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 钱伟长科学家的故事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 钱伟长科学家的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  钱伟长科学家的故事文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 钱伟长科学家的故事文案: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 钱伟长科学家的故事文案: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今年已经92岁,依然担任上海大学校长。
他叫钱伟长。他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等方面,有过举世瞩目的突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那时叫学部委员)。
1935年,钱伟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初,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考清华时,钱伟长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100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基于这种情况,他顺理成章地选择清华大学中文系。
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钱伟长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找到理学院的院长叶企荪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结果,他们都建议钱伟长读中文系。
为此,钱伟长缠了吴有训一个星期。吴有训每天8时上课,他6时30分就等在他的办公室。由于不堪纠缠,吴有训只得答应了。不过,他与钱伟长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一年内,钱伟长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
钱伟长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业上。吴有训有心栽培,经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长的成绩迅速提高。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达到80多分。清华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后来出国留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扬长避短是一般的“通则”,可并不意味着从短处进攻,就一定不会成功。钱伟长就是一个明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 钱伟长科学家的故事文案: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遭到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这首唐诗写尽了古往今来游子思乡的缠绵和苦涩。一代伟人周恩来一生戎马倥偬,胸怀世界,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世界和平事业,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从12岁离开淮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整整66年都没能回故乡一次。但他的心灵深处,却时常眷念着故乡的风情长物,牵挂着故乡的父老乡亲,惦记着故乡的经济发展。
他曾深情回忆童年时的梦想和乐趣,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浇过的菜园、栽下的腊梅、游玩的文渠、放飞风筝的镇淮楼;他关心故乡的经济建设,为淮安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与来自家乡的演员拉家常……
1960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开会,曾打算抽空回家乡看看。后来,他接到毛泽东主席来电,要他立即赶回北京。回乡的计划不能实现了,机组人员就在飞机途经淮安上空时,特意低空飞行,转了几个圈,让周恩来看一看阔别50年的故土和新貌。身边工作人员注意到周恩来凝视机窗下这片大地,默默沉思。他一定是看到了自己乘舟北上的古运河,看到了收藏着他童年梦想的镇淮楼和文通塔。飞机掠过淮安古城的上空,又全速飞向北京。这是周恩来离开故乡之后,离家最近的一次……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 钱伟长科学家的故事文案:

量子力学的世界级大师塞林格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一名中国学生:“你的努力,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数年后,这名中国学生的确没有辜负导师的期许,他带领团队在中国建立起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伦琴发现的X射线等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一起,被评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从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余载,潘建伟的团队先后六次斩获“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并以“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头顶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在普通人眼中,潘建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潘神”在扮演著名科学家这一角色的同时,也是一名老师、一个父亲。那么走下“神坛”的潘建伟又是怎样的人呢?
一、“潘神”的学生培养之道
潘建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作为一名导师,他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潘建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握。
比如在实验室中,他就要求学生们一定要把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实验环境应当是规整有序的。
潘建伟介绍说,这样严格的要求其实是受他本人在奥地利留学经历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团队中,“整齐”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此外,在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潘建伟的“苛刻”更是展露无遗。他会逐字逐句的审阅学生的论文,不仅在科学逻辑上把关,语句的通顺程度和表达内涵他也要仔细斟酌。虽然潘建伟的工作异常繁忙,但还是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为学生修改论文。
不同于一般的导师,潘建伟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出国深造,有的长达五年甚至更久。潘建伟解释说,如果好的苗子仅仅只在我们团队这片泥土里生长,那么它只能汲取某一种营养,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才能够实现整个团队的进步。这种发展式的培养之道让潘建伟的团队始终充满活力,并且各种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让潘建伟的团队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完成世界上其他单独小组无法完成的任务。
二、科学家不为人知的温柔
对待科研一丝不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潘建伟就显露出作为一个慈爱父亲的柔软。作为世界知名科学家,潘建伟在孩子面前却是一个爱编故事的和蔼父亲。
潘建伟在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提到,自己平时工作繁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为此感到惭愧,但是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讲床头故事给孩子们听。虽然是物理学家,但是潘建伟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却是武侠小说的“改版”。
他会把不同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揉到一起,甚至把孩子也作为一个角色融入到故事当中,有时还会把科幻小说的内容加进去,有的故事一讲就是一年两年,精彩程度堪比网络上连载的小说。潘建伟说道,他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孩子们喜欢读书,在他的教育理念中,阅读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给孩子们“瞎掰”故事其实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有创造性的贡献。
三、科学发展“有章可循”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潘建伟对于科学的发展规律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潘建伟认为,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实践中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于是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提出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发展理论使其完善,人们再利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其他的现象。潘建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热力学的理论其实是在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在实践中难以解释热转换等问题的机理,于是科学家们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热力学理论,拥有了完善的理论以后,人们再用来解释相变(比如水为什么会变成冰等)的原理。
同样的,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人们首先时发现某些个别的现象无法用原有的理论来解释,于是就有科学家提出并建立了量子理论,然后就是通过不断地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研发出新的技术,不断考托新的研究领域。所以,在潘建伟看来,科学的发展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探索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
截止到2016年3月,潘建伟已在包括Nature(10篇)、NaturePhysics(7篇)、NaturePhotonics(9篇)、PNAS(2篇)、PhysicalReviewLetters(69篇)在内的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被SCI引用近万次。其2015年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英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评选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并名列榜首,这也标志着我国多粒子纠缠操纵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已处在世界前列。然而正如潘院士所说的,我们虽然在量子通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仅仅是某些方向上的成就,但对于整个领域来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量子通讯所引领的“绝对安全”的信息时代已经向人类敞开了大门,这只是一个开始,对于未来,我们充满期待。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科学泰斗——钱伟长》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