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啥意思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读后感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啥意思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啥意思文案

《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啥意思文案:

苏轼,字子瞻。也许在人们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著有许多诗词流芳百世。但苏轼这一生并不是很顺利《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书告诉我们:苏轼正像他的诗词一般,如水,亦如火。
苏轼一生几十载在中华山水间漂泊,游遍了大半个中国。这本书即以地方为线索讲述苏轼漂泊的一生。他游览过繁华,也经历过落魄,而始终不变的,是他豪放旷达,随遇而安的乐观和正直的为民,忠君之心,千百年来仍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苏轼一生有众多名号,流传最广的当属“东坡”。这“东坡”二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当年苏轼因新法使百姓民不聊生而在写给皇帝的文章发表了几句议论,就被人诬陷讥讽朝廷,从而入狱,后在好友的帮助下出狱,贬谪黄州。初到偏僻黄州的苏轼十分落寞,只得在拜佛读经中求得些许安慰。但堂堂苏轼岂是如此的脆弱?在内心如水的宽容与如火的旷达冲刷下,充满活力的苏轼又苏醒了。这时朋友又为他在城东求得一块荒地。从此,诗人苏轼就变成了农民苏东坡,而这块荒地,就被称为“东坡”。
在农夫苏东坡的身上,我们依然能看到诗人苏轼的影子。他日复一日地开垦“东坡”,终于可以种庄稼了,这不正是勤劳吗?他的房屋建造时大雪纷飞,可他却在墙壁上画满雪景,这不正是旷达吗?他仍写诗,并且写的是农事田园,这不正是诗人的才华和随遇而安吗?在他如水的勤劳和如火的乐观支持下,他一扫初到的落寞,在“荒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并且与当地老农结交,了解民情,为民办事。
这就是苏东坡,即使自己挣扎在困苦里,仍然向一切困苦的人伸出他热切的援手。
苏轼的性情也让我联想到我的生活。我的小学毕业考试中错了一道本会做的数学应用题,这使我忧郁了很长一段时间,正如初到黄州的苏轼。升入中学后,另一个天地又使我充满了探索的活力,正如得到“东坡”的苏轼。我也努力耕耘着我的“东坡”,最终也取得了进步,正如发现东坡之乐的苏轼。
苏轼,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旷达,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苏子瞻,如水,亦如火。苏东坡始终是人民的苏东坡。

《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啥意思文案:

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中最有滋味的意境。
——题记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慢慢。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写的是苏轼在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朋友到郊外游玩,因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野菜,而赞叹道:“人生有味是清欢!”那作者和苏轼所说的“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对我来说在初读这本书时它只是一个既陌生又觉得优雅的字眼。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就如苏轼在他的词中说的那样,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和好友静静地酌一盏小酒,品一盘野菜,这种平凡而又快乐的感觉,使生活更有滋味的事情,就叫清欢。
清欢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求心灵的品味。清欢,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自我放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悲痛心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烛灯光”的无奈感叹。而这清欢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你觉得乡间野菜胜过了山珍海味,在路边看到的不知名的花朵胜过了争奇斗艳的名花,看一本书胜过了捧着手机玩游戏,或者品一杯茶胜过另外喝一听可乐时,你就体会到了清欢。
但在现在的时代,是很难寻到清欢的。眼要清欢,看不见青山绿水;鼻要清欢,吸不到新鲜空气;舌要清欢,尝不到清淡菜肴。如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就是守住自己的小天地,不断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时,原本那种清淡的欢愉就能日渐消失了。
说了这么多有关于清欢,也足以说明我对林清玄的敬佩了。他的这本书简约明快,意境清明,作者喜欢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描写最深刻的情感,在平淡无奇的小事中蕴藏深理。读这本书,能然我感受到蓝天白云、日月星辰、芳草田野,能让人消除浮躁和烦杂,能让人收获内心中最初的宁静和平和。这无疑是静心之法宝,克躁之利器啊。

