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有哪些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有哪些文案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有哪些文案:

中高考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
【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
【释义】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
【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
【释义】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
【释义】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5.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
【释义】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
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纠错】老李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实践当中,所以通常用“见多识广”来表达,而“博闻强识”则多指来自书本的知识,不适合用于此句中。
6.不负众望vs不孚众望
【释义】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不孚众望:指不被众人所信服,辜负了别人的期望。
【误用】我们公司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不孚众望,顺利拿下了这场价值几百万的“招标”。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公司不辜负期望中标,所以“不孚众望”显然应该改为“不负众望”才合乎文意。
7.惨绝人寰vs惨无人道
【释义】惨绝人寰:侧重指人世间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惨痛,语义较重,一般不用来形容人。
惨无人道:侧重没有人性,不讲道理,语义相对较轻,常用来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事情。
【误用】像日本侵略军那样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畜牲,早就该枪毙了。
【纠错】句中是说日本侵略军没有“人性”,用来形容人,不能用“惨绝人寰”,可以改用“惨无人道”。
8.陈词滥调vs老生常谈
【释义】陈词滥调:侧重指所谈内容又陈旧又空泛,不合时宜,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老生常谈:侧重指老话、旧话,但并不一定就没有现实的意义,通常表达中性的感情色彩。
【误用】强调德智体全方面发展,虽然是陈词滥调,但仍然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纠错】句中“陈词滥调”属于误用,“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是老话,但却是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应该用中性成语“老生常谈”。
9.趁火打劫vs浑水摸鱼
【释义】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别人有危难时捞取好处。亦作“乘火打劫”。
浑水摸鱼:指在浑浊的水里去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亦作“混水摸鱼”。
【误用】在那些天过小年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光顾着宁王府,并趁火打劫带走些什物。
【纠错】句中表达过小年的日子里宁王府并没有遭受危难,而是比较混乱,所以各色人等只能是趁着混乱带走些东西,因此在句中恰当的成语应该是“浑水摸鱼”。
10.蹉跎岁月vs峥嵘岁月
【释义】蹉跎岁月:也作“岁月蹉跎”,指白白地虚度了光阴,而并非时间飞快地度过的意思。
峥嵘岁月:“峥嵘”即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误用】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古老的北京城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纠错】句中的“岁月蹉跎”与“光阴似箭”相并列,显然把意思理解错了,可以改用“日月如梭”等成语。
11.灯火阑珊vs灯火辉煌
【释义】灯火阑珊:“阑珊”是指衰残、将尽。“灯火阑珊”用来形容灯火行将熄灭之状。
灯火辉煌:形容灯火的光辉十分灿烂夺目。
【误用】她为了即将出版的小说笔耕不辍,直到晚上走出家门也没有看一下这满天星斗、灯火阑珊的夜景。
【纠错】句中“阑珊”指的是“稀落”,因此与“满天星斗”相匹配的一定不会是“灯火阑珊”,而应该是“灯火辉煌”。
12.急公好义vs助人为乐
【释义】急公好义:热心于公益事业,侧重指为公众的利益付出。
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别人,侧重指为某个具体的人而付出。
【误用】他这个人助人为乐,常常给希望工程捐款,这次四川大地震,他又慷慨解囊为灾区捐了一万元。
【纠错】给希望工程捐款是为公众事业付出,并非为具体人而做,所以使用“急公好义”更好。
13.接踵摩肩vs摩顶放踵
【释义】接踵摩肩: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摩顶放踵:指从头到脚后跟都磨伤了,形容不怕劳苦,不顾惜身体。
【误用】往日有些冷清的朝阳公园,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热闹起来,游人摩顶放踵,分外拥挤。
【纠错】句中想表达人数众多之意,而并非不怕劳苦之意,因此应该将“摩顶放踵”改为“接踵摩肩”。
14.牢不可破vs颠扑不破
【释义】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比喻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误用】他在国际年会上提出的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论证得出的,可以称得上牢不可破。
【纠错】“牢不可破”不与理论搭配,而“颠扑不破”才正好表达句中的意思。
15.屡试不爽vs屡试不中
【释义】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每次都很奏效。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
屡试不中:指每次尝试都失败。
【误用】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纠错】句中显然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典型的误用。
16.面目全非vs面目一新
【释义】面目全非:指样子完全改变了,形容变化很大,与以前完全不同,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坏了。
面目一新:指改变了老样子,出现了新面貌,通常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好了。
【误用】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两张报纸,停刊了几年的《大公报》由李鸾、胡政之等接办重新复刊,面目全非,大家都接连称赞。
【纠错】句中“面目全非”的感情色彩显然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应该改为“面目一新”。
17.名不虚传vs名副其实
【释义】名不虚传:指流传开来的名声和实际的相符,侧重指确实很好,不是徒有虚名。
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和实际相符,不论好坏都可以,不一定带有“很好”的意思。
【误用】人学仪式当天校长就要求我们进入大学就要遵守大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相应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大学生。
