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文案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文案: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资源库
周碧君新世纪荣怀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这是让人们了解自己,明辨是非,得到理解,受到尊重,取得信任,以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表扬即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批评则是对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和否定的过程,批评决不是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打击报复,而是善意、公正地帮助幼儿认识和纠正错误,接受教训,增强生机和活动。在心理教育中,表扬与批评的形式的运用多种多样,大致说有如下几种:直接表扬和间接批评;间接表扬和间接批评;随时表扬和及时批评;说事表扬和论事批评;点名表扬和不点名批评;点滴表扬和点滴批评等等。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因人因时正确运用如上表扬和批评的形式,可以使幼儿提高认识水平,强化良好的活动动机,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促进能力的形式和发展,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一、那么如何艺术的运用表扬和批评呢?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善于挖掘幼儿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幼儿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幼儿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幼儿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第三,最少期望时赞扬幼儿。最少期望时赞扬幼儿,不但容易让幼儿领受你的赞扬,内心还会产生压力,没做好,还被老师赞扬,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会激发幼儿更加努力。第四,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赞扬幼儿,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果,又不让幼儿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呢?这就要赞扬他所做的某一件事和他的某方面品性而不要扩大到他这个人的其他方方面面。幼儿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赞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赞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第五,微笑也是一种赞扬。微笑能给幼儿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能赢得幼儿的爱戴,且常成为幼儿笔下描绘的素材,给幼儿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当你想激发幼儿的斗志,当你想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轻轻一笑,顷刻间把幼儿与老师间的距离缩短了许多。作为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更何况幼儿呢?所以,教师应该有足够的度量和胸怀来容忍幼儿的某些小错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幼儿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二、表扬与批评这一教育形式的运用是否得当,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效应和效果。一般说,实施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应注意以下几个心理原则:(一)、态度真诚与以理服人。表扬和批评的心理效应也是对表扬和批评者态度的一种反映,真诚的态度才能获得真诚的回报。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进行表扬与批评,才能使幼儿真诚而愉快地接受表扬或批评。以理服人足态度真诚在表扬和批评过程中的表现之一。在表扬和批评中真实地摆事,诚恳地理论,这样才能既知人知事,又通情达理,从而达到帮助对象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的目的。(二)、时机适当与分寸适中。时机往往是事物发展连接和转化的关节点。因此抓住了时机也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教师在实施表扬和批评时,必须有较强的时效观,及时强化幼儿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其不良思想和行为。在抓住了时机后,还必须做到表扬与批评的分寸适中适度,使表扬和批评恰到好处;任何过度的失去的表扬和批评都会适得其反。(三)、方式有别与方法多样。方式的因人而异是由对象的思想和心理水平不同,以及气质、性格的有别而决定的;就方式的因人而异来说,如对性格开朗、爽直的幼儿,一般可以采用直接批评;对接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暗示性批评;对疑心大、有戒心的幼儿可以采用商讨式批评;对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幼儿一般用迂回十批评。(四)、严格标准与具有威信。标准是衡量事物的效果、质量的准则。表扬和批评都必须有严格的标准,不能摸棱两可、是非颠倒。当然,表扬的标准要有一定的期望值,使幼儿跳一跳过可以“摘苹果”;批评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回避值,使幼儿经过可以避免。表扬和批评的严格标准与教育对象的严格要求是一致的。而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能否真正作到严格要求和严格标准,除了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原则有关外,还与教师自身的威信密切相关。具有威信的教师在实际的心理教育工作中能更能鼓励先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常用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表扬和批评:(一)、暗示: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幼儿,教师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其警告,以保护其自尊心,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二)、引导:指出幼儿错误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耐心加以引导,不可粗暴训斥。(三)、谈心:多找幼儿谈心,肯定其优点,找出其不足,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四)、说理:教育幼儿时,要力戒态度粗暴生硬,挖苦讽刺,更不能使用过激语言或体罚幼儿。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五)、自纠:对自己在工作中所犯的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尤其是当幼儿当面提出自己的错误时,更应如此,不得回避,并要感谢幼儿。