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环境作文 环境监测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议论文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环境作文 环境监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环境作文  环境监测文案

环境作文 环境监测文案:

地球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26%,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0。014%。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立方米。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增长之势。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为起码的要求线,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17亿,以16。5亿人计算,届时我国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猛增到180多亿立方米。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198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达到70%。但我国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还是较发达国家低许多,一些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目前,我国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能力为每年5400亿吨,虽然多数供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科学家称它们为水圈。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环境作文 环境监测文案:

小说鉴赏
——环境描写
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常要结合环境进行分析。
2.常见题型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环境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满满地坐喝。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药》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醢.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林黛玉进贾府》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自然环境的作用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08年浙江卷《乌米》)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自然环境的作用
母亲坐在门口的一个很显眼的地方等待着。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般的冷空气吹到母亲的脸上。这使她觉得十分爽快,于是,她便深深地呼吸一口冷空气。
------《母亲》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我的叔叔于勒》:
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而赛岛了。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的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自然环境的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风雪的变化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的作用
《药》中写华老栓去为儿子买药,有这样一段:
“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揭示人物心境:马上就能买到人血馒头了,儿子的病也就能够得到根治了,如此,华老栓心里怎不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呢?
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自然环境的作用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祝福》
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深化作品主题
——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
自然环境的作用
走到大街上的时候,严寒干燥的空气结结实实地搂抱住她的身体,并浸入了咽喉,便鼻子发痒,甚至有一刻工夫叫她不能呼吸。
——高尔基《母亲》
交代或暗示社会背景
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小结:自然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⑥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
一、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衬托)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二、表述格式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环境作文 环境监测文案: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呢?
人类的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提高,购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于是一次性塑料袋被发明了出来。这样一来虽然是方便了不少,但也令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一一“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指的是一次性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记得我小时候在家门前挖土玩,挖着挖着突然挖出一把塑料袋。呵!下面还有好多呢……是谁把它们埋在这里的?看样子已经埋了很长时间了。它们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在这里呢?原来它们是不降解材料,至少需要200年才能分解掉,如果烧掉就会散发出一股有毒的味道。并且一次性塑料袋的处置成本高,再利用价值底。可是在我们周围还是有人因为图方便而用一次性塑料袋,并且用完就一丢,不管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一次性塑料袋会带来多大的麻烦:难处理、乱堆积。对人们来说,难道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就这么难吗?进商场购物时自己带个大布袋子不行吗?一个大布袋装的东西也多,又能再次利用,一举两得多好啊!据统计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人数占80%以上。难道你希望到时候在地球上随便挖土就是塑料袋吗?你当然不希望。不用塑料袋是为别人着想也为自己着想。

环境作文 环境监测文案: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资源性和价值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变动性和稳定性。
3.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4.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5.20世纪8大著名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公害污染物:烟尘、SO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
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
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日本骨痛病事件(镉)、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7.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积累化和高科技化。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1.什么是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或者说是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危害性、移动性、可变性、加速性、隐蔽性。
3.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森林锐减、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城市问题。
4.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5.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无控制外来旅游;
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7、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
8.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针对土地荒漠化:
(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经济动力。
(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和节水农业体系。
(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
(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两种: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
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技术措施: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2)工程措施
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3)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4)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5)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森林的作用:①保护和改善环境;②为国家建设提供多种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同时还是我国农村有些地区目前的重要燃料;③涵养水源,保障农牧渔业的发展;④是各种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4.森林面积减少的危害:可能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引起物种变化和绝迹;引起强烈的水土流失;
5.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技术难度高;地域差异性;利弊两重性。
6.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富矿少,贫矿多;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共生矿多,单一矿少。
7.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意义:
提供生态系统的“本底”,为环境监测和各种定位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保存物种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自然贮藏库;
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是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保护和开发珍贵的生物资源,引种驯化有价值的生物种类的基地;
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自然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设施;
是教学的天然课堂,也是供参观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有助于区域环境改善、维持生态良性循环。
8.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
9.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
(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12.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13.试阐述从哪些方面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利用和保护,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做一简单概述。
第四章水污染及其控制
1.水质指标包括哪几类?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化学性水质指标(BOD5、COD、TOC、TOD);生物性水质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2.水体污染的概念: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3.一般情况,影响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是水中的溶解氧(DO)。
4.水体污染的发生取决于污染物、污染源及承受水体。
5.水体污染源概念: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6.水体污染物概念:造成水体质量恶化或引起水体污染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如下区分: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7.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污染的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的现象。根据净化机制分为三类:物理净化;化学及物理学净化;生物净化。
8.按污水处理原理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法和复合技术处理法。
9.按污水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0.污水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设备和构筑物有哪些?
主要处理对象漂浮物、悬浮物以及泥沙等。处理设备和构筑物:筛网、格栅、滤池、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等。
11.沉砂池有哪两类?平流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
13.沉淀池有哪几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
14.废水的中和处理方法有哪几类?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法;药剂
中和法;过滤中和法。
15.废水的化学沉淀法主要有哪几类沉淀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
16.污水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流程?
第五章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1.大气污染源概念: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2.大气污染物的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的分类:从形成过程:一次、二次污染物;从存在状态:气态和固体颗粒态的污染物
3.请列举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气状污染物?
4.请列举烟尘控制技术的主要设备:干式机械除尘装置;湿式除尘装置;过滤式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
第六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土壤污染;非农业占地。
2.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的危害?对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虫、益鸟有杀伤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作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3.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一)施加抑制剂;(二)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三)改变耕作制度;(四)客土深翻;(五)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第七章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的概念: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2.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有哪些?压实、破碎、分选。
第八章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1.噪声的主要特性: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传播时不会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由于传播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其影响范围有限;噪声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
2.噪声的危害?
1)极大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影响人们交谈、思考,影响人的睡眠,使人产生烦躁、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分散人的注意力、引起工作事故;3)损伤人的听力;4)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也会有严重影响。
3.噪声的控制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
噪声源的控制;传播途径的控制;接受点的防护.
4.放射性的来源: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医疗照射;其它(一是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造成;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
5.放射性物质辐射的作用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体表沾染;复合照射。
6.对放射性物质外照射辐射需要从哪几个方面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7.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包括紫外、红外辐射对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它主要来源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射、折射光源造成的各种过量和不协调的光辐射。光辐射污染最常见的眩光。一般光污染可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环境学简答题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
4.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5.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无控制外来旅游;
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7、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
8.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一,如何避免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
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2.控制人口,加速城市化发展
3.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
4.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5.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6.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乱砍乱伐,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避免环境污染,阻止外来物种引进
二,如何保护森林植被?如何避免森林植被被破坏?
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森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区的机会。
小结:运用数字法记忆:\"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设立森林缓冲区;\"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对森林的保护,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如何避免土地荒漠化?
针对土地荒漠化:
(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经济动力。
(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和节水农业体系。
(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
(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1)技术措施: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2.工程措施
(1)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2)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3)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4)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第三章
9.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
(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案没找到。。。
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11.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1、节约能源,生产能耗低的产品,以进口高能耗产品,代替国产。
2、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煤变油。
3、利用核能,发展核电。加快核聚变技术的研究。
4、开展能源外交,争取能源来源多样化。
5、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6、开发生物能源,如沼气、农作物秸杆转化为燃料、其他植物变酒精等。
7、发展型社会,减少能源消耗,如节能建筑等。
还有其他许多方法可以采用,这个世界上的事也不是那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当然有危机感就会有办法,就会事到临头有办法。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环境》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环境》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环境》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