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作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作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作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文案

《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作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文案:

《卖油翁》比较阅读
(一)阅读《卖油翁》和《两小儿辩日》,完成7-10题(12分)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zhì乎?选自《列子?汤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但微颔之: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④及日中则如盘盂: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两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乙]文“”一句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分)
10.[甲][乙]两文各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任选一篇)?(3分)
答案:
7.点头\/打发\/距离\/到,等到
9.语言(对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孔子不能决也。
10.[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自傲的道理。(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或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乙]: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考虑问题不应片面,而应该全面客观。或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睨之,久而不去()
③先自度其足()④反归取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徐以杓酌油沥之。译文:
②何不试之以足?译文: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的道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的人。(3分)
答案:
9.①凭②斜着眼睛看③量④同“返”,回家,回去
10.①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
②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来试一试鞋呢?
11.熟能生巧固守教条,脱离实际,头脑僵化,不知变通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17—16题。(共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见往事耳()(2)即更刮目相待()
(3)但微颔之()(4)徐以杓酌油沥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尔安敢轻吾射!
19.请你分别写出源于这两个故事中的成语:
【甲】:【乙】:(2分)
20.【甲】【乙】两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读完后你有什么启发?(2分)
答案:
17.(1)历史(2)重新(3)点头(4)慢慢的
18.译文:略(2分)
19.略(2分)
20.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熟能生巧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2分)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2)据:统治,割据。(3)级:层。(4)患:嫌,担心。(5)布:铺排。(6)贻(yí):赠给。(7)讫(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10)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1)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匠师如其言()(2)人皆伏其精练()
(3)尝射于家圃()(4)惟手熟尔()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10.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12.《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答案:
8.(1)遵照,按照(2)都(3)曾经(4)同“耳”,相当于“罢了”。
9.(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10.熟能生巧。
11.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12.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梵天寺木塔》参考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6.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7.[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8.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答案:
16.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关键词“矢、但、颔、日、道”等词漏译、错译一个扣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7.(3分,每空1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其道)
18.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而“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未结合扣1分)
【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尝射于家圃()(2)尔安敢轻吾射()
(3)子乃曰可教射()(4)而不以善息()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28.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
29.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25.(1)曾经(2)轻视(3)你(4)休息(或调养气息)(每个1分,共4分)
27.(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分)
(2)您为什么不替代我射一射呢?(2分)
28.(1)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2分)
(2)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2分)
29.要点: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每点1分,共3分)

《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作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文案:

卖油翁阅读题
(一)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i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尔安敢轻吾射安
以钱覆其口覆
康肃笑而遣之遣
公亦以此自矜矜
睨之久而不去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B.尝射于家圃于我如浮云
C.睨之久而不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而钱不湿俄而雪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你分别谈谈应该如何
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尝射于家圃尝
(2)汝亦知射乎知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
(4)惟手熟尔惟
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例句: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A.睨之久而不去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康肃笑而遣之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4用三个字揭示陈尧咨的心理变化:
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2分)
(1)睨之久而不去睨
(2)但微颔之颔
6.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2分)
(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②睨之久而不去去
③但微颔之颔
④以钱覆其口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译文:
3、本文通过陈康肃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的道理。(填一成语)(1分)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2分)
(四)【乙】常羊学射刘基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梦,使虞人起⑤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失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⑤起:赶起。⑥麋:兽名。麋鹿,即四不像。⑦鹄(hu):天鹅。⑧旃(zhan):赤色曲柄旗。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康肃公善射善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无他,但手熟尔。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3.这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射箭,但两篇短文所讲的道理不同。你觉得这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2分)
(五)
(甲)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②尔安敢轻.吾射轻: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分)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六)
【乙】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2。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③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楚①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箨射,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选自《纪昌学射》,有删改)
注】①不瞬:不眨眼。②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③眦:眼眶,眼角。④mao):长毛。⑤牖(y0u):窗户。⑥浸:渐渐,逐渐。⑦粹(gan):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尔安敢轻吾射轻
(2)康肃笑而遣之遣
(3)南面而望之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甲文中的陈康肃公、乙文中的纪昌都是善射者,他们在文中表现的性格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3分)
卖油翁答案
(一)答案:
1.(1)放下(2)怎么(3)盖(4)打发5、夸赞6、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2、A
3、(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我也没有别的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4、我把自己的长处看作是一种战胜困难的优势,而不是到处张扬;对于别人的长处,我要学为己用,不能嫉妒。
(二)答案:
1、(1)曾经(2)懂得(3)放置(4)只
2.(2分)A【解析】A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都作为连词,表顺接;B项“而”作为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但是”;C项“而”为连词,表修饰;D项“而”为连词,表转折。故选A项。
3、看见陈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4、矜忿笑
5、(1)“睨”是斜着眼睛看的意思,表现了卖油翁的不在意。
(2)“颔”是点头的意思,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6、因为本文主要是为了突出卖油翁身手不凡、气定神闲这一智者形象以及通过该故事所要说明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内敛含蓄、低调不张扬。
(三)答案
1、①放下②离开③点头④盖
2、(1)陈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2)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3、熟能生巧
4、陈康肃因“善射”而“自矜”,知错就改。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四)答案
1、擅长放下
2、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但如果把十片树叶放在那里,能不能射中就不是我能确定的了。
3、甲文: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乙文:做事要有一个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五)答案:
1、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
2.答案: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答案: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六)答案:
1、轻视打发向南
2、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不离去。
3、不一样:从甲文中的自矜忿然等词,可知陈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乙文中的纪昌向飞卫讨教射箭之法,数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由此可见其具有虚心好学、持之以恒的性格特点。

《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作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文案:

卖油翁练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①自矜()②睨之()③忿然()④酌油()
2.解释下列加点字。(2)
①释担而立()②睨之()③但微颔之()④惟手熟尔
3.分别写出下列“之”字指代什么。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徐以杓油沥之()④康肃笑而遣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取一葫芦置之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两个人各有些怎样的个性特征?
7.记叙文有六个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本文省略了“时间”,试填下表把其他五个要素填在表内。
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
8.“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全文回答。
1.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成语)的道理。(1分)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康肃笑而遣之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B.尝射于家圃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见其……颔之。
