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卷及答案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卷及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卷及答案文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卷及答案文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记者思维:不是一般性的思维,而是记者作为一个特别职业所要具有的特别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培育逆向思维的方法有“换质法”逆向思维、换位逆向思维法、对立面归纳法。所谓的“发散思维”,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所谓的统摄思维就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通俗的方法也就是从品位不高的矿石中,经过选矿、冶炼,最后提取纯矿的方法。培养统摄思维的方法。
2.记者修养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政治修养构成: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政治远见、政治纪律。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是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博”第一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层次:基础知识。第三层次:自然科学知识,第四层次:新闻业务知识。第五层次:外语知识。“专”就是你要从事哪方面的报道,你就要在哪方面特别专深。专业修养(能力修养)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出色的社会交往能力、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心理修养要求记者不仅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记者既要用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又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能冷若冰霜;要有坚强的意志又不能刚愎自用,盛气凌人。记者的修养是搞好新闻工作的根本,对新闻报道业务起着统率作用。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它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包含的五要素重要性:指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并和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显著性: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人和事知名度或显要度高。时鲜性。接近性:包括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心理位置上的接近。趣味性:包括反常、冲突、竞争、对比、人情味、幽默性、情节性等。
4新闻敏感称“新闻鼻”。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它包括政治敏感、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甚至可以说,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4、新闻采访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并重的职业活动。
6新闻报道思想或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法、政策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的,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怎样选择主题: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8新闻策划即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断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以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串成一体的活动过程。
9新闻政策所谓的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报导的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新闻政策中外都有,只不过形式、内容有所不同罢了。新闻政策的重要内容若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我国自1949年以来,至今没有制定新闻法,也缺乏完整的新闻政策条文,但是,有关的新闻政策规定、原则等还是很多的。
10新闻观察就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官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的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新闻观察既是强化视觉功能。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11新闻现场
12新闻本质
13记者职责A基本职责:·采集新闻信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新闻敏感和第六感觉·解释新闻事件B社会职责:·做人民或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做“真理”和“真相”的诚实“护法者”·做申张社会正义的“镇舱石”·做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守望者”。文化语境决定记者的责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大。
14逆向思维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培育逆向思维的方法:(1)“换质法”逆向思维。(2)换位逆向思维法。(3)对立面归纳法。15发散思维所谓的“发散思维”,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2)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3)克服“功能性固执”(4)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5)要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思维的触角四处延伸
16统摄思维所谓的统摄思维就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通俗的方法也就是从品位不高的矿石中,经过选矿、冶炼,最后提取纯矿的方法。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就是处理新闻材料的能力,怎么从一大堆庞杂纷扰的材料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统”(1)从具有“乌合之众”特点的材料里,提纯出有价值的“信息”(2)以一代十,高度凝聚“摄”的两种方法(1)“异中观同”法。(2)“同中观异”法
17记者知识修养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是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博”的含义。·第一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层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学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第三层次: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六大类,另外还有技术科学,如农学、医学以及门类众多的工程技术等·第四层次:新闻业务知识。这在后面将专门论述。·第五层次:外语知识。“专”的含义“就是你要从事哪方面的报道,你就要在哪方面特别专深。
18记者专业修养
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一个记者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力。
生动的表达能力:这一点可以说是作记者最为基本的能力。
健全的思维能力:
出色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一能力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尤其重要
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如果你没有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没有掌握各种新技术设备的能力,你根本没有能力作记者了。
19记者政治敏感所谓的政治敏感即当一个或几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马上站在党性愿则上将它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既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意义。
20新闻显著性所谓显著性就是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要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这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非一般人和一般事情可比。西方流行这样一个“数学新闻公式”: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21新闻趣味性是指新闻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西方新闻学一般把趣味性作为新闻的基础和试金石。在他们看来,衡量新闻价值的真正要素,就是趣味性。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报纸所办的专、副刊应该让读者读起来感到有兴味,能引起会心的微笑或愉快的情绪,并从中获得教益。有时为了追求刺激性、趣味性,不惜让低级、黄色的新闻充斥电视荧屏和报纸版面。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娱乐化、趣味化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主要目标。
22记者自律自律就是职业伦理的自觉记者自律规则: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消息;对国家民族利益负责·坚持真理、真相;不接受贿赂、不谋私利等。记者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应该避免新闻寻租的现象。
23记者他律自律就是职业伦理的自觉,然而利益的不断侵袭,道德的自我约束,很多时候都是脆弱不堪的,因此他律的必要就特别凸现出来。所谓他律就是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对新闻从业人员和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相对于新闻伦理为核心的新闻自律而言,它以新闻法制为核心。要学会保护好自己。·A:记者在新闻采写中最先碰到的法律约束是有关国家利益、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问题·B:记者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问题·C:记者收受贿赂过当
二简述题
1、新闻采访要做哪些准备?
