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作文 唐朝宰相卢杞后代都是什么官文案

2019-03-08 高一作文 类别:素材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作文 唐朝宰相卢杞后代都是什么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作文  唐朝宰相卢杞后代都是什么官文案

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作文 唐朝宰相卢杞后代都是什么官文案: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他出将入相,那是何等人物!一次,尚未显赫的卢杞,因为郭子仪患病而前往问候。郭子仪退去侍女,身穿整整齐齐的朝服,很恭敬地接待这个小官。卢杞离开后,家人问他:“许多达官贵人来访,你都很随便,为何对此人如此恭敬?”郭子仪道:“卢杞面貌丑陋,心地险恶,女人见了必然要笑,以后卢杞得志,我便举族无一幸免矣!”郭子仪对卢杞会“得志”的判断,十分准确,这说明郭子仪有识人之明。卢杞后来果然做了宰相,凡是得罪过他的人,全都遭殃。
卢杞的外貌究竟有多丑?《新唐书》说其“体陋甚,鬼貌蓝色”。他不但长得非常难看,而且还有鬼一样的蓝色相貌。《旧唐书》则说卢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相貌丑陋,面色如蓝靛,人们都把他当做鬼来看待。鬼究竟啥样?世人都未见过,倒是卢杞的相貌,让人认为:“鬼”应该像卢杞这样的人。
卢杞当宰相后,为巩固相权、独揽朝政,每走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
卢杞除掉了其他宰相之后,知道依照惯例,皇帝还会提拔其他朝臣为相,于是他主动向德宗推荐了时任吏部侍郎的关播。但是他给关播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木偶——坐在那里摆摆样子。不但不让关播插手政务,连话也不让他随便说。一次,德宗召集宰相议事,卢杞侃侃而谈,关播忍不住也想畅所欲言,刚刚要站起来,就看到了卢杞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只好硬生生把话吞进了肚子里。会后卢杞立刻向他提出严重警告,说:正因为你这个人恭谨少言,我才引荐你当宰相,刚才你怎么可以想发言呢?!从此关播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公元782年,李希烈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当李希烈威胁洛阳的消息传来,德宗皇帝问计于卢杞。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说:“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若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剖析祸福利害,他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朝廷不废一兵一卒就能将他降服。颜真卿是四朝元老,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实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选。”德宗频频点头,觉得卢杞言之有理。
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所有人都清楚,卢杞这么做无异于是让年过古稀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去送死。没错,卢杞就是这样想的。从当上宰相的那一天起,卢杞最关心的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大臣一个个搞掉,好让自己永远待在宰相的位子上。四朝元老颜真卿,就是这么一个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者,而且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此人不除,卢杞寝食难安。
颜真卿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走到洛阳时,东都留守郑叔则劝他拖延时间,看天子会不会改变主意。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到了许州,果然被李希烈拘留,从此再没回到长安。在被囚禁了一年零七个月后,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
李揆,唐肃宗时宰相,肃宗称其“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卢杞让年已古稀的李揆出使吐蕃。李揆对唐德宗说:“我不怕远,只怕死在道上,不能完成皇上的使命。”唐德宗动了恻隐之心,十分可怜这位大臣。对卢杞说:“李揆年纪太大了,是不是换其他年轻的大臣去?”卢杞说:“同少数民族结盟的使者,必须熟悉朝廷事务,非李揆不行。况且派李揆去,那些比他年轻的大臣们,就不敢推辞到远处去的差使了。”李揆到了吐蕃,吐蕃酋长问道:“听说唐朝有个第一人李揆,是不是您?”李揆说:“不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李揆,怎么肯到这里来呢?”他害怕被拘禁扣留,客死异乡,因此欺骗蕃长。论门第,李揆第一;论文学,李揆第一;论官职,李揆第一。卢杞本想借刀杀人,却被李揆这么一句就轻巧地化险为夷了。
公元783年十月,发生了泾原兵变。朱泚率领叛军围攻皇帝所在地奉天城。节度使李建徽集合起来的一支一万多人的部队前来勤王。虽然兵力不多,但却是一支生力军。这对鏖战已久、伤亡惨重的奉天守军来讲,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
此时,奉天城外全是朱泚的军队,援军入城只剩下两条必经之路:一是距离奉天北面十二里的漠谷,二是距奉天西北四里的乾陵(唐高宗李治陵寝)。援军到底该走哪条路?德宗的临时朝廷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浑瑊和关播都认为,绝对不能让援军走漠谷,此地既险又窄,一旦遭到敌军伏击,后果不堪设想。唯一的选择就是走乾陵,利用茂密的柏树林隐蔽行军,在树林东北面的鸡子堆扎营,与奉天守军里应外合,分散敌军兵力,减轻奉天的正面压力。
卢杞强烈反对。他的理由是:“走漠谷的行军速度更快,就算遭到伏击,奉天也可立刻出兵接应,而走乾陵无疑会惊动先帝陵寝。”生死存亡之际,大唐第一宰相提出了一个愚蠢的理由。然而,这却是一个神圣的理由,让皇帝很难漠视。
浑瑊不服,力争说:“自从朱泚攻城以来,日夜不停地砍伐乾陵松柏,先帝陵寝早被惊动得够厉害了。眼下奉天万分危急,各地救兵皆未抵达,这支援兵关系重大,如果据守要地,便可击破朱泚!”卢杞寸步不让:“陛下用兵,岂能与逆贼相提并论!倘若让援兵走乾陵,那是我们自己惊动了陵寝!”看到卢杞的一脸忠贞之状,德宗内心的天平终于从现实的安危存亡倾向了神圣的忠孝节义,下令援兵经由漠谷入援奉天。
公元783年十一月初三,杜希全等部在穿越漠谷时果然遭遇伏击。朱泚军占据两侧山头,居高临下发射强驽、投掷巨石。漠谷顷刻间变成了死亡之谷。唐军死伤惨重、一举崩溃。奉天紧急出兵接应,却被早有准备的朱泚分兵击退。杜希全等人率领残部连夜退守邠州,唐军的救援行动彻底失败。
德宗逃到汉中,发布了《罪己诏》:“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赦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声明不再约束节度使,对其姑息迁就。诏书下达之日,“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泾原兵变后,大唐天子的威严完全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唐德宗成为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从此不再信任宰相,并开始重用宦官。
卢杞在朝为相前后四年。他陷害杨炎、颜真卿、张镒等人,以阴险手段排斥名臣杜佑、李揆出朝,并肆意横行,搜括民财,导致怨声载道。泾原兵变后,京师失守,大臣上疏指责卢杞之罪。公元783年十二月,卢杞被贬为新州司马。785年,卢杞被贬作澧州别驾。在赴澧州途中,病死于船里,未能北返河南老家,只能葬在长江边上的嘉鱼王家湾。

