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建筑?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建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建筑?文案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建筑?文案: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如果是悬山顶,则没有转角铺作。(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
这张示意图是七铺作,铺作数=出跳数+3,上图双抄双昂出四跳是四层,另加栌枓、耍头、衬方头各一层,共七层,称七铺作。(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和上图是同一朵铺作,不同视角,标出各部件名称。(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铺作层最下面的大枓称为栌枓。栌枓口内纵向伸出,出跳的栱称为华栱。栌枓口内横向伸出,与华栱相交的是泥道栱。瓜子栱是华栱(或昂)头上横出的栱(最外跳除外),栱下是交互枓,栱两头坐散枓,上承慢栱。慢栱是是施于泥道栱和瓜子栱之上的横向栱。
令栱是最外跳上的横栱,铺作外传在橑风槫或橑檐枋之下,里转在筭桯方下。令栱和瓜子栱都是施于跳头的横栱,区别在于令栱在最外跳上,瓜子栱在里面的跳头上。交互枓施于跳头,十字开口;施于替木下顺身开口。散枓施之于横向栱的两头或偷心造的跳头上。齐心枓是用于栱中心的枓,图中令栱的中心位置用了一枚齐心枓,令栱的两端则是散枓。
柱头方是压在柱中线上的长方,长同屋面,与铺作结合为一体,把同一侧面的铺作联系起来。山西早期大木作的常用做法是铺作横向第一跳为泥道栱,泥道栱之上即开始使用多层柱头方,慢栱隐刻于柱头方上。罗汉方是位于铺作出跳之上的长方,外转位于柱头方和橑风槫之间,里转位于柱头方和筭桯方之间。
铺作最外跳上承托的槫称为橑风槫,也是整个屋架结构中最下面的槫,这一位置也有不用槫而用方的,称为橑檐方。山西绝大多数早期大木作使用橑风槫,我只见过几处应用橑檐方的实例。
枓直接托替木不用令栱的情况很少见,只在唐宋时期有些实例,这张图是唐代建筑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如果铺作跳头上使用了横栱称为计心造,没有使用横栱则称为偷心造,附图是一朵四跳七铺作枓栱,第二跳的跳头上使用了瓜子栱(横栱),第四跳的跳头上用了令栱(横栱),因此这两跳称为计心;第一、三跳的跳头上没有使用横栱,这两跳称为偷心。
铺作里转一般比较简单,配图这个使用了华栱和压跳,也有些直接只用华栱。(山西屯留宝峰寺五方佛殿)
五铺作单抄单昂重栱计心造。(山西武乡大云寺大雄宝殿)
有些古建筑的枓栱昂与耍头都采用斜置构件,且外形相似,如何区分昂与耍头呢?这种情况区分的方法是看是否出跳,出跳的为昂,不出跳的是耍头。如图这朵柱头铺作,下面出跳托令栱的为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头。(山西长子崇庆寺)华栱或昂向前挑出一段称为“跳”,这张照片中下面的华栱和昂各向前挑出一段,各出一跳,这朵枓栱一共出两跳。耍头不向前挑出为不出跳
再做张假昂与耍头区分的图。假昂和真昂一样也出跳,区别是真昂是斜置构件,用杠杆原理挑出,而假昂是水平构件,只把昂尖做成昂形,作用与华栱相当。假昂与耍头的区分同样是看是否出跳,此图下面出跳托令栱的是昂(假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头。(山西平顺北社观音堂)
檐角构件名称(山西平顺淳化寺)
柱头方是铺作中位于柱头中心线上横向的方材,同位置的最上一层称为压槽方。附图是山西五台唐代南禅寺大殿,第二跳华栱为殿内的四椽栿梁头伸出,压槽方在梁之上,到了宋代以后大部分梁不参与枓栱,而是压在铺作层之上,压槽方就到了梁的下面。
隐刻是古建筑中的一种常用手法,这张图中的建筑没有使用独立的慢栱,而是在柱头方上刻出了慢栱的形状,两端仍然使用了散枓,这种不使用单独构件而是在其他构件上刻出部分形状的做法称为“隐刻”(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
悬山顶和九脊顶两山伸出的部分称为“出际”,安装于出际处的椽子称为“厦头椽”因为九脊顶又称“厦两头造”,而悬山顶没有两山出檐,又称“不厦两头造”。搏风板安装于山面出际处以挡风雨,垂鱼惹草即保护槫头又能起装饰作用。
悬山顶建筑山面。(山西襄垣文庙大成殿)
山西长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壶关县清流老君庙元代正殿的东山墙在2013年雨季坍塌了,梁架外露,六椽屋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是晋东南地区早期大木作最常见的梁架结构形式,这张图标出了主要构件的名称。
不少古建筑采用组合式主梁,配图这张进深六椽,采用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乳栿也有对在后面的,两段梁的结点在内柱上。四椽栿:长四架椽的梁;乳栿:长两椽的梁;劄牵:长一椽的梁。配图这座大殿是山西长子善村龙王庙,山面护坡和墙塌了,骨骼外露。
这张图也是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殿内效果。配图是山西长子壁村三嵕庙,元代,现在后檐柱严重内倾,很危险了。四椽栿对前乳栿。组合式梁架的种类很多:三椽栿对劄牵、四椽栿对前后劄牵,二椽栿对前后乳栿等等,以后慢慢作图。
这张图是山西长子西上坊成汤庙金代正殿的转角铺作,可见山面柱头方延伸过来成为正出的华头子,前檐的柱头方同样延伸过去成为横出的华头子。《营造法式》卷十八“殿阁外檐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中说“华头子,两只,身连间内方桁”指的就是这种结构。从卷十七“铺作每间用方桁等数”可知方桁指的是柱头方等小方材。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建筑?文案: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下面是百分网给大家整理的太和殿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太和殿介绍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内部及外部构造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除了奇异的雕梁画栋、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宝外,她的坚固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