平时准备
(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准备(4)、知识准备
2、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距。
(3)、拟定采访的计划和调查提纲。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2、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是什么?
重要性:记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然而采访对象的性格等心理反应由各不相同。面对着心理反应不一样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复杂的采访局面,记者又要限时限刻、有质有量地完成采访任务,除了掌握熟练的采访方法和技巧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外,访问前和访问中还必须创造各种良好的访问条件,否则,访问效益实难兑现。
内容:⑴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⑵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⑶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⑷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⑸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⑹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⑺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3、新闻采访要注意哪些提问的技能?
1、看对象提问要看对象,采访外国人,你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国家形象,更要注意对方的国家形象、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注意遵守国家关于涉外采访的纪律。采访国人,要注意年龄差异、职业身份、知识背景、文化习俗等等差异。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对方不至于一开始为难题卡助,同时也有利于和采访对象一起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3、抓住要害,突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记者采访面对一个新闻事件,需要快速找到核心问题,然后找到新闻核心人物进行采访。
4、提问要具体
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一个特点,才能在写作时进行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报道,才能感染人。
提问要具体,要细节。具体的细节是最能感染人的。
5、提问的方式⑴提问宜简洁⑵提问宜具体⑶提问宜简洁⑷提问宜深刻⑸提问宜自然
⑹提问宜节制
4、简述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1)可以使记者有直接的感受
“百闻不如一见”,只有通过记者的眼睛,才能琢磨出人物和事件的准确含义、具体作用,才有现场感并收集到有关环境气氛和人物性格、神情等方面的细节。而细节,正是使报道具有真情实感的重要要素。
(2)观察是记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也是识别和检验见解材料,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3)可以使记者直接得到采访线索和深入挖掘的线索。
(4)可以为新闻写作作多方面的准备,为新闻写作的构思提供条件。
(5)在特殊的情况下,观察会成为唯一的采访手段。
5为什么说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要有倾听的耐力?
对于记者来说,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是集中智慧的一种途径。善于倾听,才能捕捉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与目的,而不致产生“各取所需”的错误。这一点对记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对象如果拙于表达,记者要在耐心倾听的同时帮他理出头绪;采访对象如果是老奸巨滑,弦外有音,记者要能在倾听中敏锐觉察,及时应对。最为糟糕的是记者还没有听清对方的谈话内容和意图,就按照早已准备好的框架频频发问,使对方失去诉说、辩白的机会,这是那些“主题先行”新闻和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6、深入采访如何抓特点、抓本质?
抓特点:一是看准形式抓特点。二是通过比较抓特点——其一,通过纵断面比较,也即顺序比较法;其二,通过横断面比较,也即对照比较法。三是选择角度抓特点——即把大的、总的报道思想及题材,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侧面、切入口,然后深入挖掘,以小见大,通过具体、新鲜的事实表现主题。选择角度是要抓住三个字:比,小,异。
抓本质:一是对问题要想的宽一点、远一点。即记者采访调查的面要宽广一点,思考问题要深远一点。
二是对问题要钻的透一点、深一点。即记者对问题要钻研的透彻、深刻些,要在所收集的大量新闻素材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地多次反复,直到把问题的本质挖掘出来。
7、怎样提炼新闻主题?
所谓提炼好主题就是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择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深化主题。
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
第一:对全局的清晰度。应当说对全局了解得越清晰,主体提炼起来就越顺手,因而也就越深刻。
第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记者在掌握了大量材料以后,必须对其进行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好坏,是主题提炼好坏的关键。
深化、提炼主题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不要强化硬化。提炼、深化主题必须紧密结合形势,要符合党的方针路线,但又要符合事物的原貌。
第二,不要分散空泛。主题一定要集中具体,不可分散
第三,不要雷同浅薄。主题要提炼得鲜明深刻,不能流于一般,更不可轻易雷同,否则,就容易显得浅薄。
8、为什么强调迅速整体采访笔记?