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作文 唐朝宰相卢杞后代都是什么官文案:

唐朝著名的谏臣魏征面对唐太宗的不良习惯,不效仿其他臣子谄谗与视而不见,而是直言进谏,终助唐太宗成就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对楚王敢于劝谏,虽遭诬陷投汨罗而死,但他的一部《离骚》流传百世,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伟大的屈原。
陶渊明干越冲破世俗的成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王昭君面对画师的贪欲不效仿其他宫女进献银两而致入宫5年不得见君王,面对匈奴的和亲,不与世俗一样唯恐避之而不及,而自愿前往,消除了战争,使汉匈成一家,被后世传为佳话。
毛泽东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他打破\"城市包围农村\"的常规,率领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四渡赤水,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到甘肃会宁会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实现了最后的政治胜利,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我们徘徊在生活的\"半山腰\"上。这条山路坎坷难行,荆棘遍地。我们总是朝着下山路迈开步子,走向属于我们我们群体,走向属于我们的地方。如同那群随波逐流的小鱼们,毫无方向,漫无目的。可就是没有尝试着,向着崎岖、坎坷的山路攀登一下。感受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在人生的征途中,往往就有一些人能在困难和挫折中取得成就,那是因为困境能磨练出强者,能产生一中向上拼搏的动力!
在生活中的我们,不能在逆境中体会快乐,因为我们不去尝试,不去突破。因而,生活给我们的是单调,是乏味的。所以,不管鱼儿最终是怎样的结局,它也是一条\"精彩的鱼\"。