自太和殿建成以来,遭遇过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坚强的巨人傲然屹立,丝毫不受影响。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七十二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
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宫第一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珍宝。
太和殿的功能如今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的内部装饰太和殿的装饰十分华丽。
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
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
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
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烧炼这种砖的程序极为复杂,一块砖起码要炼上一年。
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
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要采取这种木材十分艰难,楠木往往长在深山老林之中,官员百姓不顾性命安危冒险取材,民间对此有“进山一千(人),出山五百(人)的说法。
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音录端)、仙鹤和香亭。
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脊兽太和殿(金銮宝殿)檐角尖端上的装饰物。
从左起第一为骑凤仙人,其次为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装饰物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太和殿是唯一有十个饰物的建筑。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
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传说:齐国国君齐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
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小兽安放在古建筑上呢?排列顺序:⒈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⒉凤: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也比喻有圣德之人。
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
\"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⒊狮子:代表勇猛、威严。
《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⒋天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⒌海马: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⒍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⒎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⒏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
《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
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⒐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
\"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⒑行什: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
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
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
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1.世界五大宫殿分别是什么2.大明宫的介绍遗址在哪里3.春节曲阜三孔门票价格及景点简介4.哪个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宫殿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建筑?文案:

我们首先参观了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太和殿。在太和殿正中间是九龙至尊的龙椅。里面的物品全部都是用金子做的,豪华极了。在修建太和殿时,没有用到一跟钉,一根矛。全部是用木头穿插搭起来的。你们看古人,厉害吧?
参观完太和殿后,我们去参观了皇帝的寝宫——乾清宫。
乾清宫建于1402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据说皇帝与皇后成亲的那天,是在乾清宫就寝的。在乾清宫的右边,摆着一张喜床。在喜床的周围贴满了“喜”字。说不定我们摸摸这个“喜”字,可以沾一沾皇帝的福气呢!
我最喜欢的地方,要数皇帝的御花园了!为什么?因为皇的御花园里种满了许多美丽的花儿。有如霞似火的杜鹃花,娇媚迷人的红玫瑰,红艳艳的牡丹花,高洁淡雅的菊花,洁白如玉的玉兰花,清香四溢的茉莉花…清香四溢!在这美丽的花儿周围,种了许多树木。在花儿的衬托下,御花园增添了几分端庄和典雅。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坤宁宫、养心殿等宫殿故宫的建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汗水的结晶!