因为在采访中,虽然你已经作了记录,可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你的采访笔记可能漏掉了一些重要的细节,或者你的字迹过于潦草,根本已经无法辨认,如果你及时对你的采访记录进行清理,由于采访的过程刚刚过去,生动地记忆还会立即再现,这样,重要的细节遗漏就会得以还原,潦草的字迹也会在内容上重新得到确认。因此,记者应当自觉地在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迅速将所得材料其中包括笔记材料,也包括心得材料,或是修订,或是补记,然后一并编码、归类。
怎样整理笔记呢?总结中外记者的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通读笔记
(2)在初步整理笔记材料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
9、应当怎样正确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①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②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价值的根本作用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③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④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10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有哪些形式及注意事项?
形式:
(1)问答型对话A、直接切入法B、间接探问法C、倒金字塔法D、正金字塔法
(2)交谈性对话A、借题发挥法B、巧转话题法
(3)、说服性对话A、含蓄点拨法B、迂回包围法C、启发诱导法D、假设条件法
4)争辩性对话A、穷追不舍法B、直逼要害法C、先发制人
注意事项:⑴提问宜简洁⑵提问宜具体⑶提问宜简洁⑷提问宜深刻⑸提问宜自然
⑹提问宜节制
11新闻采访现场观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明确目的目的明确后,方可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指向一定的观察目标。
(2)选择时空
观察效果的好坏与时空条件的选择关系甚大。记者在观察一目标是,应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精心设置。观察点的选择应注意:第一,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第二,巧择适宜的角度,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3)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有些对象只需作鸟瞰式观察,有些对象则连细微末节也不能放过。这是因为新闻报道既要有概貌,又要有细
(4)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
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特征。这是新闻报道的要求,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不会千篇一律。
(5)在观察中联想。一是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二是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三是纵横交错的联想。
(6)多请教在现场观察中,记者应该主动请教采访单位的行家或者是熟悉情况的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请行家陪同观察。
12怎样认识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1.所谓新闻主题是贯穿一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2新闻采访的目的受新闻主题制约并服务于新闻主题。
指导思想要符合实际,指导思想正确,采访就顺利,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3新闻主题指导新闻素材的获取
新闻主题可使采访实践目标明确,避免盲目采集
4.一次成功的采访,一篇质量高、价值大、思想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无一不同新闻主题选择、主题提炼息息相关,正如古人所说:“文章成败在立意”。
5.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的,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6.一般说来,选题和提炼主题,在采访前的策划阶段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要细化这个主题,必须在实地采访中才能进行。如果在采访实践中,发现了更值得报道的主题,那么你还可以改弦更张。也有的情况,是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13新闻政策与新闻法则的关系?
新闻政策既是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的某些重要内容,若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在没有新闻法的情况下,执政党和政府制订的新闻政策,在相当程度上起新闻法的作用;在新闻法已经制定,但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根据形势需要制定的新闻政策,对新闻法起补充作用。新闻政策受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制约。
14新闻采访有哪些特性?
⑴目的的差异性⑵时间的限制性⑶项目的突发性⑷需要的广泛性⑸知识的全面性⑹活动的艰辛性
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
4、新闻采访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并重的职业活动。
15新闻采访有哪些方式?
1、从形式上看主要有10种
(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10)网络采访
2、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有6种。
(1)常驻采访(2)突击采访(3)交叉采访(4)巡回采访(5)隐性采访(6)易地采访
16记者政治修养的构成?
政治立场:即在新闻宣传中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具体表现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观点: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
·政治鉴别力: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
·政治敏感性:表现在政治上要有见微知著的眼光,善于辨别政治风向,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敏锐察觉到它。(如8·9动乱)
·政治远见:即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政治纪律:表现在自觉按照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办事。
17从形式上看新闻采访有哪些方式?
