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 帕斯卡生平简介文案

2019-03-14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 帕斯卡生平简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  帕斯卡生平简介文案

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 帕斯卡生平简介文案:

帕斯卡(1623-1662)(Pascal,Blaise),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一个关于液体压力的定律,后人称为帕斯卡定律。他建立的直觉主义原则对于后来一些哲学家,如卢梭和伯格森等都有影响。
帕斯卡生于法国奥弗涅的克莱蒙费朗,帕斯卡从小就智力高人一等,12岁时就爱上数学,他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家,在其精心地教育下,帕斯卡很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他自己独立地发现出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正确。12岁独自发现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开始师从父亲学习数学。16岁就参加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法国科学院的前身),17岁时写成数学水平很高的《圆锥截线论》一文,这是他研究德扎尔格关于综合射影几何的经典工作的结果。笛卡儿坚决不相信16岁的孩子能够写出来这样的书,帕斯卡反过来也不承认笛卡儿的解析几何的价值。1642年,刚满19岁的他,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机械式计算装置——使用齿轮进行加减运算的计算机,原只是想帮助他父亲计算税收用,这是他为了减轻父亲计算中的负担,动脑筋想出来的,却因此而闻名于当时,它成为后来的计算机的雏型。在加法机研制成功之后,帕斯卡认为:人的某些思维过程与机械过程没有差别,因此可以设想用机械模拟人的思维活动。
1646年前帕斯卡一家都信奉天主教。由于他父亲的一场病,使他同一种更加深奥的宗教信仰方式有所接触,对他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帕斯卡和数学家费马通信,他们一起解决某一个上流社会的赌徒兼业余哲学家送来的一个问题,他弄不清楚他赌掷三个骰子出现某种组合时为什么老是输钱。在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奠定了近代概率论的基础。在他暂短的一生中作出了许多贡献,以在数学及物理学中的贡献最大。1646年他为了检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和托里拆利的理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在能俯视巴黎的克莱蒙费朗的山顶上反复地进行了大气压的实验,为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实验中他为了改进托里拆利的气压汁,他在帕斯卡定律的基础上发明了注射器,并创造了水压机。他关于真空问题的研究和著作,更加提高了他的声望。他从小就体质虚弱,又因过度劳累而使疾病缠身。然而正是他在病休的1651~1654年间,紧张地进行科学工作,写成了关于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及算术三角形等多篇论文,后一篇论文成为概率论的基础。在1655~1659年间还写了许多宗教著作。晚年,有人建议他把关于旋轮线的研究结果发表出来,于是他又沉浸于科学兴趣之中,但从1659年2月起,病情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工作,而安于虔诚的宗教生活。最后,在巨大的病痛中逝世。

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 帕斯卡生平简介文案:

1935年,上海码头。卡斯帕跟着父亲走下轮船,眼前这个陌生的地方让他有些紧张。父亲牵起他的手,告诉他这里是他们一家即将居住的地方:“你会喜欢上海的。”一连好几个星期过去,卡斯帕始终提不起精神。父亲在一个中国富商家里当英语教师,母亲开了一家小小的面包房,卡斯帕只好一个人玩。他不敢走出租住的阁楼,因为总有一群中国孩子欺负他。一个雨天,卡斯帕帮母亲寄信,又一次被堵在巷口。他们看中了卡斯帕身上那件红色雨衣,不容分说就要抢走。卡斯帕一声不吭,死死抓住雨衣的一角不放手。身单力薄的卡斯帕哪里是一群孩子的对手?他湛蓝的眼睛里噙满眼泪,但强大的自尊不允许他哭出来。就在雨衣马上要脱手的一刹那,一个中国男孩从背后猛地帮他一拽,雨衣又回到卡斯帕手里。那群孩子中有人高叫:“是陈阿毛,快跑!”一群人顿时逃得无影无踪。那个男孩追赶了几步,回来告诉卡斯帕:“以后他们再欺负你,你就在巷子里喊我。这帮小赤佬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卡斯帕终于觉得上海不是那么讨厌了。他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叫陈阿毛。唐山路690弄的居民发现陈家那个最淘气的阿毛身边多了一个小朋友,还是个外国小孩。一个讲上海话,一个说外国话,两人经常在一起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半年后,卡斯帕大致能听懂上海话了,也会笑眯眯地对那些照顾他家面包生意的邻居阿姨们说:“侬好!”陈阿毛觉得这个小毛头的一切都透着新奇。问他为什么受了欺负不反抗,卡斯帕说:“爸爸教导过我,一个人要永远保持良好的风度。”陈阿毛听不太懂,挥挥拳头:“要是有人敢惹我,我就狠狠地揍他!”卡斯帕摇摇头:“不可以。如果没有修养,会被人瞧不起的。”陈阿毛才不信,这是上海,只有穷人才会被人看不起。卡斯帕还是摇头:“我们在奥地利时,有大花园,但是德国人把我们犹太人赶出自己的家,没收了我们的房子。他们有了很多钱,可是他们没有高贵的心。”陈阿毛的心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他第一次为自己往日的行径感到羞耻。从杂货店偷糖吃,戏弄算命的瞎子,这些野孩子的本事本来想教给卡斯帕,好一起去胡闹,可不知怎的,他为自己这些念头脸上发烧。卡斯帕从教会学校回来,常常带着一本书去找陈阿毛。陈阿毛卖报之余,也会到卡斯帕家去玩。卡斯帕的父亲总是哼着歌儿,帮卡斯帕的母亲干活。陈阿毛的父亲很少有不醉醺醺的时候,而且一喝醉,就拿老婆孩子出气。陈阿毛打心眼里喜欢这家人,乐观又温馨。学校要考试了,卡斯帕忙着复习功课,好些天没见到陈阿毛。一考完,他就直奔陈阿毛家。爬上逼仄的阁楼,卡斯帕看见陈阿毛躺在床上,脸色灰青。卡斯帕走过去握着他的手,他的手烫得吓人。卡斯帕蓦地想起全家被关在集中营时,姐姐也有过这样的脸色,姐姐没有逃过一劫。卡斯帕哭了,他不想失去最要好的朋友。他还想和陈阿毛一起去逛城隍庙,过农历新年时让陈阿毛带他放鞭炮……卡斯帕告诉父亲陈家发生的一切,父亲沉默了。他们在上海举目无亲,生活也仅仅是保证不饿肚子而已。卡斯帕的母亲取下手上的戒指,这是她曾经显赫的家庭最后的证明。她微笑着把戒指放在丈夫手里,说能换回一条性命,它就发挥了最大的价值。陈家姆妈半夜被敲门声惊起,门外站着的是弄堂里那个和蔼的外国男人,以及一个背着药箱的医生。陈阿毛身上出现了青色的斑块,医生说再拖一夜就没希望了。卡斯帕始终没有告诉陈阿毛发生了什么,他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1943年,上海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卡斯帕的父亲被解雇,母亲的面包店也关门了。更可怕的是,有风声传来,说日本人要在上海建隔离区,把犹太人赶到那里,不准在外面居住。父亲的身形一天天消瘦,家里永远静悄悄的,只有傍晚陈阿毛送当天的报纸时,卡斯帕才能说上几句话。卡斯帕一家被带走时,整条巷子的居民都远远地目送他们。陈阿毛被姆妈死死抱住,日本兵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惨白的光。卡斯帕抱着一个小小的包裹,紧跟在父亲身后。父亲脸上有一道伤,头发也乱了,脚步有些踉跄。比隔离更可怕的是饥馑,上海不再是“东方的巴黎”,整个城市的胃发出空洞的轰鸣。陈阿毛很想念卡斯帕,不知道他的小兄弟能不能吃饱,会不会受欺负。陈阿毛当上了电车售票员。第一个月的薪水交给姆妈时,他嗫嚅着说想拿出一点钱去看看卡斯帕一家。姆妈犹豫了一下,把一半薪水塞给他,说:“多带点钱,他们在那里日子不比咱们容易。”卡斯帕看到陈阿毛时,一下子高兴起来。他长高了,可是更加瘦弱,像根竹竿。卡斯帕望望大门口的日本兵,悄悄告诉陈阿毛,没什么可怕的,就是得病的人很多,有死掉的,还有就是经常吃不饱。陈阿毛让卡斯帕待在原地不要动,他拔腿就往外跑,他知道卡斯帕现在最需要什么了。陈阿毛跑遍了兆丰路,才在一个角落找到卖包子的小摊子。他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买了一大兜包子。卡斯帕闻到面粉和肉的香味,这种味道给他带来莫大的快乐,他说要赶紧拿回去给父母吃。陈阿毛看见卡斯帕的金发在阳光下闪耀,他挥手和自己的外国兄弟告别。等他再去找卡斯帕时,卡斯帕一家没了消息。1945年冬天,陈阿毛在电车上认出当年那位帮他治病的医生。医生问他,那位外国朋友一家是否还在上海,他们抵押在他那里的戒指,他一直想还给他们。陈阿毛听到这个被隐藏许久的故事,心底被混杂着感激与思念的情绪浸泡,眼睛里噙满泪水。200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80岁高龄的陈阿毛看到报纸上一位犹太女士说,上海救了她,这里是她的故乡。夕阳的余晖中,他又想起那个叫卡斯帕的犹太男孩。这年冬天,陈阿毛踏上了前往奥地利的旅程。他去了卡斯帕提起过的美泉宫,看到了蓝色的月亮湖。维也纳克恩顿大街上,一名少女在拉小提琴。琴弦里流淌出的旋律,让他回想起卡斯帕家反复播放的唱片。陈阿毛站了许久。那个金发蓝眼的犹太少年,仿佛再次出现在他眼前。(摘自《可乐》)

