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作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文案

2019-03-07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作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作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文案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作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文案: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读jī)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女性成语
年龄婚嫁:
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漂亮的女子。
破瓜之年:把瓜破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或指八八六十四岁。
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却婚的年龄。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闺中,指女子居住的卧室。(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的则不行)
女大不中留:中,适合,指女子到了成年务必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云英未嫁:云英,唐代钟陵知名歌女名。云英尚示出嫁,泛指成年女子未嫁。
夭桃脓李:夭脓,形容花木旺盛,比喻年少貌美,多用作祝颂婚嫁之辞,也形容艳丽繁盛的桃李,又比喻文辞艳丽而内容缺少风骨的文艺作品。
风韵犹存:女人风采姿色,不减当年。(凡40开外的女人,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可用。)
徐娘半老: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有风韵的妇女已到或已过中年。
人老珠黄:比喻妇女老人被小看,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
彩凤随鸦:随,随从,彩凤凰嫁给乌鸦,比喻漂亮聪慧的女子嫁给丑陋愚鲁的男子。
琵琶别抱:旧时指妇女改嫁。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微时故剑:比喻贫穷时的妻子。只适用时已发迹或兴盛的人称其贫穷或未得志时的妻子。
糟糠之妻:指贫穷时人患难的妻子。
家庭出身
大家闺秀:大户人家有才学的女儿,闺秀,有贤良和才学的女子。专称大户人家的娴淑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年轻美貌的女子。
金枝玉叶:旧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
鸦巢生凤:乌鸦窝里生出凤凰,比喻笨庸的母亲生出灵秀的女儿,也比喻贫穷之人家或地方发生出杰出的人才。
气质姿态:
巾帼英雄:比喻勇敢而有英雄气概的女人。(专用于形容有英雄气概的女人)
女中英雄:妇女中杰出人士。近义词还有:女中尧舜、女中丈夫
女子无才便是德:旧社会衡量妇女德行的一种尺度,提倡妇女不必有学识、有才气,只须一切顺从。
女流之辈:指妇女,常含有小看或自惭之意。
才貌双全:学识和容貌都粉好。(多用于称赞女子有才能、样子长得漂亮)
窈窕淑女:比喻女子秀外慧中,凡女子外貌美内心聪慧可用此语赞赏。
秀外慧中:外表秀美,内心聪慧,常用于形容女子漂亮而聪慧。
惠心纨质:纨,雪白的细绢,形容女子姿质美妙,心灵纯净。
惠质兰心:惠、兰,香草名,比喻女子心地纯净,温柔雅静。
林下风尚(致):林下清幽的境界,风尚,风致风度,比喻女子闲雅超逸的气度。
绰约多姿:柔弱漂亮,仪态万方。多用于形容女性的姿态美方面。
仪态万方: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多种多样,形容千姿百态,异常美妙。
千娇百媚:比喻女子或花朵姿态娇媚人见人爱,专用于形容女子或花朵的风度仪态。
容貌漂亮
女大十八变:指女子在生长发育进程中,容貌性情各方面都会发生粉大的变化。
天生尤物:比喻艳质女子,宛如上天非凡赏赐的非凡的人。尤,非凡,专用于形容艳丽媚人的女子。
倾国倾城:比喻女人漂亮之极,专用于称赞绝代美人方面。
国色天香:原指牡丹花色俱佳,后又指女子才貌出众。形容女性的漂亮。
沉鱼落雁: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从天上落下。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闭月羞花:闭,躲避,羞,害躁,使月亮见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一般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漂亮。
秀色可餐:漂亮的容貌或秀气的景色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漂亮动人或景色异常美,让人入迷忘情。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漂亮。
丰容盛鬋(shi):丰,丰润,容,面容,鬋,下垂的鬓发。也泛指头发,丰润的容颜,密而长的头发,形容女子健康漂亮。
体态轻盈:女子身材窈窕,婀娜多姿。只适用于形容身材苗条的漂亮女子方面。
丰韵娉婷:丰韵,风韵,娉婷,姿态美妙。形容女子丰润漂亮,姿态美妙。
丰姿冶丽:冶丽,妖冶艳丽,形容女子容貌姿态妖冶艳丽。
珠围翠绕:比喻妇女们装饰华贵漂亮,或形容侍候的美女众多。
珠光宝气:珍贵华美的服饰等,多用于形容妇女服饰华贵,穿戴饰物光耀夺目。
嫣然一笑:巧笑的样子。凡女性美妙地一笑,用此语形容。
秋波微转:形容美女的眼神。凡美貌的女子看人,都可用此语形容。
含情脉脉:比喻女子友谊满怀。形容女性想倾吐爱情,但又害臊得说不出来的用语。
水性杨花:性情行径像水一般流动,像杨花一样飘摆不定,形容行径不庄重、对爱情不坚定女子的用语。
齿若编贝:牙齿佝编排起来的贝壳,形容牙齿雪白整洁。
齿若瓠犀:瓠犀,瓠瓜的子,牙齿像瓠瓜的子一样方正雪白。
莺声燕语:多比喻女子说话声音柔和动听
1.暗送秋波2.幽香袭人
B
1.贝齿2.般般入画3.百般难描4.百年难遇5.薄粉敷面6.白璧无暇
7.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8.步履轻盈,珊珊作响9.鬓云欲度香腮雪
