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文案

2019-03-09 高三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文案

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文案:

清明节扫墓作文1000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年清明,我随长辈们到山上扫墓。因墓地坐落在山上,没有车辆可以行驶上去,我们不得不靠自己的双脚爬上山。我穿着水鞋,手脚并用地踏上了一条山路。山间并没有修建出一条水泥路来,而我脚下的这条路则是被人们一步步用双脚踩出来的。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路地显得泥泞不堪,颇有滑倒的危险,我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跟着长辈们。山间树林阴翳、草木茂盛,阳光斜射下来,给原本茂密阴暗的山林添了几分亮色,许许多多小巧玲珑的露珠此刻还沾在花草上。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为了方便,我先前已将裤腿撸到了膝上,腿上的皮肤与花草们亲密接触,凉凉的、痒痒的,时不时还被山上的荆棘划出一条条又细又小的伤痕来,我最害怕的是在花草丛中呱呱乱叫的恶心的癞蛤蟆,我时刻紧惕着要远离它们。更苦的是大人们,他们不仅要挑装着祭祀用的物品和食物的重重的扁担,还得防止脚下打滑,着实又辛苦又危险。终于到了外婆的墓前,为她上了香,我跪在地上,静静地凝视着外婆的碑。我仿佛看见外婆正对着我笑。脸上的皱纹好似都聚拢在一块,眼睛光彩熠熠的,白白的假牙若隐若现,是一张令我铭心刻骨的脸庞。在我的一生当中,外婆是对我最好的人之一。老人家离世已有三四年了,而我至今还记得她的笑颜,记得她在世时,我和她的美好时光。在很多个暑假,我都会去深圳与外婆一起生活一段日子。那时候,每天早晨六点钟我便从床上起来与外婆一起出门,去公园里散步,回来的时候再去菜市场买菜。我们会在路上买两个鸡蛋饼,一边走路一边吃。以至于现在每次去深圳,我都会买一个鸡蛋饼来吃吃,追忆从前,我们俩手挽着手散步,一起开心地吃着饼。吃着吃着,便会不知不觉地留下了眼泪……有的时候外婆会带着我在小区里转转,小区里有个凉亭,累了我们就在凉亭里歇一歇,歇息好了又继续走。小区其实挺小的,我和外婆每次可以绕好几个圈,但也从不觉得厌烦,而如今想起来,更感到回味无穷。偶尔外婆会捡到一些钱,五毛一块的都有,有一次破天荒地竟捡了一张五元大钞,我惊喜极了,之后就一直妄想着幸运之神会再次降临,去小区散步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往地上探探,却也没再捡过钱了。因为有了钱,我就会想去买零食吃,有次我偷偷背着外婆买了一包“咪咪”,外婆发现后很生气地责骂了我,从此我便只会在外婆允许的情况下买零食了。我也还记得,那时候,哥哥总喜欢给我讲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鬼故事,晚上我害怕一个人睡,电闪雷鸣的夜晚我也害怕一个人。这时候,外婆就会让我和她一起睡。虽然那是外婆已经有了那种老人特有的令我不怎么喜欢的气味,可我还是喜欢和外婆在一起,在每个寂静黑暗的夜晚,外婆总是会给我莫大的安全感。记忆中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就是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暑假,后来因为学业繁忙,就再也没有和她有过一天两天的相处时光了。我读五年级时,外婆病倒了,到我们这里来养病。说是养病,其实只是在这里等待死神的来临罢了。我和妈妈去大姨家探望外婆,此时的外婆已经憔悴不堪了,没有了往日的活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她躺在床上,看见我来了,笑着对我说:“小姑娘都长这么大了,好呵好呵!”她显得很开心,我却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心里有块东西很沉重地在压抑着我,我不能呼吸了……到第二次我去探望外婆的时候,外婆已不能说话,眼睛也睁不开了,只有她低促的呼吸在告示着我们,她还活着。母亲喂外婆喝米粥,整个过程十分艰难,每次那米汤都会从外婆的嘴里流出来,我在一旁帮外婆擦拭嘴边的残留,为妈妈递纸巾,也为我自己擦拭眼泪。几个星期之后,外婆就走了。外婆去世的第三天,我们举行了她的葬礼。到了殡仪馆,我们做好了大堆繁琐的事,终于得空来怀念外婆,情到深处就猝不及防地哭了起来。我们都哭了。大舅舅蹲坐在地上,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妈妈”,好像要说些什么,竟什么也说不出口,旁人试着拉起他,但他仍旧蹲坐在地上,哀嚎着。我则坐在妈妈的身旁,挽着她的手,一起哭着,哭得不能自已。回到家中,妈妈依然不停地念叨:“我没有妈妈了……”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生怕她也像外婆那样在下一秒就没有征兆地离我而去……到如今,离外婆去世也已有三四年了,可外婆的笑颜仍时时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我瞻望着外婆的碑,庄重地给她磕了三个头,我的眼泪不知何时已滴落在土地上,渗透进地里,形成一个深灰色的圆。我突然很想对外婆说——外婆,我好想好想你!人的记忆好似一个树桩,记忆中的一幕幕就是纹理,爬满了整个树桩,而时间又像是一条可怖的小虫,慢慢地噬咬着树桩。树桩终究敌不过小虫,记忆终究抵不过时间,外婆的面容终会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不过我会一直铭记,在天堂的彼端,在人间的此端,外婆会一直爱着我,我也会一直地——爱着外婆。

