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 互相理解议论文800字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材料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 互相理解议论文8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  互相理解议论文800字文案

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 互相理解议论文800字文案: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
【论点1】相互理解是交友的桥梁。
【相关论据】
1、两叶浮萍大海中: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长期以来传为佳话。公元815年,元稹降职为通州司马,白居易寄给元稹的诗是:“蒲池村里匆匆别,澧水桥边兀兀回;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不数月,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听后,写道:“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深厚的感情溢于言表。他俩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形成中国诗歌史上自然流畅的独特风格。白居易有诗写道:“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时,两叶浮萍大海中。”
2、争论者的友谊: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发现了定比定律,成为这场大辩论的获胜者。普鲁斯特并不因此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谢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普鲁斯特向人们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贝索勒呢,虽然是争论的失败者,但他全然不因此而懊丧,他反而为在科学论争中发现了真理而欣喜万分。于是他提笔挥毫,给普鲁斯特写信:“您发现了定比定律,可喜可贺,九年的争论,结出了果实,我向您——真理的发现者致意!”
3、师生情谊深:德国马尔宝大学校刊 德国科学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作者是罗蒙诺索夫,他批驳了他的引路导师、德国著名学者沃尔夫教授的一个错误论点,而举荐发表这篇论文的正是这位教授。罗蒙诺索夫在这所大学求学期间,发狂般的学习劲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无止境的求知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在欧洲有着极高威望的物理化学家沃尔夫看中了这位高才生。掌握了教授的研究方法之后,罗蒙诺索夫进步更快了,但他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老师。他十分崇敬沃尔夫老师,但对他的唯心论观点却从来不盲从。因此,他敢于向老师直陈己见。豁达大度的沃尔夫对学生的科学见解是十分尊重的,他喜爱这个敢想敢说,才华出众的青年。
4、“最高评判者”的推荐:1938年,司汤达的长篇小说 巴马修道院 写成了,他贫困寒伧,将这部书廉价卖出五年的版权。一天,巴尔扎克看到 立宪报 上刊登了 巴马修道院 中的一章,读到描写滑铁卢战役的章段,不禁为其精湛的描述拍案叫绝。他写成了长篇论文 司汤达研究 ,高度评价了杰作 巴马修道院 。巴尔扎克的这种做法,在文人相轻的社会里,人们是难以理解的,受到了不少人的非议。批评家圣勃夫竟诬蔑说:“一定是受了司汤达的贿赂。”而巴尔扎克心中却坦荡荡,对造谣中伤之语不屑一顾,他向世人宣告:“我写那篇谈论贝尔(即司汤达)的文章,是大公无私、诚心实意的。”这是司汤达所未预料的,得到这位“最高的评断者”的推荐,真是喜出望外,他原来以为 巴马修道院 这部小说起码要到四十年后才会为人们所理解。司汤达立即复信巴尔扎克,向他致以真诚的谢意,还求教了创作上的问题。
5、发现氟元素以后:夫累密(法国化学家,1814—1894)与他的学生摩瓦桑(1852—1927)两人情谊很深、交往密切,常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猛攻科学难关。后来,学生在老师的基础上发现了氟元素,人们都为夫累密惋惜,认为他同摩瓦桑的关系从此便会告“吹”了,谁知夫累密坦荡地说:“看见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永远是作先生的一件乐事啊!”这件事不但没有影响他俩的关系,反而使他们更加尊重对方,因此团结得更紧密了。
【名言警句】
1、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马克思)
2、人与人之间,原存着许多隔膜与怀疑,惟有理解是化隔膜为知己,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赫尔利)
3、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纳素夫)
4、理解别人,是求得和平的重要因素。(王尔德)
5、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水浒传 )
【论点2】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理解。
【相互论据】
