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文案

2019-03-14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文案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文案:

刘为:林西莉女士是一位作家和汉学家,她来自瑞典。她写了一本畅销书《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在瑞典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并且它出版以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还有芬兰文和挪威文,现在又有了中文版,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下面我们想先请林女士谈一下她怎么对汉字发生兴趣的。
林西莉: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妈妈送给我一把伞,在伞的顶端印着一些非常漂亮的汉字,跟我们所用的字母比较,这些汉字真是漂亮极了。后来我跟瑞典著名的汉学家高本汉学习汉字,他教给我有关汉字的构成以及起源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对汉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在这之前我还学过中国的艺术史和考古学,这些都为我以后研究中国的汉语打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非常地美,而学习中国的历史、艺术也是我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
刘为:看起来你学习汉语的方式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也就是说你是从汉字人手来开始学习汉语?
林西莉:对,非常地对。因为我的老师高本汉他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他在中国只待过二三年的时间。但是他的汉字知识非常地渊博。我记得在50年代末的时候我跟着高先生学习汉语,我们学习
了孔子、孟子等等,我们不说汉语,只是对汉字本身进行分析。我们朗读其中优美的句子,比如说有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行为准则等等。但是我们从来不说汉语,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只学习汉字。
刘为:这的确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趣的学习汉字的方式。
林西莉:对。从70年代开始,我开始教授别人学习汉语和中国的历史。我发现对汉字的起源讲得越多,比如说像甲骨文和金文,而学生就越容易记住这些汉字,并且对汉字产生更大的兴趣。我的这些学生经常对我说,你能不能多讲一些汉字的知识?例如它们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开始进一步地研究汉字,以便能够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因为我个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初衷。15年来我一直在搜集资料,我每年都要到中国到处看一看,拍一些照片,采访一些学者,买一些相关的书。15年后我对自己说,行了,15年的时间足够了,书该出版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刘为:林女士的经历显然是非常有意思的。请本书的中文译者李之义先生来介绍一下他所认识的林西莉。
李之义:林西莉女士是瑞典著名的汉学家、教授、作家。她有很多其他的著作,我现在记得的,有一本书叫做《带着阿隆旅行》,还有一本是跟林德奎斯特一块儿写的,就是《从内部看中国》,另外一本就是《亚洲的经验》,最后我看到的一本书叫《毛会说什么》。实际上我很久以前就认识林女士了。我们是很好的朋友。1992年的时候我到瑞典去,她说:“你能把我的书翻译成中文吗?”我就答应了。这本书非常生动,它不但是介绍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实际上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古代文明史。她用的方法,是从瑞典的文化传统出发,她的思维方式跟我们不一样,瑞典人和西方人一看就特别明白,每一段话都是一个故事。我想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属于世界各国人民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欣赏、解释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使它更易于被其他国家接受。
刘为:据你刚才所说汉字是非常美丽的。那么你能给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
林西莉:我觉得所有的汉字都非常地美,我想说的是我喜欢的汉字是那么地多,当然我可以挑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字。其中之一是“信”,你看“信”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言”,“言”字最早指的是声言,以后的意思变成了指人类的语言。我看到这个字的感觉是人们在促膝交谈,彼此很友好,也互相信任。还有“乐”(1e),也可以读成(yue),“高兴”和”音乐”都是由这个字来表示的,只不过是发音不同,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很有意思。
当然了,还有许多的汉字我也非常的喜欢,比如说“木”,木头的“木”,它就像是一位朋友站在我的面前。还有许多许多的字。如果你研究它们的话,你就会挖掘出字背后的意义。如果你找到有关考古的证据,50年代以来组织了许多这样的考古工作,你就会发现汉字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可以解释人们的生活。一旦明白了这些,你就会觉得这些字成了你的朋友,它们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刘为:这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那么你认为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林西莉:很可能是住在黄河附近的人们创造的。在黄河中游的河套地带,河水不断地这样流淌,于是就形成了中国北方广泛而富饶的平原。那里有许多来自西伯利亚的动物,同时也有很多的人在那儿定居。但是河水有时候会泛滥,淹没周围的地区,有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不安定的因素,比方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商朝,商王为了对付这些难题想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商王和他的谋士用龟的腹甲,一块大约有15厘米宽,20厘米长,把它们磨光滑以后,在上面写上一些问题,问那些已经升天的祖先。因为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在苍天神灵的周围,他们也相信用这种办法祖先能够看到这些问题。那么为了得到答案呢,占卜者就把龟甲翻过来,在上面钻两排小圆洞,这样的话,当用烧红的铜棒放到洞里的时候,龟甲就会因为遇热发出清脆的响声。龟甲的正面,占卜者就可以在从裂纹当中找到先人的答案。非常有意思的是人们还会常常记录下问的问题,祖先的答案以及占卜的结果。比如说有的写着今天去打猎运气如何?祖先的回答是会有好运的。然后呢,还有一串祭祀祖先动物的名称,有老虎、鹿、狐狸等等。这些甲骨文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的记录。他们被埋在地下:3000年不为人知。因为接下来商朝被周朝取代,没有人再关注甲骨文。不过100年前他们终于被挖掘出来。
