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文案

2019-03-08 四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文案

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文案: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我将从教材的设计意图、编写特点、知识要点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整体介绍教材
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可分为四个领域。(一)“数与代数”领域,它包括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五单元“小数除法”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二)“空间与图形”领域,它包括第二单元“认识图形”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三)“统计与概率”领域,它包括第六单元“游戏公平”。(四)“综合实践”领域,它包括“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和“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
二、说设计意图
(一)“数与代数”领域,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不同位置(如观察点高低、远近)看到的物体的范围。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如能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四)“综合实践”领域
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1、剪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按表中所给的方法做一做,并填写结论。
2、不同地面对球的反弹高度有不同的影响。选择两种不同的地面,让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估测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重复做3次,并将估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用小棒摆图形,并尝试寻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棒数的规律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编写特点
1、内容的呈现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2、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
3、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专题的形式,加强数学的综合应用。
5、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四、说知识目标
(按单元介绍,见幻灯片)
五、说教材的处理
(一)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1、围绕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习
2、解决问题注重通性、通法
3、依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展开
(二)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1、关注试题解法的多样性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学会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
六、我的建议
我们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大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紧紧围绕数学教学设计这个核心,充分体现数学的本质。搞清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接示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
努力创设理想的数学课堂,那就是高质量、高效率的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的课堂。

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文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
课的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纸条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记录完成后,我让学生找出最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从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有趣的记数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这一环节,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从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并通过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计的用途?2、它由几部分组成?3、温度计上的刻度怎样排列?通过实物与投影结合来加强直观性,通过汇报结果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2)、实践活动: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度数,同时让学生用双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3)、画图活动:让学生在温度计图片上画出北京和哈尔滨的刻度,并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深化了温度的读写,也充分体了温度的差异与读出度数的差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强化了教学的关键点。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负数
“生活中除了气温,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会联系生活说出见到的负数。通过交流,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开阔了视野,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四、在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
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综合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延伸练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提问:“同学们对负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负数的什么知识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说课完毕,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文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内容: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1.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2.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3.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三、练习活动1.说一说,拨一拨。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3.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4.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实践作业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内容:认识更大的数教学目标: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课件视频试卷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位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十10个10000是多少,10个100000是多少,10个1000000是多少一亿等于十个一千万一千万等于十个一百万一百万等于十个十万二、亲身实践,巩固新知1.指明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万,7个一千万,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2.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四千二百万。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的原则。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一亿。4.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一百一十万;从八百六十万一万一万数数到一千万;从四千万起,一万一万数数到一亿借助计数器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程度上使学生了解大数,明白“满十进一”原则5.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有()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有关这个题,使学生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6.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三、总结不管数有多大,都要记住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要记住亿内数的数位顺序四、学生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数一数十万里有(10)个一万一百万里有(10)个十万一千万有(10)一百万一亿里有(10)个一千万课后反思: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课件视频试卷
教学内容:人口普查(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教学难点:比较大小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小组讨论:1.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2.出示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12611536088740328410000000000000000000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
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
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
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
232000044558412216584412136
提问: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
三、比较数的大小
1.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2.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巩固新知。联系实际
出示挂图,
(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
(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
板书设计: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126115360887403284100000000000000000000