1、海笑受冤慰父母:著名作家海笑,童年时的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教训了一个曾在老师前诬告过他和姐姐的小少爷。不久,那个小少爷的家人找上门来告了他一状,父亲因得罪不起人家,便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小少爷的面,抓起一根竹板,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的母亲明知他受了委屈,也不敢说一句公道话,只是躲在一旁偷偷地擦眼泪。当时的海笑并没有怨恨父母,去增添他们心中的痛苦,而是同情他们,明白他们的难处,那时的社会,就是人吃人的社会呵!他的父母在他的谅解下,得到了一丝抚慰。
2、冼星海刻苦学习分母忧: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幼时家境清贫,他的母亲因此而忧虑是否能把孩子培养成人。冼星海决心做一个有志气的人,以事业上的进取来抚慰母亲那忧郁的心。于是,他离家北上学音乐,西出巴黎拜名师,在巴黎求学时,干过各种杂活,经济拮据到受冻挨饿,晕倒在街头,但他每次给母亲写信时,都说,等我学业成功了,一定要好好报答您,使母亲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学成回国后,冼星海的艺术才华大放光彩,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3、王野罢官母喜:南宋理宗淳佑元年,两浙转运判官王野受到别人的谤议诬陷,被罢了官。回到家中,因母亲年纪大,怕她难过,就假称自己要调运别处去做官了,想以此来让母亲高兴高兴。母亲说:“你罢官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当初你的父亲(王介)因为直言敢谏,触犯了当权者,被贬谪流放。现在你又是这样,我正为你能继承父风而高兴,还有什么忧愁的呢?”王野对母亲的理解感到高兴。
4、陈毅为母洗尿裤:外交部长陈毅的母亲身患重病,瘫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有一天,陈毅刚从国外访问归来,路过家乡四川,就去探望母亲。当陈毅进家之前,母亲刚刚尿湿了一条裤子,请别人帮助换上了一条干净的裤子。母亲听到儿子进门的声音,马上叫身边的人把脏裤子藏到了床底下。因为他不愿陈毅看到那条又湿又脏的裤子。陈毅走进了母亲的房间,亲切地问寒问暖,询问病情。说了一会儿话,便硬是把他母亲藏在床底下的尿裤给洗了。
5、朱德为母亲分忧:朱德从小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看到母亲整日忙碌,从四五岁起就在母亲旁边帮忙,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放学以后,看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他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动。
【名言警句】
1、理解万岁。(谚语)
2、人心换人心。(谚语)
3、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拉丁谚语)
4、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5、对于知识,我们应有怀疑的精神;对于朋友,则将采取信任的态度。(刘墉)
【论点3】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相互沟通。
【相关论据】
1、沟通的方法:孔子在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驾车的马脱缰跑开,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家民就把马扣住不给。弟子中子贡能说会道,自告奋勇去交涉,结果子贡讲了半天道理,说了不少好话,农民就是不还马,子贡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孔子见状,笑着说:“拿人家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就好比用高级祭品去贡奉野兽,用美妙的音乐去取悦飞鸟,怎么行得通呢?”于是让马夫前去讨马。马夫走到农民跟前,笑嘻嘻地说:“老兄,你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吃你两口庄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农民听马夫这样说,再看看与自己相同打扮的马夫,觉得很亲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马还给了他。
2、父子之间也需要沟通:一次,一位家长向一位老师请教,如何才能解决父子之间的代沟问题。那位老师笑着说:“要想使父子之间相互理解,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相互沟通。父子之间只有经常沟通,才能做到相互理解。”那位家长按照老师的话去做,结果,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很融洽。
3、杜甫让邻居打枣:杜甫住成都草堂时,一位姻亲吴某来蜀,杜甫便将草堂让给吴某暂住,自己移往东屯居住。草堂前原有枣树一棵,结的枣子很多。西邻是一位贫苦孤寡妇人,有时前来打枣吃,吴某便在两家之间插上了篱笆,不让妇人打枣。杜甫知道了,便写了一首诗劝吴某,说邻居是个无依无靠的妇人,十分穷苦,应该让她打枣子,不必阻拦。她打枣子心里是很害怕的,你的态度就应亲切些。
