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悟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话题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悟文案

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悟文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的母亲河。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欣赏了黄河的第37道弯——壶口瀑布。一早我们就坐上了西安到黄河壶口瀑布的旅游车,车上导游介绍了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东48公里的晋陕大峡谷中,它是黄河上唯一的金黄色大瀑布。并且还说我们非常幸运,前几天刚下了一场大雨瀑布更加壮观了。进入宜川县后车窗外两边黄土高坡上窑洞时隐时现。穿隧道、跨沟壑,黄土高坡峰回路转,我被一路景色吸引着,渐渐的新奇感在大巴的颠簸中慢慢淡化,我昏昏欲睡。“壶口瀑布马上就要到了”导游悦耳的讲解声响起,我立刻打起了精神。果然一阵浑厚的咆哮声远远的传来,我急忙向窗外望去,远观瀑布首先印入眼睑的是一团团水雾从河底飞起,黄河像一条蜿蜒的巨龙飞腾着。下了车我们沿着水泥路前行,放眼望去,只见两边高大巍峨的青山之间,一片浊黄之水奔涌而来,前者沉没而后者接踵激荡而至,如此循环往复。这便是华夏大地上江河百川中的“俊杰”之一——黄河。呼吸着这里特有的新鲜、潮湿而又略带泥土味的空气走近了瀑布,越接近瀑布我的心跳越来越快,当我真正站在壶口瀑布前时不禁为之叹服。在如此惊心动魄的大自然的力量中我显得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这蕴藏着巨大能量的黄河之水日泻千里,似风雷奔走的水势令人望而生惧。500多米宽的水面霎时间便被束成了三两道湍急的瀑布,这势不可挡的黄河水在这大自然的杰作面前似乎毫无反抗之力,几束湍急的瀑布有前有后地跌入一个近三十米宽的石槽中,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我站在瀑布前,拍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导游再三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骄傲!

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悟文案:

(339字)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三大瀑布,它气吞山河,十分雄伟。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可爸爸给我介绍得有声有色,我好像身临其境,看到飞瀑,听到涛声。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上游宽宽的河面到了这里形成了窄窄的峡谷,奔腾的黄河聚集在这里,好像它的压力要冲破这个峡谷倾泻而出。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让人听得震耳欲聋。正如诗人赞美的:“源出昆仑衍大流,王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
彩虹是黄河壶口瀑布的第一大景观,经陽光折射,飞雾在空中形成一条七彩巨虹,与瀑布交相辉映,是奇观中的奇观,美景中的美景,缤纷的彩虹,上接长空,下临飞帘,真是美丽异常,令人神往。
黄河壶口瀑布真是天下奇观,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悟文案:

“九曲黄河万里沙,海淘风簸自天涯。”今年暑假我有幸领略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观看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与山西交界的秦晋大峡谷中。才进入景区,还没见到瀑布,就先闻其声了,隆隆水声遥遥地从前方传来。及到岸边,那水声如同炸雷般,吼得地动山摇。只见十多丈下河床里,浑浊的水翻滚着,沸腾着,夹杂着白沫从上游急速冲下来,那气势仿佛要吞噬万物般。两岸几个小型瀑布也互不相让,激情地引吭高歌。
再往前走,一道气势宏伟的瀑布映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腥黄的河水到瀑布处汇成激流交错在一起翻滚而下,争先恐后冲击着底下的河床,如同激情昂扬的革命前辈一般,歌唱着激情豪迈的黄河交响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声音浑厚有力,气吞山河。强力的冲击使得瀑布下方腾升起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若隐若现的彩虹。黄河之水日夜不停,滚滚而来,永不停歇,这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欣欣向荣,连绵不断的繁荣景象。
忽然,水气伴随着风扑面而来,如同调皮的小精灵,蹦到我的脸上,使我感到一阵清凉,瞬间赶走了旅途的疲惫,竟然有一滴钻进了我嘴里,涩涩的,苦苦的,夹杂着泥土的味道。我连忙把它吐了出来,这下,我更加明白人们为什么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哈哈!黄河,你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欢迎我吗?
导游还告诉我们,壶口瀑布每年都会向上游后退二十厘米,因为瀑布的冲刷实在太有威力了。我不禁想:黄河啊!你真是力大无穷,你真是我们民族力量的象征啊!

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悟文案: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游黄河壶口瀑布》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黄河壶口瀑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游黄河壶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