【纠错】句中“名不虚传”显然并不一定是“好名声”,只是说大学生的名称要与实际相符合,所以应该-改为“名副其实”。
18.萍水相逢vs不期而遇
【释义】萍水相逢:像水里的浮萍一样,偶然遇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期而遇:没有经过相互约定就碰面,只用于熟识的人。
【误用】我和他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没想到这次在天安门广场上萍水相逢了。
【纠错】既然“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那么两个人就一定是彼此认识,因此不能用“萍水相逢”应该改为“不期而遇”。
19.七手八脚vs手忙脚乱
【释义】七手八脚:形容众人一起动手,忙乱不一致,侧重指因为许多人而杂乱,通常只做状语。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情慌张而没有条理,可以指许多人,也可以指一个人,通常做谓语。
【误用】这忽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浇得人们七手八脚,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赶紧往家跑,有的躲在屋檐下。
【纠错】句中需要的是一个相当于动词功能的成语,“七手八脚”通常做状语,而且意思并不是指因为人多才杂乱,而是指每一个人都很忙乱,所以应该换用“手忙脚乱”。
20.棋逢对手VS旗鼓相当
【释义】棋逢对手:也作“棋逢敌手”,指下棋碰到了相匹配的对手,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侧重在本领、能力等方面的相当,不跟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搭配。
旗鼓相当:指交战双方的兵力相当,比喻双方水平不相上下,侧重在力量、气势上的对等,可与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搭配。
【误用】赵家是这一带的名门望族,附近能和他家棋逢对手的找不出几个来。
【纠错】句中表达与赵家在财力、人力等势力上相当,而且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和他家”也不能与“棋逢对手”搭配,因此用“棋逢对手”不太妥当,应该改用“旗鼓相当”。
21.期期艾艾VS方兴未艾
【释义】期期艾艾:形容说话口吃,吐字重复。“期期”、“艾艾”都是说话重复的情态。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误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如今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期期艾艾地发展着。
【纠错】句中想表达社会各方面正在发展过程中,而并非“期期艾艾”表示的重复之意,因此应该将其换为“方兴未艾”。
22.气象万千VS瞬息万变
【释义】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很快而且很多。
【误用】他以前住在山区,那儿的天气变换得快,常常是前一刻晴空万里,后一刻倾盆大雨,真可谓气象万千。
【纠错】句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天气变化多而且快,不是形容其壮观或美丽,应该改为“瞬息万变”。
23.气急败坏VS义愤填膺
【释义】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义愤填膺:指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战士们听说土匪又杀害了几个乡亲,个个都气急败坏,纷纷表示一定要尽快攻陷土匪的老巢。
【纠错】句中用“气急败坏”来形容“战士们”,显然感情色彩搭配有误,应该改为“义愤填膺”等带积极感情色彩的成语。
24.千头万绪VS变化多端
【释义】千头万绪:也作“千端万绪”,形容事物繁杂,头绪很多。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误用】这出戏的情节曲折动人,真是千头万绪。
【纠错】句中前半句既然提到“情节曲折”,就是意在表达变化很多的意思,因此应该将“千头万绪”改为“千变万化”或者“变化多端”等词语。
25.巧夺天工VS鬼斧神工
【释义】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艺非常精湛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
鬼斧神工:也作“神工鬼斧”,形容技艺精妙、高超,几乎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
【误用】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眉,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纠错】句中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本来就是天然形成的“苍山”、“洱海”显然是不确切的,应该改为“鬼斧神工”一词。
26.巧舌如簧vs如簧之舌
【释义】巧舌如簧:指说话动听,舌头灵活得好像弹簧一样,是谓词性的结构,通常做谓语。
如簧之舌:指花言巧语,好象弹簧一样灵活的舌头,是名词性的结构,通常做主语或宾语。
【误用】一谈到擅长之处,他就鼓起他那巧舌如簧,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起来。
【纠错】句中需要的是名词性结构“灵活的舌头”,因此应该将“巧舌如簧”改为“如簧之舌”。
27.千夫所指vs众矢之的
【释义】千夫所指:侧重指触犯众怒,被众人所指责,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对象多指坏人坏事,语义较重。
众矢之的:侧重指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其对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语义较轻。
【误用】对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没想到却成为千夫所指了。
【纠错】“千夫所指”是一个强烈的消极色彩的成语,句中仅是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所以不宜用“千夫所指”来形容,应该换成语义较轻的“众矢之的”。
28.情不自禁vs不由自主
【释义】情不自禁:指感情或情绪异常激动,不能抑制,语义较重。
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形容感情激动的样子,语义较轻。
【误用】他的手情不自禁地动了一下。
【纠错】句中“情不自禁”属于误用。“情不自禁”只能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情感方面的影响,而该句中用来形容手,且表达是“下意识”的意思,因此应该用“不由自主”。
29.趋之若鹜vs争先恐后
【释义】趋之若鹜:像成群的野鸭子一样追逐着某一事物,比喻很多人争抢着去追求某种东西,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非常踊跃积极,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的热情空前高涨,都趋之若鹜地向发言人提各种问题。
【纠错】句中“趋之若鹜”比喻记者高涨的热情,显然感情色彩不符,褒贬失当,应该改用“争先恐后”一词。
30.耸人听闻vs骇人听闻
【释义】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件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指事情的严重程度惊人,令人听了惊恐、害怕。
【误用】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
【纠错】“假酒案”并不是夸大或者捏造的事件,而是严重的社会消极现象,所以应该用“骇人听闻”一词。
31.声名狼藉vs臭名昭著
【释义】声名狼藉:形容名誉坏到了极点,只适用于指人的名声,而不能指其他事物。
臭名昭著:丑恶的名声人人都知道,形容声誉差到极点,可以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误用】大汉奸汪精卫为了掩饰他的卖国罪行,竟然抛出了一个声名狼藉的“曲线救国论”。
【纠错】句中用“声名狼藉”来修饰一个理论说法显然不太合适,可以改为“臭名昭著”等。
32.首当其冲vs一马当先
【释义】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一马当先:指作战时跃马冲在最前面,比喻劳动、工作等走在最前面,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老孙一直是我们工作小组的带头人,每次有任务他都首当其冲做出表率。