4、畏首畏尾:春秋时代,有一次,晋灵公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怕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与其会。晋灵公见郑国没来开会,说郑国对晋有二心,很是不满。郑国为此惶恐不安。郑国的国君郑穆公急忙写信给晋灵公,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一个小国对待大国,到了这般地步也算到头了。我们一贯殷勤地侍奉你们,可是你们还不满意,这使我们感到十分难办。可是如果你们把我们逼得太急,太厉害了,无路可走,那我们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已才这样的!”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
5、令人担忧的数字: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对京津两市315户家庭抽样调查发现,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中缺乏幽默感的现象非常普遍。妻子认为丈夫情感沟通呆板,缺乏幽默浪漫情调的占61.7%;丈夫认为妻子缺乏幽默的占80.4%;子女认为父母毫无幽默感的占88.8%。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人们好好思考。
【名言警句】
1、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或是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想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请记住这个原则:真诚地关心别人。(戴尔·卡耐基)
2、不尊重别人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戴尔·卡耐基)
3、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恶必多溢恶之言。( 庄子 )
4、即使开始有敌意的人,只要自己抱着真实和诚意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池田大作)
5、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蒙田)
【论点4】相互理解需要博大的胸怀。
【相关论据】
1、马辛利化解矛盾: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一个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气鼓鼓的,但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有“釜底抽薪”之妙,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2、彭老总挨打:有一次,彭德怀和邓小平同志等到前沿看地形,有一个战士坐在路上不动,彭老总批评了他几句,谁知这个战士朝着彭德怀就是两拳,彭总很理解小战士的做法,就匆匆赶路到前沿。事后,传令兵将那个战士捆起来,带去见彭总。彭总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不但没难为小战士,而且还向他道歉,这使小战士心里非常感动,后来逢人就说:“彭总真是度量宽宏!”
3、范仲淹请罪:吕夷简对皇帝宋仁宗说:“范仲淹是个有才能的人,朝廷若想用,就应该重用。”宋仁宗说:“他可反对你啊!”“他虽然曾经反对我,”吕夷简说“我的确也是有毛病的,再说他也是为国家着想啊!”“好吧!”宋仁宗同意了。不久,宋仁宗就升范仲淹为学士,任参知政事。范仲淹到任后向仁宗建议十事,主动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等,受到皇帝的信任。人们议论纷纷,说:“吕夷简不念旧恶推荐范仲淹,真是个为国家着想的老人啊!”范仲淹明白自己所以能施展抱负,是由于吕夷简的推荐,非常感动。他跑到吕夷简家里当面请罪,说:“过去我多次指责您,想不到您还提拔我……”说着,眼睛都红了。吕夷简安慰他说:“大家都为国家着想啊,有什么说的呢?”
4、“打出来”的交情: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国史馆工作时,他有个同事叫赵慨。赵慨为人少言寡语,脾气又硬,常常同欧阳修的观点不一致,争论起来,毫不退让。因此,欧阳修看不起他,说:“赵慨就不配在史馆呆着。”后来,欧阳修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于是就把赵慨贬为天章阁待制。赵慨淡然处之,仍然像老样子:少言寡语,性情执拗。不久,欧阳修的外甥犯了法,牵连到欧阳修,平日同欧阳修不合的人,四处活动,只想趁机把欧阳修搞倒。一时闹得很凶,使想替欧阳修辩驳的人噤若寒蝉,不敢说话了。赵概不但不落井下石,趁机报复,反而给皇帝上书,说:“甥是甥,舅是舅,如果外甥犯了法,就治舅舅的罪,那岂不是有欠公平吗?”这封书到皇帝手里,皇帝不高兴了,说:“赵慨简直是多嘴!”赵慨仍然淡然处之,少言寡语,性情执拗。皇帝虽然生气,但认为赵慨说的在理,结果也没治欧阳修的罪。欧阳修知道赵慨是个正直的人,他的执拗是正直的表现,把赵概当成朋友。从此两人互相帮助,为国家做了不少好事。这真是“打出来”的交情啊。
5、从蔑视到尊敬:学徒出身的药剂师舍勒,向瑞典斯德哥尔摩科学院交了两篇论文。大化学家析柏格曼读了以后,轻蔑地笑了:“实验报告的格式都不懂,还想研究哪!”于是,他草率地给退了。后来,舍勒转到洛克药房任药剂师,结识了锰的发现人甘。甘向柏格曼说:“舍勒真是个人才。”柏格曼这才想请舍勒到家里聊聊。这一聊不打紧,柏格曼暗暗惊异:“这个青年真了不起!”于是就开始精心培养,帮助舍勒在原有的基础上“升华”。当年舍勒的论文被柏格曼退了稿,但柏格曼因舍勒的论文受到启发,吸取了论文中有用的东西,写进到自己的论文中去了。舍勒也不见怪,虚心地向柏格曼学习。两人关系密切,水乳交融。在柏格曼的帮助下,舍勒发现了氯和氨,比普利斯特列早一年独立发现了氧。还有其它的重大发现,成了声望比柏格曼更高的化学家。即使这样,舍勒仍然尊敬柏格曼。舍勒在四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柏格曼悲痛欲绝,说:“我真想到地下也同舍勒一起研究问题啊!”
