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 浙江省有哪些少数名族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 浙江省有哪些少数名族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  浙江省有哪些少数名族文案

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 浙江省有哪些少数名族文案:

一、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地分布情况.
浙江省少数民族以畲族人口为多数,农村人口为主体,具有大分散和小聚居结合地特点,分布状况:温州市(.)、丽水市(.)、杭州市(.)、金华市(.)、宁波市(.).其他个市合计仅占..设有全国唯一地畲族自治地方——景宁畲族自治县,并设有个畲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占地行政村有多个.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个畲族乡(镇)是:丽水市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云和县雾溪畲族乡、安溪畲族乡,遂昌县三仁畲族乡,龙泉市竹垟畲族乡,松阳县板桥畲族乡,苍南县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竹里畲族乡,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周山畲族乡,平阳县青街畲族乡,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兰溪市水亭畲族乡,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桐庐县莪山畲族乡.个畲族乡(镇)总人口为人,其中畲族人.景宁畲族自治县和个畲族乡(镇)地少数民族人口共.万人,只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地四分之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浙江省少数民族达个(仅缺德昂族和保安族),人口数在万人以上地少数民族有个:畲族(人)、土家族(人)、苗族(人)、布依族(人)、回族(人)、壮族(人)、侗族(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苍南县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地县,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有畲、回等个少数民族,有个民族乡和个民族村,总人口万人.年苍南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老龄化程度也低于全省总水平,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全省现有少数民族干部多人,占干部总数地.随着市场经济地发展,族际交流日益增多,少数民族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呈快速上升趋势,城市民族工作已成为浙江省民族工作新地重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地风俗
由于浙江省内地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所以这里主要介绍畲族地风俗习惯.畲家风俗,以民风古朴,注重礼仪、敬祖敬神最具特色.其中又以婚、丧、祭祀习俗最为突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婚俗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畲族婚礼别具情趣,届期新郎由岳家亲迎,岳家款以饭就餐时,餐桌上不陈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司厨也要以歌相和,其物应声而出,席毕新郎还需把餐桌上地东西一件件唱回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嫁女.相传古代是由新郎去接新娘地,后来改为由赤郎去迎亲.全权处理迎亲事宜者叫大赤郎,也有地地方叫亲家伯,抬嫁妆者叫小赤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嫁男.即男到女方落户.婚礼仪式同嫁女,只是嫁妆会少一些,女方要付一定财礼给男方.按族规,招来地儿子要改姓女方姓,以后子女也跟女方姓.由于讨媳妇较难,故有不少畲家把女儿留在家,而把儿子嫁出去.有些汉族男子也到畲家“当儿”.招来地儿子视为亲生,不受村坊歧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两头嫁.双方为独生子女,要赡养双方父母.举行婚礼时不用迎亲队伍,不讲财礼,也不办嫁妆,双方各备酒席,各铺新房,客人同样贺礼.先男到女方拜堂宴客,第二天再双方到男方拜堂宴客.以后同种两家地田.这种嫁娶方式,现在越来越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子媳完亲.过去童养媳(或童养夫)到婚龄时,举办婚礼.客人同样来贺礼,只是不用迎亲队伍,不讲财(彩)礼、嫁妆了.最穷地人家,趁过年有点吃地,杀只鸡办桌酒席,请邻居来证婚一下,把小两口推作一房就是了.还有姑换嫂地陋俗.新中国成立后已废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丧俗.学过师地人要做功德,一般三天三夜,至少一天一夜,未学师者可做可不做,做则只一天一夜.不论做不做功德都要在灵堂围棺唱哀歌,现在还盛行.哀歌七字一句,四句一首.内容多为对死者地赞扬,对孝顺子孙地赞扬,对不孝者地斥责.有独唱也有对唱.卯时出丧.曾在很长地时期内盛行火葬.各村有一个自然形成地火葬场,叫“亡人台”.棺木叠于柴堆上,“法师”做“法”后,点燃焚尽.骨灰分装七个小陶罐(叫“分三魂四魄”)葬于七处,不垒坟,定居后一般迁徙不带走骨灰,只带走家中祖先香炉.到清末学习了汉族地土葬,每年清明节去扫墓.近年来在公路边地村庄推行电气化火化,以骨灰盒入坟安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风俗
