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2019年北京卷作文 2019年北京卷语文文案

2019-03-13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9年北京卷作文 2019年北京卷语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9年北京卷作文  2019年北京卷语文文案

2019年北京卷作文 2019年北京卷语文文案:

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韧性、色彩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19年北京卷作文 2019年北京卷语文文案:

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范文及赏析
2019的色彩——中国绿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一高:殷都玄鸟老师
我常常感动于那一抹绿色,不仅是2019的绿色,那是永远的绿色,中国的色彩。
小时候喜欢唱一首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我最喜种兰花——那种生命力极强的剑兰,我惊诧于就算一个月不浇水,它也依然绿意盎然。农家的孩子就得这样长。
长大后我知道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再唱起这支歌,脑海中浮现的不再只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带回一株“兰花草”——民主和科学,把它种到了中国大地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今日兰花九畹,树蕙百亩,一片盎然的绿色。
绿色,成为我印象里生命的颜色,民主科学的底色。那是1919的颜色,2019的颜色,永远的中国色。
初中时背《论语》,感动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万木凋零,寒冷肃杀,乃至白雪皑皑中,只有松树那一抹绿,让人无法忘怀,只是松树四季常绿,何以“后凋”?老师笑而言曰:不要只看到树。长大后读陶铸《松树的风格》方知夫子为什么那么喜欢松树,它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它的乐观主义精神让人感动,无论在严寒霜雪还是盛夏烈日中,它总是精神奕奕,碧绿苍翠,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忧郁和畏惧,陶铸意不说松树,而是在歌颂一代人、一代奋斗者。
那一抹生命的绿色,那一抹人格的绿色,便定格为我生命的底色,中华民族的底色。那是1949的颜色,2019的颜色,永远的中国色。
高中时,我背《湘夫人》,又是绿色: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忽然,所有的绿色扑面而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今日是端午,屈子,满脑子都是你的诗,我以这样的方式纪念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个溯回从之、又溯游从之的主人公是《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那个溯回从之、又溯游从之的主人公是汨罗江畔的屈子吗?一样的绿,也许他一路行吟,路漫漫上下求索,从一片苍苍的蒹葭走进一片郁郁的竹林,然后是有芷有兰的泽畔,碧血丹心,终长眠于楚国的绿水青山之间。理想便在绿色的尽头,不管有没有达成,都经历过上下求索的过程,拥有过生命的一片生机。
……
我常常感动于那一抹绿色,在一片绿色中上下求索。绿色,原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原色——2019是绿色的。

2019年北京卷作文 2019年北京卷语文文案:

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解析(北京教育考试院)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坚持立德树人,稳中求进,结合北京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关注时事等特点,从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角度,在试题情境选择和问题设置上,突出对学科基础、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试卷的整体性、丰富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一、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把回答高考语文试题,作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上的最后一堂课,一直是高考语文北京卷的重要认知。
因此在试题素材选择和题目设计上,不仅注重高考的区分功能,同样也注重其教育价值。
写作:成长与发展是关键词。
年,众多年出生的同学已经长成为青年,走进高考考场。
大作文第①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意在引导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思考祖国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在成长的过程中,考生经历过年的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的场景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印记。
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年过去了,汶川重新站了起来,他们会感受到在废墟上崛起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众志成城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考生还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在体验奥运会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民族自豪感。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青年学子们日益成长,国家各方面呈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为中小学生讲课;蛟龙号、复兴号高铁、大飞机、航母出海试航等重大科技成果问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显着;城市更加宜居、乡村更加美丽、文化更加繁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尤其是那些为取得这些辉煌成就而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建设者们的精神世界,已成为学生理想信念发育的精神营养。
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引发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认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关系,将个人的成长自觉融入祖国发展的伟业之中,这是很有意义的。
题目引导考生思考家事国事天下事,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写作背景广阔,写作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
大作文第②题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向往的生态文明图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题目可写内容很多,如消除空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止土壤污染,整治环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
考生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写散文;可以适当虚构,也可以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
写作要求符合岁青年喜欢想象的思维特点,写作内容符合学生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实际,写作题目画卷感强,富有审美性和文学意味,利于有特长的考生发挥。
阅读:经典、科技与文化是着眼点。
经典的文学和文化着作,其丰富内涵对人格塑造、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语文北京卷将经典名着纳入考查范围,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文化经典着作阅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
在去年考查 红楼梦 呐喊 红岩 平凡的世界 等的基础上,年又增加对 论语 的考查。
论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着作之一,其中的很多思想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意义,如第题选择了 论语·先进 中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孔子对弟子提出的闻斯行诸问题的不同解答,对学生的立身行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发展的热门话题和研究重点内容,第一大题多文本阅读选择了一组以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与思考为主题的材料,引导学生在关注科技前沿发展、感受科学精神的同时,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从而启发学生认识人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第五大题 水缸里的文学 是文学作品阅读内容,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由童话故事引发的好奇心、想象力对自己文学萌芽的意义,以及对之后文学创作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学生对个人成长的思考。
二、加强基础考查,注重综合运用,为考生搭建展示才华平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
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是形成素养关键,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在重视基础,创设情境,关注应用,鼓励学生创新表达等方面,继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基础考查。
在试卷结构布局上,力求通过不同类型的素材、不同测试重点的板块组合,形成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全面覆盖。
在试卷题目设计上,选择语文学习中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避免偏题怪题,以期通过不同类型题目间的有机结合全面考查考生语文素养,引导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
例如,第一大题多文本阅读采用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组织材料,试题侧重考查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考查更为全面综合。
创设情境,注重运用。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试卷力求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强调在语言实践中积累、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语文的应用性、综合性,避免对知识的僵化记忆。
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注重联系考生生活。
力求通过考试,引导语文教学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如,积累背诵古诗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中第④题,创设校庆致辞情境,要求学生在校庆欢迎词中填入恰当的古诗文。
题目力求从贴近学生生活出发,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使默写不再是诗句的僵化记忆,答案的开放更是对学生能基于多年的诗歌学习积累进行合理联想、创造性应用的鼓励。
为考生搭建展示平台。
继续设置选择性强、开放性强的题目,为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提供更多的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和有所创造,体现出为每一位考生展示年语文学习水平搭建平台的高考价值新思维,启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
例如,微写作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考查经典名着阅读。
年三道题目,覆盖了七部名着,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试题重点考查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表达的能力、陈述故事情节的能力和评议人物的能力,将语文学习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和思想性结合在一起。

