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权相。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贾涉死时,贾似道年仅11岁。yuwenmi小编分享一篇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欢迎欣赏!
贾似道误国 南宋灭亡
蒙古、南宋联合灭掉金朝以后,南宋乘机出兵,想收复开封、河南一带土地。窝阔台借口南宋破坏协议,进攻南宋。 打这以后,蒙宋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到窝阔台的侄儿蒙哥即位后,派他弟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控制了西南地区。公元1258年,蒙哥分兵三路,进攻南宋。他自己亲率主力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另一路由兀良合台率领,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今湖南长沙),准备三路会师后,直取临安。
蒙哥的军队进攻合州的时候,合州宋将王坚和全城军民奋起反抗,坚守合州东面的钓鱼城。蒙古军把钓鱼城围了五个月还没有攻下来,蒙哥却在攻城的时候被炮石打中,受了重伤,回到大营不久就死了。
忽必烈正向鄂州进兵,还没过江,得到蒙哥的死讯,有人劝他赶快回到北方去争夺汗位。忽必烈说:“我奉命来攻打宋朝,哪能空手回去?”
忽必烈观察了沿江的形势,就派几百人的敢死队当先锋,强渡长江,宋兵没有防备,果然溃败。蒙古兵就大举渡江,把鄂州围住。
警报一个接一个送到临安,把南宋王朝震动了。宋理宗命令各路宋军援救鄂州;又任命贾似道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到汉阳督战。
新任丞相贾似道,原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靠他的姐姐是宋理宗的宠妃,才得了官位。他当上官后,什么事都不干,经常带着一批歌女在西湖上喝酒作乐。有一天晚上,宋理宗在宫里登高眺望,看到西湖上灯火通明,就对左右侍臣说:“这一定是似道这小子。”
侍臣知道宋理宗宠着贾似道,就凑趣说:“别看他年纪轻轻,喜欢玩乐,他的才能大着呢。”
这回,宋理宗要他上汉阳前线督战,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有一次,他听说前面有一队蒙古兵,吓得直打哆嗦,嘴里连声叫着:“怎么办?怎么办?”后来,蒙古兵抢了一些财物走了,贾似道才拍拍胸口,喘了口气。
忽必烈攻城越来越猛。贾似道眼看形势紧张,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忽必烈攻得正起劲,不肯就此罢休。正在这时候,忽必烈接到他妻子从北方捎来的密信,说蒙古一些贵族正在准备立他弟弟阿里不哥做大汗。忽必烈急着想回去争夺汗位,就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贾似道答应把江北土地割给蒙古,并且每年向蒙古进贡银、绢各二十万。忽必烈得了贾似道的许愿,就急忙撤兵回北方去了。
贾似道回到临安,把私自订立和约的事瞒得严严实实,却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虏,吹嘘各路宋军取得大胜,不但赶跑了鄂州的蒙古兵,还把长江一带敌人势力全部肃清了。
宋理宗听信了贾似道的弥天大谎,认为贾似道立了大功,专门下一道诏书,赞赏他奋不顾身,指挥有方,立刻给他加官进爵。
忽必烈回到北方,得到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即了大汗位。他想起了在鄂州跟贾似道订下的和议,就派使者郝经到南宋去,要求履行和约议定的条件。
郝经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先派副使带信给贾似道。贾似道一听郝经要到临安来,怕他的骗局露馅,赶快派人到真州把郝经扣了起来。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要命。那时候,蒙古内部发生了内讧,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跟忽必烈争夺权力,发生了战争。忽必烈全力对付阿里不哥,只好暂时把南宋一头搁起来。
贾似道靠欺骗过日子,居然做了十几年的宰相。宋理宗死后,太子赵禥(音qí)即位,就是宋度宗。宋度宗封贾似道为太师,拜魏国公,地位高得没人能跟他比。贾似道一面故意要求告老回家,一面又派亲信散播谣言,说蒙古军又要打过来了。刚即位的宋度宗就苦苦留他,这样一来,他的地位就越来越高了。度宗专门给他在西湖葛岭造了一座豪华的别墅。贾似道每天在葛岭过着享乐的生活,朝政大事,都得由官员到别墅去找他决定。
忽必烈稳定了内部,打败了阿里不哥以后,在公元1271年称帝,改国号叫元。这就是元世祖。
元世祖借口南宋不执行和约,派大将刘整、阿术出兵进攻襄阳,宋军连战连败,襄阳城被围了五年。贾似道把前线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宋度宗知道。有个官员上奏章向宋度宗告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被革职了。
有一天,贾似道上朝的时候,宋度宗问他:“听说襄阳城已经被蒙古兵围了几年,怎么办?”
贾似道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蒙古兵早就给我们打退,陛下从哪儿听来这种消息?”
