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是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是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是文案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是文案:

意象在作文中运用的独特技巧
刘盛浪
(摘要)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A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我们要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意象,一定要有意识地将情景相结合、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关键词)作文教学意向1并用意象,增加意蕴
并用意象,其实就是意象的堆砌。是按照一定的线索将一些相似或相反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一个主题。一般按照空间和时间的顺序来组合。并用组合意象不仅可以增加文学意蕴,而且可以更形象地表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意象的文化特征往往与其独特的外形特点相似,同时在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比较独特的审美意义。比如因为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所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乂因为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H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因为燕子的四处翻飞,所以“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用燕子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2引用或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引用或化用诗词可以将诗词中韵味和内涵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作文中,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井适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井享的天赐之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
可倾诉的知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3意象与量词的连用
意象和量词连用往往具冇特殊的效果,使意象具有一个整体的效果和意义。如“友人来了,不小心碰翻了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乡愁”是一种情绪,摸不着,看不见,用量词“一杯”与之结合,便化为清香扑鼻的浓茶。可见,一个量词的运用,给全诗带来了活力。”通过量词的活用,化虚为实,给抽象无形的事物以具体可感的形象。
量词活用的另一个最显著的效果是,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具奋审美意味。我们经常见到的“一钩新月”、“一弯新月”,就是这一类用法。再如《红楼梦》第十七冋写大观园的某个院落:“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不说“数株芭蕉”、“一株海棠”,而把“株”置换为“本”和“颗”,这确是语言巨匠曹雪芹的创造。文学语言最讲究形象性,因为形象最能刺激读者的想象,从而加强表现力。“本”字让人想象书页的层层叠叠,这与芭蕉的外形是颇为接近的。“颗”多称圆形物。这里一个“颗”字便形象地描述了海棠的繁茂,下文“其势若伞”作了经络贯通的呼应。量词的活用还能够表现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给人以美的享受。量词的活用还能使语言呈现出美妙多姿的变化,赋予语言一种节奏和音乐美,使语言更具有抒情性、鲜明性和音乐性。
4意象的反衬
意象不仅可以将作者的情感蕴含在其中,而且还可以营造气氛,还可以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或性格。比如“昔我往已,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清人王夫之在论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卷上)本诗①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④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⑤语调低沉,低冋往复,气氛悲怆。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吋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lsquo;莫知我哀rsquo;,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冋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可见用意象来反村人物的情感和品质,可以达到双倍的效果。
5意象的线索
在作文中可以用某个意象统领全文,以它为线索,即可以思绪千里,又可以以这个意象的特殊含义来写出人物的精神或者深化文章的主题。李白在诗中常用洒、剑、马、月、琴、花等意象,构成了五光十色、绚烂缤纷、体现盛唐煌煌气象的诗境,也构成了他逍遥的诗化人生境界。其中最能激发他生命之情的是酒与剑。饮酒是内里的涤荡,挥剑是外部的催发,写诗便成为个性自由的追求与生命力的张扬。洒是李白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李白的生活中几乎不能没有洒。
它可以遣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它可以畅情:“人生达命岂暇愁,iL饮美洒登高楼”,“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洒。饮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感之欲叹息,对洒还自倾”。它可以追求自由:“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所以我们可以任选一种或者几种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与古代诗歌词赋相结合,写出李白的人生的遭遇及其精神。可见,在作文中可以用某个意象统领全文,以它为线索又可以以这个意象的特殊含义来写出人物的精神或者深化文章的主题。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是文案:

高中记叙文如何构思精巧
