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端午记(转载)作文 端午记得文案

2019-03-13 初一作文 类别:散文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端午记(转载)作文 端午记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端午记(转载)作文  端午记得文案

端午记(转载)作文 端午记得文案: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记(转载)作文 端午记得文案:

今天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了。
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放了三天假,我们这里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丝线(长命缕)等风俗习惯。
我听外婆说,“端午”又叫“端五”,早在两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着大石头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中。为了避免鱼虾损害他的尸体,人们包粽子投进江里,喂饱鱼虾。当地的百姓也划船四处打捞屈原的尸体,演变到现在也就有了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了。
我们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和脚裸处都系上五彩绳(长命缕)。据说,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说这是迷信,我看这是寄托父母对子女深爱的一种习俗,每个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长命百岁,健健康康。它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意愿!
我喜欢端午节!

端午记(转载)作文 端午记得文案:

傍晚妈妈回来了!我忙跑到门口去迎接她!
妈妈像变魔术一样从手中的纸袋里掏出一个胖乎乎的粽子,笑着说:“这是嘉兴粽子,嘉兴粽子挺有名的!”我听了,一把抢过妈妈手中的粽子跑进了厨房。
“嗡——叮!”微波炉向我汇报成果。打开微波炉门,香味就像刚迎来战斗的战士们,向我袭来。我迫不及待地捧出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粽子越越来小,只剩半个了。狼吞虎咽的我突然停住了,心想:我把粽子吃完了,爸爸妈妈不就吃不到了吗?我便大喊:“爸爸,妈妈,我吃好了,我写作业去了哦!”“吃完了没有?”“没呀!”“不好吃吗?”“不会呀。”“那你吃完吧!不用给我们,我们都不爱吃粽子。”“真的吗?”我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他们不是喜欢吃粽子的吗?”
突然,我懂了,一颗小水珠落入了盘子里,那是甜的泪。
这只粽子,是吃的嘉兴粽子!

端午记(转载)作文 端午记得文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就想起了小时候过端午节时热闹的场面。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赛龙舟不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里,是为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往江里投粽子渐渐变成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许多习俗和“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红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时,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黄酒。
啊,我真喜欢端午节啊!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端午记(转载)》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端午记(转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记(转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端午记(转载)》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