10.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11.半妆美人12.闭月羞花13.冰肌莹彻
14.冰肌玉肤,滑腻似酥15.细润如脂,粉光若腻16.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17.鬓云乱洒,酥胸半掩(美人睡态)
C
1.楚楚衣衫2.豆蔻华年3.春半桃花4.色艺双全5.出水芙蓉
6.楚楚动人7.端丽冠绝8.春光外泄9.沉鱼落雁10.方桃譬李
11.粉白黛绿12.丰容靓饰13.丰神冶丽14.风风韵韵15.风髻雾鬓
16.风流蕴藉17.浮翠流丹18.点额寿阳19.丹铅其面20.点染曲眉
21.吹箫引凤22.唇红齿白23.淡扫蛾眉24.清喉娇啭25.淡雅脱俗
25.齿如含(齐、编)贝27.长眉连娟,微睇绵藐28.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29.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30.长颦减翠,瘦绿消红(美人病之态)
31.灯前目,被底足,帐中音32.东山窈窕娘,幽梦恼襄王33.长安水边多丽人
34.唇色朱樱一点35.澄妆影于歌扇,散衣香于舞风,拭珠沥于罗袂,传金翠杯于素手
D
1.淡雅脱俗2.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3.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E
1.婀娜小蛮2.娥娥理红妆,纤纤抬素手
F
1.丰姿绰约2.粉藻其姿3.丰姿尽展4.翻紫摇红5.风娇水媚
6.芳情惜花踏月7.粉腮红润,秀眸惺忪8.芳菲妩媚9.风情万种
10.粉腻酥融娇欲滴11.风吹仙袂飘飘举12.丰盈窈窕13.芳香袭人
14.傅粉施朱15.芳馨满体16.丰标不凡17.丰姿冶丽18.丰容靓饰
19.风流尔雅20.风鬟雾鬓21.芙蓉出水22.粉妆玉琢23.粉白黛绿
24.芳馨满体
G
1.国色天香2.光艳逼人3.顾盼生辉,撩人心怀4.绀发浓于沐
5.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6.瑰姿艳逸7.绀黛羞春华
H
1.花枝招展2.画中娇3.皓如凝脂4.花颜月貌5.含娇细语
6.怀恨阿娇7.白巾翠袖8.含情凝睇9.海棠标韵10.含娇倚榻
11.皓齿星眸12.红粉青蛾13.红袖添香14.花遮柳掩15.红华曼理
16.环肥燕瘦17.回忆千万,一笑千金18.花钿委地无人收,方是真饰缘
19.好风南来,轻摇纨扇20.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21.回眸一笑,百媚丛生
22.回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
J
1.皎皎洁妇2.金瓒玉珥3.金莲凤头4.娇音萦萦5.金屋藏娇
6.绛唇映日7.金屋藏娇8.娇贵丰盈9.静如处女10.绝色难求
11.芥芳沤郁12.金钗十二13.姣丽蛊媚14.绝色盖世15.金枝玉叶
16.皎若秋月17.肩若削成,腰若约素18.娇莺初啭(声),微风振箫(音)
19.手如柔荑,颜如舜华20.肌若凝脂,气若幽兰21.腮晕潮红,羞娥凝绿
2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23.绝代(色、世)佳人24.佳丽
25.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26.肌理细腻骨肉匀27.酒微醺,妆半卸
28.娇小玲珑29.金针倒拈,绣屏斜倚(美人懒之态)30.绝一代之丽
K
1.空谷幽兰2.款步姗姗3.开颜发艳
L
1.罗袖初单2.罗绮文秀3.眉若远山4.眉似新月5.媚态如风
6.明眸善睐6.明媚妖娆7.寥若晨星8.凌波玉足9.丽雪红妆
10.柳眉如烟11.耀如春华12.莲花仙子13.美丽飘逸14.丽女盛饰
15.绿叶醉桃16.兰心蕙性17.六朝粉黛18.兰熏桂馥19.朗目疏眉
20.流风之回雪,轻云之蔽日21.丽质仙娥生月殿22.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23.流光溢彩,紫气东来24.懒起画蛾眉,花面相交映25.弱水三千,靓女如云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作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文案:

三、只用于女性的成语
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借指女子的妙龄。
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人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15岁把头发绾起来,插上簪子,表示到了结婚的年龄。
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闺中,指女子居住的卧室。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的则不行。
天桃秾李:天、秾,形容花、木茂盛。比喻人年少貌美,多用作祝颂婚嫁之词。
人老珠黄:比喻妇女老了受人嫌弃,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
糟糠之妻:指贫穷时共历患难的妻子。
大家闺秀:原指出身于名门的有教养、有风度的年轻女性;现在也泛指有教养、有风度的女性。
小家碧玉:旧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
金枝玉叶:旧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
巾帼英雄:比喻勇敢而有英雄气概的女人。专用于形容有英雄气概的女人。
才貌双全:学识和相貌都很好。多用于称赞女子有才能,样子长得美丽。
窈窕淑女:比喻女子秀外慧中。凡女子貌美,内心聪明可用此语赞美。
秀外慧中:外表秀美,内心聪明,常用于形容女子美丽而聪明。
蕙心纨质:蕙,香草;纨,洁白的细绢,形容女子资质美好,心灵纯净。
林干风气(致):林下幽静的境界,风气,风致风度,比喻女子闲雅超逸的气度。
绰约多姿: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仪态万方: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种多样。形容容貌和姿态多姿多样。
天生尤物:天生的艳丽媚人的女子。尤,特别。
倾国倾城:比喻女子美丽之极,专用于称赞绝代美人。
国色天香:原指牡丹香色俱佳,后指女子才貌出众。形容女性的美丽。
沉鱼落雁: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从天上落下,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起来,使鲜花自觉羞愧。一般用来形容女子容貌异常美丽。
