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课答案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课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课答案文案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课答案文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材P31~P35,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著名的都江堰、商鞅变法。
1.了解战国时期的起讫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理解我国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和方式。
4.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及历史意义。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废井田,开阡陌,你知道秦国为什么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吗?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来秦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你能说说战国时期各国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吗?
归纳导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及各国的变法也使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并列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讨论】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
2.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留在历史上?
3.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秦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原因何在?下面我们学习商鞅变法。
探究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纷纷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讨论】1.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
(1)依靠武力胁迫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领导地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目的,结果是大量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逐渐趋向统一;(2)通过富国强兵,吃掉敌手,准备统一中国,是战国兼并战争的目的,其最终结果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到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变法?(新兴的地主阶级要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商鞅所说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什么意思?(治理国家不能呆板地只用一种办法,也不必盲目效法古代制度,商鞅用这种理论来反驳那些守旧群臣)
4.商鞅变法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5.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新兴地主阶级)
6.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说,商鞅变法成功了,也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他所推行的变法已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总结】
1.商鞅变法的措施产生深远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我们评价一次变法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是否达到变法的目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探究三:著名的都江堰
【活动二】结合李冰石像和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产生的作用。
【引导】①观看视频,展示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原理,尝试画出都江堰防洪灌溉示意图,启发学生自由发言,争取最全面的答案。②补充讲解: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所以后人说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因此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增强节水意识。③启发学生结合“今天的都江堰图片”,分组交流,“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明的语言为参观者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历史与现状”。
【讨论】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在古代起到什么作用?请说一说,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
【总结】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灌溉;古代所起作用: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除了能防洪灌溉外,还能用来发电等。
1.本课的主题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学习,你能举出有哪些具体变革的事例吗?
2.知识总结: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战国七雄的争霸;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以及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知道著名的都江堰的建立和作用。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课答案文案: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XX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课答案文案: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3年)
时间背景经过评价五四运动根本原因: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国际原因:导火线:爆发:口号:两大阶段(中心、主力、斗争方式)结果:性质:特点: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条件:外部条件: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性质:特点:意义:工人运动高潮兴起原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和领导()。顶点:结果:教训:
配套练习
1、(90上海)“五四”运动成为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是因为(多选)A、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初步胜利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中国共产党给予重大影响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领导
2.(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3、(01上海)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代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4、(99上海)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5、(00广东)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①领导工人运动②打倒封建军阀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6、(91上海)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史实,比较说明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01上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某要校举行新老党、团员宣誓仪式。请你为该校推荐一个在上海市范围内中共活动的重要纪念地,并作简要说明(应包括曾在该地发生的中共的重要活动及内容、影响和在该地举行宣誓仪式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6.中国有了一个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说明了无产阶级力量已壮大。联系“一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无产阶级已达到达200多万人。
中国共产党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过去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状况,使全国人民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联系中共的最低纲领并和同盟会纲领做比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的做法。联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改变了过去斗争老是失败的状况,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联系反对北洋军阀或帝国主义或国民党反动派,壮大力量取得胜利的史实。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开辟了革命新时期。联系中共最高纲领。
7.例: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党纲,从此中国出现了工人阶级的政党(或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在此宣誓,有助于坚定对党的信念
二、四次革命或战争(1924-1949年)
时间双方背景经过评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革命)1.“”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惨案和()运动的教训。3.()提出了合作的建议。4.()为合作提供政治基础。兴起:第一次()的实现,()军校创建发展:()运动和()罢工,巩固()革命根据地。高潮:1.北伐战争(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的原因)。2.收回()()英租界。结果:性质:功绩:失败原因:教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或国共十年对峙)1.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国内社会()矛盾发生变化。2.国共两党代表的()利益不一样,()不同。3.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实行()政策。“工农武装割据”日本大举侵华:“攘外安内”与红军长征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日战争1.日本继续推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政策。2.()在日本的建立。3.中国()给日本以可乘之机。4.世界主要大国对日推行()政策。5.()危机使日加紧侵华步伐。防御阶段:日本共产党国民党相持阶段:日本共产党国民党反攻阶段:日本共产党国民党性质:国内意义:世界意义胜利原因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2.美国推行()方针,国民党力图维护()制度。3.共产党七大提出()主张。争取和平民主: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结果:胜利原因基本经验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 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课答案文案:

秦始皇,姓嬴名政,十三岁继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在三十八岁时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在他的手中,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人物。陕西游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临潼,参观这个伟大帝王的陵墓。
其实,秦始皇早在继位之初,就派出数万大军来修建自己的墓,修了有三十六年。下面,就让我变成一位大秦的使者,带你领略世界第八奇迹吧。
一号坑里主要有士兵组成,前半部分的兵马俑一个个高2米左右,高大魁梧,身穿铠甲,制作精美。别看兵马俑这么多,考古学家把兵马俑全部输入电脑,进行比对,发现喜怒哀乐,脸型和表情没有一个重复的,可见秦朝的工匠手艺多么巧。在一号坑的后半部分,出土的兵马俑都是东倒西歪的,地上洒满了碎片,专家推测这是西楚霸王项羽搞的破坏。原来前面那些精美的兵马俑,出土时都是破碎的,我们的考古专家们精心修复了他们,导游介绍说修复一个兵马俑需要一个专家整整一年的工作,花费材料三十万,如果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来参观,还能看到他们在俑坑里辛勤工作呢。这里,为这些考古学家们点赞,不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狼籍,就感受不到大秦帝国的雄壮和伟大了。
在铜马车陪葬坑里出土了两辆彩绘铜马车,是现代马车的二分之一比例。一号车又名高车,因为车夫是站立着驾驭马匹的,又叫立车。一号车由四匹马来拉,中间两匹马负责跑,旁边两匹马负责掌控方向,上面还设有一个遮阳篷,制作精美,做工优良。所以说陕西省最贵的车,不是凯迪拉克,不是兰博基尼,是这辆独一无二的一号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二号车才是皇帝乘坐的车,驭手是坐着驾车的,所以又叫安车。车子有门有窗,车厢内还有为主人配备的折巾和方型酒壶,可以想象秦始皇的生活多么奢华。
还有一把青铜宝剑,出土时被压在兵马俑下有些弯曲,取出来后竟发出铮铮的声音,一夜之间变直了,专家们震惊了,两千年前的秦朝可以制作柔韧性这么好的合金,而且抗氧化技术这么先进,而国外的抗氧化技术是1938年才申请专利的。
秦始皇帝陵,从多个角度告诉了我大秦帝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向我们诉说了大秦的繁荣。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历史全一册教案人教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