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文案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文案:

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赏读】这是一首很好地体现李清照词风格的作品。此词为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赏梅自叹身世。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词的上下两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上片忆旧。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丈夫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三四句当写于丧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情感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更挪残蕊,更拈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本词中“挼尽”二句,是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女词人不同生活阶段下的不同心情。下片叙今。“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紧接着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取”意为看着。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赏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词人自己的人生遭际与情思。这首词在写作上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从章法上看,词人截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赏梅片段,从早年,经中年,至暮年,次序井然。但三层写来又非平叙,早年是“常插梅花醉”,中年是“挼尽梅花无好意”,晚年是“难看梅花”。这一“醉”,一“挼”,一“难”,使词意一转再转,跌宕生姿。另外,词的对比衬托手法也很突出。上片以往年梅花开放时节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作对比,而上片的两次赏梅又有力地衬托了下片的苦闷无绪,从而深化了主题。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文案: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趣。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她,就是她。——题记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清照了。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还记得第一次与她相识是从那首《声声慢》开始的,凄凄惨惨,悲从中来。于是,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在这愁思当中,我被她所陶醉,所倾倒,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让我忍不住想要追随她的脚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管我将它如何熟记于心,品不厌的,还是它。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是清照,从始至终都是她,无人取代。而我还是心甘情愿跟随她,痴痴随着她的脚步。于是不久,又有幸结识了《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也成了我难舍弃的愁绪。可是我不满足,任然一如既往。清照的词风,让我开始想象她的娇容,她该是怎样的女子?是否如江南女子般清丽柔婉,淡雅脱俗?她的眉目间,又该有着怎样含蓄而自然的书卷气息,如同东篱的菊花,清高自许,不染丝毫世间尘埃?也许不一定沉鱼落雁,也许不一定闭月羞花,但却一定不卑不亢,是个善良忧愁的女子。“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畅雅”。“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言甚新。”,“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这些对于清照,从来都不是徒有虚名,而是真真正正的名副其实。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品着清照,读着清照,念着清照,想着清照,追随着清照。可我无怨无悔,甘心被这个奇女子所折服,甘心为她倾倒,甘心在她的词中陶醉。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次纵览李清照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一生吧!她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练,是炼狱的铸就!国愁,家愁,情愁,她时而被夹在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终造就了她——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文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岁月虽已经历千年沉淀,但那个女子淡淡的哀愁却永远的保留在了那留有淡淡墨香味的纸上……小时,她是一个女子,却是一个拥有男子豪气的女子。她,生于书香世家,生活悠闲舒适。她是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本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的女子,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而且还能随时随地一醉方休。到了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情投意合,她的性情依旧如此豪迈。这是当时一个封建社会女子做不出来的,在那时,她能冲破一切流言蜚语,为自己的追求而毫不顾及身份,甚至在大庭广众下为一只小钟而脱衣,以衣换钟,内衣薄如蝉翼,别人或看或骂,她却毫不在意。她是一个女子,一个真正拥有女子情怀的女子。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目睹了国破家亡的她“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因她改嫁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愁如咒一般伴随着她,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她的诗,别人说是在与赵明诚结婚后越发精益,但我爱的却是她晚年时的凄凉之作。穷苦、亡国、谬论……在各种困苦接踵而来,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女人,所爆发出的情感与力量在诗中一览无遗,那时的诗不是之前所读的入口,而是入心。她的人,别人说她是不守妇道,伤风败俗,但我却认为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刚毅,有着普通女子的绕指柔情,有常人无法匹敌的愤世感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她的大胆,豪气是我所钦佩的的,她的伤感,哀怨是我所迷恋的。她,是李清照……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文案:

这个女子,如一颗经千百年孕育的珍珠,在黑暗间透出柔和的光彩;这个女子,如一株傲寒不倒的红梅,在风雨间凌寒怒放!——题记悲寂之人,比比皆是,触我情怀,唯有你-李清照。你出身于书香门第,颇具才华。“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这是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如是说道。这样的你,本因一生多福。可偏偏命里多波折,让你一次又一次的被悲伤淹没。直至不堪,可你依旧在那样的命运里一个人走到了最后。你,坚强。“怎渡,怎渡,惊起一滩鸥鹭。”还记得吗?这是你曾经的幸福。自从衰败后一直渴望的幸福。那是你夏日游饮途中的一个片段。亭台。小溪。流水。夕阳。醉人无不让你流连忘返,以至于你“沉醉不知归路。”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极致的快乐。你又说“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位活泼多情又任性洒脱的少女跃然而出。那时的你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与热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支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而后嫁与赵明诚,新婚燕尔,琴瑟谐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重阳节丈夫在外为官,你便写下了这一首将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只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你们便经历了赵、李两家仕途变故,夫妻二人被活活拆散,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悲伤便成了你的代名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句里行间透着你的孤独寂寞之感、伤时叹逝之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后更是苦难诉。丈夫纳妾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悲伤,可真正让她心灰意冷的是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她一个人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就这样而死了。而后,当知道丈夫的离世,她更加痛苦不堪。就像三毛说的那样:“许多个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像虫一样,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知道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的长,那样的黑。窗外的雨是我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我想你一定也是如同三毛一样吧。思念丈夫、国破家亡,你满是愁怀。诉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后的你,多年的背井离乡,你的晚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然你也不可避免的走了。你的丈夫成就了你的词,你的词一直被后人传颂,你成了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你是中国词坛时尚一支永不凋零的花!如斯女子,叫我怎能相忘。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形容的便是她--李清照。——后记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的经历,对《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希望对大家写《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赏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