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 帕斯卡生平简介文案: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 帕斯卡生平简介文案:

南美洲一个名叫巴里卡的偏远村子里,一个男孩因生意失败积郁成疾。
父亲买回一团红丝线,把他带到一个靠近沙漠的小旅馆。第二天,父亲背上儿子和一块石头向沙漠出发。两个小时后,父亲在沙漠深处看到零星的绿色,便对垂在肩头的儿子说:“那是卷柏。”儿子毫无反应,依旧垂着头。
父亲在一株碗口大小的卷柏边把儿子放下,拿出红线,一头系在带来的石头上,另一头系在卷柏的根部,然后就背着儿子回到旅馆。睡觉前,父亲问儿子:“知道为什么带你去看一株野草吗?”“你想让我知道再艰难的地方也有生命?”儿子带着嘲笑的口吻说。父亲苦笑说;“别忙着得出结论,孩子。”
一周后,他们又出现在沙漠里。儿子发现系着红线的卷柏竟换了地方。是不是有人动过手脚?是父亲吗?不可能!一周来父亲没有离开他半步。这时父亲从远处走过来,手里拿着那块系着红线的石头,到卷柏边盘腿坐下来,把线一圈圈绕在石头上,到线离卷柏还有一尺来远的地方停下来,把石头又放在卷柏边上。回到旅馆,又是睡觉前,他告诉儿子,卷柏在水分不足的时候会把根拔出来,变成球状,随风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扎根。儿子听得很认真,未了,他说:“你是想告诉我,人生应该随遇而安吗?”父亲又是一阵苦笑,说:“孩子,别忙着得出结论。”
接下来的一周天气热得厉害,小旅馆成了蒸笼。儿子还惦记着那棵卷柏:这样的天气连沙子都要熔化,更何况一棵小草。也许父亲想用卷柏的死告诉自己一个刻骨铭心的道理吧。
一周后,儿子和父亲再次向沙漠走去。远远的,他们就看见了那块石头,还有那根红线和卷柏。卷柏没有躺着死去,而是卷曲着向上生长。儿子甩开父亲的手,趴在卷柏边上惊讶地叫起来:“它还活着!”他抚摸着它,却发现它的位置又一次出现了改变。这时父亲轻声说:“一周来,它不只一次地尝试拔出根,找水源,却发现被拴住走不了了。没办法,它只有深深地扎根才能保住命,这就是它不在以前那个地方的原因。”
儿子似乎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扎下深根……”父亲打断他,想要说什么,却又被儿子打断:“别忙着得出人生的结论!”两个男人拥抱在一起,在炎热的沙漠中,带着泪笑起来。
人生其实也正是这样。坚强的人面对挫折告诫自己要忍耐、要坚强、要不放弃,殊不知坚强固然宝贵,但是永不放弃、永远抗争真的是不二的选择吗?其实未必。人生本来瞬息万变,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道理,太早得出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顺境抑或逆境中更是如此。


结语:《帕斯卡的生平故事》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帕斯卡的生平故事》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