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200字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观后感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2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200字文案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200字文案:

喻秉渊,原名元吉,字福庵,号秉渊,四川巴州人(今巴中市恩阳区兴隆场乡玉皇村),豪爽自负,家学渊源。十六岁中秀才,道光五年已酉(1849年)中文举,后在巴州宕梁书院讲学,创立宾兴(即助学基金)。清同治十年,以大挑签分云南署沾益知州,后授保山县知县。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办案公正,被当地百姓誉为“喻青天”。
该剧以喻秉渊“挂印回乡”之后,于故里恩阳发生的平凡小事为主线,描述与刻画了喻秉渊亲民、兴学、减税、劝农、倡廉、守节以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
喻秉渊出生并成长于巴州即今巴中市辖区,一个书香不绝,科第绵延的家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更是从小便培养了喻秉渊良好人品。据《巴中县志校注》(民国十三年版)记载:亦越乾、嘉,民物藩庶,国家右文,人重科举,士竞帖括,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虽至寒畯,亦趋於学,应试弥多,人才增盛……男耕女织,家世其业,老师宿儒,终身教授。此为文盛时代。而喻秉渊正是出生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下,并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以耕读传家的喻氏一脉出现了在当时少见的“三十六年三拔贡入一家”的事,此事的主角正是喻秉渊的高祖喻珩,曾祖喻龄懋和曾祖兄喻遐昌之子喻六一。从乾隆癸酉科即1753年到乾隆乙酉科1675年再到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即1777年,连续三届,每十二年由各省学政官员从每州每府或每县选拔一名生员,保送入京参加会试,喻珩、喻龄懋、喻六一三爷孙三十六年先后被选中,成为拔贡生。后据《巴中县志校注》(民国十三年版)的记载:喻珩,雅州、重庆府教谕;喻龄懋,洪雅教谕,后擢升云南恩安知县;喻六一,历任新繁、巴县、璧山、越隽教谕。可看出其家世,实乃书香传世,三人先后为官,均以家训严身律己,立德树廉,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喻秉渊的祖父喻贯一及其父亲喻焯先极好的继承并发扬了这种良好的学风家风,虽然两位未曾当官,但是,亦是饱学之士,才华横溢,徳播四方,朋友遍及名流。时杨芳任甘肃提督,其与喻贯一为好友,因为其良好的家风、家德所感,为其书赠“德垂后裔”匾额,寓意祖上德行为后世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喻氏一族无论为官还是为民世代秉承家风,严格要求晚辈心正为人、清廉为官,传承美誉遗风。
喻秉渊3岁时进入官学堂读书,严于律己,凭借过人的毅力,刻苦读书,求学科考之路虽不顺畅,但喻秉渊立志向祖辈学习,会试落第的喻秉渊在官办的巴州宕梁书院讲学,在被官吏挪扣经费的前提下带头捐资创立宾兴,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名望颇高。
同治十年(1871年),经朝廷“大挑”一等之后的喻秉渊任职于云南沾益州知州。喻秉渊上任后办理首案时精推理,细酌情,翻阅大量书籍和案卷,走访无数百姓,推翻了因误食发霉黄豆所做炒面致死而错判杀人的冤案。此后,连续平反了几起冤案,得到百姓信任,为此,“喻青天”美名逐渐传开。为了不毁“喻青天”美誉,喻秉渊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审案之后回到书房,总要独自一人仰望苍天,反复思索案情经过,扪心自问断案是否公允,有无不公之处,做事是否做到上不愧于朝廷,下不愧于黎庶百姓?皇帝为褒奖他,赐“问心堂”匾额一块。
喻秉渊任职期间,由于他的清正廉洁,政绩非常突出,声名显赫,百姓拥戴,光绪元年,朝廷赐予他“永锡尔极”予以褒奖。在喻秉渊的悉心治理下,常年处于动乱边缘的沾益州却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局面。1872年朝廷将其调到刚经历十年动乱的云南永昌首府保山县任知县。喻秉渊上任保山知县后,治匪惩贪,很快就使当地匪患减少,到处呈现了“弃刀买牛”现象,匪少了,贪腐少了,矿产交易正规了。保山瓦渡金矿有十多位矿长,每年都要联合送礼。大家听说新来知县清正廉洁,个个都害怕。最后大家商量加两倍送礼,于是整了一大口袋银子,找了个平常送礼有经验的人送到喻家,喻秉渊当场拒收,并严厉训斥来人一番,称如果不拿走就全部充公。从老家来身边读书的小儿子喻恩刚好看到,等那人一走,喻恩便问道:“爸爸,你怎么不要银子?我们在老家饭都吃不起呀?”喻秉渊严厉地给了儿子一耳光,训斥道:“滚回去,你这种东西莫败坏了我的官德!”打了儿子,痛在心里,他召集全家人,给家人讲为什么不能收别人东西的道理,并反复强调“俸薪身家之外,不可贪用他人之一分一文”。
喻青天挂印辞官,也是因为他以这个信条严格要求自己。一日升堂问一桩杀人案,案情简单明朗,犯人供认不讳,证人证据确凿。审问之后,嘱师爷具案申报秋决。但宣判之后,那罪犯当堂大叫:“怎么,要了银子,还要脑袋吗?”喻秉渊忙查原委,才知其妻弟收了犯人银两,深感家教不严,有悖家风,丧失官德。为保全清誉,他责成妻弟立马退还赃银,并连夜上表辞职,不待批文,就封印挂冠而去。