教学内容:人口普查(二)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点: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过程:一、读、写更大的数。1.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2.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4.总结讨论。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第7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第2题,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三、实践练习。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第3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1265830000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二、实践练习。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
教学内容:近似数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的数据。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二、巩固与应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三、作业练一练1、2、4
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精确到千公顷万公顷亿公顷:约2亿公顷。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一)组数游戏: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13820000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学内容:线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难点: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一)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认识垂线教学难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搭很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摆一摆、量一量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2.让学生观察P20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3.你们知道哪些是直角吗?知道用直尺怎样检验直角吗?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如P20第二行图中AO垂直于OB,O是垂足。三、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请大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看看哪些线是相互垂直的?)四、巩固知识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吗?2.说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五、实践操作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二)教学目标: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能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垂线,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来画垂线吗?二、画一画1.用三角尺画垂线(1)已经有一条直线,你们知道怎样画出它的垂直线吗?(2)教师示范: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用三叫尺的一个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就画出了已知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就是垂足,一般用O表示O过A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提问:这道题与上道题有什么不同处?你们想想该怎么画?A●O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后面的两小题三、小实验出示P22的小实验题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最短四、回家后在本上各画一条过直线外一点、直线上一点的直线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教学内容:平移与平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重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平移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平行1.移一移: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折一折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3.说一说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4.画平行线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二、实践活动: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平移平行
教学内容: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教学难点: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旋转与平移吗?请大家说说。以前我们都学习过哪些角?二、探究新知1.用自己的旋转学具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锐角、直角、再旋转到一个平角、周角。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点?3.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角,平角和周角及它们的特点。三、试一试1.说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2.出示P22的2,图中是围绕哪一点转的?四、练一练1.让学生做P22的12.在钉子板上做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五、课后实践回家观察,除了钟表外,还有别的计量表,它们是否也有和钟表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围绕哪点转的。
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钟表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
教学内容:角度的度量(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教学难点:能根据1°角的大小去估计其他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角,都有那些角?如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等怎样量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A和∠BAB你们知道这两个角哪个大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量角的大小用纸板剪出P24的图∠1,再用∠1分别度量∠A和∠B的大小。2.人们把圆分成360份,把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三、认一认1.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自己观察,再互相交流观察结果。2.老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和排列特点。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分成180份。,请大家观察读数的排列方式。3.开始时先让学生尝试,再交流方法,然后让学生认真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教师总结:量角时,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四、练一练1.教师先出示一些特殊的角如:30°、60°、45°、90°、180°让学生观察2.练习P25的1——3题五、数学游戏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P25的游戏
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一)工具:量角器1度记做1°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二)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现在认识了很多的角,也会量角了,那么谁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呢?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画出60°的角讲讲你们的画法。教师归纳方法: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再把三角板的最长边与直线重合,60°的顶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沿60°的另一边画一直线即可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并且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再从直线的一边的刻度上找出60度的点并做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记号点相连即可。2.请你们再画一个150度度的角注意:区分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作为角的一边的直线与量角器的哪个零刻度重合,就以这个零刻度作在的刻度圈为标准进行度量。三、试一试学生完成P27的1—3题
板书设计:画角量角器中心点与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画角
教学内容: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2.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教学难点:会量角的度数,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教学过程:一、复习1.怎样的线是相互平行的?2.怎样的线是相互垂直的?3.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二、练习1.出示P28的1,请同学找出哪些路是相互平行的,哪些是相互垂直的?2.你们的家乡哪些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道路是相互垂直的?(1)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2)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3.出示P29的3,由学生独立完成。4.独立完成P29的4三、折一折、认一认师强调:在找角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以免漏掉要找的角。
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教学难点: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让学生讲一讲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方面的故事,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二、探究新知: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2.绕地球2圈、3圈、4圈、8圈┄┄21圈需要多少时间?3.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如何列式)1首先学生估算并加以交流2说明理由4.讲解正确解法114ⅹ21————114————114×1228————114×20————2394————114+22805.小结(略)三、巩固新知:1.练习:第31页试一试2.第32页第4题四、练习:第31页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114×21=2394114ⅹ21————114————114×1228————114×20————2394————114+2280
教学内容:有多少名观众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教学难点: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知识。2.体场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座位呢?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三、旅游中的估计1.出示图一,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
板书设计:有多少名观众教学挂图22×32×28=教学挂图
