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党徽倒悬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观后感 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党徽倒悬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党徽倒悬文案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党徽倒悬文案:

一位游客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集墓前纪念英烈(10月15日摄)。
坐落于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最大、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1年9月当地对陵园进行扩建和修缮,建成后的陵园占地4.2平方公里,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
如今,这里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等。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党徽倒悬文案:

4月1日,学生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行少先队礼。
集体默哀后,十几名沙溪镇小学的学生把手中的鲜花放到烈士纪念碑前,再恭敬地行了个少先队队礼。“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老师说不仅要懂得感恩,更要像他们一样为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六年级学生徐曼说。
“这里共埋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17225位无名烈士。为了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苟发超介绍,红军在1932年至1935年间,由入川时1.5万人壮大至8万人,川陕苏区也扩大到23县1市、人口达600万左右、面积4.2万平方公里。
17225块无名烈士墓碑呈扇形依山排列,一块块洁白的大理石绵延开来,如同当年一个个勇敢奋战、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屹立不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午10时,瞻仰完烈士陵园,人们陆续参观陵园内的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陈列馆完整保存了大量档案资料、历史照片和红军遗物,生动展示和还原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
“每一次来陵园,特别是参观陈列馆,都会有非常大的收获。”通江县民政局局长吴华智说,观看当时的各种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川陕苏区红军开展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对自身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祭奠先烈的活动中去,还开辟了网络祭奠专区。“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网上祭奠也逐渐迎来高峰期,每天都有大量网友参与,有些还书写了感人肺腑的祭文,以表达对先烈们的怀念和崇敬。”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党徽倒悬文案: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四川省通江县两河口乡入川,以巴中为中心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至通江县王坪村,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王坪修建红军烈士陵园,由当时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墓碑并题写碑文,陵园内安埋有7800余名红军烈士,其中团职以上将领40余人,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红军为自己牺牲战友修建的陵园。
2011年10月,巴中市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修缮 “庄严、肃穆、安静”的烈士陵园和建设“现代、文明、优美”的王坪新村的要求,通江县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仅用了7个月时间完成了烈士陵园的修缮和王坪新村建设。
修缮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由原来的350亩增加到1800亩,于2013年1月被评为“王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英勇烈士集墓、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红军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12幢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赤化全川”石刻标语、古堡大城寨等,景区面积4.2平方公里。
目前该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卫生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巴中市廉政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中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通江县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等。现已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效应。
各景点简介: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建立于1934年,是全国唯一一处由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红军烈士陵园,张琴秋设计的英勇烈士墓碑仍屹立于园内,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集墓内共安埋7800余名红军将士。
2012年通江县对红军烈士陵园进行大规模修缮,新建无名烈士纪念园,将全县50处、17000多名散葬烈士遗骸迁葬至此安息。目前陵园共安葬25000多名红军将士,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新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馆内陈列主题为“川陕忠魂”。主要是以文物、图片、场景等方式,介绍和展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总医院广大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事迹、以及为开创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不朽贡献。
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
2015年设计完成的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位于红军烈士纪念馆后馆,展陈面积近4000平方米,主要从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依靠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和拥护支持红军四个部分,全面、系统、完整地展示了我党在川陕苏区时期群众工作的开展情况。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
1934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至王坪村,并承担战场救护和伤病员救治等工作。2012年通江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医部、政治部、手术室、西医部、红色卫校、总务处、贩卖部、被服厂、重伤连、轻伤连、木工厂、担架队等12幢旧址进行了修缮和布展。
“赤化全川”红军石刻标语
“赤化全川”石刻标语位于烈士陵园东北3公里处的山崖上,为全国最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该石刻标语由时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瑞龙在1934年4月亲自书写并安排錾刻。单字高5.9米,宽4.9米,笔划深0.35米,宽0.9米,大的笔划里能躺一个成人,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10多里之外仍清晰可见。
古堡大城寨
大城寨位于王坪后山,四面绝壁唯四道寨门可入,为明末清初白莲教聚居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在王坪时,曾在大城寨设有一个分医院,今仍存有251座红军烈士墓和红军住过的万灵寺。站在大城寨远可眺望“赤化全川”巨幅石刻,近可俯瞰红军烈士陵园、总医院旧址、王坪新村全貌。
红区第一村
按照“文明、现代、优美”的要求,川东北民居风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规划设计,同时具备乡村旅游接待功能,已为通江巴山新居工程的典范,也是王坪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党徽倒悬文案:

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有大山在,到处有红军,天下着小雨,街道上灰蒙蒙的,我们怀着一颗悼念将军老前辈的红心去烈士陵园参观。
刚走进纪念馆,总有一股振奋人心的情绪由然而上,红安真不愧为将军县,有董必武、两位国家主席,大将2 位,上将9位从大别山走出的开国将领328位,红安人民为祖国、为党、为全中国人民那种忠贞不渝的精神真让人为之一叹,抛头颅,洒热汗,这一些又算的了什么呢?
以革命继续着生命,以革命发展革命,我想这并不是单纯的看这些伟大的身世,而是让我们明白,革命是一步接一步的进化过来,进了纪念馆,看见一个横幅“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啊,有些人活着,却早已死在我们心里,有些人死了,却一直活在我们心里。
革命十几年,战士就是武器,人民就是靠山,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会完全得胜,我的未来,我不知道会怎样,我只明白如果没有那些英勇不屈的人民,也许现在的我们就不会那么幸福吧。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的经历,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希望对大家写《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