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对幼儿说“不知道”、“我错了”。(六)、当然,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要找准切入点,根据不同性格的幼儿,应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很重的幼儿,批评时理应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幼儿陆某,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又管不住他,大错没有,但小错几乎天天有,作业不完成是常有的事。对这样的幼儿,不能顺其自然,而应严厉批评。实践证明,我的教育效果良好。2、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幼儿,批评时对错误不应“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递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让老师在做工作时一下子谈崩。我曾经教过一名幼儿蔡某,该生学习成绩不错。只是纪律散漫,性格太内向。为了帮助他改正错误,我做了无数次的欲擒故纵术,终于使他认识并改正了错误。3、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幼儿,教师应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育。可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4、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幼儿,应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幼儿扬某,平时目无纪律,父母拿他没办法,老师也束手无策。课上非但不拿书本,还听起an来,拿他的话来说,我又没有妨碍你上课;有一天,他公然在自习课上磕起瓜子来,我就对他说,你影响了我上课,因为现在我也想吃瓜子了,但这里不是磕瓜子的地方,如果你能理解的话,就收起瓜子,这是我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我做老师应尽的责任。该同学通过认真思考,终于认识了错误,并对我说:“我记住你了,你是一个好老师。”5、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幼儿,批评的时候,最好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幼儿自然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自己逐步加以克服并改正。四、批评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结果,所以批评以后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幼儿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容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幼儿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有时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懂得批评与表扬的艺术。(一)、要关注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严厉批评后要教师要安排其他同学关注其情绪变化情况。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可能会做出逃学、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过激行为。倘若我们这一步没做好,会造成很被动的局面。(二)、要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批评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所以不要认为批评结束就万事大吉,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三)、教师要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评后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幼儿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对确属自己认定事实有误或批评过火,要坦诚地表示歉意。但是,批评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幼儿解释,也不要一边解释一边否定先前的批评,否则,不但不利于幼儿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会有损于教师自己威信的建立,危及今后的教育效果。总之,批评和表扬幼儿的方式方法,永远是教师们探讨的一门艺术。和风细雨能使禾苗茁壮成长;疾风暴雨能唤醒沉睡的枯枝。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之中,多给幼儿一些关怀和帮助,多给幼儿一些阳光雨露,多给幼儿一些温暖的空间,幼儿会记得你,想着你,感谢你。作教师的你,此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友情提醒: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文案: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首诗:一段鼓励的言语,一个真诚的微笑,足以将沉重的心,瞬间,轻轻抬起。
表扬是一种慰寄,表扬在每个人生的道路上都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为人遮风避雨。然而,就中国的教育史来说,从批评到表扬真可谓是一段慢慢历程。
“不打不成器”的教育占据了中国培养孩子的多年理论,听我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不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管理都很严格,且不提方法是否正确,至少结果很好,由于管理的严格他们或是在做人或是在学习上成绩都会很出色。也许这种类似于“批评催人进步的思想”正是由于在这种好成绩而在大家心中根深蒂了吧……
从批评到表扬,不仅需要时代的进步更需要思想的进步。
时代在前进着,从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来巩固中华名族的博大精深。从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到北大,外国的教育不断涌进我们的头脑。从此我们发现了表扬的魅力,开始了教育方法论的变革。
替代了答不出问题的打手心,替代了犯错受罚的管理模式,表扬,这个以前只出现在获得荣誉时才有的鼓励降临到了每一个普通孩子的身上。当我们为一个目标奋力追逐时,当我们认为自己做对了一件事后,老师、家长那充满真心的表扬,就是我们炎炎烈日下喝的第一杯绿茶;当我们向别人坦白曾做的错事,并下决心一定要改正时,当我们因为良心发现,却帮了倒忙的时候,一句“勇于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或“你已经很棒了,我感激你!”这样的话,就是我们在心灵受到创伤快要结疤时,一瓶晶莹可口的滋润膏。表扬使我们更加努力,表扬使我们充满信心和力量表扬可以是一扇心灵的窗户,指引我们走上陽光之路;表扬又是一个无底洞似的陷阱,是我我们沉迷在无底深渊!骄傲使人落后,在过多表扬的充斥下,很多孩子都会产生一种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或冲动等骄纵的坏毛玻我真的很担心,在表扬声中在糖水里泡大的我们的未来。所以面对表扬,我们应该想到:夸奖过后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我们何不趁着这一刻,再给自己多施一些肥料,接受陽光的照射,让自己变得更加光彩夺目呢?