②尔安敢轻吾射?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5揣摩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1).公亦以此自矜。(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康肃笑而遣之。
9.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为什么久而不去?对其箭术持何态度?
10.在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语句。11.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
12.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13、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________
14.《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之一。
15.给下列汉字注音。
矜()圃()睨()忿()酌()颔()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2)但微颔之(但)
(3)无他,但手熟尔(尔)(4)尔安敢轻吾射(安)
17.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18.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19.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0.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21.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22.中说陈尧咨善射,试举两点说明他善射的情形。(4分)
(1)(2)
23.找出三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6分)
(1)(2)(3)
24.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4分)
25、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5分)
26.“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27.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酌油沥之”的目的是什么?(5分)
28.“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5分)
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29.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分)
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B、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0.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5分)
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
31.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6分)
A、释担而立B、睨之C、久而不去D、但微颔之
32.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5分)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33.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5分)
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4.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的句子是
35.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的两个字是
36.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的句子是
《卖油翁》答案
解释词语:略
1.熟能生巧(1分)2.D(2分)
3.(1)(老汉)看见他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补出所成分0.5分,关键词“矢、但、颔”各0.5分)(2)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关键词“尔、安、射”翻译准确,句式正确各
4.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2分)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2分)
5(1).矜:自夸。表现他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2).睨:斜着眼睛看。表现卖油翁不是很在意和他的自信。
(3).微颔:微微点头称赞。表现卖油翁不是很在意,表但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有肯定的意味。
(4).笑:既表现他对卖油翁酌油技术的赞许,又显示他的尴尬。
6、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卖油翁: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
7.人物:卖油翁、陈尧咨;地点:陈尧咨的菜园子里,起因:陈尧咨善射、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经过:陈尧咨看到卖油翁轻视他的箭术,忿然质问,卖油翁用酌油之事教育他,结果;陈笑着把卖油翁打发走。8.善射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只觉此技无他,但手熟耳。10.“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11.通过卖油翁的表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技术是无止境的。
12.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13、略14.欧阳修,散文,八大家;15略
16.(1)放;(2)只、不过;点头;(3)罢了;(4)怎么;
17.“熟能生巧”。18.“尔安敢轻吾射”;
19.“手熟”;20.“以我酌油知之”;
21.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22、(1)当世无双(2)十中八九
23、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24、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25、评价是:“无他,但手熟尔”是凭他倒油的经验作出这样的评价的(以我酌油知之)。
26、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27、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明问题。
28、B29、A30、B31.D32、D33、C
《卖油翁》欧阳修
导读
1.整体感知《卖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通过卖油翁以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的故事,说明了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不值得骄傲的道理。
2.写法借鉴
(1)寓理于事,通俗易懂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他因此而自夸。卖油翁看了他的射技后,认为只不过是因为手熟罢了。陈尧咨非常生气,责备卖油翁轻视自己。卖油翁用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实,让陈尧咨心服口服。文章通过这样具体的故事,阐述了抽象的道理,明白透彻,通俗易懂。
(2)欲抑先扬,推波助澜
文章以褒扬发端,对陈尧咨的射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接着宕开一笔,交待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在卖油翁眼里,他的射技是不足挂齿的。这自然令孤高自傲的陈尧咨疑惑不解,于是他赶紧诘问。卖油翁轻描淡写的回答让他怒不可遏,厉声呵斥。卖油翁不为所动,用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实,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心悦诚服。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使全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详略得当,主题鲜明
整个文章篇幅短小,不足200个字,但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开头虽然赞扬陈尧咨的射技,却没有具体交待他的射技如何高超,仅用“十中八九”一笔带过。大量的笔墨都在描述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取”、“置”、“覆”、“酌”、“沥”等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充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精当的剪裁,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作文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文案:

【疏通课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斜着眼睛看着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了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可是铜钱没有被沾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重点词语解释】
陈康肃①公②善③射,当世无双,公④亦⑤以此⑥自矜(jīn)。
①公:对男子的尊称。②善:擅长。③射:射箭。④亦:也。⑤以:凭借。⑥自矜:自夸。
①尝射②于家③圃(pǔ),有卖油翁④释担(dàn)⑤而立,⑥睨(nì)⑦之久而不⑧去。见其发⑨矢(shǐ)十中八九,
①尝:曾经。②于:在。③圃:园子。④释:放下。⑤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⑥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⑦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⑧去:离开。⑨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①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③无他,④但手⑤熟(shú)⑥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无他:没有别的(奥妙)。④但:只是,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⑤熟:熟练。⑥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⑤以我⑥酌(zhuó)油知⑦之。”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②尔: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以:凭,靠。⑥酌:舀取,这里指倒入。⑦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①乃取一葫芦②置③于地,④以钱⑤覆⑥其口,⑦徐以⑧杓(sháo)酌油沥(lì)⑨之,⑩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①乃:于是。②置:放置。③于:在。④以:用。⑤覆:盖。⑥其:代词,指代葫芦。⑦徐:慢慢地。⑧杓:同“勺”盛东西的器具。⑨之:指油。⑩自:从。?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③而④遣(qiǎn)⑤之。
①因:于是。②惟:只是。③而: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④遣:打发。⑤之:代词,指卖油翁。
【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课文分析】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第一句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出众才能和狂傲个性。“康肃”是朝廷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他的谥号。作者用“陈康肃公”称陈尧咨,一是表达尊敬,二是表明陈尧咨已经去世,“善射”“当世无双”是对其才能的评价,“公亦以此自矜”则直接点明其恃才傲物的个性。据《宋史》记载,陈尧咨于宋真宗咸平三年举进士第一,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等职。“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可见其才智过人、文武双全。)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不以为然,并演示倒油绝活,油穿过铜钱方孔而未沾湿铜钱,卖油翁以此讽喻因善射而自负的陈尧咨,精湛的技艺无非是反复练习的结果,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这个故事可联想到成语“孰能生巧”,典故“术业有专攻”,俗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在民间”。)
【文章主旨】
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了解人物形象】
1.从语言描写中体会陈尧咨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责问,显然与卖油翁的态度有关。卖油翁站在陈尧咨家的园子旁边观看尧咨射箭,虽然什么话都没说,可他不但没有瞪大眼睛表示惊羡,反而“睨之”,侧着头斜着眼看,一副见惯不惊的样子;陈尧咨射箭虽然没有百发百中,但已经“十中八九”了,老头儿既没有在一旁欢呼喝彩,也没有为“一二未中”遗憾,而只是“微颔之”,一副不过如此的态度。
卖油翁的态度着实激怒了陈尧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古人讲究身份尊卑,长幼有序。陈尧咨虽然身份尊贵,但对老者直接称“汝”,还是显得很不客气。如果我们把这两个问句换一种句式,可能表达的意思就是:“你这卖油老头儿根本不懂射箭!你根本看不明白我射箭射得有多好!”不过,陈尧咨毕竟是中过状元的士大夫,对平民老者说话,保持了起码的修养,他没有咄咄逼人地斥责,而是用了相对柔和的句式“亦……不亦…”,强调了反问的语气。但是,这仍然透出了尧咨的盛气凌人。
2.体会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的语气,进一步理解陈尧咨的个性特点。
卖油翁淡淡地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激怒了陈尧咨,他已经无法克制,不再“问曰”,而是怒形于色地“忿然曰”。这回,陈尧容没有重复前面的句式,而是使用了语气更为强烈的句式:“尔安敢轻吾射!”“尔”与“汝”意思都是“你”但“尔”更多了层居高临下的意味。如果说前两句算是质问,后一句简直就是怒斥了。这一句不仅充满了傲慢,更显现出他的暴躁。
3.想象对话情景,从神情描写中体会陈尧咨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面对陈尧咨的火,卖油翁平静地回答,“以我酌油知之。”然后不慌不忙地表演了倒油绝话,“置”“覆”“酌”“沥”,四个动作一气呵成,在对方惊叹之际,卖油翁趁势强调“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以不卑不亢的沉稳,充满智慧的应对,征服了骄横冲天的陈尧咨,一场冲突瞬间烟消云散,最后以“康肃笑而遣之”结束。陈尧咨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出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问题探究】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_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4.卖油翁的大智慧如何体现
与技艺高超、骄矜暴躁的陈尧咨相比,卖油翁是一个身手不凡、神闲气定的智者。在这场地位悬殊的冲突中,卖油翁不动声色地控制着整个事态的走向。
首先,“睨之”这个斜着眼睛看人的神态,在任何人看来,都含有不屑的意味,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何况是心高气傲、性情暴躁的陈尧咨。当陈尧咨“十中八九”,而不是百发百中时,卖油翁没有惋惜,反而“但微颔之”,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这必然激怒陈尧咨前来质问。引发冲突的主要因素在卖油翁的态度上。
之后,陈尧咨生气质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冲突一触即发之时,卖油翁既没有慌张地逃跑,也没有顺势吹捧,而是不卑不亢地淡然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种语气态度彻底激怒了陈尧咨,陈尧咨不由大声斥责:“尔安敢轻吾射!”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也在卖油翁的语气态度上。
面对陈尧咨的愤怒,卖油翁平静应对:“以我酌油知之。”这显然是一个早已成竹在胸的回答,接下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面对陈尧咨逼人的气势,卖油翁演示倒油绝活,心不慌,手不抖,神闲气稳,一气呵成,而且顺势再次强调:“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就是熟能生巧罢了。”至此,对方的心理优势瞬间土瓦解,卖油翁用小绝活、类比法,一语中的,深人浅出地阐明了大道理,令陈尧咨心服口服,冲突也随之化解。
5.揣摩语言
①“尔安敢轻吾射!”
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②“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
③“以我酌油知之。”
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④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⑤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卖油翁》比较阅读汇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