《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啥意思文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认识了苏东坡,但确切地说,是在看完《苏东坡词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苏轼的一生是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诗作书画一样值得我们后人细细体味。无论是作为大宋的臣子,还是举世闻名的才子,他都当之无愧地在华夏大地群英中占据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
与李白、雪莱、拜伦的豪迈浪漫不同,也不似杜甫虔诚而敦厚,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是宦海沉浮的辛酸。他一生为官,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居官清廉,有经纬之才却陷入朝廷党争之中,无论是新党执政还是旧党得势,东坡都能不畏权贵,敢于直言,针砭时弊,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几经迁谪,久经沉浮。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迎合,不阿谀,保持一颗豁达乐观的心。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希望和浩然之气。在生活遭遇中显示其形态,正像他在一处碑文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词传》这本书,我前后共读了两个月,每每沉浸其中,我好像长了一双翅膀,飞翔在东坡周围,注视着他,与他同乐同悲。但我心中,却始终无法描摹出他清晰的容貌,只有一个巍峨光辉的影像,在我视线的下方游走。正如作者所言,在读《苏东坡词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灵魂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和灵魂,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呈现,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的名字是一个标签,象征着乐观豁达,象征着百折不挠。
“一颗沙里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啥意思文案:

吾可上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元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好人。
只需静静地回想一下中国文化,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理想文人的形象。他左手诗词,右手书画,潇洒从容的漫步在文化长廊里,信手拈来的诗词都是后人津津乐谈的谈资,他就是苏东坡。
潇洒,这是我拜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后最强烈的感受。苏东坡的一生将这两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无可复加。
苏东坡的潇洒首先表现在思想的率性中。无疑他是一位巨儒,又时常与和尚们谈经论佛,也曾潜心于瑜伽与炼丹,可以说从没有哪一种思想派别在他身上达到统治地位。他用儒家的生活哲学处世,又从佛学中体会到生命只剩一种表象,进而追求灵魂的永恒,同时还用道家的信念将生命简化。苏东坡游刃有余各家思想学派,是一种思想上的“逍遥游”,令人倾慕。这种心态使他可以随时达到忘我的境界:在猎场上,他“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在赤壁他凭吊千年前周郎的“雄姿英发”;他一方面与歌妓共览夕阳,“斜照江天一抹红。”;另一方面,又痴情的怀念亡妻而“唯有泪千行”。
他又不似那一些搔首弄姿的小文人,花开花谢,总能惹得他们潸然泪下。但他又确实怀着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新修水利,赈济灾民,造福一方。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而他们只不过是他的躯壳,那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的自由思想,才是苏东坡倾注其中的情感。这才是千百年来将人们深深感动,被人们真心崇拜的精神内核。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我想这也正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所在。苏东坡遭遇了失意文人无一幸免的贬谪,他在被贬之初就告诫自己人要“一蓑烟雨任平生,”,小人的诬陷,皇帝的误解,在他眼里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说是有慷慨而无悲歌,越是逆境反而越显豁达。相比之下,李白太狂妄,杜甫太沉郁,温庭筠太轻佻,李煜太凄冽,而苏轼的乐观与忧郁却相得益彰,表现出一种历尽悲欢,洗尽铅华后的从容。体验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苏轼,迎来了凤凰涅槃般的脱胎换骨。我相信他也经历过精神上的痛苦挣扎,但是作为一位,融儒道佛于一身的思想家,苏东坡经过深刻的自省,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浴火重生带来的是人生道路上更加洒脱自信的步伐。
一个可以挥洒真我性情,一个可以在世人面前谈笑风生的人,在他身上可以找出这两种品质:天真与单纯。从苏东坡先后与王安石及司马光反集团反目来看,他竟然简单的把政治斗争套用到“有是非之辩,无名利之争的理想境界中去,可见其天真到了何种地步。他就像在进行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为了理想,为了清新的空气,为了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中保留些许单纯而战,同荆轲一般挥着单刀,刺向整个王朝。
人生给每个文人的似乎都是一场盛大的疼痛,元丰三年,乌台诗案,他经历了人生黑暗,于生死间来去几番,仕途终不得圆满。子瞻仕情渐疏,于坡地开垦,补贴家用。东坡之号,自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官场失意,政治低迷,他淡吟永间,深刻的忧伤日渐明媚,他懂得生死离别于山水之间,愁苦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如此豁然心境,使苏轼熠熠生辉。
这时的苏轼不仅在仕途失意,家庭上也十分凄苦。他的妻子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年方六岁。不久家父也走了。苏轼一下失去两位亲人,一位是生活文学上的伴侣。一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这对苏轼的打击无疑是十分沉痛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多么凄苦的文字。一向抱着乐天派的他,对于离别也是这么心如刀绞。悲伤的情感从笔尖泄下,造就了今天的名句。
从林语堂先生的笔下,在苏东坡身上,潇洒被诠释成一种释然的心态,一种趋近完美的生活方式,一种没有圆滑的成熟,一种充满智慧的率性,一种与自然缔结的盟约,一种用天性写就的浪漫!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苏东坡词传——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