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作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论文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作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论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作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论文文案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作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论文文案: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最基本的要求是“仄(即声调三、四声)起平(即声调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著名的对联: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3、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6、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作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论文文案:

对联尤其是胜景句子,意境一定要美,要如诗如画,清婉飘逸,潇洒悠然,旷远大气,自然天成!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欣赏美,因为只有会欣赏美,才能理解美懂美,进而才有可能去创造美!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提高审美能力如上所述——除了个别的天才以外,只有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观摩和揣摩)达到一定的时段和句式数量的积淀,自然就会得到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连你自己都会觉得惊讶!
对联的特点与技巧探讨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作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论文文案:

对联是汉语文学类别中最凝炼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以最少的文字容量来描绘和体现最旷远最优美的景色或抒发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怀,还可以阐述最普遍最深邃的哲理!这就是对联的魅力所在。
(一) 对联的分类:按高山浅见,常见的对联依所表述的目的和描述的对象可以分为三大类;
1. 胜景类:就是专门描绘自然景色的句子;如:西风拂汉阙——暮雨隐唐宫;
2. 抒情类:用来抒发内心感受宣泄个人情怀的句子;如:灞桥折柳泣——铜雀断桥愁;
3. 哲理类:阐述和表达社会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句子;大道无为处——佛缘有遇时;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作文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论文文案: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
勤是摇钱树,
俭为聚宝盆。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如: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铁汉三杯软脚,
金刚一盏摇头。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5、对比法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
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即为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记事。
水以长流方及远,
山因积石始成高。
即为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
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10、借对法: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11、双关法: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12、用数法: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
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3、用典法: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了解对联的创作特点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