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2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文案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文案:

成语名称:济时拯世
成语拼音:jì shí zhěng shì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挽救社会。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济:救助。形容拯济救助时世。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成语造句:他有济时拯世的雄心壮志。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
汉桓帝时期,涿郡人崔骃喜欢研究典籍,写了《政论》议论时政,他认为汉朝经历了350多年,积弊很深,应根据当时情况制定法律,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才能补漏纠错、济时拯世。他的理论在任五原太守时充分得到实践。
济字开头的成语
济时拯世
包含有济字的成语
同舟共济 济时拯世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文案:

【拼音】jì shì ān mín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李渊带着4岁的儿子到歧州,歧州书生拜谒李渊。他会相面术,仔细观察李渊之后认为他是贵人,观看他的儿子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觉得有理,就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典故】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释义】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邦定国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济世安邦、济世匡时
【相反词】祸国殃民
【押韵词】白屋寒门、批逆龙鳞、缚舌交唇、不直一文、绝伦超群、鹤行鸡羣、水陆杂陈、声动梁尘、折节下贤人、舍命救人、......
【成语举例】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济世安民之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文案: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老酒以为,“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后世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者,药厂亦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其典概源于此。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文案:

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晏婴退回来了。
齐景公特地召见他,说:“管仲对齐恒公的封赏不推辞,而你……”景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为什么要拒绝呢?”晏婴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遇人千虑,必有一得。”他自谦地说:“无论君臣,清廉为上,我这人愚钝,再三考虑也许有点道理。”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