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 中元鬼节有什么禁忌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记叙文 2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 中元鬼节有什么禁忌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  中元鬼节有什么禁忌文案

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 中元鬼节有什么禁忌文案:

今天是个不同凡响的日子,是中元节。爷爷要去坟上祭祖,就因为我不跟他去而跟奶奶去这件事在家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起因就是:本来每年都是爸爸陪他去的,可今年爸爸调整下乡,不能回来,就让我代替他陪爷爷去祭祖,可我害怕走亲戚不带我去,不愿意陪他去,爷爷从满怀的希望变成失望,于是他大发雷霆,开始一句一句的教训我,还打电话给爸爸来说服我,他气的脸红脖子粗。吓得我都不敢抬头看他,要不不是妈妈打来电话说如果不跟爷爷去就让我在家的话,恐怕就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平息这场轩然大波了吧。

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 中元鬼节有什么禁忌文案:

今天是个不同凡响的日子,是中元节。爷爷要去坟上祭祖,就因为我不跟他去而跟奶奶去这件事在家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起因就是:本来每年都是爸爸陪他去的,可今年爸爸调整下乡,不能回来,就让我代替他陪爷爷去祭祖,可我害怕走亲戚不带我去,不愿意陪他去,爷爷从满怀的希望变成失望,于是他大发雷霆,开始一句一句的教训我,还打电话给爸爸来说服我,他气的脸红脖子粗。吓得我都不敢抬头看他,要不不是妈妈打来电话说如果不跟爷爷去就让我在家的话,恐怕就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平息这场轩然大波了吧。

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 中元鬼节有什么禁忌文案:

七月半民间的鬼节,这一天有很多的习俗和传说。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快来看看吧。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出国留学网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
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
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
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小结:在祭祖的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好祭品,有些祭品是习俗要求,有些祭品是去世的人生前喜欢吃的,不管是什么祭品,送去的都是亲人的想念。

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 中元鬼节有什么禁忌文案: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又称鬼节,在我们家乡是上坟祭祖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和清明节、十月一不同,参加祭祀的人不受限制,祭祀的祭品也很特别。
中元节里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娘家上坟,丧父的寡妇也可以上坟,所以中元节又叫“花花节”。旧俗认为上坟祭祖是男子的事情,女子在清明节和十月一是不可以上坟的,怕踩塌娘家的坟角,只有七月十五女子才可以上坟。如今想来也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作怪。父亲去世后,无论哪个节日,我们姐妹几个都会坚持上坟,烧钱挂纸,祭拜父亲亡灵。本家的大娘知道了就有闲话了,说了好多次,因为我们论亲疏还没有出了四服。后来她家迁坟了,这才少听她的唠叨。
七月十五因为女人可以参加祭祀的原因吧,所以祭品也很有女人的味道。主要祭品是“花花”和“面羊”,都是用发酵的白面做的。“花花”就是在平时的普通圆馒头上加盖一朵用面做的花,然后涂上红绿颜色,红花绿叶,煞是好看。“面羊”就是面塑,是我们山西人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说的是面羊,其实不仅仅限于面羊,十二生肖都有,除此以外,还有面狮、面鱼、面鸟、面人等,蒸熟后涂上五颜六色,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用面羊做祭品,起初大概是取代猪牛羊三牲吧,即经济又方便。后来办丧事做三周年祭祀用的祭品也是面羊,有自己做的,也有专门请人做的,还有买现成的。供桌上第一排摆放的是面做的猪头和鱼,是专门由亲家送的,叫“吊亲家”,猪和鱼都是富贵的象征。第二排摆的是面人,大多捏成“一台戏”,就是戏文里的人物,有“西游记”人物造型,有“八仙过海”,还有“杨家将”,也有“金陵十二钗”等。民间艺人精湛的手工艺术,往往会引来人们的啧啧称道。
中元节不仅祭祖,也要祭五谷神,我们这里又叫“场神爷”,是主管打谷场的神。因为七月十五已到夏末秋初,庄稼快成熟了,祭拜场神,祈求五谷丰登。所用祭品也是用面捏的,与面羊造型有所不同,场神爷没有腿,只是在一块长长弯弯的面团上放一个羊头,而且个头比面羊大得多,还不许涂颜色,否则对神不敬。因为场神爷这般造型,所以村里有人长得肥肥胖胖上下一般粗,人们会戏称他为“场神爷”。七月十五早上,由男子把场神供奉在天地门里(我们这里过去住的都是窑洞,窑洞前墙正中上方都专门建一个小窑洞,叫天地门,窑顶上就是打谷场。),然后燃香焚烧黄纸,默默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礼毕,照例由男子把场神取下来,男子就可以吃了。小孩子和女人是不可以吃的,大概也是尊敬神灵吧,据说男子吃了场神就有力气干活收秋了。
起初,中元节捏面羊是用于祭祀,后来就成为我们家乡的风俗。每到中元节,家家户户捏面羊,女人们忙忙活活好几天,心灵手巧的妇女就更忙活了,除了给自家捏,还要打帮别人捏。中元节就成了展示家庭主妇手艺的日子。一家人有几口,就根据属相捏几个,其中也包括女儿女婿外孙。亲朋好友之间也相互赠送,表示增福增寿。直到现在,农村里已经订婚的男女青年,在七月十五来临之前,还要相互送面羊,以示两家交好。每逢这时候,亲家们都要请村里最灵巧的女人来捏面羊。这面羊就不同于一般的面羊了,三斤面捏一个,还有五斤面捏一个的,要用特大号的蒸笼来蒸,每次只能蒸一个。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家的大方吧,所以不能小了,怕亲家笑话小气。因为是送给情人的,所以非常讲究,捏面羊的妇女要“十全”的,就是不能有残缺,要父母健在,还要儿女双全。如果离过婚,没有生过小孩,再灵巧也不用。捏的面羊都有寓意,有“蛇盘兔”的,取自“喜珠石榴蛇盘兔,荣华富贵必定富”的谚语;还有“狗咬兔”的,取自“青兔黄狗古来有,万贯家财足北斗”的寓意;还有“龙附凤”的,寓意“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如此等等,都是祝福有情人幸福美满的意思。蒸好后,由本家青年男子送到对方家。村里的妇女都要来看热闹,一看手艺,二看大小。这白胖胖暄挞挞的面羊,同时也显示了双方的真情诚意。七月十五送面羊成为婚嫁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程序。
随着时代变迁,洋快餐走进百姓生活,孩子们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很少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面羊了。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逐步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很多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离我们也渐行渐远。但我儿时记忆中的面羊,还是那样美丽香甜。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中元记_鬼节祭祖》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记_鬼节祭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中元记_鬼节祭祖》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