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的作文题目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的作文题目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的作文题目文案

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的作文题目文案:

近日,某地深夜发生了一场三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在抢救现场,消防员丁麦伦发现父亲也在车祸中受了重伤,他想照顾父亲,但父亲却对他说:“你去救其他人,我能挺住!”因此直至全部受困人员被救,丁麦伦才请假去医院照顾他的父亲。
这件事令我感触极深,丁麦伦想尽孝道照顾父亲,并没有错;他听父亲的话,继续投入救援,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这是他的职责所在,这也没有错。两者相比较,后者儿子虽然放弃了对父亲的救治,却为更多的人获得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种做法的价值勿庸置疑,巨大的社会意义更是不容小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义”;如果丁麦伦坚持留在父亲身边,做为一个儿子尽自己的义务,这只是我们常说的“小义”。丁麦伦选择舍弃小义而取大义,也正是这样,他的行为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赞许。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学过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面对鱼和熊掌,只能选择最好的熊掌。丁麦伦救治父亲,是善行;丁麦伦救治更多的人,是更大的是善行。丁麦伦选择的是最大的善行,这才是难能可贵的!虽然只是一件平凡的事情,但从整个事件中,折射出的却是丁麦伦高贵的品质!如果我们的社会中出现千千万万的丁麦伦,我们生活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在我们国家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具有丁麦伦同样高贵品质的人。历史上,有人一身正气,大义灭亲;有人舍生忘死,为民请命;有人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就义……这些人,并不是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是他们缺乏对亲人和家庭的责任,而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对自己的生命、你自己的亲人和家庭更重要,所以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舍生取义。
人民领袖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也曾面临着这样的抉择,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他的妻儿,让他自投罗网。在痛苦的抉择中,他选择牺牲家人的生命,来换取天下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生。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伟大的“大义”!
作出这种抉择无疑是痛苦的、甚至有些残酷,但谁也无法贬低其做法的巨大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为现代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高贵体质。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危害、损失的时候,我们要像丁麦伦的父亲那样,先国家,后个人;先大家,后个人。
若是有心遇到了同样情况,我必将毫不犹豫,先人后己,必将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高二:邢汉威

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的作文题目文案:

几千年前,孟子挥毫泼墨、激昂陈词“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死亡还是生存,是个问题”。面临“问题”,“义”薄云天,于是“舍生取义”。
什么是“义”? “义”究竟怎样理解呢?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释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他们把“义”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根植在古老国度世人的胸怀,成为一种框范,一种情结,一种信仰,犹如宗教之于教徒。
“义”指的是做人的气节。“义”是一种绝对的道德观,也就是指道义以及符合道义的行为。
“义”的界限在于取不取不义之财;孔子云::“饭疏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即是说,合乎道义的生活,即使贫贱困苦,也使人感到精神充实、快乐,而那种凭借不正当的手段谋得的富贵利禄,虽然可以使人得到物质利益的满足,却只如那飘忽即逝的浮云,不值得一顾。孔子主张有仁德的人应“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卫灵公》)。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为了追求道德的价值,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义”的气节在于能不能主持公正;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手握重权,骄横跋扈,没有人不怕她的。然而,李元纮却不信这个邪。李元纮,唐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性格刚毅,不畏权贵。他在担任雍州司户期间,太平公主和寺院里的和尚争夺磨石,打官司打到了李元纮那里,李元纮判决太平公主将磨石归还给寺院里的和尚。窦怀忠担任雍州长史,害怕太平公主的权势,故而催促李元纮改变判决。谁知,比芝麻官还小的雍州司户李元纮却在判词的后面用大字写道:“南山可以移动,这个案件不可更改。”他毫不畏惧主持公正的态度,便是义的气节。
“义”的境界在于敢不敢为正义献身。忽必烈劝降文天祥失败,便下令杀害文天祥。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了他写的遗书,书中“赞词”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屈原不与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求取的是道义;谭嗣同吟咏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血染午门,求取的是真理;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要的是骨气。“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称之为筋骨和脊梁的人便是“义”盖云天的人!
但是,“义”不是义气,不是愚忠,更不是轻视生命,视生命如草芥。
历史佳话“桃园三结义”之刘关张,关羽死后,张飞忧伤过度,情绪失常,责命将士赶制白孝白甲而招来杀生之祸。刘备更是气昏了头,随即下令讨伐江东,结果落得“火烧连营七百里”,自己也病死白帝城。为了哥们义气,他们不仅仅失去的是自身性命,失去的也是整个蜀国的锦绣前程啊。如此的“舍生取义”,真是可悲可叹!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便是愚忠的版本。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表现”。“武士应尽的忠义,是以殉死为最高。举例说,佐贺锅岛藩第四代吉茂,年轻时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中有不讨其喜欢的,即将此人之妻的坏话写在扇上,交给近侍说“你把此扇让他看,再将那家伙做何反应呈报”。此家臣看了扇之后,并不知道是谁写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将此呈报。吉茂公曰“将主人书写的东西撕裂,乃是无礼者。令他切腹。 ”
今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在学校某研究生宿舍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舆论一片喧哗,难道就为了不能体面地尽孝,为了不能实现“老板”的梦想?其实是信念的破灭,哀莫大于心死。“知识不能改变命运”悲叹幽微,生命如烟。不满现实,也不能如此轻视生命,舍本求末。没有生命,怎能实现理想? “尺水兴波,死水微澜”。但愿一介幽怨的生命能够死得其所,引起世人的反思!
新时代新境界,我们应赋予“义”更多更新的含义。辨证和理智地对待“舍生取义”,做一个“德行合一”的人。