结尾:在这金碧辉煌的故宫里,使我收益无穷。故宫啊!我一定会把你的辉煌告诉人们的!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建筑?文案:

中国建筑史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一封建社会距今9000~4000年1.干阑式建筑隼卯技术出现1.浙江余姚河姆渡二者均属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2.木骨泥墙2.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二)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郑州商城青铜器、甲骨文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最早的庭院式建筑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殷虚,晚商都城遗址(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严格的等级制度周制——“三朝五门”中国第一四合院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贡献就是瓦的发明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四)春秋公元前776年~公元前476年高台榭、美宫室鲁班始修长城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581年含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乱频仍城市规模扩大木工已有很高水平河北平山县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已知的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都城与宫殿均不遵周礼,采用“东西堂”秦始皇的陵墓——骊山陵,未掘“秦俑学”修驰道、筑长城阿房宫即秦始皇拟建的超宫的前殿(三)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包括王莽新朝)都城与宫殿均不遵周礼,采用“东西堂”有温室、冰室,建筑技术进步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故称。(四)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65年东汉末魏、蜀、吴三国鼎立战乱河北临章县邺城,有中轴线,有明确的分区中国第一座轮廓方正的都城(五)两晋、南北朝公元265年~公元581年包括:两晋——1.五胡十六国、北魏——a.东魏——北齐;b.西魏——北周——2.东晋、宋、齐、梁、陈除北周外,都城与宫殿均不遵周礼,采用“东西堂”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大的成就1.公元516年北魏胡灵太后在洛阳建的永宁寺塔,是一座方形平面的九层木塔现存的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一座15层的密檐式塔,是我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存中最早的一座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900余年,以汉代为高潮。1.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到汉代已经确立。2.木构架体系、院落式布局等特点已基本定型。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哲学中玄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的风格。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三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此阶段包括隋、唐、五代、宋、辽、金(一)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有规划地建城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是新建一座都城——大兴城隋匠——宇文恺遗存至今最著名的建筑是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是一座敞肩拱桥,比欧洲同类桥梁早1200年隋匠——李春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建于公元611年(二)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历史上有过多次“灭法”,如“三五一世”灭法,使现存木构佛殿很少有早年间的大明宫的尺度比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尺度大的多,就是非主殿的麟德殿也是太和殿面积德三倍。木构用料已具模数、斗拱功能分明,尤其是脊之下只用大叉手而不施侏儒柱。唐代最宏伟的建筑当推武则天的“明堂”。是一座底方上圆的三层楼阁,98m见方,高86m。最早的一座木构建筑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公元782年;最大质量最好的木构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将大兴城改称长安城,作为都城,继续完善。后在长安城东北隅城墙之外修建一座大明宫,逐渐成为唐代的政治中心。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屋顶平缓、出檐深远造型庄重美观。●唐代的木塔已无一幸存,砖塔尚有数座:1.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2.长安县的兴教寺玄奘墓塔,此两座属楼阁式塔;3.西安荐福寺小雁塔;4.河南登封法王寺塔;5.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后三者属密檐式塔。●唐塔一般是方形平面,单层塔壁,以木楼板,木扶梯分层。●净藏禅师塔是八角形平面,是已知的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三)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多战乱,北方尤甚苏州虎丘的云岩寺塔,原9层,现存7层,是八角形平面,双层塔壁的砖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也是此时期的遗物。相传《木经》为哲匠喻皓所著它是砖塔中由唐代的方形单层塔壁,向宋塔的多边形平面,有塔心室转变的第一例。(四)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建都汴梁,今开封城市的里坊制被突破,拆除坊墙,临街设肆,沿街建房,形成开放城市。是中国城市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风格趋于精致绮丽,屋顶形式丰富多样,装修细巧,门窗、勾阑等棂格花样很多木构殿堂现存: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1102年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1025年现存最高砖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米第一座琉璃面砖塔:河南开封祐国寺塔,俗称铁塔现存最高石塔:福建开元寺双石塔将作监丞李诫于公元1103年著《营造法式》,确立“以材为祖、材分八等”汴梁地处南北两种建筑风格之间,同时受北方唐代的壮硕与南方五代秀丽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宋代家具改革:由跪坐的几案发展为垂足坐的桌椅。●造园之风甚烈,宋徽宗的“艮岳”更成为亡宋的导火线。