画外音
100年前,也就是公元1899年,据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患痢疾从药店买回了一副中药,药中含有一种几个世纪以来就有的普通成分──龙骨。然而龙骨上许多稀奇古怪的符号引起了这位学者的注意。等他病一好,他就开始到处搜集龙骨。经过不断地破译与研究,认定龙骨上的符号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因为是刻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之后,河南安阳郊外的小屯村因为陆续发现大量甲骨而异常热闹起来。考古界、史学界的人士蜂拥而至,确定了这一代便是商朝第十五代王盘庚所迁的都城──殷墟。此时,这些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文字终于重见天日。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成形文字。在安阳附近挖掘出的甲骨约17万多片,累计不充分的汉字共4500个,目前确认的还不到一半。其他的文字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型文字,虽然出现的比汉字早,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了,它们成了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而甲骨文则是今天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的雏形。
刘为:我们知道汉字是从一些小小的图画演变来的。所以你说汉字很有意思。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要真正了解这些字的意思是很难的。你在书中描写过有一次你在台湾看到过一个葬礼,这似乎使你领悟到了汉字的构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林西莉:是这样,我那次在台湾看到了一个送葬的队伍,我记得在棺材后面跟着死者的亲戚,他们个个头上蒙着白布,手上都拿着一根很宽的白带子。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年纪最大的人,他的身子朝前倾着,好像在牵着家族中所有的成员,一个接一个的,包括所有的大人和孩子。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孙(孫)”这个字的结构,旁边的“丝”正是表达了一个家族像丝一样的连线。那么汉语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比如说“已经”的“经”;“继续”的“继”、“续”等等。
刘为:这么说来,最初的汉字是象形字?
林西莉:对,最初的汉字它是表示人体某个部分的简单的图案,然后受到到各种物品的启发,比如说容器、战车等等。但是创作抽象意义的字却非常困难了。于是人们就把几个具有具体意义的字加以组合。比如说“日”,这个字既是表示太阳,也表示日子。那么“月”这个字既表示月亮,也表示月份。那么如果把日和月结合在一起,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字“明”,意思是清楚、明白、明亮。
刘为:对,这种构字的方式我们称为会意。那么什么是形声?你在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你和一个朋友去刻图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理解了形声的构成方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林西莉:事情是这样的。那次我的一个女朋友想去刻一个图章,但是她的名字很难译成相应的三个中文字,我们为此讨论了很长的时间。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名字,但是去刻的时候,那个刻图章的人说不行,这明明是个男人的名字,怎么可以用在女孩子的身上呢?这个时候又有人说,没关系,只要加个“女’’字旁就行了。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形声字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加了个女字旁,你知道,人们马上就能够明白这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了。而这个字本来是并不存在的。但是当我们把它刻到图章上以后,我们就认为它存在了。
刘为:看来形声字真的是很有意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形声字在发音上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林西莉:对,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工人”的“工”字,它看起来呢像盖房子的时候使用的一种工具──夯,它们两个看起来的确是很相像的,你在“工”的右面加一个“力”字旁,你瞧,这就得到了一个“功”。它们虽然发音相同,但是意思是不同的。那如果加一个反文旁,那意思就变成了“攻击”。如果在“工”的上面加一个宝盖,这就变成了“空”。加上一个角丝旁,意思就变成了“红色”。如果加上一个木字旁,就变成了一个“杠”字。那如果加上一个水字旁,它的意思就变成了河流。那么像这些字它的发音曾经是非常相近,但是几经演变就变得大不相同了。
刘为:你肯定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以前有一个人当他第一次学汉语的时候,他开始从数字学起,在学了一、二、三之后,他就说不用学了,写数字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一是一横,二是两横、三是三横,那么以后多加一个数,我就多加一横就行了。
林西莉:这个笑话的确是很好笑,当然不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数字了。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常常用特定的方块字来表示特定的数字。比方说像“百”、“千”……那么汉语当中的“万”字实际是用一个虫子的图象来表示的,这种虫子就是蝎子。因为在过去,“万”与“蝎”的读音是相同的,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常常用“蝎”来代表“万”。这种借用的方法在其他的汉字当中也会有体现,比如说“来”字,最初的意思是“卖”字,后来才慢慢的变成了来去的“来”。
刘为:你在书中说,从汉字中甚至可以看出妇女地位的变化,那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林西莉:是的,比如说姓名的“姓”这个字,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字应当与男人、丈夫等等联系在一起。但这其中却有女字旁,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那时候的妇女的确有过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话,这个字就是一个证据。在商朝很多的妇女当了官,有的甚至是军士的首领,从文字的记录可以看出,同样也能够从汉字本身得出答案。
刘为:你在书中还说,有一些带有女字旁的汉字描述了妇女的美丽,还有一些字却正好相反?是吗?
