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 成语故事志在四方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 成语故事志在四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  成语故事志在四方文案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 成语故事志在四方文案: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追杀重耳。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了重耳,送给他20辆四匹马拉的车,并且在各方面都很照顾他。重耳在齐国一住7年,日子过得十分舒服,不想回国了。他的随从子犯、赵衰等人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死了,齐孝公做了齐国的国君。子犯、赵衰、狐偃等觉得齐孝公不是一个贤能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不料,正巧齐姜的一个小丫鬟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小丫鬟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害怕这丫鬟泄露了秘密,就把丫鬟杀了,然后对重耳说:“公子,知道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那个听到你部下秘密商议的丫鬟,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了,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把重耳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形容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做一番伟大的事业。
志向高远与否,使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天生没有志向,有的人志向卑微,有的人志向高远,他们进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们志向的大小是相称的。“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志向的一种追求。不要蜗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的青蛙,而应该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关注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 成语故事志在四方文案:

成语志在四方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偁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偁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国内发生皇族上层的斗争,晋公子重耳逃亡国外。他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对他很优待,给他吃好的、住好的,还给他娶了妻子,即萎氏。这时的重耳,只说驾车的马就有八十匹之多,生活过得很舒服,不想再作什么远大的打算了。可是重耳的随从人员却不满意重耳这样的没有志气。有一天,他们就偷偷地在桑园里商议,准备想个什.么方法叫重耳离开齐国。不料姜氏的一个管养蚕的女仆,正在桑园里采桑叶,他们说的话,全被她听去了。她赶紧把这件秘密报告姜氏。姜氏听了,当即把这女仆杀死,然后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大志,这是很好的。你放心去吧,听到你们秘密商议的那个女仆,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
当时公子重耳很是惊讶,他说:“我并没有打算离开你,也没有打算离开齐国啊!”姜氏说:“你的确应当到各处去走走,须知贪图安逸,生活圈子狭小,会妨害你的前途。”但是重耳还是不听她的劝告。她就和重耳的舅贸,当时重耳的随从之一狐偃想出了--个计策。他们用酒把重耳灌醉,趁他昏迷熟睡的时候.把他抬上车,立刻离开齐国而去。等他醒来,早E赶过好多路程了。后来重耳到过曹国,又到宋国、郑国、楚国和秦国,最后回到晋国继任为国君,他就是春秋时有名的晋文公。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 成语故事志在四方文案:

【汉字书写】:志在四方
【汉语注音】:zhì zài sì fāng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志在四方的意思】:四方: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来形容人们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志在四方的近义词】:鸿鸹之志、雄心壮志;
【志在四方的反义词】:胸无大志、玩物丧志;
【志在四方的故事】
孔穿是孔子的第五代孙子,邹文、季节是平原君门下的宾客。战国时期,孔穿在出访赵国的时侯跟邹文和季节交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后来孔穿要回鲁国了,邹文季节二人依依不舍,送孔穿的时侯陪走了三天的路。邹文季节在最后分手的时侯难过得哭了,但是孔穿这时只是对他们轻描淡写的一揖便走了。跟孔穿一起的那些人不明白孔穿的意思,因为这样看起来对人不太礼貌。孔穿实事求是地对他们说:“刚开始的时侯我也认为他们都是男子汉,结果他们却跟娘娘腔。都说好男儿要有四方之志,像他们这样想常在一起儿女情长的,怎么能成大事呢?”我们做事应该不拘小节,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而不应该注意那些个人情绪。
【志在四方例句】
清.顾炎武《与三侄书》:“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
宋庆龄《把培养革命后代的责任担当起来》:“从小鼓励他们志在四方,而不是留恋乡土。”
【志在四方造句】
他不需要是赫赫有名的伟人,也不一定要志在四方,作为住家男人他心里有一片宽广的天地。
井底之蛙永远也看不到海阔天空,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让我们在高高的灯塔下踏歌而行。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 成语故事志在四方文案:

【成语】四方之志
【拼音】si fāng zhī zhi
【解释】指远大的志向。
【出处】1、《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2、《旧唐书;李靖传》: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3、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姜氏曰:lsquo;知公子有四方之志,特具一杯饯行耳。rsquo;4、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不敢展足,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5、《孔丛子;儒服》: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
【译文】鲁国的子高去赵国。赵胜门下食客有雏文,季节,他们和子高十分要好。等到他回鲁国时,和那些老朋友道别,已经好了,雏文,季节流泪,子高只是拱拱手而已。分开上路了,他徒弟问他:您和这二位公子要好,彼此舍不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这真让人伤心;而您高声说话,这不是不好的吗?子高说:开始,我认为他俩是大丈夫,可现在不觉得了。人生有许多志向。他徒弟说:虽然这样,可他们哭了呀!子高说:这二人,是好人,有仁慈的心肠,可是在决断方面,就不够了。
四方之志的成语故事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希望在写《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历史典故:志在四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