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的作文题目文案:

导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自沉江心的“渔丈人”。
楚国太子的老师伍奢遭费无忌陷害后,其子伍子胥为躲过追杀逃出边境昭关,一路马不停蹄奔向吴国,可吴国对岸的一条江河使得他只有望吴“兴叹”。就在追兵将至的紧要关头,河中心芦苇丛里飘然而出着一叶扁舟的“渔丈人”,得知子胥遭遇后即渡其过河。临别前伍子胥的一个担心却断送了老人的命,上岸后子胥请求“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去处,深明大义的老人看得出子胥是个人中英杰,为消除其疑虑使其安心实现抱负,在江心自沉而亡。
以“死”守“密”的田光。
秦始皇以统一六国实现大统而闻名,剑客荆轲则以刺杀秦皇而出名,当然,他的出名并不仅因他的刺客身份,更主要的是他身上那股浓烈的燕赵侠风义胆,要不人们对于博浪沙刺杀秦皇的那位却知之甚少呢?荆轲之所以能到历史舞台的前沿,还得归功于一位燕国的隐士,那就是田光。对秦恨之入骨的燕太子丹将田光招为门客后,从他那得知智勇双全的荆轲的情况,于是便让田光安排与荆轲隐密地见面,并再三吩咐田光切不可让第三者得知此情,田光将荆轲带至太子宫殿回家后为守密挥刀自刎。
不食周粟的伯益叔齐。
伯益、叔齐是商汤时期的孤竹国国君的两位皇子,可他们两人倒也有趣,争着不愿当囯君,放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鸾位不坐,逃到山里做起了隐士。周武王伐纣时,兄弟两人倒也曾出山力劝武王切不可违了臣对君应有的“忠义”二字,未果的情况下便再度入山,武王定了天下后,兄弟二人终日以野菜为食,不食半点周粟,后饿死山中。
义救孤儿的程婴与公孙杵臼。
纪钧祥的戏曲《赵氏孤儿》之所以流传千古,不单因那精美的戏曲台词、跌宕的故事情节,更主要的是剧里时时处处流淌出的“义”的光芒,尽管有时也会被阴霾所遮挡。故事讲述的是曾伴着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之久的赵衰后代的故事。时为晋景公姐夫的赵朔(赵衰之孙),享受着祖上留下的“福荫”和皇亲的“风光”,可因景公宠臣屠岸贾的陷害不得已弃家而逃,怀有身孕的庄姬(赵朔之妻)无奈转至母后宫中寻求庇护。庄姬暗中产得一子,为防遭不测,在家臣程婴与公孙杵臼的帮助下,将子转出宫外。屠贼四处搜“孤”,并要屠杀全城婴儿。为使全城的婴儿免遭屠岸贾的毒手,也为了确保小主子逃过劫难,程婴以自家之子易得小主人藏于家中,并与公孙合计让他假作营救赵家婴儿之人带着自家之子匿于山中,由己扮为告密之人前去告发。后屠贼终以上当,公孙与程氏婴儿未能幸免,遂赵氏婴儿得以保存。待晋悼公临政时冤情方以申雪,程婴献赵氏之子于朝堂后也挥剑自刎以伴公孙老友。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
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
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战国: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 取大义而舍小义的作文题目文案:

舍生取义
春秋末期,晋国有六大家族,分别是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先是范氏、中行氏灭亡,再以后是韩、赵、魏灭了智氏,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阳之战”。
如今单说这期间有一个刺客,虽然不是王侯公卿,也不是什么推动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几千年来却一直以舍生取义的精神为老百姓称赞。那么这位是谁呢?他就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悲情英雄——豫让。
豫让最初在范氏家族当门客。所谓门客,就是当时的大族世家养一些人,平时也不做什么事,到了需要的时候,就要这些人出力卖命。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下等门客就是管饭,过年过节发点过节费什么的。中等门客吃饭有鱼肉,出门有车,待遇要好一些。至于上等门客,是要参与大事的,也就是心腹了。
豫让在范氏那里挺不招人待见的,当他是下等门客,一日三餐倒不愁,不过始终不见重用。豫让不想这么碌碌无为一辈子,就跳槽到了中行氏的门下。中行氏对他还不错,把他提到了中等门客,生活方面好多了,但是豫让待了两天还是不满意,又走了,就到了智氏门下。
当时智氏是晋国最大的势力,家主智伯慧眼识人,见到豫让好生恭敬,直接提拔为上等门客,凡有大事都要找他商量,把个豫让感动的,决心辅佐智伯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很不走运,当豫让出外办事的时候,智氏家族被韩、赵、魏三家联手给灭了。
灭就灭了吧,反正春秋时期谁厉害谁就是老大,但是赵氏家主赵襄子办了一件糊涂事,不但把智伯的头颅悬挂在城头示众三日,还扬言要把这头颅做成酒杯,用来喝酒赏月!这话传到豫让耳朵里,他想,智伯把自己当个人看,这个仇一定要替智伯报了!
再说赵襄子,那是春秋时期了不得的人物,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也就是奸雄一个。他以少胜多灭了智氏,也担心复仇,随身总带着一群侍卫,连吃饭睡觉都不离开。
这一天,赵襄子上厕所,到了厕所外面,隐隐看到里面好像有人影。他这人疑心大,就让侍卫进去看看是什么人。侍卫们进去,很快带出个脏兮兮的大汉来:“启禀主公,这人是个清厕工。”赵襄子利目一扫,看见大汉袖筒里有反光,立即大喝一声:“给我搜身!”
这一搜就在袖筒里搜出一把匕首。不用说,大汉就是豫让了。他见事情败露,知道很难活命了,就破口大骂赵襄子的残暴。赵襄子听了几句就明白了:“你是智伯的门客豫让啊,想不到智氏一族后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敢来的,反倒是你一个小小的门客有这般胆识!”停了停,他又说:“我敬你是一个义士,就不杀你了,你走吧。”
这话把豫让说愣了。不杀我?哪有这种好事啊。不过看上去赵襄子不是开玩笑,于是他对赵襄子深施一礼,说:“感谢您的不杀之恩,不过这个仇我还是要报的。”说毕扬长而去。
赵襄子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他知道眼下虽然灭了智氏,可是韩氏、魏氏也不是省油的灯,需要时时提防,这就需要大量充实自己的人马。他放了豫让,是给侍卫以及所有部下看的:看见没?我是多么尊重讲义气的人呐,就连刺杀自己的人也能放过,你们也要对主公我讲义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过放归放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让侍卫画了豫让的画像,传给大家看,让他们都小心这个人。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干脆派人监视起豫让来,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么。
