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 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  文案

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 文案:

写中国名人的作文600字屠呦呦
她被人戏称“三无科学家”,没有留洋背景,没用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她默默无闻地努力,起早贪黑地工作着,夜以继日地钻研着
她就是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儿时的她,家乡正流行着疟疾。幼小的她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人倒下,亲人们悲痛不已。疟疾是危害甚是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几亿人民都为此丧生。屠呦呦不忍看到人们生离死别,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疟疾的“神奇子弹”。
毕竟,科学这条路太狭窄了,太陡峭了。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陈旧的设备。屠呦呦和团队在工作室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亲自服用药物,将自己的健康、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药物研发。因为环境简陋,放着药物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屠呦呦他们在长满荆棘的科学道路上艰苦卓越的前进。1972年,她和同事在青蒿中提取的无色结晶物体命名“青蒿素”,1973年,屠呦呦在原有的基础上合成了“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上百万的人民,上百万人民免遭疾病的折磨。“青蒿素”被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屠呦呦也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世界上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面对如此严谨认真的屠奶奶,我们不禁由衷地敬佩她。可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工作一丝不苟的屠奶奶生活中却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有一次出差时她的东西丢了,让同事帮忙寻找,同事打开行李箱,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东西摆的乱七八糟,凌乱不堪,哪像个女生啊。
虽然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屠呦呦仍与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继续投入新的研究。荣誉的获得并没有改变她科学研究的初心。

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 文案:

屠呦呦的个人简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11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12月6日,屠呦呦参加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2月25日,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出版的第96939-97570号公报,第31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Tuyouyou)星。
2016年2月,屠呦呦获得“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奖。

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 文案:

屠呦呦的3个哥哥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同样从小就开始接受了完整的教育。
只是,屠呦呦的学生生涯,从1946年始中断了两年多。这一年,16岁的屠呦呦经受了一场灾难的考验——她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此时,经历了战乱洗礼的屠家,生活已变得十分拮据。得了肺结核,对这个小女孩的考验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屠呦呦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这段患肺结核的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一代药学家的原始起点,就是来自于这种“治己救人”的朴素愿望。
家庭的熏陶,也让屠呦呦对医药渐生兴趣。父亲屠濂规是银行职员,平时则喜好读书。家中楼顶那个摆满古籍的小阁间,既是父亲的书房,也成为屠呦呦最爱的去处。父亲去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一旁,装模作样摆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
屠呦呦作为父母唯一的女儿,备受疼爱,曾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的是:屠呦呦喜食香螺,在繁忙的求学生活中,妈妈总会亲手做好腌香螺,捎给自己心爱的女儿。
1948年,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18岁的屠呦呦开始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也与父亲屠濂规成为校友。
这是一所颇为传奇的学校。创立于1912年2月的效实中学,由中国早期物理学家何育杰以及叶秉良、陈训正、钱保杭等一批当时著名的科学家,联手宁波当地实业家李镜第共同创办。学校以“私力之经营,施实川之教育,为民治导先路”为宗旨,创校之初就提出了“教育之事,贵有适性,与人适意志,与地适风尚,与时适际遇”的教育理念。
学校办至1917年时,就已声名鹊起。名校上海复旦大学及圣约翰大学皆与效实中学订约,凡效实中学毕业生皆可免试,直接保送入学。
1948年2月,当屠呦呦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效实中学读高中一年级时,学校从抗日战争的战火中走出还不到3年。在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直至1945年10月25日,效实中学才得以复校,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宁波效实中学校庆纪念日。

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 文案:

屠呦呦近日赴瑞典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颁奖之前,屠呦呦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强调这不仅是授予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她还讲述了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并特意谈到中医药说,这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填补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她将中医中药推向了世界,她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过去,包括很多中国人在内的国内外学者专家,都批评中医中药为伪科学。屠呦呦用诺贝尔医学奖粉碎了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攻击,奠定了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勋、佼佼者,她对科学的贡献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从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可谓历经千辛万苦。失败了,推掉重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在失败面前,他们不言弃,始终执着地追求。屠呦呦被称着是“三无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以做到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屠呦呦的肝脏因此受到了损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人类的科学进步。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充满了许多精彩传奇故事,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极好的励志书。必须用好这本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学习科学家的精神特质,“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待遇面前不伸手,为着祖国的科学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需要讲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众,振奋精神。
大家一定记得,当年,陈景润摘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陈景润的突出贡献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写下光辉一页,中国科学院提升他为研究员。1978年1月,《人民文学》刊发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随后予以转载,“怪人陈景润”轰动全国。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时,“七七级”大学生刚刚入学报到,坐定课桌,开始如饥似渴地求知。都是关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精彩故事,不仅教育了“七七级”。《哥德巴赫猜想》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陈景润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个人的脑海,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屠呦呦是时代的符号,是科学家的优秀代表,是当代的陈景润,必须大张旗鼓的宣传屠呦呦与她的诺贝尔奖,讲好她和青蒿素之间有着精彩传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励人,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科学的春天。


结语:《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中国名人 屠呦呦》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