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理解及答案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理解及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理解及答案文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理解及答案文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手法,抒发了。(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悲苦哀怨)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又含有。(暮春飘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表达了。(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与《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答:杨花落尽子规啼
1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杨花,子规)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15.“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1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21.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2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3、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理解及答案文案: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
班级:姓名: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一、《观沧海》曹操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赏析选择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解析】D“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
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
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解析】B此处是实写。
4、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诗歌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大海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气度。
【解析】A未点明时间。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六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山岛和海水的真实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D.全诗借登山望海所见,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解析】C错在“真实景象”,这是诗人的想象。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能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解析】B错在“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头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并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两句总写了大海辽阔壮观的全景。
C.“日月之行”四句描绘出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D.诗人触景生情,以乐府旧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解析】C错在“眼前”,应是“想象中”。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解析】B错在“宁静”;C错在“春天盎然的生机”;D错在“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东临碣石”两句交代观海地点,也营造出全诗开阔雄浑的意境。
B.“水何澹澹”六句所写的秋景由盛转衰,诗人的内心也由喜转哀。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包孕群星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两句虽为套语,但在此诗中也能借以表达诗人豪情。
【解析】B错在“由盛转衰”、“由喜转哀”。
10、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B)
A.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解析】B错在“万物凋敝”。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解析】A错在“特意”;B错在“大海宁静”;D错在“眼前”。2.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
1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从诗中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所写的是夏秋两季的景物。
C.“日月”“星汉”两句写出了沧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
D.文末两句用歌声表达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
【解析】B错在“夏秋两季”;C错在“气吞山河”;D错在“用歌声表达……豪迈之情”。
13、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解析】A项“临”本义“来到”,这里引申为“登上”;“凌”指“登上(峰顶)”,两者含义有差别。C项《观沧海》是总览,《望岳》是由远望——近观。D项《望岳》未点明季节。
14、下列与本诗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B)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解析】本诗描写秋景;A句季节不明;B句为秋景;C句为初春之景;D句为春末夏初之景。
15、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
【解析】C错在这句并无“动静结合”。
三、赏析简答题: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修辞是互文。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与……”搭配,并不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解析】C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4、下列对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D)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D.“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解析】D作者被贬谪的夜郎国是僻远的地方,不是想去的地方。
5、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
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解析】A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三、赏析简答题:
1、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了是暮春时节,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拟人。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解析】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解析】D想让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表达思乡之情。
三、赏析简答题:
1、“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理解及答案文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9.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0.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11.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12.“夜郎”: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此处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的夜郎县。
其实,这样的解释是多余的。第二页的注解4解释也有不妥之处。注解4解释为:夜郎西,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其是,夜郎这个词就能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夜郎西,是指比遥远的西南边地还要遥远的地方。
诗意是:即使你在比本来就很遥远的夜郎还要遥远的地方,我的思念与牵挂也如明月一样千里伴君行。
1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14.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主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15.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6.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17.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六、小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理解及答案文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区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概写诗人谪守巴蜀、受尽劫难的经历。
B、《酬乐天咏老见示》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谁都会顾及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的现状,虽有惆怅之感,却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酬乐天咏老见示》借桑榆比喻自己年岁已高,霞满天却暗含希望。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消极、失望、与世无争,想要安度晚年的愿望。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媞啊漄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跃马:指公孙述。卧龙:指诸葛亮。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望颔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和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
B:《阁夜》颈联用野哭千家写出兵戈未息,战祸相残,痛苦不堪的情景。
C《春望》描写了京城破败萧条的景象,《阁夜》全诗写冬夜凄凉寒怆的景色。两首诗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痛苦,抒发忧国思乡、念家悲己之情。
D、这两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释:南谷:地名,在永州乡下。杪:树木的末梢。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机心:机巧的心计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技是对远处风景的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作者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B:《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中最后两句是作者旷达之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作者见到麋鹿感到惊恐,形象的表现了作者久居穷荒之地而无可奈何的、孤独忧愤的心情。
C:《天净沙.秋思》描绘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增加了一层荒凉感;《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描写了荒寂、清冷之景,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D《天净沙.秋思》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都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前者以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四、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观沧海》第四句展现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哀婉凄凉的悲秋意绪。
B、《龟虽寿》前两句否定了神鬼、螣蛇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C、《观沧海》和《龟虽寿》都表现能力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言为心声,人们常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说的就是《观沧海》和《龟虽寿》这类作品。
5、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必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二百二十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己亥杂诗其五》流露了诗人舍和不舍两种情感,诗人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舍的是朝廷的黑暗势力和腐朽统治。
B、《己亥杂诗二百二十》后两句通过奇特的想象,表现诗人对人才热烈地渴望。
C、《己亥杂诗其五》中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己亥杂诗二百二十》中哀字表明诗人的痛惜之情和爱国之心。