【纠错】句中“首当其冲”显然并不是指带头蒙受灾难,而是指带头工作做出榜样的意思,因此应该用“一马当先”一词。
33.滔滔不绝vs络绎不绝
【释义】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非常多,说起来连续不断,没完没了。
络绎不绝:络绎即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即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误用】每天傍晚,这条通往小城唯一的一条道路上,车辆行人来来往往、滔滔不绝。
【纠错】句中用“滔滔不绝”来形容车马行人显然不妥,应该改为“川流不息”或“络绎不绝”等表示行人车马的词语。
34.无可厚非vs无可挑剔
【释义】无可厚非: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意思是虽然有缺点,但还是可原谅。
无可挑剔:指没有任何瑕疵,非常完美。
【误用】她人长得漂亮,学习又好,简直无可厚非,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纠错】这里用“无可厚非”来表示没有缺点的意思显然不妥,应该改为“无可挑剔”一词。
35.无时无刻vs每时每刻
【释义】无时无刻:指“没有时刻”,强调“没有”。
每时每刻:指“所有的时刻”,强调“所有”。“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
【误用】花厅的门虚掩着,门缝里透出久违了的气息,这种气息无时无刻都在这个家族的各个角落存在着,虽然时光荏苒,社会更迭,却仍然顽强执拗地存在着,熏染着来到这里的一切人和物。
【纠错】这里,作者显然是在强调“所有的时间都存在”,而不是“没有时间存在”,因此应该把“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者把后面的“都”改为“不”,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36.无所不至vs无微不至
【释义】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无微不至:指没有一个细小地方没有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细心和周到。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这些年来乡亲们对我的照顾真是无所不至,让我终身难忘。
【纠错】句中“无所不至”形容“照顾”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改用“无微不至”,表达乡亲们的细致照顾。
37.瑕瑜互见vs瑕不掩瑜
【释义】瑕瑜互见:指玉上的斑点和玉的光彩互有所见。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两者同时存在。
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突出强调优点。
【误用】谈到对这本书的评价,坦白地讲书中有不少缺点,同时也有不少应该肯定、值得赞赏之处,可以说这是一本瑕不掩瑜的小说。
【纠错】句中既然提到这本小说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没有提出优点比缺点更多,那么就不能使用“瑕不掩瑜”表达,而应该使用“瑕瑜互见”一词。
38.徇私舞弊vs营私舞弊
【释义】徇私舞弊:侧重指屈从于私情、为了照顾私人关系而违法乱纪。
营私舞弊:侧重指为了谋求私利而违法乱纪。
【误用】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他营私舞弊擅自挪用了几十万的公款。
【纠错】句中既然是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就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而是照顾私人关系,因此应该用“徇私舞弊”更妥。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有哪些文案:

48个最容易用错的成语,你都用对没?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乃至出现成群结队的“拦路典故”、“傻瓜成语”。
这里有48个最容易用错的“拦路成语”,不知道亲爱的读者朋友,你都用对了吗?
1.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2.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3.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4.目无全牛
【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5.七月流火
【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6.罪不容诛
【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7.首当其冲
【解释】: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示例】:平原的游击根据地将首当其冲。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8.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9.不刊之论
【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10.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11.无所不为
【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2.炙手可热
【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刘志军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13.差强人意
【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4.不足为训
【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误用】:常被误用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15.文不加点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约稿邀请,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16.不学无术
【解释】: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误用】:常用来说别人不学习,游手好闲。
17.不以为然
【解释】:然,正确。不认为是正确的。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18.耳提面命
【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示例】: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19.穷形尽相
【解释】: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示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误用】:常被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20.三人成虎
【解释】: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误用】:常被误认为人多力量大。
21.鼎力相助
【解释】: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示例】: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
【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22.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指虚度光阴。
【示例】:这么些年我一事无成,不过是蹉跎岁月。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23.名噪一时