(1)个别访问:就是一对一的访问,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访问。
(2)开座谈会:也叫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新闻专题,邀请有关人员进行座谈。
(3)现场观察:上述两种情况是用耳朵采访,这种情况是眼睛观察,在新闻采访中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最常用的方法。许多专家指出:新闻报道就是“用脚跑,用眼写”。
(4)参加会议:很多记者往往讨厌会议新闻,其实会议往往是信息的集散地和发布场,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会议的确是一个新闻的宝藏。
(5)蹲点:这种形式适合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新闻题材,如解释性报道、调查报告、人物通讯、工作通讯、报告文学等。还有一些跨时较长的记录片。
(6)查阅资料:一般包括群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这些材料里包含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新闻线索等。
(7)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饿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在西方新闻界,日报常改写晚报的新闻,晚报也没有少改日报的新闻,报纸和广播、电视之间也常常“借光”。如我所在的电视台,就有其他媒体的记者经常利用各种关系“窃取”新闻稿件,报社记者看电视“窃取”,电视台和广播的记者直接从报纸上“抄袭”,这已经是业界的公开秘密。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卷及答案文案: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
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
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
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
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
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
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
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11、新闻背景
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12、消息头
消息头,又叫做“电头”,是消息体裁的外在标志。指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加括号或显著字体标出,置于稿件开头。
13、导语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14、新闻(消息)主体
新闻主体是消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或称为主干,正文。
15、新闻(消息)结尾
消息的结尾,就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已经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交代清,写作者从新闻事实的整体和阐明主题的需要做一个“结”的工作,即从全盘考虑做出进一步的总结、概括、说明或补充。它有时作为消息的最后一段,有时是消息的最后一两句话。
二、填空
1、新闻记者要加强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维修养等三大修养。
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
六个作风:(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
2、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有体制性失实、经济性失实、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3、新闻的基本要素(5个W+1个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4、用事实说话的四种方法:选择典型事实说话、通过再现场景说话、运用背景材料说话、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5、新闻写作基本要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6、新闻角度常见的种类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工作角度和生活角度、表扬角度和批评角度、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内角度与对外角度、可读性角度和可用性角度(即宽幅传播和窄幅传播角度).
7、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报道角度、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8、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有:以旧见新找角度、以小见大找角度、虚中觅实找角度、逆向思维找角度、发散思维找角度、统摄思维找角度、全局高度找角度。(七种)
9、在新闻写作中,使用白描语言的方法有:多用动词,用准动词、多用子概念、多用大白话。
10、导语的四大基本类型分别是: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式导语。
11、导语的修辞技巧有设问、拟人、借用、对比、直呼、排比、惊警。
12、新闻(消息)主体的结构方式有:倒金字塔结构、纵向结构、_横向结构、点面结构。
13、新闻(消息)巧妙的结尾方式有:材料典型,意味隽永、首尾关照,巧妙呼应、稍加议论,画龙点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14、新闻(消息)背景包括:衬托对比性背景、注释说明性背景、分析解释性背景三种类型。
15、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对比?显现、量化?集中、以点带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16、非事件性消息一般包括:预测性消息、分析性消息、综合性消息、解释性消息、评述性消息、服务性消息。
17、预测性消息写作应注意:及早预测、他人预测、权威预测、深度预测、审慎发稿。
18、描写性消息写作的要求是:简笔描写、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描中带叙,叙描结合。
19、描写性消息一般包括:新闻素描、现场短新闻、视觉新闻、情景新闻、散文式新闻。
20、分析性消息一般包括:新闻分析、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背景新闻。
三、分析新闻(消息)的能力
1、识别消息类型(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解释性消息、新闻述评)
2、识别导语(一般是消息的开头部分,首句或首段)
导语类型(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式导语)
3、识别主体(消息导语后的部分,主干、正文)
主体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点面结构)
4、识别结尾(消息的末尾部分,最后一段或一句)
5、识别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识别背景在消息中穿插方式(插入导语、导语之后接背景段、分散插入主体中)
识别背景类型:衬托对比性背景、注释说明性背景、分析解释性背景
识别背景任务与作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揭示新闻主题。
6、识别新闻的文风和真实性
7、识别新闻的信源和可信度
四、简答
1、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答:为避免报道失实要注意: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2、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
答:(加上“用事实说话”的解释)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因为: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2)事实胜于雄辩
(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用事实说话方法多样:一、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
[典型事实的特点:(1)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2)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再现现场”,就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
三、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怎样运用背景材料说话?(1)善于联想;(2)善于对比;(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的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有现场感,权威性,真实性]
3、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时效性?
答:在新闻写作中要认识到,新闻报道是时间性极强的文字作品,在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就应注意保持新闻的新鲜、快速、简短。
一、新鲜
(1)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2)把报道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内容提炼出来。即保持“导语”的新鲜度。
(3)寻找新闻的最近点,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
(1)集中精力,投入写作;
(2)打腹稿,酝酿起草稿件;
(3)熟练掌握写作要领;
(4)准备好素材,随时根据需要拼接组装。
(5)培养口述新闻的能力,提高写作速度。
三、简短
(1)坚持一事一报;
(2)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多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4、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答、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第一,要具体。1、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2、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第二、要生动。1、越是写得“具体”就越“生动”;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让稿件“活”起来;3、新闻报道的结构与生动也有很大关系。
第三,要通俗。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即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5、如何加强报道的针对性?
