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 白露节气有哪些食俗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 白露节气有哪些食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  白露节气有哪些食俗文案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 白露节气有哪些食俗文案:

2015年9月8日为白露节气,古人云:“阴气渐重,露凝而白”。若从四时配五行而论,则“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说的是处暑时节天热,尚可每天一盆水浇身,但是到了白露时气温下降,赤膊裸体则容易着凉。因温度变化迅速,故民间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又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此时养生讲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进补鸭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白露的描写,且脍炙人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白居易的咏叹也很有味道:“凉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去暑找黍,白露割谷
吃秋,老北京时不同的阶层人们有不同的吃法。一般中下层的百姓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认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富有营养。俗语曾有“去暑找黍,白露割谷”之说,入秋后各住户中的主妇们要尝鲜儿,常去购买新上市的玉米(即玉蜀黍)面、玉米渣、高粱米,新小麦磨成的白面。
用这些新粮为老少一家人蒸制出美味的枣窝头、枣馒头、懒龙、花卷以及玉米渣粥、高粱米饭等花样主食,或者割点肉买点新上市的韭菜、茴香、小白菜制作出馋人的水饺、锅贴、菜团子、糊饼、馅盒子等。
家境较好的四合院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而旧京的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演艺界名伶们的吃秋则非常讲究,常携家人或约好友下饭庄饭馆。聚餐,饮酒品尝名肴或吃北京风味的烤鸭烤肉涮肉等名吃。一些人还有手提着全聚德的烤鸭或水果等相互馈赠之俗。这些吃秋及送礼之俗曾是旧京街市及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儿。
柿甜杏酸--果子干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之后天气渐凉,秋季宜少辛多酸。由于酸味食物入肝,肝气挟制肺气,从而可使人体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故秋天人们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干燥辛辣的食物,多食些养阴生津的酸品。如果您以为所指仅限于酸味的蔬果,确着实过于乏味。今天就给大家还原一道最地道的老北京酸甜小吃。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记:“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劝尔多添三两碗,保君腹泻厕频登。”的诗句,这说的便是“果子干”。果子干原本是老北京夏天极为常见的解暑小吃,但是随着外来冰品的取代,很多人早已将其忘怀。早在唐鲁孙先生的书中有描述道:“过去卖果子干从来不吆喝,可是手里有对小银碗,一手托两碗,用拇指食指夹起上面的,向下面的敲打,敲的好的能敲出好多清脆的花点来。”如今念着,想来也觉是重现了一幅老北京市场里的景象。
其实制作的原料简单至极,只有三样。柿饼、杏干和鲜藕片。可您不要小看这三样东西的配搭,那做法可是极为考究的,要得让成品既不能稀如水,也不能稠如粥。定要先用水将柿饼、杏干泡过,再掰碎发开,临了还要切上几片薄脆的藕片。将整碗镇在冰箱里。吃时舀上一勺,呷一下便一股脑的顺势滑入口中,顿将“两腋生风柿甜杏酸”的妙处了然于心。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秋季吃梨,最是滋润清火祛秋燥。“白露打枣,秋分卸梨”是一句农事谚语,新鲜的枣子、水灵灵的梨,都是这个季节成熟的时令果实。梨的种类很多,雪梨、鸭梨、沙梨、香梨、烟台梨等等,每种的外形和口感都不相同。
梨肉多汁,有润肺、祛痰化咳、通便秘、利消化的作用,对心血管也很有好处。但梨性寒容易伤脾胃,不可多吃。除了鲜吃,梨还很适合榨汁或炖甜汤。冰糖雪梨是一道常见的甜品,加上川贝一起炖,止咳效果更佳。
白露喝粥 祛凉防燥
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而多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则会影响肺、大便和皮肤。
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
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魏新军说,对于病人来说,药物需要辨证诊治,而对于健康人来说,同样可以食补。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 白露节气有哪些食俗文案: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冬暖大棚忙修建,结构科学巧安排。
苹果梨子大批卸,出售车拉又船载。
红枣成熟适时收,深细加工再外卖。
秸秆青贮营养高,马牛猪羊“上等菜”。
畜禽防疫普打针,牲畜配种好怀胎。
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白露麦,顶茬粪。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谷到白露死。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枣红肚,磨镰割谷。
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生砍高粱熟割谷。
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割谷要稳,收麦要紧。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玉米成熟没有过,完全熟透粮食多。
玉米苍皮还未熟,晚刨几天有好处。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八月八,还有花。
八月八,不归家。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底肥施上四个五(5000千克土杂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饼肥,50千克氮肥),小麦丰收有基础。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墒,秋收浮墒。
水地争墒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墒。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地耕得深,根扎得深,小麦能打千八斤。
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麦凭耕得深,秋凭锄得勤。
早耕能歇地,长麦有力气。
精耕细作,打得麦子无处搁。
湿耕早,干耕迟,花脸耕地最适宜。
麦耕火色地。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犁地不到路,必定荒三步。
耕后灌垡,枉把力下。
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
犁耢一起拿,耕后就耢下。
光耕不耢,不如睡觉。
耕后耢下,减少蒸发。
上午耕到十一点,全部耢下才家转。
下午收工前,耢下保墒全。
宁可晚回家,把地全耢下。
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
深耕不细耙,苗子难出齐。
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贪耕不耙,枉把力下。
光耕不耙,枉费犁铧。
贪耕不耙,满地坷垃。
种麦不要怕,全靠一盘耙。
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坷垃耙不破,麦子受折磨。
土块不打光,麦子土里伤。
要想小麦苗子好,整地细碎少不了。
用上拖拉机,耕得深又细。
耕得深,耙得细,后面还有合墒器。
用上小麦播种机,行距大小任调剂,下种均匀又节省,深浅一致出苗齐。
白露节,枣红截。
白露枣儿两头红。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到,摘花椒。
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枣子摘下来,还得好天晒。
晒枣连阴天,很难不霉烂。
青贮饲料营养好,马牛驴骡好上膘。
秸秆青贮营养高,适口性强消化好,
马牛猪羊都爱吃,还可节省精饲料,
一年四季都能用,原料充足容易搞。
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青贮技术五要点,切记“青碎实满严”。
青贮原料很广泛,玉米秸秆地瓜蔓,
牧草杂草和青菜,关键原料要新鲜。
挖建青贮窖,地点要选好,靠近牲畜舍,向阳又干燥,窖壁用砖砌,砖缝要抹好,底层铺麦秸,接着填贮料,上层麦秸盖,踏实土封牢,窖顶馒头形,预防雨水泡,一月就成功,想用就开窖,贮料挨次取,随即堵封牢。
白露到秋分,家畜配种带打针。
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针。
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养鱼没啥巧,饵足水质好。
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
水草是粥,旱草是饭。
种田靠肥料,养鱼靠饵料。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 白露节气有哪些食俗文案:

这是一句农事谚语: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每候5天):“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是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与气象
至白露节气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此外,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各地流传的白露节气谚语: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东北)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东北)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上海,四川)
处暑萝卜白露菜(上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安徽)
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过了寒露喂老牛(宁夏)
处暑早,秋分迟,白露种(冬)麦正合时(宁夏)
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浙江)
白露养生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秋季五行属金,对应肺。所以在养生方面,主要是养肺。
《黄帝内经》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秋主肺也。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位高近君,犹之宰辅”说的则是肺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白露后天气凉爽,但比较干燥,干燥的气候最易伤肺,而肺气损伤也会引起胃气下降,肺肾两虚者尤其需要注意。土金相生,土乃金之母,葡萄,板栗,柿子等“秋燥”易伤胃的食物不可多食,瓜果类的食物也要少吃,以避免“秋瓜坏肚”而产生的食欲降低和脾胃方面的疾病。所以此时的饮食重点是润肺、护胃、养肾。秋属金,金色白,所以白色的食物在秋天的时候应该多食用。较为合适的水果有梨,甘蔗,龙眼,柚子,石榴等。但是都需适量。
秋金五味属辛,与辣味属性基本相同,合起来就是我们俗称的辛辣。辛味发散,并且大都有行气行血的作用,而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入秋后要少吃葱、姜、蒜等辛味之品,尤其是气虚阴亏者。
山药,莲子,枸杞,百合,这些药食两用的食物,都有很好的养阴生津、滋阴润燥功效。俗语说“秋粥宜人”,冰糖银耳雪梨粥,沙参枸杞粥等等,都是很不错的“白露粥”。
清晨3点到5点是肺经运行,肺脏排毒的时间。按理说此时敲打效果最好,不过我想大多数的人还在睡梦中吧。那么大家有空的时候,经常敲打按摩肺经,配合上刮痧,对肺部的很多疾病,以及咽炎,上火都会有很好的疗效。肺经怎么找呢?很简单,贯穿你的整个手臂,但最主要的部分在下臂内侧,没事的时候,用半空拳从肘横纹,也就是当上臂弯曲时肘内侧出现的横纹处开始敲打,敲到腕上停止。每天坚持,一定会有效果。
白露时节常搓搓耳朵补养肾气,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耳为肾之窍,传统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因此,平时坚持搓耳、捏耳,就可强健身体。每日早、晚各1次,搓后顿有神志。
最后,大家有空的时候多伸伸懒腰,适当的早睡,都可以有效保持体力,防止秋乏。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 白露节气有哪些食俗文案:

古代清明节的传统食品大致有这样几种,如糖稀(古名「饧」,即以麦芽或谷芽熬煎为液的糖浆)、麦粥、糯米酪、麦酪、杏仁酪、鸡蛋以及搅拌了盐醋的生菜。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清明果
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她们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鲜嫩欲滴。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剔透。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画卵
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蓝黄杂色,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食薄饼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
“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蒸朴籽粿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
“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
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菠菠粿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的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白露节气食俗介绍2015》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