林西莉:对对对。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因为这些字肯定都是男人们创造出来的。创造了很多赞美女性的词,比如说姚、妙、姗、娆、婉、姣、姹、姿、娉。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些词它们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比如像奸、妖、嫉、妒、媪、嬉、嫌、媸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字都是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女人而创造的。
刘为:看起来你真是被汉字迷住了。那么除了写起来好看以外,汉字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吗?
林西莉:有,当然有。因为你知道中国的国土非常的辽阔,人们分散在各个地方,如果皇帝或者是朝廷想颁布一道命令的话,那就必须用词非常准确,这样才能够让大家都能够明白。而那些代表皇帝在不同的省份、任职的官员就必须知道怎样正确地读写。他们要读各种各样的书,要知道怎样用同样的汉字书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字是维系国家的因素之一。而那些能够读又能够写的人就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精英,在他们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广东人听不懂山东话,但是可以通过书信来往。你知道当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可以在手上写几个字给他看,这样大家就都可以明白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是汉字把这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就是很多人可以阅读到传统文化的东西,包括文学、历史等等。
刘为:对于字母文字来说也是这样吗?
林西莉:不,不是这样。在我们国家瑞典,我们甚至无法读懂200年前的文字。因为我们的文字是根据发音的规则而定的。所以很难读懂200年、300年前的书籍,真的是非常困难。可是在中国,你看,如果你受到足够的教育,你就可以去阅读古籍,那么遇到不懂的字还可以去查字典。但是像这些在瑞典就不行了,如果没有经过专门教育的人,那么他是根本无法阅读1000年前的文字的。所以我认为像汉字这样,能够保持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延续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刘为:汉字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
林西莉:当然也有。汉字的数量太大了,很难学。掌握汉字的知识要花大量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古时候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够学会并且运用。
刘为:你现在还继续研究汉字吗?
林西莉:是的,我正在对一个具体的领域进行研究。但是在这里我可不想说的太多。等书出版以后你就知道了。
刘为:你做了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你能不能对中国的读者说几句话呢?
林西莉:可以。汉字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但是我怕它会失传,所以汉字应该列入联合国文物保护的名单。我希望中国的青年人好好学习汉字,好好保护汉字。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文案:

孔融让梨
孔融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的兄弟很多,他在家排行第六。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一篮特别鲜美的梨子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准备吃梨。爸爸对孔融说:“孩子,你给大家分分梨吧!”
四岁的孔融站了起来,他来到桌边,踮起脚,先拿起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梨,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双手捧着送到了爸爸面前;又拿起一个黄澄澄的大梨,欢快地来到妈妈面前递给妈妈,接着,他把篮子里又大又好的梨一个个地挑出来送到哥哥们的手中。最后,孔融拣起了最小的一个梨,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曾参教子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很有学问,而且非常讲信用,总是说到做到,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曾申。
一天,曾参妻子要上街办事情,曾申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就缠着妈妈非要跟着去。曾申的妈妈这次出门要办许多事情,又想早点回来,就对曾申说:“乖儿子,听话,好好在家玩。妈妈上街回来,杀了那头猪给你吃。”孩子很久没有吃到肉了,听妈妈说要杀猪给自己吃,破涕为笑说:“妈妈,你去吧!我在家里玩,等你回来杀猪。”
妈妈走后,孩子跑到后院书房,摇着曾参的胳膊说:“爸爸,有肉吃啦!”曾参放下书,奇怪地问:“哪来的肉?”小儿子乐哈哈地回答道:“妈妈说,她上街回来就把家里的猪杀了,我们不就有肉吃了么?”小儿子说着,仰着小脸,天真地问:“爸爸,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走,咱们磨刀去,你妈妈回来,正好杀猪。”小儿子高兴地跳起来。
曾参的妻子从集市回来,远远就听见猪的叫声,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进院子。只见丈夫满头大汗地捆着猪,儿子拿一把雪亮的刀子等在一边。她慌忙上前,拦住曾参说:“这头猪这么小,还没喂肥,怎么能杀呢?”曾参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解地问:“你不是亲口对儿子说,要杀猪给他吃么?”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和孩子一样见识,说杀猪就杀猪。我当时被儿子缠得没办法,哄他的呀!何必当真?”
