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文案

2019-03-08 初二作文 类别:话题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文案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文案:

过年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在我的家乡,进了腊月门,喝过腊八粥,家家户户就要准备年蒸了。年前蒸好包子一类的点心,存放至节日期间享用,这就是年蒸。
过年前几天,外婆开始制作包子馅,一般会做豆沙馅、萝卜丝馅和梅干菜肉馅。外婆用铁锅熬煮豆沙的时候,豆沙馅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泡,有时还会有那么几滴从锅里激动地跳出来,飞溅在墙上,留下若干个暗红色的斑点。豆沙不停地在锅里翻滚,变得越来越稠厚,香味也随之发散开来。外婆一关火,我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蘸了一点,用嘴使劲吹了吹,便放进嘴里一抿,大叫,烫!烫!又叫:真甜啊!真好吃啊!外婆笑着拍拍我的头,说:真是个小馋猫,也不怕烫到!外婆还做了萝卜丝馅,里面加了猪肉、开洋、黑木耳,光听听就让人垂涎欲滴。
我和妈妈各捧着一盆馅心,来到包子店,这里的师傅会帮我们加工包子,只见他们熟练地包包子、蒸包子,蒸汽从蒸笼里逐渐上升,周围白茫茫雾气腾腾的一片。包子出笼了,师傅打开蒸笼,空气中顿时弥漫着热气和包子的香味。我赶紧望向妈妈,说:我可以吃一个包子吗?妈妈点点头:小心烫!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包子,虽然烫得我只能两手交替地拿着,却也总舍不得放下。咬上一口,好美味啊,比超市里的冷冻包子好吃多了!我囫囵吞枣般吃完了一只包子,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我觉得还没吃饱,就用可怜兮兮的眼神望着妈妈,妈妈一边把包子放进竹匾,一边又递了一个包子给我,说:别着急,慢点吃。我答应了一声,喜滋滋的品尝起来。吃完两个包子,我心满意足地和妈妈抬着竹匾回家了,待会儿还要来装下一笼包子呢!
在老家的长辈们看来,只有自己亲手做的包子才有年味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蒸,吃得放心,更有家的味道。年蒸代表着新年讨个好彩头,寓意着生活蒸蒸日上,是人们对来年的美好企盼。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文案: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文案:

许子杰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的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文案: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多种多样,扫房、贴对联、泡腊八蒜、杀鸡等等。除却除夕夜不提,我印象最深的要说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
不同于现代化的大城市,家乡的年味依然洋溢着淳朴的农家习俗。虽不是张灯结彩、通宵灯火,倒也是处处红火,家家喜庆,年味十足。
作为一个现代人,杀鸡杀猪是见不到了,但从小我就听过一句老话——“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家的街上,不出百步,就能见一辆卖糖瓜的小车。糖也形形色色,主要以圆球形的糖“瓜”和长方形的糖“块”为主。因为要在上海上学,常常不能赶在腊月二十三前回家,但我总不忘和先走的外婆说一声:别忘了买糖瓜啊,我可就盼着它呢!年年如此。
外婆也着实算是买糖瓜的老手了,小铺主再三推荐,她硬是不理会,专挑瓜形和长条的,这也正符合了我的口味。
糖瓜,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小南瓜”似的麦芽糖:挺着它那小肚腩,鼓绷绷的,让人看着就垂涎三尺,欲罢不能;你别看它们长得白净脸,可粘牙得很,一个不留神,就把牙“搭”了上去。
记得第一次,我不知道糖瓜的粘,一口下去,牙粘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可把我急坏了,一旁的外婆却是偷偷一笑。无奈,只得慢慢舔化了。
再来说说长方形的,不同于糖“瓜”,这回,一口下去,真叫嘎嘣脆,又香又甜,色味双全。
受了上回的“苦”,这回我可小心了,一口口慢慢吃。一旁的外婆,又是一阵按捺不住的笑。
我吃着糖瓜,外婆情不自禁地讲起了她小时候过的腊月二十三。
以前,腊月二十三夜里,是要祭灶神爷的:找面平整墙,贴上灶爷的画像,放好供桌,上头放个蜡碗,一旁插上三支香,这就算是备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在蜡碗里放上油,点着了,接着点上香。村里的老妇人们,便会烧起黄裱纸,边烧边说,让灶爷上天后,净说好的,不提坏的,以求来年的平安。待黄裱纸烧净,人们便取一点儿糖粥给灶爷的嘴糊上,算是粘上了他的嘴。最后,烧了灶爷的画像,算是灶爷“上天了”。
想到嘴里甜滋滋的糖瓜,也曾是灶爷的贡品,便禁不住又来了一块。这次,甜中还隐隐透着点骄傲,好歹也是个神仙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更,祭灶神爷的活动,渐渐没了踪迹,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一代代永远浓缩在这小小的糖瓜中了……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家乡的风俗》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家乡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