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材料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文案

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文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
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阔背景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究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背景:“有甲乙丙三位工人师傅,甲每加工25个零件,有23个及格,乙加工20个零件,有19个及格,丙加工50个零件,有47个及格。如果有一批零件要其中一位师傅加工,你会选择谁?”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实际上可转化成“求谁的合格率高”这一数学问题。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以下的可探究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36本课外书,从容地走进课堂。同学们在猜想:这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36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你们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之三,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得少?结果分完没有?”这样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活动立即在课堂上显现,有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有的一会儿测量,有的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这时,学生又产生困惑,为什么会一样多呢?最后经过引导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给学生主动学习,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关注课堂人文价值,体现人文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它只有正确的理念,而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标准的答案。总之,只有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探索学习的灵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文案: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灌南县实验小学五年级:刘思瑶
数学小论文作文650字

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文案: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也极为广泛。我们要掌握好数学的窍门方法,也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奶奶有一只老式挂钟,外形古老,却不失典雅。旁边还有着精美的镂空花纹,时而还有声响。我一下就来了兴趣,好奇地研究着。妈妈见我对这只挂钟这么感兴趣,便说:你既然对钟这么感兴趣,那我就来给你出道题吧。好。我一口答应。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只挂钟,整点是几时就敲几下,每半点时只敲一下。问:这只钟一天一共敲了几下?
我想了想,说:这简单。列式为:1+2+3+4+5+6+7+8+9+10+11+12=78(下)算出来整点时敲了几下,因为算出来只是12小时,所以还要78*2=156(下),接着每半点敲一次,是24*1=24(下),再加起来就是24+156=180(下)。
妈妈听了,说你做得对,但其实还有更简单的算法,112这12个数字,你可以给它们找找朋友。
我听着,用手比划了几笔,便说:我想到了,第一组1+12=13,第二组2+11=13,第三组3+10=13这样子就是:13*6*2+24*1=180(下)。
妈妈听完我的解答,也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这两种解题策略,显然是第二种来的简便一点。我们平时拿到题目,也要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可以怎么做。
还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出去玩,正无聊时,朋友的妈妈提议玩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从1报数一直到100,每人每次最多报三个数,我们两人一次往下报,先报到100的获胜。听完规则,我便想:这个游戏一定不是光靠运气的,一定也是有规律的。我想到1+3=4,100/4=25,我不能第一个报,然后第一个人报X个数,我就报(4X)。游戏开始了,我按着这个思路去做,果然获得了胜利。
从以上两个故事中我懂得了只有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才能攀登数学的高峰,而且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做,才能看得更高更远,取得成功。

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文案: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三级训练上的重点难题: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广场中间留了宽4米的人行道,把广场平均分成4块,求每块的面积是多少?
看到题目后,有的人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有的人望着天花板干瞪眼;我绞尽脑汁使劲地想,终于思考出一种方法,于是赶紧举起小手,老师便叫我起来回答,我大声地说:“100-4=96米;96÷2=48米;80-4=76米;76÷2=38米;38×48=1824平方米”。
“你能说说你的思考方法吗?”沈老师问。“先把长减去4,算出两块的长,再除以2就得出一块小广场的长;宽也用同样的方法,最后长和宽相乘便得出一块的面积了。”
沈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夏雨航站起来回答,他连说了好几个算式,可我们却不懂。
老师又让大家想其他方法,大家看起来信心十足,但又害怕不对又都低下了头。
于是沈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理解了各个算式,这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数学小论文》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小论文》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数学小论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