“你怎么能哄骗孩子呢?”曾参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对妻子说:“孩子小,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都有影响。你今天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哄骗别人。再说,你在孩子面前说了假话,他很难再相信你的,以后还怎么对他进行教育?”
妻子听曾参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只能答应杀猪了。
鲁班学艺
鲁家湾有个鲁木匠,鲁木匠有个儿子叫鲁班。鲁班从小爱学习,爸爸做了个大柜子,他就照着做了个小柜子,爸爸做了条大板凳,他就照着做了条小板凳。鲁班十岁时,就能做什么象什么了,爸爸欢喜,妈妈欢喜,邻居见了都夸奖。有个邻居劝他爸爸说:“鲁班这孩子心灵手巧,你就让他学点手艺,跟你做个帮手吧!”
他爸爸说:“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学出什么好手艺来!我叫他跟那手艺强的人学去!”
鲁班十二岁了,有一天,爸爸牵出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对鲁班说:“孩子,你爹苦了一辈子,积了这点钱。你就用它做路费,骑上快马,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吧!”
鲁班背好包袱,骑上快马,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一天,来到了终南山。他爬上山顶,看见三间草屋,推门进去,看到满地是锔子、斧头;再一看,床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呼噜响得象打雷。鲁班想:这人一定是木匠祖师了。
鲁班把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在一边等着。等呀等,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爷爷才坐了起来。鲁班连忙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说:“我叫鲁班,到这里来求老师傅收我做个徒弟。”
老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起来,问鲁班:“你学手艺是为了什么呀?”
鲁班回答说:“学好手艺,给大伙修桥造房子。”
老爷爷点点头,说:“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你先把钝了的斧头、刨子、凿子磨快。”
鲁班挽起袖子,磨了起来。白天磨,晚上磨,一连磨了七天七夜,才磨完了。
师傅说:“你再去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
鲁班到门前一看,那棵大树真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梢都快顶天了。他坐在树下锯了起来,一连锯了十二天十二夜,大树才倒了。
师傅又吩咐:“你把那棵大树,砍成一根屋梁,要砍得又光又圆。”
鲁班拿起斧头,一连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砍成了一根又光又圆的屋梁。
这时,师傅又说了:“你要在大梁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角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凿得木花乱飞,一连凿了十二天十二夜,凿成了两千四百个眼子。
师傅看了,笑眯眯地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你做得很好啊!我一定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你。”说完,就领鲁班到西间屋里。一进这屋,鲁班只嫌眼睛不够用,原来屋里摆满了各种模型,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桌椅、箱柜,都做得特别精巧,鲁班一下子看呆了。
师傅说:“你把这些模型,一个个拆开来,再一个个装起来。”说完就走出去了。
鲁班把那些模型拿在手里,翻过来覆过去地看,舍不得放下。每天天刚亮,他进屋去,到夜晚满天星的时候还不见他出来。他胳膊酸了,顾不得伸一伸;眼睛花了,顾不得闭一闭。就这样,鲁班忘掉了白天和黑夜,也忘掉了冬天和夏天;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这时,鲁班把那些模型拆拆装装,不知有多少遍,都记得滚瓜烂熟了,不但用什么材料怎样制造,而且记住那些东西上的花草树木的样子。
鲁班的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的本领,一把火把模型都烧了,要鲁班重新做起来。鲁班想了想,一样样全都重新制了出来。老师傅又提出许多新的式样,鲁班心里一琢磨,也都做出来了。
老师傅很满意,就说:“鲁班,你的手艺学好了,该下山了。”
鲁班还想再学些东西,也舍不得离开师傅,就说:“我的手艺还没学好,让我再学三年吧。”
老师傅笑了,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以后一边做一边学吧,在我这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了。”
鲁班这才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一生记住了师傅的话,修桥梁,造房子,给人们做了许多好事。
愚公移山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除夕那夜,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又唱又跳,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但大家知道春节是怎样来的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银须飘逸。乡亲们惊慌失措,一片匆忙逃跑的恐慌景象。这时,谁还会关心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她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上山避难。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怒视片刻,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讶。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互相问好。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文案: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文案: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