保山百姓听说喻秉渊要辞官,怎么也不愿意让他离开,自发联名劝留,缝织万民衣、万民伞,组织万人劝留,希望他继续为官,造福百姓,然而,喻秉渊一家带着他视为生命的几块匾额,毅然踏上了回归恩阳老家的路程……
喻秉渊辞官回到家乡后,以耕读传家,劳作为生,积极参与老百姓的大小事务,远近乡邻但凡需要他帮忙的,他总是积极出面,以举人特殊的身份和智慧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从不收取一点好处。本地官员非常憎恨,为此与喻秉渊展开了各种较量,喻秉渊文不怕官压,武不怕威吓,这让当地的官员敬而远之。
喻秉渊发动家人种植老鹰茶和紫薇花,将所有收入和自己的所有积蓄全部捐出修建考棚。一日来客,无米可炊,家里实在没有可以招待客人的东西,想起一代知县的家境这样儿,儿媳心酸落泪,但聪敏的儿媳又不得违抗父亲大人的命令,只好端出一钵清水,里面只有官帽上的两颗铜花铃,笑称“名誉汤”。这件事让当时在任知县很是感动,修建考棚的事得到州官们的大力支持,社会贤达资助,随即在今巴州区人武部内,修建了考棚。为鼓励巴州学子上进,并希冀能中状元,在考棚前修了一座石桥,取名为“状元桥”。自此以后,喻秉渊把余生全部倾注在考棚考试的学子,每一年开考,他都要亲自去讲学,用自己的真实事例教育学子,不仅教导学子要学业有成,更要做官为民,不贪不占。学子们非常尊重喻老先生,而喻秉渊也成为了巴中立德做人、清廉为官的楷模。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200字文案:

以清光绪年间恩阳籍清正廉洁典范喻秉渊为原型的大型历史川剧《挂印知县》,再现了一代清廉刚正、重徳守廉的历史人物伟大形象。剧中,喻秉渊不仅是立德做人、清廉为官的崇高示范,更是兴学劝农、讲学劝廉、匡正学风的榜样。
挂印知县观后感
记得去年在巴人广场观看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廉政晚会中,就出演了一场恩阳的一名清官喻秉渊这个人物的节目,在场的观众无不为巴中有这样一名为人清廉的历史人物而骄傲,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片段,但演员表演得出色生动,令观众震撼,没有一个不拍手称好,掌声经久不息。自此,喻秉渊这个堪称巴中的“包青天”就深深烙在我记忆最深处了。今晚我再一次有幸观看了恩阳区承办的川剧《挂印知县》。
全剧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倡廉守节的故事。在云南被广大百姓称颂的“喻青天”喻秉渊从云南保山县任上挂印请辞,带着一家老小,几个包袱,一块御赐“问心堂”的匾额,以及一盆盛开的紫薇花,回到了故乡恩阳,开始了耕读的农家日子。
当时的巴州知县雷梦初,自命不凡,慵懒怠政,其属下蓝师爷欺下瞒上,鱼肉百姓,致使百姓罢耕请愿减免过重的捐税。蓝师爷为了掩饰劣迹,拉拢刚正耿直的喻秉渊,在雷梦初面前,肆意蛊惑,并为喻设下贿赂陷阱,欲将素以清廉闻名的喻秉渊拉下水。面对金钱的诱惑,喻秉渊训诫家人,慨然将银子退还,并对雷知县予以劝诫。雷梦初被喻秉渊之品格感动,如梦初醒,深刻反省庸碌无为,纵容属下等行为,着力整顿吏治,革职收监蓝师爷,并清偿考棚用度,废除过重苛捐杂税以安民生,得到百姓称颂。
全剧的主题正如剧中所言: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全剧共分罢耕、农事、议礼、守节、劝谏、同乐六个部分。演员表演的更是绝妙盛鼎,步步到位,尤其主角喻秉渊的扮演者李艳冬把喻秉渊的善良、正直、公允,表演得栩栩如生,塑造得非常善良、正直,令在坐的观众无不徐然起敬,称扬赞叹,每一场的表演都是掌声不落,就连结束时各位演员谢幕的时候,观众掌声还依然不停,带着一份留念缓缓离开剧场。如此廉洁的声势难道不是带给了社会至高无上的正能量吗?我深感振奋和深受启发。廉是国之基础,家是国之根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只有确保每一个细胞的健康,社会才能抵挡“病毒”的侵袭。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
昨晚,我观看了新编大型廉政历史题材川剧《挂印知县》,该剧主要讲述喻秉渊倡廉守节的故事。主要内容为:被百姓称颂的“喻青天”从云南保山县上挂印请辞,一家老小带着一块御赐“问心堂”匾额、一盆绽放的紫薇花、一鉢老鹰茶种,回到故乡恩阳河,开始了又耕又读的农家生活。巴州知县雷梦初,自命不凡、慵懒怠政,其下属蓝师爷欺上瞒下、鱼肉百姓,致使百姓罢耕请愿减免苛税。蓝师爷为了掩盖恶迹,极力拉拢刚正耿介、清廉闻名的喻秉渊,并在雷梦初面前肆意蛊惑,设下贿赂陷阱,欲将喻秉渊拉下水。面对金钱的诱惑和权力的威逼,喻秉渊劝诫家人,慨然将贿银退还,并对雷知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法。雷梦初被喻秉渊之品格感染,如梦初醒,反躬自省,着力整顿吏治,革职收监蓝师爷,清偿考棚用度,废除苛捐杂税,得到百姓称颂。
观看节目后,我触动很深,正如剧中所言: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廉政戏剧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使廉政建设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经常性,使廉政文化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营造了风清气顺的和谐环境。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我们的理念意识。