这时候豫让住在朋友青平家里,赵襄子虽然没抓自己,却来了个全天候监视。就连上个厕所,都被人从外面偷窥。豫让一想,这还怎么报仇啊,看来只能使出非常手段了。某一天夜里,豫让离开朋友家,失踪了。青平连忙去街上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当时春秋时期的城可不大,青平直纳闷,豫让这是藏哪里了?
其实,豫让还在这个城里,他知道要避开赵襄子的耳目很难,就穿了一件乞丐衣服,把生漆涂到脸上手上。生漆可是有毒的,没多久皮肤就溃烂了,好好一个人变成了人见人厌的乞丐。
外貌改变了,可声音变不了,豫让装乞丐乞讨的时候,难免要说话。这一天,路上遇到朋友青平了。青平听出了他的声音,也不管豫让身上有多脏,就去抓他的手。豫让慌忙躲闪,可是没躲开。这时青平就说了:“像你这样的人,我知道劝也是白劝,可是也没必要残害自己的身体啊。你可以假装归顺赵襄子,近身的时候突然杀掉他不就行了吗?”
豫让说:“那不行,我杀赵襄子是为了一个义字,如果假装归顺再出手,那我就不是义了,对赵襄子就是欺骗。你不用多说了。”青平还是不肯撒手,豫让甩脱他就跑了。
这时豫让又想,自己的声音既然能被朋友听出来,那么赵襄子的人也能听出来,他就用了一招狠的,吞火炭!把烧得通红还带着火苗的木炭吞下去,那是什么滋味?但豫让坚持住了,他成功地毁掉了自己的嗓子,虽然能说话,但是彻底哑了。
这一番努力不是白费的。晋哀公四年,赵襄子骑着马,后面跟着一队徒步行进的侍卫从赤桥经过。豫让埋伏在桥下的洞里,怀抱着长剑静静等候。这一刻,他想起了把自己当个人物看的智伯,想到了长达数月的隐忍。
来了!马蹄声碎,像敲在豫让的心上。近了!他握紧长剑,手上青筋暴起。到了!豫让如猛虎般跃起——刺出——收剑——呆住。他发现骑马的人只是一名侍卫,赵襄子步行随后。
历史结结实实地跟豫让开了一个玩笑。当赵襄子骑马来到赤桥前,他的马怎么也不肯前行。一向疑心过重的赵襄子就下了马,让一名侍卫骑上过桥。于是,豫让的致命一击成为烟花泡影。
豫让呆呆地看着腹部遭到重创的侍卫倒在地上。赵襄子看着豫让,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恨,为什么明明放过这人一马,还敢再次前来;他敬,好一个为主报仇的义士,让他这颗奸雄的心也为之颤抖;他悲,这种人物为何不是自己的麾下,不然何愁大业难成?
此时,众侍卫已把豫让团团围住,就要万刃分尸。豫让微微闭目,面带悲愤。这时赵襄子一举手,说:“慢!豫让我问你,你跟过范氏,跟过中行氏,最后跟智氏,可你从来没有给范氏和中行氏报过仇,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替智伯报仇?”豫让笑笑:“很简单,因为他把我当个人物看,我就用人物的行为来报答。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啊!”
赵襄子被他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他沉吟半晌,决定再次放过他,不由说:“豫让,我就再——”这时众侍卫大声呼喊:“主公,他不但连续行刺,还杀伤了我们的人,这个人不能放!”
赵襄子闻言有点犹豫。反倒是豫让分外从容,他轻轻坐在地上,说:“我已经尽了力,仇却未报,活着有什么意思?请您把外袍赐给我吧,我要砍上三剑,以便对死去的智伯有个交代。”
赵襄子的手有些抖,不过还是脱下了袍。豫让举剑连砍三下,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然后拔剑自刎。
这就是悲情英雄豫让,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难以湮灭的人物。他的舍生取义,他的士为知己者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舍生取义: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勇于获取正义。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的经历,对《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取大义而舍小义》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取大义而舍小义》,希望对大家写《取大义而舍小义》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