答:要加强报道的针对性:
第一,加大信息量。1、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2、学会抓特点;3、学会使用新闻背景;4、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第二,加大知识含量。1、讲究科学性,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2、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质量上的增加,在报道选材、角度上更深入一步。
第三、挖掘思想深度。1、分析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2、挖掘新闻事实发生的轨迹;3、预示新闻事实发展的趋向。
6、如何选择最佳新闻角度?
答: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其中,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有:一、以旧见新找角度;二、以小见大找角度;三、虚中觅实找角度;四、逆向思维找角度;五、发散思维找角度;六、统摄思维找角度;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7、新闻语言有哪些特征如何体现?
答: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具体特色)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如何体现?
第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用于陈述人物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
第二、多用字概念。(需要以具体的概念支撑,子概念的点是具体、丰富而形象)
第三、多用大白话。(指群众性语言,生动,传神,出彩)
8、消息体裁的特点?
答: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
裁的本质特点。
二、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尽可能减少主观色彩。
三、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即“倒金字塔结构”。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突出特点。
四、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消息头”。
9、消息体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消息体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消息适应范围广泛,多用消息,可以增强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第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第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第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10、导语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答: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其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
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二、将最具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四、力求优美生动。
11、消息主体的任务?
答:第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1、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2、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第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1、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2、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第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第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1、运用“色彩”;2、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12、报道事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交待不清楚有以下情况:
(一)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
(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二、勿做表面文章
三、见事见人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13、怎么样写好动态消息?
答:(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讲述,增强可信度.
(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新闻写作知识练习题2及答案
一、填空
1、狭义的新闻指_____,广义的新闻包括_____、_____、_____。
2、没有_____就没有新闻,_____是新闻的生命。
3、_____是写新闻的大忌。
4、新闻写作的原则是_____,新闻写作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闻的快应以_______________为前提。
6、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_____、二_____。
7、新闻的思想性是指_______________。
8、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_____。
10、新闻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新闻的要素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从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13、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_____、_____、_____等三个不同部分。
14、新闻的主题应从_____中来。
15、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16、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__________的好办法。
17、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__________。
18、新闻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动态新闻及其它新闻以_____为主,通讯重于_____、_____,述评新闻兼有_____两种作用。
20、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21、新闻通常有_____、_____、_____等三种结构形式。
22、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_____。
25、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新闻导语的“导”字有_____、_____、_____三个涵义。