通过这些年表扬教育的成果,引值得我们发思,中国古老的批评教育法是否完全是不可取的。有人说评是一种武器,就是说这件武器要注意收藏,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火伤人。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善意的批评是良药及时治愈人们的病症,恶意的批评,是一把大锤可以压得人喘不过气。世界上不能没有批评的存在,倘若是没了批评那么社会的进步将大打折扣。没有了唐朝魏征的批评唐圣主的盛唐不可想象;没有了毛泽东等人对左倾的批评改正中国不可想象;没有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个人崇拜、文革的批评矫正新中国更加不可想象。
从表扬到批评,是我们的成长表现,但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成长,不仅要有听批评的雅量,而且还要有经得住表扬的宏量,一句话:表扬要珍视,批评要珍惜。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文案:

幼儿园中班教师批评行为对幼儿反馈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
对于低龄的幼儿,教师对其在认知、情感、社会性上的表现做出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以及个体社会性行为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幼儿对自身价值的感知和对自身发展水平及发展可能性的评判,还会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王旭,2007)。
研究表明,成人实施的批评对儿童个体反应的模式有直接的影响。和的研究发现,批评有利于儿童动机的发展。但Eisenberger,R和Cameron,J的研究却发现,批评不一定必然产生增强儿童内在动机等积极影响,反而会损害儿童的动机。不同类型的批评使儿童的能力理论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儿童的成就动机目标,同时也会导致儿童不同的归因并影响儿童条件性自尊的形成。
在我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批评幼儿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批评幼儿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论述。有的从语言的角度观察教师批评用语的情况。有的从评价的角度研究教师口头言语评价的频次、评价的取向、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情感特征等,分析当前私立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口头言语评价行为的现状。还有从师幼互动的范畴分析教师批评幼儿的主题类型、方式、情感特征以及幼儿的反应情况。然而,已有的研究并未将关注点聚焦在教师对某一年龄层次的幼儿的批评方面。本研究试图从师幼互动的角度,通过对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批评行为以及幼儿的反应进行观察,从而更具体地了解中班教师批评幼儿的现状及其对幼儿反馈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L市某县一所公立幼儿园的中班,进行为期三个星期的观察研究。总共观察记录教师的批评行为204次,涉及28名幼儿和2名教师。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师幼互动范畴下的教师批评行为是指以幼儿出现不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教师对其进行否定性的评价为开始,到以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改变不当行为或口头表示接受、反抗、无回应)为结束。其中教师对幼儿是否做出否定性的评价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判断,如果教师并未直接说出否定性的话语却通过表明自己的期望婉转地表达出否定的评价,则也算作批评行为。
幼儿的反馈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对于教师的批评作出的反应,包括反馈结果和反馈性质。反馈结果主要有两种:接受教师的批评与不接受教师的批评。反馈性质是指幼儿对于教师批评的反馈行为中伴随着的情感特征。根据刘晶波对师幼互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的划分,幼儿反馈行为的情感特征划分为三种:进取、畏惧、平和。所谓进取,是指幼儿对教师批评的反馈行为中带有较为明显的大胆、不惧怕教师的情感特征。畏惧是指幼儿的反馈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对教师的胆怯、害怕的倾向。平和是指幼儿的行为中无法看出鲜明的进取或畏惧的情感特征,语气神态都比较平静。
2.观察记录表