度宗说:“刚才听到一个宫女说起。”
散朝以后,贾似道查明了那个透露消息的宫女,找个借口把她杀死。打那以后,宋度宗再也听不到蒙军进攻的消息了。
襄阳在蒙古兵围攻下,越来越危急。贾似道却每天躲在他葛岭别墅里。有一次,有个亲信官员去找他,他正趴在地上跟他的几个侍女斗蟋蟀。那个官员拍拍贾似道的肩膀说:“这难道也是国家大事吗?”贾似道玩得正起劲,也没当一回事。
襄阳终于被元兵攻破了。南宋王朝大为震动。这个时候,贾似道要再瞒也瞒不住,就把责任推给襄阳守将,把守将革职了事。
元世祖看到南宋这样腐败,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他派左丞相伯颜率领元兵二十万,分两路进军,一路从西面攻鄂州,另一路从东面攻扬州。
这时候,宋度宗病死了,贾似道拥立了一个四岁的幼儿赵显(音xiǎn)做皇帝。伯颜攻下鄂州,沿江东下,直取临安。贾似道一面带领七万宋军驻守芜湖,一面派使臣到元营求和。伯颜拒绝议和,命令元军在长江两岸发起进攻,宋军全线崩溃,贾似道逃回扬州。到了这个时候,南宋灭亡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成语故事】北宋末年,北方女真族建立金国大举进攻北宋,消灭了北宋。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建立南宋,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步步退让。岳飞指挥岳家军英勇抗金,金国士兵闻风丧胆,岳飞乘胜追击,他对将士们说:“我一定要直捣黄龙和你们痛饮。”
【典故】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宋史·岳飞传》
【释义】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杀敌取胜
【相近词】深入虎穴
【示例】直捣黄龙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吴玉章《和印泉老兄“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原韵》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拼音】tùsǐhúbēi
?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山东农民起义军在李全和杨妙真的率领下,奋起反抗金坦白的统治。由于抗金取得很大的影响,南宋劝他们投附,他们就投附朝廷,驻守楚州,1227年被蒙古军逼降。南宋派另一支义军夏全围剿,杨妙真对夏全说:“狐死兔泣。”
?
【出处】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宋史·李全传》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因同类的死亡而悲伤
【相近词】物伤其类
【相反词】幸灾乐祸
【其它使用】
◎其实,在余副厅长打来电话一提到枪的时候,杨行四的神经就曾绷得特紧过,兔死狐悲,打草惊蛇呀。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 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公元1162年五月,没有皇子的宋高宗,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玮为太子,并改名眘(shèn)。六月,高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去了,太子赵玮即位,这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即位后,也想整顿朝纲,抗击金兵,收复大宋疆土,因此一度出现了较好的局面。他即位后不久就下诏书,要大臣们对朝廷政治提意见。曾任泉州同安(今福建厦门东北)主簿的朱熹立即写了奏章。在奏章中他指出,与金人“不作战不能复仇,不守住国土不能确保胜利”;甚至提出,和议有百害而无一利。他还劝孝宗要“正心诚意”,多学知识,管好国家。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公元1148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的进士。朱熹从小就很聪明,有悟性。在他刚学说话的年龄,有一天,他父亲朱松手指着天空教他说:“天。”朱熹仰头看看天,眨巴着眼睛竟问他父亲道:“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呀?”朱松又惊又喜,于是便教他读书。朱熹学习很努力,熟读经史,受到老师的赞赏,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公元1163年,朱熹被朝廷授予武学博士一职,两年后到临安上任。但那时宋军在符离(今江苏宿州东北)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而宋孝宗依仗为抗金“长城”的大臣张浚,也病死了,朝中主和派又占了上风。主张抗金的朱熹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不多久便辞职回家。十多年后,他已经四十九岁时,才又到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主持政务。
任职期间,朱熹修复了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并亲自为学生讲课。那时,他的学说正是发展成熟时期,影响很大,因此吸引了各地的读书人,他们纷纷来到白鹿洞书院求学。白鹿洞书院一时间也声名远扬,成了和石鼓、应天、岳麓齐名的宋代“四大书院”。
朱熹在学术上最大的成就,是发展了北宋哲学家程颢(hào)、程颐兄弟关于“理气”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
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便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为了适应各个不同时期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家所提倡的学说又有所不同。宋代的儒学着重阐释天道义理,所以叫理学,也称道学。它是新儒学,是儒学发展史上最大的学派和思想体系。
理学的先驱是北宋早期的哲学家周敦颐,奠基者是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周敦颐的学生,世称二程。他们长期在原籍洛阳讲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他们以“理”为最高范畴,主张“天下只有一个理”,认为“天理”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产生万物,主宰万物,“顺之者昌,逆之则难”;他们还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著名的理学原则。当时曾有人问:如果寡妇家庭贫穷,能不能改嫁?他们回答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朱熹是二程的四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二程的学说,他们的学说被世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理”、“气”学说,主张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生物的根本,气是生物的形态。但“理在先,气在后”,“理生气”,“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就是朱熹理学的哲学本体论。
朱熹的理学也具有辩证法思想,他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天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相对应或对立的一面。这些对应、对立的方面是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朱熹还继承了二程的主张,坚持“天理”和“人欲”的对立,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公元1190年,宋光宗即位,朱熹被授以漳州(在今福建)知府一职。三年后,他又调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当知府。在潭州,他又重建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引来众多的学子前来求学。公元1195年,宋宁宗即位,朱熹被宰相赵汝愚推荐为焕章阁侍讲。但赵汝愚是太宗赵匡义的后代,宁宗是太祖的后人,因此他不久就引起了宁宗的猜忌,被贬为福州知府。朱熹等人也受到株连,他不仅被罢官,连他的理学也被定为是“伪学”,他的学生被称为“伪党”。这就是历史上的“庆元党禁”。
公元1200年,七十一岁的朱熹因病去世。他去世后,党禁渐渐放松,他的学说也渐渐受到重视。到元代时,科举考试要采用他的《四书集注》;而明清两代则把他的学说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日本在江户时代,也流行他的“朱子学”,可见,他的学说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朱熹的重要著作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易本义》、《通鉴纲目》等,后人偏有《朱子语类》和《朱子大全》。


结语:《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南宋灭亡的历史典故》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