廉洁文化像无声的春雨,悄然浸润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角落,悄然渗透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中,更重要的是,它教育和警示党员干部要远离职务犯罪,抵制一切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与腐败划清界限,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知足常乐。以实际行动干好本职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次观看节目,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受到深刻洗涤,更是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党员,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觉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处理好工作内8小时与工作外8小时的关系,不要自毁人生。
第二,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第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
第四,结合个人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查找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看自己是否牢固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是否处处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工作上是否尽职尽责,在使用手中的权力时是否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与先进人物相比,自己今后应如何做,在哪些方面需加强和努力。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崭新的工作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200字文案:

被百姓称颂的“喻青天”从云南保山县上挂印请辞,一家老小带着一块御赐“问心堂”匾额、一盆绽放的紫薇花、一鉢老鹰茶种,回到故乡恩阳河,开始了又耕又读的农家生活。
有学者道:“清官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标榜自诩的镏金外衣,清官是人治社会的产物”。也有学者说:\"清官是责任与道德的产物,是百姓对重廉守节官员的最高褒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各位,应该有以下之感慨。
一、家境贫寒,苦学之念成就立身之本
“寒窗十年读书灯”。喻秉渊胸怀“一朝为官,要造福一方民众”的宏图壮志,勤学苦练,寒窗苦读,虽家境贫寒,但一心为民的壮志未消,奋发图强的意志不减。相传,有一次喻秉渊在读书时,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妻子郭秀云多次唤其吃饭,但他已全身投入学习,手拿大饼,竟醮着墨汁吃了起来。这种忘我的态度,不懈的韧劲,对于身处闹市的现代学子,更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和学习。
二、耕读传家,严学之举指引子女成长
“执政为民,清廉为官,除奉薪身家之外,不可贪占他人一分一文!”对子女的教导和匡正,喻秉渊坚持身先示范,以情感化的家庭教育方式。特别是面对知县雷梦初的金钱贿赂,他更是要求子女“不可贪占他人一分一文”,用甘于清贫、谨守人生的坚定信念,感化了妻子,教育了子女。这种耕读传家,正派为人的行为示范,正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行为准则。当其妻弟接受贿赂时,毅然挂印辞官,以赎自己对家属管教不严的过错,此种举动,充分彰显了喻秉渊严于律已,清廉刚正的崇高品质。
三、民生为本,兴学之风倡导尊师重教
“民生之本在农,国家之本在学”。剧中,喻秉渊秉持“让学子安心科场,为国家选拔青年才俊”的理念,极力发扬兴学倡学之风。为修葺考棚,捐俸禄,当田地,倾其所有,无怨无悔。这种以“国家至上、民生为本”的大家思想难能可贵,正与当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全民兴学倡学的大好氛围一脉相承。
恩阳“清官”喻秉渊清正廉洁,谨守人生的崇高示范,是知情义、懂感恩、要阳光的人的真实写照,更是教育人加压奋进、拼搏进取的历史典范。“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这是一曲浩然的正气歌。树秉渊风范,展优良学风。作为观看的诸位,更应做到先贤之学,后世传承,以廉洁的风范,用优良的学风,做好日常工作。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
今晚,我观看了川剧《挂印知县》,该剧以巴中恩阳历史清官“喻秉渊”为原型创作的大型廉政题材川剧。分为序幕、罢耕、农事、议礼、守节、劝廉、同乐、结语几个部分,该剧中的主要角色“喻秉渊”,他是巴中恩阳历史上的廉政名人,重廉守德、挂印辞官的故事,以喻氏家族的“廉政家风”来教育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时刻警醒自己,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提高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性,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思想上筑起党风廉政建设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观后的几点感悟:
一、为官做人必须要廉。喻秉渊的一生,是清廉的一生,为官清廉、为民清廉,为人务实值得我学习,应当为之楷模。从喻秉渊在家中设的“问心堂”让我受到启发,我们党当前正在全国开展的重拳反腐倡廉工作,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喻秉渊挂印守廉的清廉作风,围绕“立德做人、清正为官”,对照反省、拷问做人的道德底线和为官的廉政价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的强大精神支柱。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勇于献身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政治基础和最起码条件。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我们共产党员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实践。共产党员只有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去,深入基层、接触群众,才能体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从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一个党员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基础。共产党员如果没有较高党性修养,就不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以实际行动实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杨世洪等人丧失党员先进性,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国重百姓重。国事大于家事,舍小家而顾大家,喻秉渊为了百姓助学,卖地、种茶募捐钱财,为官不可以贪,为人要勤廉,喻秉渊辞官回到家乡后,以耕读传家,劳作为生,积极参与老百姓的大小事务,远近乡邻但凡需要他帮忙的,他总是积极出面,以举人特殊的身份和智慧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从不收受一点好处。我们要学习喻秉渊的清廉家风,认真对照,反躬自省,限时整改,树立以廉为善、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廉为美的观念,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奉献精神应该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奉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只能算作一种平凡的精神。
三、要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喻秉渊发动家人种植老鹰茶和紫薇花,将所有收入和自己的所有积蓄全部捐出修建考棚。喻秉渊为了感化当地知县,告诉老百姓,知县很是关心考棚修建的事也捐了款。因为捐钱让其家境一日不如一日,家徒四壁,只有靠勤奋劳作,维持生计。一日来客,无米可炊,家里实在没有可以招待客人的东西,想起一代知县的家境这样儿,儿媳心酸落泪,但聪敏的儿媳又不得违抗父亲大人的命令,只好端出一钵清水,里面只有官帽上的两颗铜花铃,笑称“名誉汤”。这件事让当时在任知县很是感动,修建考棚的事得到当地官员的大力支持,社会贤达资助,修建了考棚。为鼓励巴州学子上进,并希冀能中状元,在考棚前修了一座石桥,取名为“状元桥”。作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方向。有无良好的自身形象是衡量一个党员先进性保持好不好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业绩,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无论身份如何,职务高低,环境好坏,都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亮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群众作出表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 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200字文案:

杨善洲,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杨善洲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全国推出和集中宣传的先进典型,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起码要从几个方面学起。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地坚定信念。杨善洲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川剧《挂印知县》观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