观察的内容主要是关注整个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包括语言、动作、情绪特征等,还关注批评发生的情景以及结果。观察记录所采用的是事件取样法,即从教师对一个对象的批评行为开始至对象的反馈为一个事件,进行结构式观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中班幼儿批评的主题类型及其分布
批评行为主题指的是批评事件的内容指向,在教师批评幼儿的行为中,教师总是针对某一具体内容或者带着某一目的对幼儿表达一定的期望和要求。本研究将教师的批评行为纳入到师幼互动的范畴进行考察。通过对观察到的批评行为进行整理分类,将其总结为四种类型:约束纪律、生活保育、学习指导和社会交往。
统计发现,教师批评幼儿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生活保育方面,占37.25%,其次是约束纪律,占32.84%。而学习指导和社会交往所占的比例明显少于以上两种主题。这说明,幼儿园教师对中班幼儿的批评主题更多地集中在生活保育方面。
(二)教师批评的方式与幼儿的反馈
以是否用语言作为主要手段可以将批评划分为言语型和非言语型。言语型批评指教师以语言为主要手段,间或附带目光、表情、姿势、动作对幼儿进行的批评,而非言语型批评是指教师单纯借用目光、表情、姿势、动作对幼儿进行的批评。观察结果显示,中班幼儿教师的言语型批评行为出现了165次,占81%,非言语型批评行为出现了39次,占19%。由此可见,中班教师主要采用言语型批评行为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因此,我们仅对言语型批评行为进行分析和说明。本研究将言语型批评的类型分为发问式(包括责问、反问、询问)、祈使式(命令、禁止、建议、警告)和一般陈述式。
由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教师采用责问、反问、命令和陈述式的批评时,幼儿接受和不接受的比例相差不大。而当教师采用询问、警告和建议式的批评时,幼儿接受和不接受的比例相差较大,尤其是警告式的批评,其接受率达到了94.44%。
从表3可以看到,对于询问式批评,幼儿不仅倾向于接受结果,而且接受时的情绪也以进取和平和为主。虽然幼儿对于警告式批评的接受比例很高,但接受时的情感特征多是畏惧的。当教师采取建议式批评时,在幼儿接受的7次结果中,有5次为进取情绪,2次为平和情绪,没有畏惧情绪。
(三)教师批评的类型与幼儿的反馈
Mueller和Dweck将成人对儿童的批评分为三类:个人取向型批评,即对儿童做出的整体性判断,反映儿童的人格特质,指向儿童自身;过程取向型批评,指对儿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或行为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策略进行反馈,指向行为的过程;结果取向型批评,即反映的是行为的客观结果,指向具体行为的适宜性。根据以上分类,本研究收集到的批评事件中,属于个人取向的有34件,属于过程取向的有58件,属于结果取向的有112件。
由表4可以看出,当幼儿受到教师的个人取向的批评时,不接受的有70.59%,接受的只有29.41%。幼儿在接受个人取向的批评时,伴随最多的是畏惧的情绪,达到了60%;幼儿在不接受个人取向的批评时,伴随最多的情绪是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的过程取向的批评时,接受的有67.24%,不接受的有32.76%。其中接受过程取向的批评时,伴随最多的情绪是平和的,有66.67%;而不接受过程取向的批评时,伴随的情绪主要为进取和平和。幼儿对于结果取向的批评接受的比例为59.82%,而接受时伴随的情绪特征表现为最多的是畏惧,达到55.22%;而不接受结果取向批评的比例为40.18%,伴随最多的情绪特征为平和,有53.33%。
(四)教师批评行为的情感特征与幼儿的反馈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批评时会伴随着一定的感情特征。根据刘晶波的划分,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情感特征可以分为正向、负向和中性。所谓正向,指的是教师进行的批评行为中明显反应了对幼儿的关切、友好和喜爱的感情。负向指的是教师的批评中明显带着对幼儿的不满、不耐烦甚至厌恶的情感特征。中性指的是教师的情感比较平和,没有明显的偏向。
由表5可以看出,当教师批评时呈现的情绪为正向时,幼儿接受的比例为87.5%,明显高于不接受的比例,可见幼儿易于接受教师情绪特征为正向的批评。而且在接受批评时,幼儿伴随的主要情绪特征为进取,为71.42%,当教师批评幼儿时呈现中性的情绪特征,幼儿接受和不接受的比例比较接近,不接受比例略高于接受。当幼儿接受批评时,伴随的主要情绪特征为平和,为61.22%;当幼儿不接受批评时,伴随的情绪特征分布情况类似于接受时,即平和情绪最多。幼儿在面对教师情绪特征为负向的批评时,主要表现为接受,比例为62.16%。而在接受时,幼儿伴随的主要情绪特征为畏惧,占93.48%;当幼儿不接受批评时,主要表现的情绪特征为进取,占64.29%。
四、讨论