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文案: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香港人叫扫墓为拜山。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它还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的修正日。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
清明节祭祖扫墓,起源于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的寒食节。从前寒食节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据传古代帝王将相纷纷到墓前行“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而将清明节定为踏青节,又叫春游,还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气温升高,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荡秋千作为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由来已久。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还有蹴鞠也是历史悠久。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的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此外清明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
在我老家至今还保持着清明节打柳的习俗。一大早爱人起来熬米饭、煮鸡蛋,我则去河边打柳。回到家里把柳枝插在门上,还有各个家具用品上。爱人做饭之余还编了两个柳条环,给我和她自己戴在头上。据说清明不戴柳,死了变个大黄狗。
上午八点,爱人出发给我岳父岳母上坟扫墓,我则陪领导去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自发来烈士陵园祭扫的人很多。有不少是大人带着孩子,全家出动。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他告诉我:今天特意从乡下来城里烈士陵园,就是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历史,记住那些为新中国建立逝去的先烈们,要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爱好和平。他还给我讲起了目前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超级大国,一直都在对中国进行军事干预和经济封锁。
听他一席话,我十分高兴。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能有如此高深的意识和思想,你不得不敬佩国民素质的提高。
上午十点,整个扫墓仪式开始。敬献花圈、花篮,少先队给每一个烈士墓敬献鲜花,领导和各界代表讲话,默哀三分钟,参观纪念馆,为烈士扫墓培土等一系列活动,大约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仪式结束后,不少人自发行动起来和陵园管理人员一起清理活动现场。没有一个人号召,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我心中激动万分。
十二点,我们离开烈士陵园时,仍有群众一拨又一拨来烈士陵园扫墓。
各位先烈们,安息吧!您造就的基业,永垂不朽!
下午两点,爱人给岳父岳母扫墓回来,眼睛还有些红肿。我知道每年都是如此,爱人是一个非常孝顺之人。
我为每一位逝去的人,献上我无尽的哀思!

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文案: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去扫墓,有的去革命烈士纪念碑,有的在自己亲人的墓前,烧上一些纸钱,以代表自己的哀思。
在清明节这天,按照以前的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差不多都要吃青团子和粽子。青团子是自己家做的,用菜汁来和面粉,这样一来,面粉就是绿色的了。然后在里面装上蚕豆或豆沙馅,蒸熟了以后,吃起来可香了,而且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如果你不了解清明节,你可以来问我或去查查资料,这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哦!

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扫墓时间有什么讲究文案: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节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一天按照旧的习俗汉民族都要扫墓祭祖,焚化纸钱。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爷爷在世时,每到清明节,他就让我给逝去的奶奶烧纸。爷爷说奶奶命苦,跟他没过一天好日子,不及六十就命归黄泉了。奶奶逝世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丧事从简,爷爷没花一文钱就把奶奶埋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风起云涌,席卷全国“破四旧,立四新”,就连为死人烧纸也列为封建迷信活动,予以取缔。那时,我和叔婶生活在一起,正在上初中。叔婶是工厂的工人,既所谓的领导阶级,是不准迷信的,当然不能烧纸。我是个中学生当然也是不迷信的。爷爷无业(原来算作农民),迷信不迷信反正没人管。那时烧纸,可不象现在,连黄纸都买不到,只能到副食品商店,买那种粗躁发黄的包点心用的包装纸来代替。爷爷是残疾人,严重的类风湿使他刚及壮年就瘫痪了。过去家里的日子应该说全靠奶奶了。爷爷对奶奶是有一种歉疚感的,而这种歉疚只有给奶奶烧些纸钱,他的心里才会有些安宁。所以一到清明他总张罗给奶奶烧纸。买来的包装纸爷爷要亲自裁成小方块,然后由我用5分硬币,把每张纸砸上钱印,最后爷爷写上奶奶的牌位。这样,普通的包装纸就变成了阴间流通的纸币了。爷爷能写一手很飘亮的赵体字,他的手虽然有点不好使,但拿起毛笔来却是很稳当,这是他小时侯上私塾写仿影练的。奶奶好象没有名字,(应该是有的,后来我问过爷爷,好象叫素琴什么的。)爷爷通常写的总是:“故祖母李门刘氏之位”的字样,然后落款必是不孝孙---喜子。(喜子是我的小名,奶奶生前一直都这样叫我。)给奶奶烧纸,我没说不愿意,可这不孝孙总是令人不快,但每次都必须得这样写。爷爷是上过私塾的,老先生可能教过,对死人必须得用这样的谦辞。其实,我们这代人是不会相信阴曹地府、六道轮回的,更不会相信已故的亲人会在阴间花上我们烧的纸钱。尽管每年的清明节,华陵山汽车如龙、狼烟四起,祭祀者携家带口,成群接队,烧去千千万万冥国钱币,摆上多少好酒好菜,奇珍异果,又能怎样?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真正伤心者又有几人呢?我认为对已故亲人最好的缅怀应是精神的继承,尤其对待父母更应提倡厚养薄葬。中国历来主张孝治天下,百业孝为先。孝应该是最简单的事,无权无财可做来。常回家看看,帮助爸爸妈妈柔柔背来,柔柔肩,刷刷筷子,洗洗碗,更不要等到父母去世了,才想起尽孝,岂不晚矣。本文作者:李永和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清明节扫墓》作文的经历,对《清明节扫墓》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清明节扫墓》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扫墓》,希望对大家写《清明节扫墓》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