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礼记作文 礼记礼运篇记载什么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礼记作文 礼记礼运篇记载什么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礼记作文  礼记礼运篇记载什么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文案

礼记作文 礼记礼运篇记载什么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文案:

礼记的名言
1、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2、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礼记
3、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礼记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5、风俗弊坏,由于无教——礼记
6、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7、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8、古之建国,教学为先——礼记
9、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礼记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
11、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12、仁者义之本也——礼记
13、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礼记
14、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
15、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16、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礼记
17、至诚无息——礼记
18、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19、择不食之地而葬——礼记
20、至诚如神。()——礼记
21、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礼记
22、其旨远,其辞文——礼记
23、正已而不求于人。——礼记

礼记作文 礼记礼运篇记载什么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文案:

《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这句话教导与勉励我的孩子和我身边的年青朋友。“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能够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好处。当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内含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
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将在书海里不断徜徉,撷一缕淡淡的书香。

礼记作文 礼记礼运篇记载什么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文案:

我最喜欢的是《礼记》,它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发现错误就要去改。这本书,还告诉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思: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仍然很谦虚,做了很多对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这样才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我的理解:有的人虽然知识不是很渊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谦虚,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意思:克服自身的错误就应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必要求别人,这样再有缺点错误,就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我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自身也有错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强求别人,就算没有改过来,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的。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意思: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明白耻辱的人,离勇敢就不远了。我的理解:只有喜欢学习,明白耻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很勇敢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离不开书,因为我们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说真正的理解了。

礼记作文 礼记礼运篇记载什么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文案:

1.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礼记》
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
4.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5.玉不琢,不成器。《礼记》
6.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7.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
8.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9.择不食之地而葬。《礼记》
10.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1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礼记》
13.风俗弊坏,由于无教。《礼记》
14.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礼记·中庸》
15.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16.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17.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礼记·大学》
18.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礼记》
19.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20.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1.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2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2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2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26.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27.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28.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29.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30.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31.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32.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学记》
33.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34.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35.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36.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
37.正已而不求于人。《礼记》
38.其旨远,其辞文。《礼记》
39.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礼记》
40.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礼记》
41.古之建国,教学为先。《礼记》
4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43.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礼记》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礼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礼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