丰韵娉婷:丰韵,风韵。娉婷,姿态美好。形容女子丰润标致,姿态美好。
丰姿冶丽:冶丽,妖冶艳丽,形容女子容貌姿态妖冶艳丽。
珠围翠绕:形容侍候的美女众多。
珠光宝气:形容妇女服饰华贵。穿戴饰物光耀夺目。
秋波微转:形容美女的眼神。凡美貌的女子看人,都可用此语形容。
含情脉脉:眼神中流露出内心深藏的情意。
齿若编贝:形容牙齿洁白整齐。
莺声燕语;多比喻女子说话声音柔和悦耳。
楚楚动人:形容姿态娇柔美好,能打动人。
河东狮吼;比喻嫉妒而泼悍的妻子发怒。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作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文案:

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成长就是一个无限被虐的过程,只有无数次跌倒才能换来一次华丽的起身,你不主动改变,没人能改变你。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古代文学常识积累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年龄称谓
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地理常识
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关于任职授官的
①任:担当,担任。“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
④拜;授给官职。“拜亮为丞相。”
⑤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⑦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荀)彧荐嘉。”
⑧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⑨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⑩提:提拔。“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关于提升职务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擢为后将军。”
②进:用于较高职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③起复:恢复原职务。“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
④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关于调动职务的
①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尉。”“徙齐王信为楚王。”
②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
③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④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⑤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关于兼职的
①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范晔)服终,领新蔡太守。”
②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羊舌鲋摄司马。”
③权:临时代职。“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④假:暂时代理。“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⑤行:代理官职。“太祖行备武将军。“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⑥署: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⑦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之意。“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关于降级免职的
①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免官削爵。”
②放:委任委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③贬、谪:因过失而降级。“贬连州刺史。”“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④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⑤左迁:降级使用,贬官。“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⑥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⑦致仕:带职退休。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作文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文案: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因此,古代年龄称谓总表如下: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襁褓〗婴儿、〖孩提〗2~3岁的儿童、〖髫年〗7岁女孩、〖韶年〗7岁男孩、〖黄口〗10岁以下的儿童、〖总角·垂髫〗幼年儿童、〖舞勺之年〗13~15岁的少年、〖舞象之年〗15~20岁的少年、〖金钗之年〗12岁女子、〖豆蔻年华〗13岁女子、〖及笄之年〗15岁女子、〖碧玉年华〗16岁女子、〖桃李年华〗20岁女子、〖花信年华〗24岁女子、〖摽梅之年〗出嫁女子、〖弱冠〗20岁男子、〖而立之年〗30岁男子、〖不惑之年〗40岁男子、〖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男子、〖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60岁男子、〖耆年〗60岁男子、〖古稀之年〗70岁男子、〖杖朝之年〗80岁男子、〖鲐背·耄耋之年〗80~90岁男子、〖期颐〗100岁男子。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