27、新闻正文是_____,对__________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28、简明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消息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0、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31、通讯写作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综合新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
34、通讯与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35、一般通讯和特写都应讲究时效性、_____,写作上可_______________。
36、通讯的主题是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_____。
37、通讯主题的提练要求做到_____、鲜明、集中、深刻。
38、通讯主题要求深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9、通讯结构总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0、通讯写作要求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来体现主题的。
41、通讯设置“悬念”要求真实,而且应__________。
42、通讯特定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特点。
43、通讯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
44、通讯按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消息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2、事实真实
3、言之无物
4、用事实说话真短快活强
5、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
6、及时适时
7、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8、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9、陆定一
10、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1、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2、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3、导语、正文、结尾
14、新闻事实挖掘
15、一条新闻一个主题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16、新闻主题
17、错开角度
18、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19、叙述叙述、描写新闻和评论
20、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
21、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
22、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23、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24、导语
25、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26、开始启发引导
27、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新闻事实
28、简明新闻
29、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
30、横断面综合报道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1、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
32、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
33、现实性和时效性
34、反映的真实性不同
35、真实性采用多种表达形式
36、中心思想
37、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38、挖掘出事实的意义
39、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40、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描绘生动的形象
41、为表现主题服务
42、材料集中报道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卷及答案文案:

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理论部分
填空:
1、广播采访的个性特点:迅捷、快速、时效第一,采访报道同步化,采访报道并重
2、电视报道的综合表现:画面、声音、文字相结合
3、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成立于1835年10月25日
4、采访的步骤:确定采访目的,研究背景资料,请求采访约见,拟定初步计划,会见采访对象及打开局面,开始正式采访,建立和睦的关系,适时提出一定比例的尖锐问题,恢复和睦的关系,结束访问。
5、电视新闻的价值要素归纳为:影响,兴趣,信息,可视性。
6、新闻采访的特性:是新闻传播的基础、以大众传媒为目的、以平等沟通为手段
7、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访问、观察、体验、研究材料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包括那几个方面的接近:新闻能否产生影响、引起兴趣同受众接近程度有直接关系,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时间因素。
9、广播电视的采访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有三种形式:定向选择,阶段选择,随机选择
10、记者同访问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可强迫采访,可行的对策是:不要怕碰软硬钉子:要锲而不舍耐心主动;要因势利导讲究策略。
11、研究背景资料的作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
名词解释:
1、调查采访
严格意义上的调查采访特指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的采访。被喻为“侦探式”。调查采访是伴随着调查性报道而应运而生的。调查访问的目的在于披露被隐藏起来的情况,能够得到公众的称道,提高传播媒介的声誉。调查采访适用于复杂事件或处于发展阶段争议较大的事件。一般说,调查采访的结果往往能对政府修改侦测提供依据,对一些颠倒的事实予以纠正,对模糊不清的复杂情况理出头绪。
2、新闻线索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者信号,也就是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新闻。新闻线索具有概况、不可靠、需要进一步去辨明的特点。来源:1、党和政府的通知新闻。2、各个直属部门和下级部门的请帖新闻。3、新闻热线的热线新闻。4、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新闻线索的正确处理:1、运用常识和经验,初步鉴别新闻线索。2、整理和合理配置新闻线索。3、讲究事宜,不要大材小用。
3、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得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4、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5、同步采访
严格意义的同步采访是指记者始终置身一新闻事件的现场,摄像机与记者的采访视线同步,报道以记者在现场出面采访为主线。同步采访在时空上同事态的发展相一致,但不一定在报道传播环节上也达到同步化。需要记者具有敲墙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五级提问法