【名言警句】
1、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和气平。(谚语)
2、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关汉卿)
3、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份是福。( 菜根谭 )
4、宰相肚里能撑船。(叶盛)
5、饶人是福,欺人是祸。(谚语)
【论点5】相互理解是缓解矛盾的良药。
【相关论据】
1、让一让,6尺巷: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称为“张宰相”。张英的安徽桐城老家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府第为邻。那年,张家重新扩建府第,院墙盖到了叶家的地界。叶家明知是张家仗势欺人,但祖上传下的宅地也不愿相让,于是和张家争执,并表示“宁可家破人亡,也寸土不让”。双方相持不下,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欺压乡里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3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夫人见诗后,很不理解张英的做法,反复吟诵,才理解丈夫的用意,于是让家人主动后退3尺筑墙。叶家得知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为感动,也将自己宅院围墙主动后退了3尺。这样张、叶两家就形成一个6尺宽的巷子。后来,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有一个顺口溜: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6尺巷。
2、李陆交欢:唐朝宰相陆贽,听了人们的片面反映,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和某些人拉帮结伙谋私利,竟然没做调查了解,就把李吉甫从京城长安贬到明州去做长史。人们对李吉甫表示了深切同情,也极不满于陆贽的主观臆断。但是李吉甫却认为陆贽的用心还是为国为民的,绝不能由于陆贽冤枉了自己,就以牙还牙。没过多久,皇帝听信了谗言,免掉了陆贽的宰相官职,把他贬到长江三峡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耍弄权术,特地提升李吉甫为忠州刺史,打算借刀杀人,让李吉甫整陆贽,让陆贽永远回不了宰相的位子上来。曾受陆贽委屈的李吉甫,成了前任宰相陆贽的顶头上司。人们议论说:往后有陆贽的苦果子吃了。但是,没有想到,李吉甫一上任,就特地和陆贽饮酒结欢,并且处置州里的政事,处处尊重陆贽,征求陆贽意见,采纳他的建议。结果,现任宰相的算盘落空了,相反,忠州的政绩,却是一天比一天好。
3、“论敌”相亲:南宋时期,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是一对“论敌”。朱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教育学生明白道理,必须多读书。”陆九洲针锋相对地提出:“道理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书读多了反而糊涂。”朱熹不同意这种观点,拍案而起:“学习不破万卷书,怎能有出息?”陆九渊简直怒发冲冠了,他坚持道:“书籍堆积如山,何年何月才能读完?”这两位当时颇有影响的学者常常唇枪舌剑,据理争论,十几年没有个结论。但是,治学思想的分野并没有妨碍他们的友情,两人互拜为师,取长补短,完全没有门户之见。后来,朱熹在庐山脚下办起了“白鹿洞书院”,热情邀请陆九洲前来讲学,“论敌”欣然前往。他深刻细致地剖析科举制度之弊端的讲演,使许多身受其害的学生得益非浅,他们痛哭流涕,悔恨莫及。朱熹对他的讲课备加赞赏,还将陆九洲的治学警句镌刻在石碑上,立于书院门口。
4、蔺相如忍让为国家: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勇猛过人。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官拜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屡次想羞辱蔺相如,而相如却每每避开。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地望见廉颇的马车。他赶忙绕道而行。等到临朝,为了不和廉颇争位次的前后,相如也常常推病不朝。这些忍让的行为使蔺相如的门客们羞辱难当,纷纷提出辞职。相如就说:“诸侯不敢进攻赵国,是怕我和廉将军。现在如果两虎相争,则必有一伤。我不是怕,而是先国家后私仇啊!”廉颇听后大受感动,于是“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睦,赵国争霸诸侯。
5、不打不成交:牛津的六月,绿树成荫。英国学术会议在这里举行了。焦耳要求在会上宣读自己的关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论文,由于他年轻,只三十岁,又没受过过教育,只是一个普通的酿酒师,因此大会主席以会议内容多为借口,不许他宣读论文。“热不可能转为功”,汤姆生撇撇嘴,说:“这简直是胡闹。”他是一位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物理学家,格拉斯哥理论物理学教研室主任,是热质论的拥护者,认为热不能转为功。当大会主席只许焦耳在会上做实验并对实验作简单的介绍时,汤姆生说:“这就够了,足够了。”焦耳在会上作了实验后,汤姆生陷入了沉思:他仍然拥护热质论,但又觉得焦耳的实验提出了新问题。这时他听说大会主席不准备让大家讨论焦耳的实验,汤姆生蹭地站起来,说:“我坚决反对。我不同意焦耳的结论,但认为有必要讨论……”由于汤姆生的坚持,焦耳的实验顿时引起人们的重视。三年后,许多人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同焦耳一致的结论。此时焦耳的结论被公认为是正确的,焦耳也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曾经反对焦耳的汤姆生也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接受了热功当量说。
【名言警句】
1、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须知每个人都有犯过错误而需要人原谅的时候。(福勒)
2、假如人人都停止抱怨别人,而由自己本身去发光生热,这人间就温暖得多了。(罗兰)
3、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巴顿)
4、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帮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5、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罗兰)
【材料选用指导】
