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文及翻译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文及翻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文及翻译文案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文及翻译文案: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文及翻译文案: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文及翻译文案: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古文及翻译文案: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
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jun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抵抗秦国!”
于是,赵国和楚国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历史典故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