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论语》有感作文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文案

2019-03-10 高二作文 类别:读后感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论语》有感作文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论语》有感作文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文案

《论语》有感作文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文案:

《论语》教给我们的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讲到处事之道时,孔子强调了“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情过了头,和没做到位是同样的效果。所以“处事之道”主要讲的是为人处事的分寸。
《论语》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这就是所谓的“尺度”了。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事事有尺度,以避免人生的浪费。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报怨。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仍有很多人在“以德报怨”。对伤害自己的人,或是领导,或是恋人,仍然一味地恭敬,不敢以正直,公正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我认为这是非常愚蠢的,非常不理智的。首师大的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避免资源浪费。”
是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人的感情也是有限的。难道你愿意把自己宝贵的情感给一个有怨与你的人么?我们应该把这宝贵的情感赠予一个有德的人。所以孔子云:“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是:君子也许不可能避免很多伤害,它可以被人欺骗,但他内心不能迷惘。简单的说,就是,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做出无效率的傻事。
在行为方面,孔子也强调了“分寸”孔子认为,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人与人之间的分寸就是要保持距离。于丹教授认为:“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为了不影响别人,每个人之间都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只是距离有大有小。《论语》中也认为无论对领导还是朋友,都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分寸。
子贡曾问孔子怎样才是好朋友。孔子曰:“忠告而善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意思是: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告诉他,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在说下去只能自取其辱。所以,朋友间要有度,对最亲近的人也是一样。于丹教授认为: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论语》中提到的仁爱之心,是这样说的:一开始就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我身边的同学就有这样的烦恼:他知道他的父母很爱他,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但他认为这样却失去了自由,透不过气了。而我的父母给我有足够的空间,他们希望我能早日独立。所以,我觉得这个家庭很舒适,很快乐了。这正验证了一句谚语:花未全开,月未全圆,即是最好的境界了。
对于工作呢,孔子认为也应有度。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做好本份。我认为这并不全对。做好自己的本份固然重要,但当别人有困难请求你的帮助时,应该出手相助。所以,孔子在此补充了一句:“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此。”君子临天下,做任何一件事,用义作为参照,作为法则。
孔子云:“慎于言。”告诉我们说话也应有度。在当今社会中,这一点甚为重要。适当的时间说适当的话。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如此。我的学校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一名同学因为在公共场合中说了有损于学校形象的话而被处以严厉的处分。此所谓“祸从口出”了。所以,于丹教授认为:“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最后一条是“礼”。孔子云:“乡人饮酒,仗者出,斯出矣。”意思是:大家在一起喝酒,孔子能做到等老人都出去后,他才出去。绝不与老人抢行。所谓圣人之圣,从日常点滴中即可看出。
对人,做事,讲话掌握分寸,懂礼仪,即是《论语》教给我们的处事之道了。

《论语》有感作文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文案: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论语》这部书,我收获很大。在这本论著中,我认识了一个谦虚好学的孔子,一个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的孔子。轻轻翻开《论语》,读着书中的文字像是穿越回了几千年前,看到了春秋时期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局面,由此产生了孔子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深受历代的统治者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也许他的思想言论和今天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太相吻合,但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从中我们会收获很多。
孔子推崇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渐渐地忽略这个问题,让人们重新认识并坚持孝道是一件重要的事,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对子女抱着很大的期望。所以给父母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不是孝的根本,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做人处事,不辜负父母的期待才是真正的孝。
在治学方面,孔子有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我们班上的那些同学各自有各自的才能,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厚厚的《论语》之中,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依然焕发出动人的光芒。它像一缕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它像一滴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们向上的阶梯。

《论语》有感作文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文案: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每个人学习。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读后感300字
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中说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尼,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要说话算数。
就比如我家吧。有一次,我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非常高兴,我说:爸爸,我考了一百分你不带我去哪玩一天,爸爸毫不忧郁的答应了,说下一星期天我带你去云台山玩,我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云台山,时间过的如流水一般,转眼间到了星期天。我迫不急待的去问爸爸什么时候去,爸爸说:今天太忙了,没有时间,改日吧!我的心霎时间由高兴到难过。我说:爸爸你不想去,就别说,说出去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要说到做到。
妈妈下班了,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爸爸说了一顿,妈妈说爸爸做的不对,答应小孩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演而不信。
虽然这次我没去云台山,但是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做为一名好学生,更要诚实守信,善于勤学。
《论语》读后感作文
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
《论语》读后感
我从三年级开始读论语,到现在会背好多了。里面的每一章都使我有新的感悟,但是让我最受益非浅的还是那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意思是学完新东西后一定要去温习,每次温习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体会,说是这么说,可日常生活里的我并不是那么做的。记得有一次,我去上奥数课,在课堂上老师讲的一个新知识我听的不是太懂,下课时也没有去问老师。一回到家就跑去和妹妹玩了,早就把这件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了。现在想想的确不应该这样,从此以后遇到不懂的就问,有时间的话我还会把三年级地题拿来复习,每一次我都会更深地理解,偶尔还会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从这一点,我就认识到了复习的重要性。
论语中不单是这一条,还有许多其它对我有益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要去克服它。

《论语》有感作文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文案: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
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
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
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
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
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
这句话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有感》作文,希望在写《《论语》有感》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论语》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