●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建筑规模不大,但精致,属南方风格,多采用穿斗架,具南方地方风格。(五)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由北方契丹族统治,与北宋对峙木构有斜撑构件,结构合乎力学原理,水平已达相当之高。遗留至今的两处最著名的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公元984年),木塔。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的精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公元1056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阁式木塔。辽的统治者积极吸取汉族文化,其建筑可直视为唐代建筑的延续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六)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金破宋都汴梁时,带去图书、文物及工匠在中都兴建的宫殿被成为“工巧无遗力,所谓穷奢极侈者”;开中国建筑用色强烈之始。减柱造、移柱造之风盛行,被认为“制度不经”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内柱仅留两根,是减柱造的极端之例北京西郊的卢沟桥,长265m,是一座联拱石桥,桥栏望柱头上石狮子极多,以数不胜数著称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700余年,以唐代为高潮。1.长安城规模之大,被列入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城市中的世界第一。2.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高峰,其大建筑群布局舒展,前导空间流畅,个体建筑结构合理有机,斗拱雄劲。建筑风格明朗、雄健、伟丽。3.本阶段中国建筑体系达到成熟。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三封建社会后期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此阶段包括元、明、清(一)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是由蒙族统治,是中国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列入正统的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元大都基本符合《周礼考工记》中所述的“王城之制”,布局上基本符合“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矩元大都规划周密,街道平直,市政工程完备,郭守敬引西山和昌平水源解决漕运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是新建一座都城——大都城,多用工字殿,此乃继承宋代传统,多使用多彩琉璃、高级木料紫檀、金色红色装饰、壁上挂丝毛制品的帐幕等。规划设计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耳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与之相应的戏台建筑较多,至今在山西临汾等处仍有元代戏台留存永乐宫建于1264年。清净寺公元1341~1370木构趋于简化,用料及加工都较粗放。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主要表现为斗拱缩小,柱与梁直联,澈上明造,减柱造仍在使用元代建筑的代表作: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正殿。\/山西芮城道观寺永乐宫元初建筑,内中壁画著称;永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修三门峡而移建芮城,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河南登封郭守敬建观星台,是中国最早的一座天文台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二)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曾在南京、临濠(凤阳)、北京先后三次建都和宫殿在用砖甃砌元大都的土城时,去掉北边不发达的五里,向南扩展一里。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址上建设北京城。。明末吴江人计成著《园治》;记述了明代造园的理论与水平。工匠蒯祥与徐杲最为杰出。蒯祥能“目量意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人称“蒯鲁班”制砖的技术与数量都得到了大的发展。万里长城及其他许多长城均为明代所建北京有一条长7.5Km的中轴线,通过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紫禁城宫殿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丽,功能完备,是院落式建筑的最高典范砌砖技术的大发展,出现了完全不用木料,以砖拱券为结构的无梁殿最著名的一处无梁殿是南京灵谷寺的无量殿明代家具用花梨、紫檀等木料,构件断面小,榫卯严密紧实。美观高雅。明式家具驰誉世界其塔身遍饰佛像、力士飞天等纹饰的彩色琉璃砖,绚丽壮观南京报恩寺塔,列为当时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毁于太平天国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明代中国佛塔又增加了一种类型在北京大真觉寺仿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建造的一座金刚宝座式塔(三)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定都北京,没有沿用过去每改朝换代均要焚毁前宫室以煞王气的传统,继续使用明代的紫禁城,在使用中加以完善。清代为满族统治清代为团结蒙、藏民族,在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修建了若干喇嘛庙。清代在建筑上的最突出成就表现在皇家苑囿上。北京西郊所建的三山五园和在承德所建的避暑山庄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七世世系的“样房”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他们制作的建筑模型称为“烫样”布达拉宫,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嘛教寺院。在拉萨修建的布达拉宫、在呼和浩特修建的席力图召,都是汉藏混合式建筑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布了《工程做法则例》,改宋式的以“材”、“契”为模数的方法为以“斗口”为模数,简化了计算,标准化程度提高。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外八庙”结合山坡地形,仿建布达拉宫等建筑,融合了汉藏两式建筑而有所创新,使中国建筑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600余年,其中除元代受宋代影响外,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向。明清建筑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明代在经历数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以后以一切恢复正统的国策,建筑方面制定了各类建筑的等级标准。明代修建的紫禁城宫殿、天坛、太庙、陵墓等都是规则严整的杰出之作。清代的造园和创造出体量极大的汉藏混合式建筑也是值得肯定的发展。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