教学内容: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索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3.尝试练习。(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1)呈现计算题。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999999×99999999×999999999×9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课堂活动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组成: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教学内容:有趣的算式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的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讨论:1111×1111的结果。(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1111×1111=1234321(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2.第二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801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9999×9999=99980001(3)了现规律并归纳:(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3.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三、趣味练习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文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1课时
比大小2课时
买菜1课时
比身高2课时
歌手大赛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2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2—3页小数的意义(一)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现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本节教材继续以元、角、分为模型,层层递进的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现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但对于小数的意义及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还不了解,对小数的认识仅建立在对元、角、分的认识基础上,与生活联系较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
人民币(教学用)、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人民币及方格图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提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小数的意义1、做一做,说一说(1)1.11元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2)1.11米是什么意思呢?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2、学生分小组完成涂一涂,想一想,填一填。3、学生交流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4、学生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交流。5、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再次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三、巩固应用学生完成第3页练一练1—4题,师生一起讲评。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课后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说说它们的意义,并用分数把它们表示出来。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一)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1、1.11元是1元1角1分。
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2、可以表示为0.1可以表示为0.3
可以表示为0.01可以表示为0.23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二)(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4—5页小数的意义(二)
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学生借助分数直观图,即面积模型初步体会了小数与十进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本节课教科书创设了长度和质量两个测量活动情境,主要是借助测量活动中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成较大的度量单位,体会小数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长度和质量两个单位也不陌生,本课学习起来较轻松,不过要注意质量单位的转化。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长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境,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
2、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把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
教学准备:
刻度尺、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放大的刻度尺及天平图片清楚的表示单位进制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师:同学们,观察课本第4页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会测量吗?请同学们把你测量到的班级黑板的长度汇报上来好吗?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1、学生汇报课间测量到的数据。黑板长2米,又多出36厘米。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发现单位不同后,学生思考:怎么办?当学生提出将单位统一后,学生尝试将测量结果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单位换算。然后抽上组汇报,老师讲评。师总结:由于米、分米、厘米都是十进制的,所以可以直接用分母为10或100的这种分数来表示,或用小数表示。三、知识延伸,举一反三师: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学生自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抽生汇报,教师讲评总结。四、拓展延伸,生活应用学生完成第5页练一练1、2题,教师讲评。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找一找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单位换算。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二)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36厘米=0.36米12克=0.012克500克=0.5千克
把长度、质量抢救无效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把较小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现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三)(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6—8页小数的意义(三)
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是通过拓展整数数位顺序表的途径理解小数的意义与小数的基本性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表,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实例,认识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与千分位等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与数字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在数位顺序表上认识小数点所起的指示个位位置的作用,数位的计数单位;第三个问题是解释两个相信小数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长度和质量等复名数单位和单名数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基本掌握,对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对学习本课知识,再次理解小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计数器、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课本情境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景图)通过看图片我们知道,北京地铁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22.222米\/秒,你知道像这样的小数每个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进而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小数的意义(三)二、探索新知(一)小数的构成、数位及计数单位1、师: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师抽生板书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教师补充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并板书有序。教师讲解小数数位顺序表上每个数位表示的意义。2、抽生到黑板前写22.222,师生共同观察其写得是否正确。3、请同学们自己制作小数数位表并在数位表上写出30.402、0.098,完成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小组讨论得出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样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5、跟踪练习。(1)8.205是由()个1,()个0.1和5个()组成。(2)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二)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页“试一试”,并涂一涂,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口答。3、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6题。先计算再思考讨论有什么发现。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的地方?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三)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22.222
表示2个0.001
表示2个一表示2个0.01
表示2个十表示2个0.1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练习(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2—8页小数的意义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及意义,熟练地读、写小数。
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并熟练地互化。
教学重点:
熟练地读、写小数;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并熟练地互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复习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2)0.1元是怎么回事?(3)0.1米呢?1里有多少个0.1?1里有多少个0.01?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125份是多少?(4)6个0.1是多少?6个0.01?13个0.01?18个0.001?3、复习数位顺序表。二、指导练习1、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48.13米。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2、板书:8848.133、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多少?依次。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4、“1”表示多少?“3”呢?那数位应该叫什么?计数单位?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1)0.5里面有()个0.1;0.05里面有()0.01.(2)0.42里面有()个0.01;0.042里面有()0.001.(3)8个0.1是();15个0.01是();23个0.001是()。(4)8.64的8在()位上,表示()个(),6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表示()个()。2、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1)(2)(3)(4)(5)(6)3、说一说下面各小数的意义。(1)一千克苹果2.5元。(2)一双鞋子售价12.58元。(3)小明身高0.8米。(4)桌子的长度是1.2米。四、作业:补充练习
比大小(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9-10页比大小
教材分析:
教材以运动会跳高和跳远比赛的情境为载体,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直观模型和小数意义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第二个问题是借助数位顺序表和数线比较小数的大小;第三个问题是概括小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方法。三个问题侧重点不同,但又都围绕着小数的意义,其中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基础。
学生分析:
数的大小比较是数的认识的基本问题,本节课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而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兴。
2、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课本情境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跳高成绩表。比较王红和李娜的跳高成绩,即比较0.69米和0.8米的大小。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引入本课二、新知探究1、谁跳得远?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跳远成绩表。学生接着交流讨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2、举例练习比较8.95、10.01和9.98的大小学生思考三个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尝试完成。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1.1和0.95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巩固练习: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2、3题五、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作业练习册《比大小》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整数-----比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
小数-----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再比较……
教学反思:
比大小练习(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比较三个及以上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比较三个及以上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回顾复习:1、比较大小,回顾小数大小比较方法。1.26()2.030.23()0.312、2、0.2()0.20师生一起再次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二、巩固练习1、比大小0.536О0.64.05О4.500.78О0.878.01О8.00910.815О10.8161.003О0.9931.5О1.5012О12.0学生自主完成,抽生回答。2、把下列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1)0.420.50.45(2)3.402.853.39()>()>()()()()(3)6.306.256.23(4)3.243.303.28()>()>()()>()>()(5)0.620.640.70(6)1.201.181.001.16()()()()>()>()>()给学生较多时间完成后,抽生回答后再次总结多个小数大小比较方法。3、在О里填上适当的数:ОО.О5(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2)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3)使这个数最接近20,这个数可以是()三、布置作业补充练习
买菜(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1、12页
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估计所需钱数;第二个问题是运用已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计算所需钱数;第三个问题是总结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通过三个问题的学习,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也较轻松。
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如元、角、分的现实背景中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对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方法已掌握,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较易掌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教材买菜情境及方格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文字小数加减竖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情景图)师:通过这个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看图回答。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老师包里正好有4元零钱,看看能不能够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生:够买。师:大家是怎么算的?学生思考回答,当学生说出一把芹菜和一把油菜,售货员收了3.66元时,老师提出:3.66元对吗?这是怎么来的,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1.25+2.41=3.66-1.25=2、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4、汇报。(1)分步计算。可将整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得数相加。(2)涂一涂。学生利用方格纸涂一涂并进行计算。(3)列竖式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1.253.66+2.41-1.253.662.41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思考: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1、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3、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4、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回家后帮爸爸妈妈算一算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总价吧。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12页第4题。
板书设计:
买菜
1.253.66
+2.41-1.25
3.662.4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对齐各数的小数点,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笔算。
教学反思:
比身高(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3、14页
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情况下,教材选取了一组数据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探索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样品小数的意义探索算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也有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做好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即可。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小鹿一家身高及方格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文字小数加减竖式帮助学生掌理解握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课前铺垫口算.0.32+0.450.27+0.691.4+1.90.33+1.25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片2、学生尝试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出算式鹿妈妈高多少米?小黑高多少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2.4+1.72.4-0.86.0-2.4思考:这些算式和前面有所不同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算法。思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3、归纳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14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答案。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1、2题。四、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15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比身高
鹿妈妈高多少米?小黑高多少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2.4+1.7=4.1(米)2.4-0.8=1.6(米)6.0-2.4=3.6(米)
2.42.46.0
+1.7-0.8-2.4
4.11.63.6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
教学反思:
比身高练习(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5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练习回顾1、计算:4.8―2.8=1.3+2.5=3.11+2.22=26.2―13.1=12.3+11.2=35.8―13.3=2、小数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二、练习应用1、课本第15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2、课本第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3、课本第15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4、课本第15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后老师讲评。三、巩固发展1.选择.(1)1.35-1.30=()①1.05②1.22③0.05(2)12.12-8.88=()①4.34②3.24③3.342.计算并验算(板演).5.8-4.30.93-0.478.1-6.9四、布置作业补充练习
歌手大赛(总第10课时)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北师大版数学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