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ppt文案

2019-03-12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ppt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ppt文案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ppt文案:

现场一: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无需工作经验,无学历要求;底薪200元,月薪可达数万元,具体根据个人所得小费而定。要求女身高165cm以上,男身高 180cm以上,长相好。
专家解读:这样的招聘广告往往是骗人或是让人加入色情行业。所以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盲目前往。
现场二:某企业招聘,把笔试或者面试地点安排在员工上班可见的醒目位置,或者特设招聘台,或者把笔试和面试时间安排在非员工工作时间。
专家解读:这种招聘的真正目的,很可能并非为了招新人,而是为了给现有员工施压,所以求职者不要对这些招聘抱太大希望。
现场三:某企业常年招聘,但从不透露到底要招多少人,且招聘的信息从不更换或者很少更换。招聘会上该公司往往发给求职者很多宣传册、介绍公司文化的资料等。
专家解读:这类企业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宣传或者为公司积累人才库,他们现在实际上并不缺人,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查清楚底细,再去应聘。
求职分析: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荀炎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因此,求职者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而应该事先意识到,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求职者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事实上,很多求职陷阱有清楚的破绽可寻。例如,以某种名义向求职者索取钱财,这是明显的可疑行为。但是,一些人容易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或许付出100元或者几百元就能获得一个职位。另外,求职者不要有依赖心理,不要把改变的权利永远放在对方手中。例如,公司一再拖延实习期,让你陷入无限期等待状态,此时,留或不留应该早做判断。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ppt文案:

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被骗的案例经常发生,被骗后应该怎么维权呢?
许诺一份税前6000元的月薪,要求应届毕业生支付19800元的培训费用,学生缴费后培训没几天,公司整体“跑路”。这种似曾相识的“找工作骗局”,竟在上海至少骗了150名大学生。
“我所掌握的,有名有姓,有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的,仅在上海就有150个人。”毕业于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小王,是这群学生中的一名,如今的他,在找工作之余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收集被骗人信息,并牵头维权,“全国群里,有355个直接受害者,涉及济南、西安、成都、北京等城市;上海群里,我所认识并当面见过的人,有40多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日前加入这一名为“维权英勇者”的微信群中,群里的维权大学生几乎拥有相同的“被骗经历”,所不同的是“骗”他们的企业。
最令大学生们伤神的,早已不是“为什么被骗”“被骗多少钱”的问题,如今,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只有一个——如何维权。过去的半个月内,以小王为首的这群大学生,找过公安、工商、法院等单位,均未获得实质性帮助,略显尴尬的是,他们最终只能通过媒体维权——消息从记者处获得,律师通过记者聘请。
“极简”诈骗模式,如何获得“人心”
去年9月,小王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提供一份月薪6000~8000元的工作,前提是要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
实际上,类似的“岗前培训”骗局,小王不是没听说过。因此,他在递交简历后,特地观察了这家公司的相关做法是否有文书“备案”。
在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圆享科技公司,小王签订了一份《SAP管理业务咨询服务协议》,协议约定在培训期间,公司每个月给小王4000元补贴,培训合格之后正式入职,每个月工资6000元,但是培训的费用19800元必须由小王自己承担。
但这份协议的落款盖章,却是“北京圆享科技有限公司”。小王当时对此也持有怀疑,对方告诉小王,这是“北京总部”的章。
此外,考虑到还没参加工作的小王一下子拿不出19800元,公司“贴心”地为其联系了“么么贷”贷款。
这是一个互联网贷款平台,是米么金服(小米科技投资)旗下的核心产品,专注为年轻人提供“当月花,下月付”的分期支付服务。公司资料显示,“么么贷”已开展教育培训、IT培训、职能培训等多行业商户合作,且风控体系领先。
在公司的运作下,小王拿到了自我感觉接近“VIP待遇”的贷款——6+18还款模式,前6个月每月还款198元,后18个月每月还款1311.04元。只不过,年利率高了一些——23%。
更“贴心”的是,前6个月每月198元的还款,公司承诺由公司来还。
3月25日,是小王原定的“结业日”。按照此前公司与他的约定,他理应在这一天拿到自己SAP(HR)人力资源管理结业证书,并且,开始享受由公司提供的“企业人才输送服务”。
但这一天,整个公司除了小王等学员外,只有一名负责的培训老师。结业证书是拿到了,然而,公司却不见了。
小王致电此前与自己联系的工作人员,对方声称自己已在年前调往北京工作,并给他一个名叫Eric的上海员工电话;Eric则告诉小王,公司已经从上海嘉定搬往宝山,“事情太杂乱,到4月初再安排”。
不到一周的等待中,小王渐渐察觉有些不对劲,原本在学员群里与学生互动火热的指导老师Cain不作声了,给Cain打电话,对方却说自己辞职了,此后便失联了。4月初,所有与上海圆享科技公司有关的人员全都失联,位于嘉定的公司地址空无一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上海的维权大学生,几乎都与小王有着同样的遭遇。涉及的上海圆享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启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兰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全部人去楼空,目前处于失联状态。其中,除兰石公司地址在上海市黄浦区外,另两家公司均位于上海嘉定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招收的学员,最后的汇款对象都是“圆享教育”。
学生集体维权,四处碰壁
从4月初开始,最近两三周时间,感觉受骗了的学生开始尝试集体维权,结果是,四处碰壁。
小姚的遭遇,比小王更“惨”一些。小王至少拿到了一份SAP(HR)人力资源管理结业证书,而小姚则在接受4次当面教学后,回家开始“视频教学”。
他最后一次与指导老师接触,对方告诉他,如果要享受“企业人才输送服务”,需要自己准备材料。这份材料包括“十次面试录音”——即要求学员自己出去找工作,并面试10次,每次面试录音为证。
“这是存心为难我们,能面试10次,还要他们提供什么服务?”与小王一样,现在小姚不得不面对每月1300多元的还贷压力。受骗者们最终决定报警。
4月5日,小姚、小王等3人一起到位于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区公安分局报案,接待民警要求他们前往工商局找出公司背景。3人在得到相关文件后又赶回黄浦公安分局,却被告知该案属于“协议违约”范畴,民警建议同学们到黄浦区人民法院走诉讼渠道。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由于小王等人是与“北京圆享”签订的合同,因此,他们无法在上海嘉定主张权利;但以小姚为代表的一批被害人,与注册地为上海黄浦区的上海兰石公司签订了合同,因此,学生们决定就近在上海黄浦区维权。
在黄浦区公安局的建议下,受骗学生又赶到黄浦区法院。
小姚说,法官在认真看完合同和此前媒体播出的有关SAP培训诈骗的电视后,建议同学们通过公安局进行刑事立案,“还有一种做法,可以去北京申请民事诉讼,因为是北京公司盖的章。但这样做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找不到被告人所以不管是案件还是赔偿都执行不了”。
受骗学生在集体商议后,确定了“走刑事立案程序”的办法。
4月9日,为了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17名学生组团前往上海市公安局报案,但最终因为市局没有案件受理点,又被介绍回到黄浦区公安分局。
小姚将当时与黄浦区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对话记录了下来。
黄浦区公安局:“你们这个我们审核下来不能被定为刑事犯罪。”
学生:“可是他们没履行合约啊!”
公安局:“你们参加培训了吗?”
学生:“没参加完啊!”
公安局:“他们有培训就不算诈骗,这算消费纠纷,你去消费者协会去告吧,我们没有调查权。”
学生:“那公司跑路了呢?”
公安局:“公司的注册信息还有吧?”
学生:“对。”
公安局:“那只能算他们暂停营业,要不你去工商局告。”
学生:“那您说怎么才能立案呢?”
公安局:“这个事情到法院去。”
学生:“可是我们已经去过了,法院说只能是民事诉讼。”
公安局:“你去诉讼,接下来法院如果判断出这是诈骗行为,会出具相关文书,要求公安机关办理。”
学生:“那能不能您给签一个不立案的决定证明?”
公安局:“立案有个审查期限,最后通不过还是通不过。你不如省点时间直接去法院吧,我们只管刑法上面的,你自己去看看刑法。”
媒体、律师介入,方获关注
4月22日,小王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们已经通过上海一家媒体找到了律师戴佩清,并在律师的帮助下,开始规范地收集证据。
戴佩清告诉记者,她认为目前应当做的是统计清楚这起陷入“贷款门”学生的具体情况,“到底多少人受骗、涉及到多少金额,确认一下哪些人付了多少钱,把他们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列表,到时候一旦有需要,我就把这个表交上去,让他们断定”。
就戴佩清目前了解的情况,“有些学生做过培训,法律上说‘未遂’,还没形成实际损失,不能说签了合同就是受害人。所以黄浦公安那边我也在沟通,他们需要研究一下才给我答复”。
小王告诉记者,黄浦公安方面原定于4月22日晚上给出答复,但截至记者发稿,黄浦公安局方面尚未就此给出答复。
“派出所办理的都是一般刑事案件,比如打架、斗殴等,此事件为经济类的犯罪案件,所以,派出所不立案是合理的;但是公安经侦部门不立案就不对了,事件中的兰石公司涉嫌诈骗,属于经济类犯罪案件,公安经侦部门应该立案。”戴佩清此前在接受《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公安经侦部门应当立案。
戴佩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要解决这个事情,“正常路径就是去报案,应该由公安部门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有侦查权”。
此外,她建议:“其实还是应该通过专业的律师,专业律师还要通过各种关系,把这些东西查清楚才行。我也在提供很多法律意见,尝试帮到他们。”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小王、小姚等150多人只是在上海地区的部分受骗者,《上海法治报》获得的一份由济南受害者小张提供的名单显示,仅“上海圆享”从2013年开始接收了超过2000人培训,遍布全国各地。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ppt文案:

挖空心思设计面试“陷阱”是现代企业人才招聘的一个显著特点。不少公司为了招聘到合格有用的人才,会根据招聘职位的要求,设计一些面试“意外”,以此测出应聘面试者的真才实学与自然流露的内心世界,并由此作出取舍。因此,面试者遭遇“意外”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要感到茫然与惊惶失措。下面列举几个面试者成功应对面试“意外”的事例,希望能对您的职场人生有所帮助。
面试突然提前
某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主管,有不少人参加角逐,经过上午的笔试、上机操作考核,毕业生兴华与另外三位应聘者顺利通过了初试,这时已经到了中午,主考官通知他们:下午两点半在会客厅复试。兴华因为带了方便面,就在会客厅将就;另外三人都到外面吃饭去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主考官走进会客厅,见只有兴华一人,便通知兴华:下午的复试提前到一点钟在八楼总裁办公室进行。兴华一看离复试的时间只有二十多分钟,便着急地对主考官说:“另外三人都去吃饭了,怎么办 ”主考官说:“看到他们就通知一声,没看到就算了吧。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兴华想到自己不能这样自私,就在会客厅干等着,直到最后一刻,三人还没有出现,于是他就在门上留了个便条,告诉另外三人复试提前到中午一点在八楼总裁办公室进行,让他们看到纸条后立即赶来。留言后,兴华在最后时间赶到复试地点,却见他们三人已在总裁办公室等候!原来这就是复试的考题。
主考官已经单独通知到了所有复试者,其余三人利欲熏心,都没有把复试提前的消息告诉其他人;只有兴华这样做了。复试时,总裁问兴华:“听说你一直在楼下等其他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兴华回答:“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靠投机取巧取胜不是一个高素质大学毕业生所为。”总裁当即拍板录用了他。
提示:应聘面试也是为人处世,品德高尚是成功的前提。只有多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才能笑到最后。
面试临时取消
某公司在招聘一批业务员的面试前,有意开来几辆满载货物的卡车,请面试者帮忙卸货。主考官一马当先,带头上车卸货;应聘者都想在主考官面前表现一下,留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干得格外卖力。货卸到一半的时候,主考官突然“扭伤了腰”,就在别人的搀扶下到医院去看病,临走时主考官对应聘者说:“很抱歉,今天的面试只得取消;至于什么时候面试,公司会通知你们的。”等主考官的身影一消失,不少应聘者便骂骂咧咧,当即甩手而去,也有一部分应聘者坚持把货卸完才离去。这批做事善始善终者当场被公司录用。原来这就是一场特殊的面试:因为受伤的主考官走了,却还有另一位主考官在现场默不做声,应聘者的一言一行都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提示:职场最青睐的是那些不讲价钱、不计报酬、乐于奉献、勤恳踏实、善始善终的人;那些斤斤计较讲报酬、虎头蛇尾干事情者,即使一时蒙混过关,终究经受不住实践的检验,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面试中途暂停
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娟去一家公司应聘秘书之职,由总裁亲自面试。总裁从多方面对小娟进行测试后,脸上慢慢地露出满意的微笑。这时,总裁接了一个电话,便对小娟说:“我有事出去一下,请你稍等。”总裁这一去就是半个多小时,小娟就有些不耐烦;但她很快稳定了自己的情绪,从口袋里拿出一本事先准备的袖珍杂志,一会儿就进入了故事情节,连总裁进来都不知道。总裁高兴地通知她:“你明天来上班吧。”原来这半个多小时,总裁一直在另一间监控室观察她(总裁办公室装了监控器),看到小娟的行为符合一个秘书的要求,故录用了她。
提示:面试中,当主考官中途借故退场,你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能东摸摸西看看露出好奇的神态,更不能显出不耐烦。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如果室内有报纸,可以拿来看一看;或自己预先准备书籍杂志。总之,在面试过程中,要做到人多人少一个样,有人没人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面试成功的几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 求职陷阱案例解读ppt文案:

诚实度考验,是许多公司挑选优秀人才的考察重点。昨日,在汉口某广告公司招聘策划部助理的最后一道面试中,一度被看好的应聘者赵铭芳却因盲目迎合考官,未据实回答问题,最终落选。
昨日的面试中,赵铭芳与另外两名求职者一起参与最后的角逐。面试赵铭芳时,主考官问她对另一家广告公司近期策划的一个大型活动有何看法。作为业内人士,赵铭芳知道该活动影响较大,而且创意及实施都相当成功,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想到那家公司和自己应聘的公司是竞争对手,若说对方好话可能会惹主考官不高兴,于是,她就很含糊地指出了该活动中几点不太成功的地方,但剖析问题又不着重点。结果,主考官说:“是吗?我反倒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很值得我们公司学习借鉴。”听到这句话,赵铭芳追悔莫及,最终落选。
事后,赵铭芳告诉记者,自己本欲投其所好,没想到顾虑过多,反弄巧成拙,若据实回答或许也不至落选。此次面试的主考官说,赵铭芳的回答有“迎合考官”之嫌。其实,应聘者根本没有这个必要,据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才是他们最欣赏的。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求职陷阱案例解读》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求职陷阱案例解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