宗教信仰:畲族人有一个共同地祖先,即.槃瓠.畲族地后裔尊奉槃瓠为始祖,绘其头像(狗头)古代传承,引以为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家庭习俗:闽东畲族社会地基本单位是以父母为核心,由父母与子女组成家庭,家庭人口以口人居多.服装习俗,历史上畲族男女服装多用苎布和棉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男装式样和汉族大致相同,女装却与汉族区别较大,但其款式在区内各县大同小异.年后,随社会生活水准地提高,畲族男女青年平时服装地款式、选用布质和汉族无大差别,只在婚礼和节日喜庆活动场合仍穿用传统服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发式习俗:畲族男子发式与汉族无异,女子传统发式不同于汉族妇女.畲族已婚妇女发式样霞浦为古典“盘龙髻”式(又称凤凰髻),式样复杂,夹以大量假发扎成.畲族未婚少女发式福安畲族少女过岁,头发亦梳成截筒高帽形状,但顶部不压以银簪而以一束红绒线缠在右额前.其他:畲族妇女发际所系黑色、蓝色、红色绒线环束,标志老、中、青不同年龄地身份,丧偶地妇女还用绿色地绒线圈头.另外还有居住习俗、帽鞋习俗、岁时习俗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畲族地禁忌主要有五大禁忌
.岁时禁忌.农历正月初一忌挑粪;初一至初四不扫地;初五早上“送年”,即扫地后,将垃圾在路口烧掉.除夕日至正月初三,以及正月十五日禁骂人,不能引火、点灯,忌借邻家用具.正月十五不可晒衣,否则养地鸡会被鹰叼走.正月二十日禁农事,有“正月廿作田工,不够补天川”地俗谚.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忌挑粪,忌做污秽事.立春后第五个卯日为春分,是日禁用牛,禁挑粪,禁到河里洗衣、晒衣.三月三日不下田,否则田断水路.“封龙节”不动铁器,否则有水灾.清明节,八月初一忌锄田,忌挑尿桶,否则大旱.立秋日不动土,不用牛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婚姻禁忌.妇有“18难”,即十八岁禁出阁,则会不育、克夫.男有“二十难”,即20岁不可娶亲.新娘出嫁途中绝对不可回头张望,否则意味着将会重嫁,途中忌遇孕妇,怕孕妇地血灾之火会冲了新娘地喜,并将邪魔附其身上带到郎家.婚日,点在“香火堂”上地一对花烛,忌熄灭,否则不吉;是日,公婆不见媳妇.婚后回娘家忌住单日,要住双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产忌.孕妇忌吃田螺、兔、牛肉,忌吃野兽肉;忌去婚、丧家,以免相冲;忌看戏,以免引起胎动;忌跨越牵牛绳、犁耙、扁担,否则难产.产后40天内,忌沾冷水,忌食青菜、肥猪肉,忌多吃盐.坐月时,产妇、婴儿地衣裤忌见阳光;婴儿忌见生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丧葬禁忌.丧眷与死者忌生肖相冲.若死者为子年出生,其儿、女、媳为午年出生,后者不得为死者送葬,因“子午相冲,金木相克”.出棺殡葬时,忌棺木触碰家门地两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称谓忌.畲民忌被称为“畲客”,尤忌“畲客仔”、“畲客婆”,认为此乃蔑称.故只可称其为“畲民”、“畲族人”或“山哈人”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畲族还有许多禁忌:酒醉后忌存薯种、忌洗澡;砍竹忌用篾刀,砍杉木忌用匠斧;割稻前忌用手摸镰刀口;立秋日不下田;自家种子没落泥,忌送人;月末忌播种豆、瓜;下种时忌吃东西;四月八日、立夏、夏至、冬至忌用牛;猎物和铳忌人跨越、垫坐;忌用鞋掌打猎物;栋梁柴皮忌烧火,竖柱日忌对歌吹唢呐;锅灶门忌朝东;救火忌带东西回家;忌打出现在家中地蛇;酒桌忌见空碗,客人未离时,桌上至少要留三个碗;丧事宴席上忌碗重叠.丧后七日内,忌向人家借钱或还钱物;孕妇忌坐门槛,忌坐布袋,忌看木偶戏,忌跨越牛绳、扁担、秤杆,忌摘水果,忌酿酒.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浙江畲族主要存在地问题
.经济发展问题.众所周知解放前由于历史原因,畲族多居住在山区,自然条件差,丰富地物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经济生产发展迟缓,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几乎没有民族工业,现代科技及工业设施几乎空白,经济生产底子薄,长期以来是靠体力劳动和自然界进行交换,人民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自然界地恩赐,处于十分贫困地境地.解放以来,在国家地大力支持和汉族人民地帮助下,在畲族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地努力下,畲族地区经济生产得到了迅速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化,畲乡经济大为改观,但与汉族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畲族有比较发达地二元结构型地农耕文化,畲族人民多住山区,在这样地生态环境里,经过长期地发展起来地游耕与狩猎以及逐渐发展起来地梯田水稻耕作和定耕型旱地杂粮耕作为核心地生产模式,逐渐形成二元结构型农耕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畲族传统文化地基石.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地今天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与现代生产力和社会进步要求不相适应地消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畲族地区所面临地迫切问题.商品经济地充分发展是任何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起地今天,畲族传统文化应尽快与社会主义市场接轨而协调发展,使之为畲族经济繁荣发展发挥应有地作用,促进畲族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教育存在地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经济水平地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地高低,尽管畲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很大地发展,但是与本省其他地区相比有不晓得差距,在教育上地差距也很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农村教育方面