寒暄类、导入类、基础类、核心类、独家类
7、错问:以误求正法。即故意以明知是错误的问题来考察、试探、激发被采访对象,以求的真实的材料
8、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9、个性采访
注意人情味,力求揭示人物的特征
简答题:
1、即席采访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直截了当将问题一次提出。其二:一次最多提问两到三个问题。其三,借助别人提问充实自己的报道。其四: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2、采访的基本准则
其一:采访之前就表明自己的记者身份
其二:说明采访目的
其三:向那些不习惯被采访的对象说明,采访的信息将会在报道中使用
其四:告诉信息源采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其五:采访时间越短越好
其六:提问不要超出消息源能够回答的范围
其七:要求消息源解释模糊的或复杂的回答
其八:对于受众有权知道的信息,坚持要求消息源予以回答
其九:避免与消息源争论
其十:如果接受消息源提出的匿名等条件,应恪守这些请求
3、怎样打开访问的局面
其一:善始善终取得信任。其二:寻找沟通双方感情的触发点。其三:学会同各种人打交道。其四:练就坚韧不拔的闯劲。
4、采访的临时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其一:确立对任务完成的意识,动机和目的。其二:汇集采访对象的有关情况、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其三:制定采访计划,拟出调查纲目。
5、隐性采访应该注意的问题
隐性采访,就是新闻记者不暴露身份,不讲明目的的采访方法,这是同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
我国记者在进行隐蔽采访时,不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他们的活动是受到一定制约的,受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制约,是适可而止、恰如其分的。不能任意冒充什么人混进上层社会的重要场合猎取新闻,不能完全照搬侦探的各种方法去获取内幕情况,不能招摇撞骗、敲诈勒索、为所欲为。任何时候,不能忘记人民记者的原则和操守。
其一: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有时甚至要深入到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之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其二:对一些有争议的敏感问题或时间进行暗访时,如果条件许可,记者可以进行笔试或用隐蔽的微型录音机进行记录,以防止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
其三:隐形采访不暴露身份,没有热情接待,没有前呼后拥,全靠记者采取单兵作战的战术,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因此记者要有吃苦精神。
其四:最好把隐性采访和结合起来,争取得到被采访对象的支持。
6、电视专访的形式有哪些
其一:用画面加解说进行提要式引入,然后进行一对一采访问答。其二:画外音提问,将画面让给采访对象,扩大形象画面信息量。其三:多地点活动式。其四:面对面直接交流式。其五:面对屏幕式。其六:电话访问式
论述题
1、记者的角色制约
其一:法律上,记者职业道德法加强审查制度,控制记者证的发放
其二:行政上,记者的单位要有相关规定限制记者权利
其三:道德上,自身提供修养,不能透露别人的隐私
其四:社会上,提升全社会的媒介素养
2、结合实际分析受众接受信息传播的心理特征
通常有:认知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攻击心理
依据受众的这些心理特征,新闻媒体满足了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新闻媒体包含的内容多样,庞杂,能满足受不同种类的好奇心,因而受到受众的喜爱。好奇心是受众接受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其二:满足受众的窥私欲:每个人都只会把自己光明的一面呈现在别人面前,但是每个人有都很渴望看到别人秘密的一面,这就是一种窥私欲,如今的新闻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就做到了这一点
其三:满足受众的对比心理:一般受众在认识某种事物时都喜欢对比,这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受众在比较之中最容易产生的两种感情就是嫉妒心和同情心,这其中又以同情心为受众所欢迎,为满足受众的这种心态,新闻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就会带上同情弱者的基调
其四:最大的满足受众的得益心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是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及其信息,现在的新闻媒体就抓住了受众的这一心理,带给受众一定的信息性,这种信息就是指要尽量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
其五: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游戏成为每个人纾解压力的方式,受众的娱乐心理形成了新闻媒体提供的一些有趣的惹人发笑的新闻就成为一般人获得娱乐的最佳选择。
分析题
采访提纲(设计)
采访目的、采访要求、采访步骤、采访方法、采访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卷及答案文案:

新闻写作要点(精品分享)
新闻写作要点(精品分享)第一节消息头——标明发布单位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消息头,也称“电头”。
记者在发表新闻稿件时,在新闻正文之前以特定方式注明供稿源、发稿的时间、地点。
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类:
(1)“讯”,是指记者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给本新闻单位传递的新闻报道。
(2)“电”,是指记者通过各种电讯手段(如电报、电传、传真、电话、互联网等)向新闻单位传递的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有:
(1)表明消息来源,以利受众判断;
(2)标明独家新闻,提示版权所有;
(3)表明消息与其他文体的区别,澄清评价标准。
⑷消息头可以提高媒体、记者的责任感。
?第二节什么是导语
一、导语的定义
导语(lead)是新闻的开头部分,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发表精辟议论,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他们进一步阅读全篇。
新闻报道的导语必须符合两个要求:
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
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二、导语的作用
导语的作用主要有三条:
第一,揭示新闻的精华
第二,吸引受众
第三,增强气氛,为全篇定基调
三、导语的产生和发展
(一)第一代导语
第一代导语:也称“全型导语”,是“六要素”俱全的导语,即是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及结果等这些为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事件中的各要素,一概写入新闻的第一段,详情则放到后面各段补充叙述。
长处: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上都能了解。
缺点: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不那么深刻。
美国新闻界称第一代导语为“晾衣绳式导语”,不分轻重主次,给人以零乱感、沉重感。
(二)第二代导语