1.“冰糖葫芦”式
“冰糖葫芦”式也称“蒙太奇式”,具体操作方法是考生围绕一个主题将不同的人物、画面、片段、场景、故事等按照一定的线索组合起来。此法的优点在于能使文章主题集中,思路清晰,材料充实,从而能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内涵。如优秀习作《母爱深深》考生选取了“雨中送饭”、“灯下伴读”、“失意鼓励”三个场景来表现母爱这一主题。
2.“一波三折”式
古语有“文似看山不喜平”,阅卷老师看文章同样也喜欢那些波澜起伏的故事。制造文章的波折,具体操作方法是可利用一些巧合或阴差阳错来制造误会;也可将性格鲜明且差异较大的人糅在一起,让他们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冲突;还可以利用一些不确定因素来制造反复无常的场面等。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小说《变色龙》。
3.“以小见大”式
俗话说“一滴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小人物、小画面、小镜头、小故事等某些小变化来反映时代热点、社会思潮、政治动态等社会大变化,从而起到了“窥一斑而识全豹”的艺术效果。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优秀作文《月河镇的一天》考生选取了月河镇村民一天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当代中国美丽乡村这一弘大主题。
4.“设置悬念”式
“设置悬念”式具体操作就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其始终怀着紧张的情绪和关切的心情读下去。如优秀作文《逃学记》考生先是采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再是通过对比,突出了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
5.“出人意料”式
“出人意料”式具体操作就是考生在处理结尾时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常规逻辑关系来设置人物或事件的结局,而是采取非常规逻辑关系来设计出人意料的结局,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如莫泊桑小说《项链》。
6.“即景回眸”式
“即景回眸”式是倒叙手法的一种,它的结构布局大体是,睹景——过渡——忆昔——点旨。睹物是忆惜的关键点,过渡是链接睹物与忆惜的桥梁,忆惜是写作的重点,点旨是对忆惜的升华。
【高分范本】
痴情的姥爷
一考生
我一遍又一遍擦拭姥爷的勋章,就像他曾经做过的那样。
那些覆盖住往事的灰尘,也在这样的擦拭中消失,露出了隐藏的底色。
姥爷是个可精神的老头儿,当年腰板笔挺,每件衣服都能穿出军装的味道。他生活得也特别有规律,一切生活琐事都能自理。
没错,姥爷是个兵。
我总在幼儿园里炫耀:“嗨,我姥爷当过兵呢!超级厉害!”那时姥爷就是我的英雄。他把我抱在膝上,细细讲述着勋章背后的故事,或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或是残酷的地道战。我常常迷失在姥爷描述的战火遮蔽天空的时代。一抬头,看见绚烂的阳光映在姥爷坚毅的嘴角和怀旧的银丝上,心中霎时动容,大喊:“我长大也要当兵!”姥爷眼中爆发出比太阳还耀眼的光芒,定定地看着我,喉咙里滚出一声惊雷:“好小子,有志气!”
可是当兵的梦想在越堆越高的书堆中埋没了,等我再次抬起头时,发现姥爷已经老了。
他渐渐听不明白别人说的话,也很难正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常常说着说着就忘记在做什么了。唯独那几个抗日故事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天天重复几遍。可家里人都麻木了,和他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没人再愿意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他是这样地老,老得和这个世界都“文不对题”了。
当报社的记者来采访他的抗战史时,姥爷已经蜷缩在轮椅里了,他艰难地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清醒,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宝贝。他的眼中又爆发出了两团精光,却在挣扎站起而不能时很快地熄灭了。
生命和岁月交给他的能力,最终又一点一点收了回去。
在“十一”阅兵的时候,姥爷只能靠人喂食了,他呆滞地张嘴,目光没有焦距地看着前方。可当镜头扫过一排排老兵时,他蓦然激动起来,僵硬地晃动身子,打翻了妈妈手里的粥,嘴里咿咿呀呀,含糊又大声,带着压抑的痛苦。
姥爷竟哭了。
我看到了每一滴泪里封存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怎样的痛苦与深刻,才能让一个人在连亲人的名字都忘记时还能铭刻在心?是怎样的时代和动荡,造就了这样一群至死都心怀激情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和平的,和平时代又会造就怎样的我们呢?我承认姥爷痴情有余,精明不足,是理想主义的老天真。可我们呢,似乎正相反,精明有余,痴情不足,人称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我们知天文、识地理,自以为比他们聪明,可是却缺少人之为人的核心。
看着躺椅上的姥爷,我把他的勋章重新挂好,一排的闪耀宣告着姥爷的勇猛,宣告着祖国的自强。抬起头,那朝阳又从东方地平线上跃起,光影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姥爷的笑脸和那刚毅的眼神。
本文可谓构思精巧的典型代表,考生具体运用了以下几个构想技巧——
(1)“以小见大”式。文章以“痴情的姥爷”为题,着重写姥爷晚年神志不清而一谈战争岁月便精神复活的故事,突出了姥爷的之“痴”,选材可谓“小”而“真”,但从这些“小事”中作者却读出了老人心中的激情和理想,表现了一个爱国情怀这一弘大的时代主题,可谓立意高远,具有极强的家国情怀。
(2)“即景回眸”式。文章以“我一遍又一遍擦拭姥爷的勋章,就像他曾经做过的那样”开篇,这是睹物;接着写“我”与爷爷之间的故事,这是忆惜;最后以“我承认姥爷痴情有余,精明不足,是理想主义的老天真。可我们呢,似乎正相反,精明有余,痴情不足,人称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我们知天文、识地理,自以为比他们聪明,可是却缺少人之为人的核心”结尾,这是点旨。
(3)“设置悬念”式。开篇“我”为什么会一遍又一遍擦拭姥爷的勋章,姥爷又为什么看到阅兵会哭起来,这些悬念的设置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在“设悬”与“解悬”中又突出了主题。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是文案:

预备式:盘坐或骑马桩均可。 功法:正身,匀息,静心,意守下丹田,假以时日,待觉下丹田有很强气感时(所需时日长短因用功勤懒和各人情况而异),然后以意导气,使丹田之内气沿手臂达于手掌(注意:不可使气沿经络而行,因气行经络必将遇穴阻留,使气血不能快速顺利完全地达于指端),屈中指,将拇指面压在中指的指甲上,拇指用指力内压,中指用力外伸,二指僵持不下,意守二指指端,至手指酸痛难忍之时,缓缓收功,屈伸手指活动一会,以防手指僵滞,不利气血运行。休息一会后,如前法重新开始练习,周而复始,每日早晚各练半小时左右,闲暇时也可随时随地而练。