D、这两首诗虽开头都含有深沉地悲伤愁绪,但后两句却表现出了诗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问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属于实写,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B、《别薛华》首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一语双关,把诗人和薛华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别薛华》两首诗终篇不着景物而形象婉然,气骨苍然。
D、王勃的诗歌壮阔明朗而又不失慷慨激越,这两首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未央怀古张养浩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待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释:未央:汉朝宫殿名。故址在陕西西安。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大业。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伤感悲愤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山坡羊未央怀古》中“见遗基,怎不伤悲!”一句是作者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的写照。
C、《山坡羊潼关怀古》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来表达作者对老百姓疾苦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山坡羊未央怀古》中用“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来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
D、两首曲都为张养浩的怀古之作,虽然都有深沉之感,但都体现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怀。
8、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遣怀杜牧
落魂江南载酒行,楚腰黔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江南:又作江湖楚腰:指细腰美女。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赤壁》后两句巧借东吴二乔的命运,将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的很是蕴藉。
B、《遣怀》中借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夸赞扬州歌妓之美,流露出诗人的惬意之情。
C、《赤壁》巧借三国赤壁之战遗物折戟引出对历史的评价。《遣怀》通过对昔日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表达自己对现时处境的不满。
9、九、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赤壁唐代: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3分)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代: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首句写了诗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B、《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尾句指明了时令为秋季,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深夜难以入眠,心怀祖国山河的心情。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最后通过一问一答,表达诗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充满愤懑之情;《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用眼前万里江山表达词人虽苍髯白发,但却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D、两首词中辛弃疾都通过寥寥数语,描述了一个萧条破败的风景画。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小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节描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为下文诗人直抒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作铺垫。
B、《春夜喜雨》中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猛,后者说明了雨极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怒字使秋风拟人化,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春夜喜雨》中的尾联紧扣题目中的喜字,些想象中雨后的清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色。
D、这两首诗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笔下,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各异,前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者赞美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二首(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中颔联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和个人遭遇。
B、《金陵驿二首(其一)》首联用夕阳下落之动反衬人沉思之静,引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悲恨。
C、《过零丁洋》和《金陵驿二首(其一)》分别用丹心照汗青和啼鹃带血归表明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D、文天祥的诗具有崇高气节,悲壮情怀和血性精神,这两首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十三、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包力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路。
菩萨蛮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开头一两句描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其壮丽,勾画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B,《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两句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词人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
C、《渔家傲》上阕描写记梦的景象,反衬在人间的孤独寂寞;《菩萨蛮》先写早春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对后面抒发思乡爱国之情起了反衬作用。
D、李清照的词以清新、含蓄、缠绵的婉约风格著称,这两首词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十四、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题》颔联诗人以春蚕作比,丝与思谐音,妙语双关,以蜡炬作比,象征坚贞的爱情。
B、《杜工部蜀中离席》尾联从美酒、卓文君等可以看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这两首诗,首联都以离别开篇,《无题》抒写相见难,别离更难;《杜工部蜀中离席》抒发在战乱年代,短暂的分离也让人依依惜别。
D、李商隐的诗歌锤炼字句,工于造句,语言凝练而丰富,这两首诗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15、甲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文、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题目均出现地名,甲文为朋友迁谪之地,乙文为当年谢眺、范云离别之地。
B、甲文首句描写暮春萧条景象意为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乙文颈联描写谢公亭春秋两季美景意为反衬诗人的寂寞孤独。
C、甲文通篇写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D、乙文缅怀谢眺,同时也表现本来诗人美好的精神追求。
十六、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枨黄橘绿时。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王喜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B、《赠刘景文》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C、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壮丽、草木生机勃勃的特点。《赠刘景文》中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枨黄橘绿时都勉励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千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7、甲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文、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B、《峨眉山月歌》抒发了作者离乡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C、两首诗构思精巧,都巧用地名入诗,以明月寄情。
D、两首诗都将月亮人格化,想象奇妙;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十八、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清明黄庭坚(北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A、《观沧海》首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清明》颔联展示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与尾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C、《观沧海》的五六两句,诗人通过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清明》颈联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鞭挞了人性中的丑恶。
D、两首诗都是由写景到抒情,都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十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幢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是人运用了比喻、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B、《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垂死病重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惟妙惟肖的摹写出诗人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惊和心情的悲痛。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都在开篇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气氛。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通过画面描写,都表达了对朋友遭贬谪的同情、关怀和伤感之情。十九A没有比喻,是拟人。
二十、甲文、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泮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文、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1),三黜名惭柳士师(2)。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3)东过连山(4)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1)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2)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3)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4)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的五六句用沉舟侧畔自喻,既惆怅,又乐观;劝诫友人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愁。
B、乙文五句中的并、尽、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凄婉的传达出来。
C、甲文和乙文都是七言律诗,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乙文抒发的是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的情谊。
D、两文都采用了用典故的手法,既带有自嘲、又暗示自己贬谪的时间长久,又暗示了对当政者的不满。二十D、没有不满。
ABCD答案一D二、A三、B四、A应气势磅礴五、A,舍与不舍的的内容互换六、A,应是虚写6、A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八、B、不是惬意之情九、
CE(C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E杜诗没有“对曹军兵败的惋惜“)(3分,对一项得1分,两项全对得3分)
十、D不是萧条破败的十一、1、B,风不大,雨也不急。十二、1、A,把拟人改为比喻。十三、1、D、前者不是婉约十四、B十五、C(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十六、D没有勉励朋友的意思。十七、D、乙文没将月人格化。十八D,《清明》没有表现豪迈气概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培训讲学》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