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 睚眦必报对应的历史人物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 睚眦必报对应的历史人物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  睚眦必报对应的历史人物文案

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 睚眦必报对应的历史人物文案:

睚眦必报,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范雎,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即宣太后芈八子),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推论:通常这种成语睚眦两个字应该是并列或相似的两个名词。睚眦也许分别是内外眼角的意思,古人对于这种人体器官是应该有不同的称谓的,只是我无法分清哪个是内眼角;哪个是外眼角。但睚、眦为眼睛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是没错的。当然也许睚是眼中间、眦是眼角,不过根据《正字通》的解释这样的推论不是十分准确。结论:“睚眦必报”的本意不是通常解释的“别人对他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人心胸狭窄”,而应该是“对于别人轻蔑的用眼角看他一眼这样的小事,也一定要报复回去。形容人心胸狭窄”更准确。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示例编辑
1.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
2.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 睚眦必报对应的历史人物文案:

梁上君子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
四字成语“梁上君子”描述的哲理是什么: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梁指的是房梁,四字成语“梁上君子”躲在梁上的君子

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 睚眦必报对应的历史人物文案: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儿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以为有机可乘,决定出兵攻越。伍子胥一再劝阻,但没有效果。结果,阖闾战败,自己也身受重伤,在回国的路上就死了。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吴王夫差为了替祖父报仇,每天让侍从站在自己的庭院里,只要一看见他经过,就说:“夫差,你忘记越王杀死你祖父的事了吗?”夫差就含着眼泪回答:“没有。夫差不敢忘。”夫差就这样天天做着复仇的准备。他让伍子胥、伯在太湖里操练水军,自己在灵岩山练习射箭。公元前494年二月,夫差终于以伍子胥为大将,亲率大军从太湖水路进攻越国。两军在椒山下的太湖中会战。夫差亲自在战船上击鼓督战。吴军士气大振,越军战败,退守固城。夫差率军队将固城团团围住。越王勾践让范蠡守固城,自己与大夫文种带五千残兵突围逃到了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眼看越国的江山要保不住了,勾践十分着急。这时文种给出了个主意,他让越王马上派人到王宫里选了八名美女,再加上许多璧玉和黄金,自己连夜送到吴国太宰伯的军营内,请伯帮助向吴王说情讲和。伯是个贪财好色之徒,得了这么多礼物,就带文种去夫差处说情:“越王愿意向大王称臣。越国的珍奇宝贝,愿意全部贡献给大王。只求大王保留他们的宗庙,不要灭掉他的国家。”夫差开始不答应,说:“我与越国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可以讲和!”伯又说:“勾践愿意带妻子来吴国赎罪,做您的臣仆,将来他的生死都操在大王的手里,实际上您已经得到越国了,同意讲和只是为大王留下个好名声罢了。为什么不答应呢!”伯一向对夫差投其所好,百依百顺,因此,夫差十分相信他。见他这么说了,夫差也就点头同意了。这时,伍子胥赶到中军帐里,听到说要与越国讲和,对夫差大叫:“不能议和!”夫差却对伍子胥说:“老相国不要着急,待越王送来了礼物,我一定分给你一份!”伍子胥气得七窍生烟,恨恨地退出中军帐,对天长叹说:“唉,等越王接受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不过二十年,吴国就要灭亡了!”有人将伍子胥的话告诉了吴王夫差,夫差对他渐渐疏远起来。就这样,吴国没有灭掉越国。越王委托文种和诸大夫治理国家,自己带着妻子及大臣范蠡到吴国给吴王服役。吴王命人在阖闾的墓地上造了一间小石屋,让勾践夫妇住在里面,让他们穿着奴仆的衣服给他养马。夫妻两人就整日蓬头垢面地锄草喂马,在马厩里挑水洗马粪。范蠡就一直跟在勾践夫妇边上,为他们拾柴做饭。吴王不放心,夜间派人悄悄地去偷听,也没有听到任何怨言,甚至连叹息声也没有。吴王乘车外出时,有时要勾践给他牵马。勾践也就低着头,恭恭敬敬地牵着马在前面步行,十分尽心尽力。吴王因此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甚至慢慢地生出了同情之心。一晃三年过去了。一天,夫差生病,勾践请求去探视。当着夫差的面,他用手指蘸着夫差的粪便放到嘴里去品尝,为夫差辨别病情。这次,夫差被大大地感动了。病好以后,他下决心释放勾践回国去了。勾践一回到越国,一面仍按月不断地给夫差送礼物,一边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将都城迁至会稽,自己亲自到田间拉犁耕种,让夫人也动手自己织布,同时奖励生育,以增加人口;七年不收赋税以发展生产。为了不忘报吴国之仇,他吃东西非常节省,穿衣服朴素,晚上睡在柴堆上。他还将苦胆吊在床头,每天吃饭前、睡觉起来,都要先尝一尝苦胆的味道,以激励自己不忘在吴国受苦的日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与成语的来历。就这样,越国在勾践和文种的治理下,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起来。越王还让范蠡秘密地在太湖中训练军队,准备复仇。

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 睚眦必报对应的历史人物文案:

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睚眦必报的经典历史典故》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