在批评方式上,中班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实施批评行为,而在言语批评中,祈使句使用的最多,其中的命令式批评又占有较大的比例。究其原因可能是中班的幼儿既不像小班幼儿那样因刚进入幼儿园而需要多用鼓励、积极的语言进行教育,也不像大班幼儿那样有较好的自律能力,所以教师的命令式批评使用比例较高。当教师采用询问、警告和建议式的批评时,幼儿接受和不接受的比例相差很大。当教师采用询问或建议式的批评时,一般会伴随着温和、亲切的态度,因此幼儿非常容易接受,而且接受时情绪都比较积极;当教师采用警告式的批评时,虽然大部分幼儿都表现出接受的情况,但却伴随着消极的情绪,所以即使批评让幼儿改变了不良行为,却也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对于不同的批评类型,幼儿的反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当教师实施个人取向的批评时,幼儿普遍表现为不接受,而接受的幼儿也大多伴随着消极情绪。因为个人取向的批评是通过指责幼儿自身而达到促使幼儿改正的目的,很容易引发幼儿羞愧、害怕、失落等负向情绪。当教师实施过程取向的批评时,大部分幼儿表现出以积极或平和的情绪接受的情况,因为过程取向的批评使幼儿将错误的原因归为过程中的努力或策略,并未让其觉得是自身能力不足或有缺陷,从而能坦然接受批评并对未来改进抱有一定的期待。
从教师批评时的情绪特征角度看,中班教师的批评行为主要伴随的是负向和中性的情绪,而正向的较少。当教师的批评伴随负向情绪时,幼儿的接受批评的比例明显高于不接受,但接受时的情绪特征多为畏惧,长期下去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在批评时应保持正向的情绪,对幼儿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理解,积极鼓励并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行为。
五、教育建议
首先,教师在实施批评时,应多运用询问或建议的语言表达对幼儿应该如何去做的期许,尽量避免使用强烈的命令式或警告式的语言。如果教师以温和的言语方式对待幼儿,不仅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感,而且更易于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更能听取教师的建议,改正不良的行为。
其次,教师应明确过程取向型批评与个人取向型批评对幼儿的不同影响,并学会使用过程取向型批评,正确引导幼儿形成科学的成就动机,同时坚决避免使用指向幼儿人格的个人取向型批评,否则只会伤害幼儿的自尊而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教师应提高自身控制情绪的修养,在批评幼儿时除了注意语言运用方面的技巧,也要努力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幼儿,避免带着明显不满或厌恶等负向的情绪,否则会导致幼儿恐惧和畏惧的不良情绪甚至拒绝接受批评。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 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文案:

在生活中,我们听过许多表扬的话和批评的话。当得到表扬时,我们的心情就会乐开了花,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与赞扬。当受到批评时,就会很伤心,但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一定会去改正。不管批评也好,表扬也罢,但那都是对我们的爱!今天下午就发生了一件令我难忘的事,它就像刀子一样永远的刻在了我的心上。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一如既往的去参加博客社团,先是博客管理员总结,总结过后老师便让我们自己推荐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话音刚落,五(4)班的苗菁第一个大胆的举起了手,她向我们推荐的是:读《七律长征》,然后紧接着是何其锦的《值周中的喜怒哀乐》,云博坤的《有趣的猜物游戏》,秦程乾的《笑猫日记》但在这几个大胆的身影中没有一个是五(2)班的,老师看着五(4)同学个个都敢大胆的举手发言,便大发雷霆的告诉我们:我之所以选你们来这个社团来上课,是因为我在你们身上给予了很多希望,而你们回报给我的却是一个个的胆小、懦弱。没有像五(4)班的同学一样大胆的展示自己,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文章。五(4)班只有5个同学,而你们却有11个人,难道你们11个人都比不上他们5个人吗?你们真的太让我失望了。
下课后老师把我们留下了,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以后你们一定要大胆的发言,如果五(4)班的老师在这的话,他们班的老师该多骄傲,多自豪啊!而你们太让我丢脸了,我希望下次再上课时,能看到你们高高在上的小手,如果下次你们还不积极发言的话,那你们就永远不要来这个社团上课了,我让你们来这儿,不是让你们来充当人数的。
经过老师的这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老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可以看出,老师是爱我们的,她想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所以,她才会这样做。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勇敢做起,从举手做起!


结语:《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浅谈表扬和批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