苦练半年之后,中指之力已经很强了,以后练时意守二指端约半分钟后,将拇指从中指指尖滑脱,中指失去拇指压力,势将向外弹出,如此周而复始,每日早晚各练半小时左右,闲暇之时也可练,但早晚练完之后应以活血散瘀的洗药泡洗物指,以利气血畅通。
如此练半年之后,练习时在拇指面与中指指甲之间夹一扁圆小石子,意守二指约半分钟后,将小石子向外弹出,练到能将小石子笔直弹出十米之外才开始下落时,再练石子的准头,随练功时日增长,功力自能越练越深,石子弹出的劲力自能越来越强,越来越准,以致能弹石落鸟。练到内气不须意念异引,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收发自如之境弹指神通功的内劲就练成了。 然后练外功,其法是以中指指甲由轻及重地弹击硬物,练到一指弹出可洞穿半寸厚的木板,弹指功的外功就算练成了。再精研厅经八脉之空道,丈余外便可胜敌于弹指之间。此功可单手练亦可双手交替练习,练时必须先修内劲而后练外功,次序不可颠倒,但如欲求速成,也可单练外功而不练内功劲,但威力不能相提并论了。
洗指方:细辛苦10克,硼砂25克,干姜50克,防风10克,阳起石5克,白鲜皮10克侧柏50克,黄柏5克,红娘子25克,白信2。5克,蜈蚣5克,斑毛虫15克,白术10克,黑知母10克,元参5克,打屁虫七个,皂角10克,指天椒200克,荆芥10克,红花5克,白蒺藜10克。以上各味药加清水5000克熬煮至极浓时去渣汁贮罐中备用,每次练功后交手指浸入药汁3-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 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是文案:

易混淆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语文命题者关注的热点,考生往往因辨别不清而误判。易混淆的表达技巧有虚写和实写,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
1.虚写与实写
所谓“虚”,是指诗歌中表现出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如神仙鬼怪的世界、梦境、已逝之景、未来之境等)。
所谓“实”,是指诗歌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到的部分,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歌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突出形象。烘托是指从侧面进行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3.衬托与对比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特点,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一般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特点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或相异,用衬体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鲜明的对比,可以揭示矛盾,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4.五个易混淆表达技巧
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①触景生情:指作者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其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
②以景结情:指诗文创作中用在结尾的一种表达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或文章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收束诗文,达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③缘情布景:指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物一旦有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从而达到情中出景,景中寓情的效果。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载体,至于触到什么景,寄寓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歌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寓情于景的句子出现在结尾,又称为以景结情。
⑤情景交融:诗歌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泊宁陵韩驹①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毵毵②。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注】①韩驹:宋朝诗人,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而遭到贬谪,死于江西抚州。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出都城赴江西任所时而作。②毵毵(sānsān):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行舟情景,突出行船之快,极有气势。
B.颔联分别交代了出发时及泊舟时的时间和地点,照应题目,对仗工整。
C.颈联具体描写泊舟处的景象,视听结合,反衬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D.叠声词“窣窣”的使用,描摹了风穿老树的声音,以此突出环境的安静。
【解析】
A项,本诗首联中的“汴水日驰三百里”,气势磅礴,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A项正确。
B项,颔联中的一“辞”一“泊”点明了事件,“旦”“夜”表明了出发和泊舟的时间,“杞国”“宁陵”交代了出发和泊舟的地点,同时“夜泊宁陵”照应了题目。故B项正确。
C项,颈联中的“老树”“寒花”与“垂露”是眼睛看到的;“鸣窣窣”是耳朵听到的。根据注释①和尾联“茫然不悟身何处”可知,诗人的心情是失意而茫然的,所以C项中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分析错误;且“老树挟霜”的细小声音和“寒花垂露”的散乱状态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契合的,所以这里是正衬,不是反衬。故C项错误。
D项,颈联主要是写夜泊后周围的环境,“窣窣”一词以动衬静,显出环境的安静。故D项正确。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意象在中运用的独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