影响着反思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教育在给学生提供丰富实践平台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思考甚至怀疑自己的实践经验。
反思对于教师的培养既然如此重要,那究竟什么是“反思”呢?人们习惯将反思等同于“内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也指出,“吾日三省吾身”。儒家弟子非常重视反省在学习和自身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将之作为自我要求。在西方,对自身行为观念的省察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他认为,实践与反思是不能分开的。洛克认为,反思是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斯宾诺莎则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为“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实际上,反思既包括反思行为,也包括反思意识。我们通常所说的反思,更多地是指反思行为,是指事情发生之后的回顾、批判和思考。反思行为是无法与实践同时发生的,正如胡塞尔所指出的,在发怒时如果转向对发怒的反思,已经以反思消解了发怒。但反思意识是可以与实践同时在场的,此时它只是蓄势待发的自识意识。由此可以看出,从意识的角度,实践与反思本身是不可分割的,教学反思是实践性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教学反思已然引起了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一些高校的师范专业要求学生在见习之后写见习日志,在实习之后写实习总结,甚至有些学校在实习生返校后还专门开设了类似于“课堂教学反思”、“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引导师范生对曾经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值得注意的是,反思既是一种外显行为,更具有内隐性,千篇一律的教学反思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自主选择。唯有提升他们的反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反思,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而游刃有余。
3.个体实践与团队协作的结合:实践性教师教育的延伸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个体的实践活动,但纯粹的个体实践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中小学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采取了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等很多有效的团队合作方式,有力证明了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
但在职前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对师范生的团队合作关注还很不够,即使有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团队合作方式相对简单,质量也不高。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对团队合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团队合作的内涵不够了解。真正的团队合作应该具备如下一些特点:一是合作的互利性。任何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只是缺乏相应的激励,团队合作的目标是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组建团队也是基于这种共同的发展愿望。二是合作的自愿性。团队成员的合作或者团队的组建,是出于成员的自觉自愿,既有加入的自由,也有退出的自由。当然,这种自愿性不能忽视集体目标和成员责任两个因素,既然是团队中的一员,就应该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承担相应责任。团队合作不是简单的外在组织或强制措施可以实现的,但学校提供相应的合作平台也非常重要。三是合作的平等性。团队成员之间是基于一种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关系,团队成员有独立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应该得到团队其他成员的尊重。
基于上述理解,职前教师教育的团队合作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一是课堂小组讨论。大多数理论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机会,准备一些难易适度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即便一些课外实践环节也可以分组进行,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在课堂上分享。二是学术沙龙分享。有意识地组织、引导一些学生,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举行小范围的学生学术沙龙,激励学生去思考、探讨、研究教育领域和专业领域的问题。三是实践经验交流。在集中实践活动中期或后期,提供更多的经验交流机会,让学生分享实践中的感受、收获与遗憾。只有把个体实践与团队合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实践活动绽放集体智慧的光芒。
在实践性教师教育中,理论奠定基础,实践搭建平台,反思提升智慧,合作实现梦想。惟有如此,我们所倡导的实践才不是简单的、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教育理想、有理论积淀、有实践技能、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本文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02期)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的经历,对《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写《应试教育的后果问题调查报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