选用证明“相互理解”的材料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材料中把那些能证明论题的材料挑选出来,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切不可信手而拈,那样往往会不着边际。挑选时需要紧紧扣住“理解”二字思考,看哪些材料是属于这个范畴。是,就选用;不是,就放弃。选用名言警句也是这个原则,凡是能证明“相互理解”这一论题的就把它挑选出来,否则就剔除。

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 互相理解议论文800字文案:

高考议论文素材:名人素材经典评析
1.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曳尾涂中的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泥?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3.不朽的行者:屈原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4.俞伯牙、钟子期
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他们艰难地跋涉于七根琴弦,他们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他们的生命也由此产生了共振。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知己的音韵。
5. 忘却荣辱书定历史:司马迁
你海棠般的容颜,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6.永恒的美丽:王昭君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记忆。
7.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亦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坚,不坠青云的傲岸,不\"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之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9.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己矣,永不逝去的的《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10.把酒东篱: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 互相理解议论文800字文案:

李白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 互相理解议论文800字文案:

1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13、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1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15、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
16、刘禅:“乐不思蜀”,简单的词语竟有如此神力,让一个帝王的名字腐朽。后来人不曾想过,如果不能忘却痛苦,世上还怎会有乐观和幸福?帝王也是凡人,习惯了仰视的人们或许不能容忍贵族的平凡。古往今来,天灾人祸,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有些时候,忘却才能催人奋进。
17、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18、庄子: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让后人仰视。
19、王羲之: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国人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知道了什么是博大。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大风舞蹈。
20、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21、武则天:一朵深宫玫瑰偏偏铿锵有力提起脊梁,一双娇弱素手击碎了男人政治的法则。于是,中国的历史因你的出现而折道绕行。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
22、李时珍:一介农夫,竟神奇地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不忍乡亲病痛,便发誓编著一部医书。怀揣着执著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中。
23、王昭君: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大漠上最美的剪影。
24、俞伯牙、钟子期:双手,木琴,一段旋律;高山,流水,一世传奇。艰难地跋涉于七弦之上,十指轻敲心灵之门,生命因之共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
25、陶行知:“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是他一生的写照:“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成为了后来千千万万的教师无怨无悔的不竭动力。他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堪称平民教育第一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不后已。短暂人生虽仅五十五载,却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他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四、外国典故
1.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
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4.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的经历,对《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希望对大家写《语文: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8)相互理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