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 六个文言文虚词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 六个文言文虚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  六个文言文虚词文案

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 六个文言文虚词文案:

二十八、于
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与,跟,同。例:①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
4、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8、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9、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10、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于是]
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二十九、哉
1、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③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2、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②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啊”。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4、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啊”。例:幸宁心哉!
三十、则
1、却,可是。例: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那么,就。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③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论语》六则。
4、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例: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④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⑤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5、就是。例:①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不然,则其所疏远。
6、原来是。例:①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②临视,则虫集冠上。
7、只。例:不依公道则爱钞。
8、同“辄”,总是,常常。例:居则曰:“不吾知也!”
9、原来已经。例:①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②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则是]只当是。例: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则则]赞叹的声音。例:连呼则则。
三十一、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例: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②客何为者?(者:指人)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④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者:指物,药)⑤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6、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①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8、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9、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10、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十二、之
1、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2、的。例: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4、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②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我。例: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7、调整音节,无实义。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8、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云之崔嵬。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向。例:然后驱而之善。

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 六个文言文虚词文案:

一、安
1、怎么,哪里。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又安敢毒邪?③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2、安全,安定。例:①谢庄遂安。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3、安逸。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安生,有“养”的意思。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5、哪里,什么。例:①君谓计将安出?②沛公安在?
6、安抚。例: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7、平静。例: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③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二、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①朝而往,暮而归。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秦师轻而无礼。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④灭滑而还。
6、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
7、通“尔”,你,你的。例:①而翁归。②若欲死而父。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②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①三月而后成。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三、尔
1、同“耳”,罢了。例:①无他,但手熟尔。②非死则徒尔。③以头抢地尔。
2、你的,你们的。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②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3、那。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从那时以来)
4、作助词。例:①始尔未为久②呼尔而与之③子路率尔而对曰
5、如此,这样。例:①君尔妾亦然。②作计乃尔立。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四、夫
1、丈夫。例: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例:①夫战,勇气也。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4、这,那。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④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子]
⑴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例:夫子积学,当“目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⑵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①愿夫子辅吾志。②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⑶同“子”,旧指被役使的劳动者。例: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夫子:这里指挑夫)
⑷《论语》中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例:夫子哂之。(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
[夫婿]丈夫。例:①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②谢家辞夫婿。
[夫人]
⑴官员之妻。例:①公夫人甚爱女。②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⑵贵族之妻。例: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
⑶诸侯之妻。例: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五、盖
1、遮日挡雨的用具。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2、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①盖音谬也。(盖:这里含“大概是由于”的意思)②盖借寨墙为蔽也。③盖以此得名也。
3、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枝枝相覆盖。
4、大概,大约。例: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②盖五六百人也。③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5、发语词。例: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②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6、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
7、通“盍”,何。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8、通“盍”,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六、故
1、原因,缘故。例:①既克,公问其故。②何故而至此?
2、本来,原来。例:①两狼并驱如故。②宋将军故自负。③此物故非西产。
3、旧的。例:①温故而知新。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③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这里指旧交情)④暮去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有衰老的意思)⑤故国神游。(故国: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⑥故垒西边。(故:这时有古老的意思)
4、特意。例:①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③今公子故过之。
5、所以,因此。例:①故尝与过宋将军。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③故治国无法则乱。④故木受绳则直。
6、故意。例:①广故数言欲亡。②则再拜,故迟不起。
7、仍然。例: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8、事。例:乡园多故。(故:这里指事故,灾祸)
[故乡]家乡。例:送儿还故乡。
[故人]
⑴老朋友。例: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⑵指前夫。例外:知是故人来。
[故事]先例,前例。例:①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尔]因此,所以。例: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 六个文言文虚词文案:

十三、焉
1.代词。
1)相当于“之”,可译作“他”“它”。如:以俟夫观人风者焉。
2)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哪里”。如:焉知其奇若此。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可译为“在这(那)里”“对他(它)”“向他(它)”。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助词。
1)句末表陈述,一般不翻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句末表疑问语气。如:君何辱讨焉?
3)句中表示舒缓、提顿。如: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
3.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如:盘盘焉。
十四、乎
1.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此外,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十五、与
1.作虚词用。
(一)解释为:和、跟、同。例如: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2.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例句略。
十六、何
1.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如:乃入见,问:“何以战?”
豫州今欲何至?
[何如]怎么样。如:更若役,复若赋,何如?
[何许]何处,什么地方。如: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2.疑问代词: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我们课本中认为这种用法为副词。)
3.副词:多么。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十七、乃
1.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如:尔其无忘父之志哉。
2.副词。
1)辅助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竟,却。今其智乃不能及。
3)才,方。如:十年乃成。
连词:于是,就。如: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

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 六个文言文虚词文案:

七、何
1、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2、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3、哪里。例:豫州今欲何至?
4、多么。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5、为什么。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怎么。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盘问他是谁)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
[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例:客何为者?
[何意]
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八、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若毒之乎?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吧”。例: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同“于”。例: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乎: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九、或
1、有的人,有人。例: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②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有时。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有的……,有的……。例:①或得日或否。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4、或许,也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语气助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例: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没有什么人制止它)
6、相当于现代汉语“或者”,表示选择。例:到那里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7、如果。例: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十、即
1、立即。例:①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②即从巴峡穿巫峡
2、就是。例:①几自疑身外即战场。②即今之累然在墓者也。
3、靠近,接近。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4、则,就。例: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义耳。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③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
5、当,当下。例: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当天)②即夕行步如平常。(即夕:当晚)
6、即使。例:①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7、假如,如果。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8、就……来看。例:即其新不究其旧。
[即便]随即,马上。例:①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②你可即便交割。
[即位]帝王或诸侯登位。例: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十一、既
1、已经……以后。例: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②既克,公问其故。③东曦既驾。(既驾:已经升起)
2、与“又”、“亦”、“且”、“比”字连用,表示并列关系。例:①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②三军既惑且疑。
3、既然。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既:这里有“既然是”的意思)
[既而]不久。例:①既而儿醒,大啼。②既而敌行益迩。③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既已]已经。例:①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②齐军既已过而西矣。③既已,无可奈何。(既已:这里意思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十二、莫
1、不。例:①莫我肯顾。②侧目莫敢过其门。③菲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④宋莫能守。
2、没有什么。例:①莫不中音。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没有谁。例:①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莫敢违。②时入莫之许也。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不要。例: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②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5、同“暮”。例:至莫夜朋明。(莫夜:晚上)
[莫大]没有什么比这个再大,极大。例:①他们既肯赔话,又肯化钱,已是莫大的面子。②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32个文言虚词详解(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