2019年北京卷作文 2019年北京卷语文文案: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900字度过千万年沧桑,你仍是希冀与光
我又看见你了。
我确信,那就是你。
我以前就见过你,
我记得你在燕然山上控弦勒马,是个武将;
可在汨罗江畔,你的身影又活脱脱一副文人模样。
我见过你在金銮殿上君临四方;
也见过你在坚船利炮下躲避匆忙。
我见过太多了……
太多了……
西陲戈壁、北国雪原、东海岸滨、烟雨江南……
我都见过你。
多得数不胜数,
多得我甚至忘记了初见。
也是啊,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来着?
是数百万年前的云南元谋、陕西蓝田,
还是稍近些的、一万八千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我只记得当时的你衣衫褴褛、身无分文,
可从你的眼中,我看见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荣光。
我们很快道别,
等到再度相见,你果真不负所望:
那时的你,
有过门不入的担当;
有徙木立信的威望;
有网开一面的慈祥;
有一统九州的锋芒。
可你却对我说:“这还远远不够”,
然后你走了。
从那以后,我总在别人那里听说你,
听说你,在兵甲集临的长城上;
听说你,在往圣绝学的书简上;
听说你,在繁华落尽的丝路上;
听说你,在二十四朝的史书上。
听了这些,我想去找你了。
可还没等我动身,你便向我走来。
你从雪山走来,身后一片苍茫是都护戍边的军帐;
你从高原走来,布达拉宫的藏歌在耳边飘扬;
你从大漠走来,黄沙下的楼兰古迹已作绝唱;
你从草原走来,大汗弯弓、金戈铁马、十载鹰扬;
你从中原走来,带着五千年的辉煌。
五千年的革变,五千年的沧桑;
五千年的风雨,五千年的雪霜……
五千年,五千年呐!
可五千年后呢?
你腐朽了?你颓废了?
你虚弱了?你老迈了?
你徒有虚表,要拜倒在侵略者的炮火下了?
我不知道。
我只记得流弹袭来时你奋身将我推走,
自己反却倒在了一片血泊,
那天的黄昏也莫名的萧瑟。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你。
我听人说,短短百年你走走停停,丢了不少东西。
如此说来,你过得果真不好,
我以为你气数将尽了、寿终正寝了、史书除名了……
可你没有。
我又看见你了,
我确信,那就是你。
我不知道百年间你经历了什么,
但我有知道的东西,
我记得,我看见过:
古往今来,时间的涤荡下,
多少气吞山河的丰功伟业灰飞烟灭;
贯穿中外,历史的冲刷下,
多少坚如磐石的帝王基业土崩瓦解。
我曾以为你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周期律,
但我错了,你非同常人。
带着自信与骄傲归来的你,
和最开始一样,
你眼中闪烁着的,是前所未有的希望和荣光,
生生不息、无穷无尽。
从过去到现在,从往昔到未来,
这条路并不好走,
很泥泞、很曲折,
你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昂首屹立,放着希冀的光。
因为,你非同常人啊。
你是漂泊龙族的大陆;
你是登高壮士的九州;
你是落难英雄的江湖;
你是华夏儿女魂魄萦绕着的厚土。
度过千万年沧桑,
你的躯体、你的灵魂依旧辉映着炎黄,
你,名唤东方!!!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2019年北京卷》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9年北京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2019年北京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