第二代导语:根据每则新闻的特点,从新闻要素中挑选一两个最重要、最有感染力的要素,突出地写人导语之中,以突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而将其余的要素放到后面的段落中加以叙述。这种以最少的“w”突出新闻事实中的“部分要素”,表达新闻精华的导语,便是第二代导语,也称“部分要素”导语。
第二代导语的特点是:简短、清晰。
优点是更加简明、醒目,而且避免了导语与主体之间解释与被解释的单一模式,以及由此造成的内容上的前后重复。
(三)第三代导语
第三代导语被称为自由式导语(也有人称为丰富型导语),这种导语的特点是在保持新闻报道特色的前提下,更多地运用一些文学笔法,写法上不拘一格,追求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语言,灵活的表现手法,强调导语的自由和吸引力,导语写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第一、第二代与语都强调“先声夺人”、“一锤定音”,比较“硬”,第三代导语虽然仍强调重要的事情要写在前面,但并不一定开门见山,手法上“软”一些,更有文采些。
?对于时效性要求比较强的硬新闻,适宜于用第一、二代导语
?对于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软新闻,适合用第三代导语。
第三节导语的类型
(一)按表现形式分
1.直接性导语,也称硬导语。
主张将新闻核心以直陈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用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在新闻的开头部分,以便快速传递信息。
特征:直接陈述新闻事件、直接交代时间要素。
直接性导语,可以是一件明确的事件的概述,可以两件事合并叙述,也可以是综合性概述。
2.延缓性导语,也作“间接导语”、软导语。
延缓式导语是不直接概括主要新闻事实,而是先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一种气氛,间接、迂回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和新闻要旨,既而体现新闻主题的导语。
主要特征: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延缓”交代新闻事件;时间要素比较含糊,或者干脆不交代时间。而把对事件的直接陈述(有时包括时间)延缓到主体部分中去。
延缓式导语多从新闻事实的某个场景、情节或片段写起,而后逐步地以时序安排自然转述到主体事实上。它可以突出与新闻事实有关的一件事、一句话、一句俗语等,有人称之为“把兴趣与高潮藏起来”的写法,吸引读者将消息全篇读完。
(二)以表达方式的分类
1.直叙型导语。也称概述式、摘要式。
采用叙述的方法,将新闻事实的最关键、最精华的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说出来。
特点是:择其精粹,高度浓缩。其生命力在于用最少的字数、最快的速度和最直接的方式,使读者获知新闻信息。
2.描写式导语。
描写型导语是一种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而达到形象化、生动性效果的导语样式。导语中的描写,主要是白描勾勒。
写作要求:描写要做到简短而不冗长,适当而不过分,具体而不空泛,通俗而不晦涩;要注意避免滥用细节、过分渲染、陈词滥调、用词老套等毛病。
3.议论式导语。
也可称为评论式导语。是指消息一开头就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重要作用,从而唤起读者对消息的重视和关注。
写作要求:在必要时再进行议论,且议论要准确公正,切中要害。
4.述评式导语
指的是在导语中既有对新闻事实全过程的叙述,又有对新闻事实意义的评论。
述评的方法可以是先议论再引出事实,也可以先引出事实再进行议论,也可以进行边议论边叙述。
5.悬念型导语。
在导语中提示或暗示新闻事件中最吸引人的内容,但不直说或不全部讲明,在读者脑子中悬个疑团,诱导读者读下去。
6.谈话式
也称第二人称式导语、“你”导语。这是一种在导语中直接称呼读者为“你”的写作技巧。这类导语缩短了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最使人感到亲切的导语。
7.引语式
也称引述式。即引用一两句新闻人物重要的讲话或精当的俗语、诗歌,借以概括地表达出新闻事实或揭示主题。
8.对比型导语。
用今与昔、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正与误、忠与奸、兴与衰、老与少、优与劣等两方面的事实情况,进行两相对比,以一者为主,另者为陪衬,形成强烈反差,鲜明地显现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
9.比喻型导语。
比喻就是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的某种联系,来强化事物的形象性和可感性,呼唤读者的感应心理与联想。
10.拟人型导语
把物当作有感情有生命的人来写,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形象,让它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第四节导语的写作要求
一、准确概括事实,突出新闻要点。
⑴发掘出“黄金点”。
⑵寻找精粹。
判断哪个元素是最重要的——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结果怎样。
根据报道重心去判断:行为主体是谁;发生了什么事;针对谁。然后决定信息的先后顺序。不同的判断不同的结果
二、抓住新闻兴奋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应该清楚稿件是为谁而写的,并了解受众想什么,然后才能决定导语写作的角度。
导语里永远用最简练的字句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
三、寻找新闻“最近点”
“最近点原理”是指导语必须即时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不间断地捕捉新闻的“最近点”。“最近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点”的认定,即导语中所涉及的时间要素应该是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点”,而不是从事件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时间段”;二是“最近”的认定,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一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点”。
四、善用“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又称新闻根据,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由于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必须找到这个事实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一个缘由,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新闻由头能增强新闻的时效性、生动性、可读性、真实性。
事件性新闻多为一人一事的报道,所要报道的事件总是和某种最新的变动相关连的,而这种变动的本身就是“新闻由头”。
非事件性新闻的发生、发展和结束都有比较长的过程和时间,报道时应该注意抓新闻由头。
(1)从变动中找新闻由头。
(2)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采访寻找一个人,并以此作为新闻由头。
(3)采取见闻的手法,抓住某一情景、某一活动或听到的某一变化为由头,也可用提问的方式作为由头。
五、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1.明确报道主旨,抓住事件要害。
2.用最短的句子
导语应尽量使用“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的句式。
3.段落要短
六、格式创新。
同一件事实,由于侧重的角度不同,导语也可以写成不同的样式。
七、力求优美生动
如何实现导语的优美生动?
1.注重细节和现场描写
2.准确使用动词。
3.使用现场的对话或直接引语。
4.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八、认真修改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