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作文 唐朝宰相卢杞后代都是什么官文案:

汉宫城墙,画师恶笔。
绝世红颜,远处关外。
离家八千,肝肠寸断。
——小引
唐朝有个杨贵妃,越过有个西施,三国有个貂蝉,而汉宫有一个你。
因为画师的画笔,你与天子失之交臂。美貌绝伦的你终日坐在寂寥的大殿中,看着周围的女子飞上枝头,而你无可奈何。
宫里最多的是孤单寂寞,那么多的女子,多少美好岁月被消磨毁于这城墙之内。而你也不例外。散发冷气的宫闱吞噬着你。一天天,一年年。
也许又因上天的垂怜,让被埋没于深宫的你重见天日。
立于大殿之上,汉皇惊于你的美。大臣,匈奴人,惊于你的美。高坐宝座的汉皇,才知道你的美貌,天下第一。可是,如今,你已被准许远嫁匈奴。天子的金口,一开,便再也收不回来了。
于是,接连而至的事情可想而知,汉皇屠杀了宫中大量画师,为你作画的,以及没有为你作画未见你半面的画师。
迢迢千里,一去便永生永世不会回来,上天究竟是在垂怜你,还是在捉弄你?把你从深宫中挖掘出来,又立刻把你推入另一个火坑。并且,这一个火坑的火永不熄灭。
到底是错过了,但并非你错过了汉宫。而是汉宫,错过了你。在你埋没深宫的那段时间内,如果帝王偶然间在宫殿前碰见了你,结局定会不一样。
历史在翻滚着,浓浓的尘埃之中,仍可见,那个曾经被汉宫错过的你

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作文 唐朝宰相卢杞后代都是什么官文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诗圣杜甫的名句,它道出了社会的不公:在豪门贵族中,花霍过度,奢侈成风,过多的酒肉因腐烂而发出臭味,但在路边仍有受冻挨饿而死的人。杜甫的这首诗严厉的批判了当时的社会。
你也许会觉得那是封建社会,人民饱受压迫才造成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
每天在全国上下的大小饭店以及餐厅中,过多的剩菜剩饭被倒进了垃圾桶,一天浪费的粮食就是一个家庭几年的口粮,但是,在某些贫困山区里,人们还在喝着可以数清米粒的稀粥度日。
你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国家尚未关注到山区,等国家全面关注了,一切都会好的。但你何曾想过,当你浪费粮食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
据有关人士调查,一座大学里一周被倒掉的饭就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这些震撼人心的数字绝非虚拟,而是铁的事实。
回想一下,当我们倒掉一碗饭时,在这一碗饭中凝聚着农民多少的心血与汗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连一年级的小娃娃都知道背诵,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农民伯伯的艰辛呢?
回想一下,在炎炎烈日之下,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着麦禾的成长,而我们站在这繁华的都市中,随心的挥霍着,浪费着他人的心血。
那我们又是什么人呢?人人都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却未曾想到现代繁华背后的黑。
记得在一次春节晚会上,牛莉说过一句话:哪个城里人不是从农村过来的,农村人就是城里人的爸妈啊!
是啊!我们在浪费什么?我们在浪费农民伯伯的心血,是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浪费的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啊!一个奢侈成风的民族,注定会走向灭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韧力为艰”我们是时候觉醒了,节约从我们自己身边的小事开始。
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卢杞:唐朝臭名昭著的奸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