【解释】: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24.始作俑者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25.不忍卒读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26.不胜其烦
【解释】: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示例】: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光是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误用】: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27.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28.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
【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29.鬼斧神工
【解释】: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示例】:中国许多的传统技巧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想象的精巧。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30.求全责备
【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31.充耳不闻
【解释】: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32.瓜田李下
【解释】: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示例】:为人要正派,莫做瓜田李下,惹人怀疑之事。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3.卓尔不群
【解释】:卓尔:突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示例】: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英勇无畏,卓尔不群,获得了所有人的赞佩。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34.如坐春风
【解释】:形容收到良好的教化。
【示例】: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用】:常误用为享受春天的美景。
35.相敬如宾
【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36.走马观花
【解释】: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示例】: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误用】:易与“浮光掠影”相混。
37.师心自用
【解释】: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示例】:任何方案的拟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38.安土重迁
【解释】: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示例】:中国人往往给人留下怀恋故土、安土重迁的印象。
【误用】:易理解相反,以为是看重搬迁之意。
39.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40.安之若素
【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误用】:不能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心里安稳”。
41.侃侃而谈
【解释】: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示例】: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误用】: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混淆。
42.期期艾艾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示例】: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误用】:易误指吞吞吐吐。
43.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示例】: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误用】: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44.处心积虑
【解释】: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示例】:这些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就是为了赚黑心钱。
【误用】: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45.侧目而视
【解释】: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误用】:易误解为尊敬。
46.望尘莫及
【解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误用】: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47.改弦更张
【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示例】: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误用】: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8.不知所云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
【示例】: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真是不知所云。
【误用】: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有哪些文案: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相关阅读: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 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有哪些文案: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名不虚传:名指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32.耳濡目染: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33.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易“语境重复”的成语
34.刻骨铭心: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35.忍俊不禁: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36.难言之隐: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7.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38.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39.如芒在(刺)背: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40.遍体鳞伤:形容被打得全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中38组最容易混淆成语》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