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山西晋剧作文 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山西晋剧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山西晋剧作文  文案

山西晋剧作文 文案: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于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而且这一剧种历来受到山西中部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因称中路梆子。
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中路梆子渊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经盛行。它吸收了蒲剧的许多特点,又经过许多艺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它是在蒲剧基础上大胆突破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梆子戏。
近百年来,中路梆子的一些前辈、老艺人对这一剧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孟珍卿(艺名“三儿生”)、张景云(艺名“十三红”)、高文翰(艺名“说书红”)、乔国瑞(艺名“狮子黑”)、田桂子、毛毛旦、油樵旦等,在唱腔和做派上,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路子越走越宽,戏越演越精。尤其是著名晋剧演员丁果仙登台后,由于她的艰苦的戏曲舞台实践,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都有新的改进,对今日晋剧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中路梆子最早主要活动在太原周围,很容易吸收兄弟剧种的长处,融会贯通。因此,这一剧种演出范围也随之逐步扩大。抗日战争以前,已经扩展到河北西部、陕西北部、内蒙地区。在以上地区,相继建立了固定的中路梆子剧团,演唱晋剧。抗日战争中,许多中路梆子艺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英勇斗争,在晋察冀、晋绥、太行等革命根据地演出。他们不仅演传统戏,而且还演现代戏、新编剧目。在前方和根据地公演,受到人民的赞扬,对鼓舞人民的士气,起到一定的作用。解放以后,中路梆子剧团逐渐增多,尤其在晋中、吕梁、太原地区,差不多县县有专业剧团,许多村镇有业余剧团。著名剧目《打金技》已拍成电影。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山西晋剧作文 文案:

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排演的新编传奇故事剧《白云真人》首演成功;随后几天,该剧前往故事发生地陕西佳县白云山与所属地榆林市汇报演出,场场爆满,观者如云,好评如潮。翻看当地网络媒体可以看到,热议与赞赏同样接连不断,而观众给予该剧评价最多的是两个字:好看。
对一个编剧来说,自己的作品得到好看的评价绝对是一件快慰之事,这是作品在接受市场与观众检验后的一个非常难得的赞誉。作品只有好看了,才会有观众;而有了观众,作品才会有赢得市场的机率。记得一位知名剧作者曾说,好戏一定好看!《白云真人》从收集素材到采风访问,从动笔创作到搬上舞台,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踏实,得到好看的赞誉,赢得好戏的赞赏,应是必然。
《白云真人》取材于陕西佳县白云山的一个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数百年前,一场罕见瘟疫让陕西佳县陷入恐慌,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躲灾逃命;危难之时,云游道人李玉凤以神奇医术救下一位濒于死亡的孩童,让百姓对战胜灾疫充满信心;为了设化教民,普济众生,李玉凤产生了在当地建观传道的想法,在乐善好施的豪士牛登第的支助和亲民重义的榆林总兵张臣支持下,建起了一座以道为主、兼融儒释的着名道教圣地——白云观,因功德无量,三人被百姓尊为白云真人。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出典型反映道家思想的舞台剧。关于道教与道教题材,我们大概在荧屏上有所接触,但立在舞台上的剧目应该不多。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教、佛教平起平坐的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创作有关宗教内容的作品,一般来讲,作者都不愿去触碰,因为这是一块硬骨头,不仅难啃,也不好把握,吃力不讨好,稍有不慎,就会栽在宗教知识匮乏的泥潭。今天,《白云真人》的创作者迎难而上,敢于碰硬,且在很短时间就拿出成品,让投资方连连称奇,得到观众认可,不仅显现了创作上的灵秀之气,更显现了敢于在艺术上攻坚克难的执着精神与坚强自信;而对于一个编创者来说,执着与自信毫无疑问是走向成功的坚硬基石。
此戏是应白云山道观委员会与榆林三辰股份有限公司之邀专门创作的。关于此类创作,有句时髦话叫做“私人订制”。其实,文艺作品的“订制”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屡见不鲜。有文化公司向作者“订制”影视作品的,有地方政府“订制”宣传本地文化与形象的大型歌舞的等等。最有影响的是十年前广西政府向张艺谋“订制”的大型实景情景剧《印象刘三姐》,其恢弘的气势,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大胆新颖的构想,颠覆了人们看戏必到剧场的传统思维,极大地震憾了业界同行,《印象刘三姐》应该是国内文艺作品“订制”的起始。今天,文艺“订制”机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尤其在近几年,许多“订制”出的作品,如《印象武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情归蓟州》、《蒙山沂水》、《又见平遥》等等,既满足了订制者的希冀,又拓展了观众的文化视野,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如同此类作品般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起来,这应该是文艺逐步融入市场的动人景象。据悉,《白云真人》作者在创作“订制”类作品方面已相当富有经验。此前,作者就已经为陕西榆林地区成功创作过神话故事剧《神龙》,在当地演出引起轰动,作者的名字也随即被载入当地知名编剧行列。《白云真人》的“订制”,就是因了《神龙》的成功而有人专门找到作者门上的。
此外,该戏之所以好看,还来自于演员的精湛表演与借助现代化舞台技术手段造就的艺术意境。文艺作品是综合艺术的体现,一部作品的成功,是每个行当如导演、演员、舞美、灯光等整体的成功。武凌云、王春梅等国家一级演员的加盟,使得该剧在艺术表现力上得以极大提升,他们出神入化的人物心态把握与人物情感交织的细腻揣摩,无不为该戏增色添彩。而现代化舞台技术的运用,为弥补传统戏剧难以描画的绝美意境提供了极大帮助,不仅拓展了导演二度创作的艺术想像空间,也让想象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使作品的思想性得到淋漓尽致的烘托与展现。记得《神龙》首演时,就有人提出神话故事应借助舞台技术手段来烘托意境,但因资金不足,首演时没能成行。今天,《白云真人》现代技术手段的大量运用,完全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神龙》遗憾的一大弥补。
总之,新编传奇故事剧《白云真人》虽在创作上仍有提升之处,但其聚焦历史传说,普及道教知识,智解边患纠纷,描绘白云神韵,盛赞黄河儿女善缘的思想和以“订制”机制凸显出来的艺术生命之旺盛,为戏曲艺术逐步走向市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山西晋剧作文 文案:

晋南花鼓起源于万荣县,后来流行于整个晋南地区。据说晋南花鼓是在明朝时期由安徽凤阳逃荒的人们将它带到了万荣县。万荣花鼓表演有三种形式:高鼓(鼓置于胸前),低鼓(鼓置于腰间)和多鼓(身体携带多面鼓)。表演者边敲边舞,通常还伴有大锣和铙钹。
象木偶戏一样,皮影戏也常常演出一段民间故事。戏中人物和道具由皮革制成,它们的轮廓被投影到屏幕上。表演者在幕后为戏中的人物配音和演唱。
更多热门文章:

山西晋剧作文 文案: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供奉周武王王后邑姜的祠堂,是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晋祠内圣母殿的宋塑侍女(泥塑)、老枝纵横的周柏(齐年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并称“晋祠三绝”。
侍女泥塑为宋代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共有43尊之多,为圣母殿最著名的艺术品。邑姜居中而坐,神态庄严,凤冠霞帔,雍容华贵,强烈地表现出皇后的仪容与风采。其他彩塑侍女像有的捧饮食,有的侍起居,有的奏乐歌舞,有的捧文印翰墨等,身材的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这些侍从都是根据秦制度六尚(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唐宋因袭其制,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她们或幽怨、或忧郁、或愠怒、或哀思,神态自然逼真,面目俊俏可爱,造型生动,眉目传神,表达出被禁锢深宫,身心备受摧残的宫女的强烈不满情绪。其塑造手法突破了古代寺院中宗教题材的平淡,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是中国古代泥塑的精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天古树周柏,老枝纵横,盘根错节,位于圣母殿左侧,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距今已有2700多年。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左右两株,同年所植,故称齐年古柏。一株为东岳寺西南的长龄柏,高15—16米,干粗2米余,形似卷龙,叶如浓云,挺拔壮美。另一株就是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可惜有一株在清朝道光年间被砍伐了。剩下的一株,横卧如虬龙,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圣母殿左侧。北宋欧阳修在庆历三年(1043年)来到晋祠题写诗句:“地灵草本得余润,郁郁古柏合苍烟。”明未著名书法家博山也在树旁留下“晋源之柏第一章”的名笔。晋祠古木众多。树龄最长、最负盛名的是植于周代的两棵柏树与汉、隋、唐的三株槐树。
晋水由智伯渠溯流而上,即难老泉。整个泉系,形成一组的建筑组合。其中有七孔八眼的泉眼,有神奇的中流砥柱、张郎塔、不系舟、人字堰、洗耳洞、真趣亭,还有“南海眼”的难老泉亭,然后是水母楼。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泉水自悬瓮山下的岩层涌出,潜流十多米,从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龙口注入水塘,看似白练飞舞,听如鸣琴合奏,构成晋祠八景之一的“难老泉声”。是晋水的主要泉源,流量1.8立方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两渠。因它晶莹澄澈,冬暖夏凉,畅流不断,终年生生不息,所以北齐时有人取《诗经·鲁颂》中的佳句“永锡难老”,命名为“难老泉”。 难老泉水世世代代浇灌晋祠附近的千顷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丰饶景象。因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水温恒定,水质优良,所以晋水浇灌出的晋祠大米,米质晶莹,颗粒饱满,口感香醇,回味无穷,是与天津小站大米齐名的米中极品。泉源上有北齐天保年间所建水母楼,头层三间带廊二层为三间。歇山式屋顶,内塑水母坐像及侍女。
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山西晋剧》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西晋剧》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山西晋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