当前,农村中小学格局地特点是“散、小、低、费”,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办学效益较差,教育资源相对过剩,学校运转困难,教师待遇偏低,整体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等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源逐年减少,办学效益较差.、农村学校教师年龄日趋老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下降,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增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前教育方面
学前教育总体情况是政府投入不足,园舍设施差,专业师资缺,保育水平低,优质资源紧缺,专业幼师短缺,保育水平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职业教育方面
职业教育中专业师资缺,实训设施建设滞后,专业设置大众化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教育质量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不强,普职比例不协调等问题.当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专业师资缺乏,实训设施建设滞后.、专业设置大众化,就业情况不理想.、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不协调,普职招生比达不到省里地要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在浙南山区,自唐宋以来,特别是明代以降,有一个少数民族不断从广东、福建迁徙而来:它就是依山而居,刀耕火种,自称“山哈”地畲族.畲族在长期地生产生活中产生了与之相适应地文化.畲族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地,但在有相关技艺或主持民俗仪式地传人去世,与之相关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消失,一些得利慢、利润不大地技术技艺再无人去继承,等等以及现代化社会各种因素地影响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流失.主要有两个方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民族语言.畲族有自己地民族语言,但没有相应地文字符号.畲族语言,自称为“山哈话”.全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畲族民间语言相通,属汉语系畲族音,有六个音节(汉语四个音节),现已有人采集到上千个词组.展早为其进行注音地是德国学者哈·史图博.据调查,随着普通话地普及,现在畲族村寨中地青少年,许多人不愿意学习民族语言,所以掌握畲族语言地越来越少;并有年龄越低懂得民族语言越少地趋势.十岁以下儿童很多甚至听不懂畲族话,因此畲族语言存在消亡地危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图腾崇拜地仪式——“做聚头”和“赤身功德”.畲族是现存少数几个保持图腾崇拜地民族之一.畲族以“盅瓠”为图腾崇拜对象,畲族地“盘瓠”图腾有其特性.畲族“盘瓠”图腾崇拜地物质文化遗产有:祖图、祖杖、祖担、宗谱等组成地“游祠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体现在其图腾崇拜地仪式——“做聚头”和“赤身功德”中.在畲族历史传说中,其祖先盘瓠忠勇王曾到闾山学法,学得法术,以保子孙万代永远昌盛.因此,畲族人成年后,通过这个仪式,而获得“赤身”资格.畲族“做聚头”仪式地程序、歌谣、舞蹈等有一套规定,代代相传.据调查:许多畲族地区由于“做聚头”传人地去世,又没有新人继承该仪式技艺,到了年,全国畲族地区能够全套“做聚头”地班子,仅留丽水市莲都区水阁镇山根村一处.年再次调查,这个班子现活着地仅三人,真是岌岌可危.“赤身”亡故后,其后人为其所做三天三夜地功德.现在畲村“赤身功德”很少有能做地班子,加上做一套赤身功德需要不少地开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做地亦就越来越少,丽水市最近一次做地是在年.因此,该仪式也已基本失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 浙江省有哪些少数名族文案: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春节习俗作文500字作文。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 浙江省有哪些少数名族文案: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 浙江省有哪些少数名族文案: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风俗。
维吾尔族有特色的是他们的花帽。他们戴花帽很有讲究,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花帽。男性老年人一般都戴巴旦姆花帽和吐鲁番花等。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感觉庄重、古朴、大方。吐鲁番花帽的特点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颜色火红鲜艳、艳丽夺目。姑娘、妇女都很喜欢再尔花帽,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伊梨花帽,是流行在伊梨地区的一种大方、雅致,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的花帽。五瓣花帽,维吾尔语称为“白西塔拉多帕”。一般的花帽是四瓣拼缝成的,而这种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了一瓣,帽子较小,纹样比较简单。
维吾尔族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用泥土建成的。用天窗采光,屋里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食、玉米和大米为主。日常的食品有:烤饼、瓜果、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喜欢新疆维吾尔族。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禁忌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