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 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  文案

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 文案:

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以发展智育为中心,德育在实践中更多的只停留在口号层面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内容单调,重大节而轻小德。在当前的中学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政治化倾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也轻视了中学生行为习惯,交流合作能力等品行方面的培养。而目前我国的德育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讲授,注重对社会规范和民族精神的内容的选取,注重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训练以及注重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实德育内容,实现我们的德育目的。
(二)德育以说服灌输为主,学生亲身践活动甚少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重说教轻实践,学生德育行为能力薄弱。“尽管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中学生德育教育病症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存在严重弊端。传统德育泛政治化使学校德育教育也深受其害,传统德育模式使人们脱离了现实世界,泛政治化的这种偏激的德育理论与实际生活脱轨,只停留在一层干枯的文字层面上。其次,传统德育模式太过理想化,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使所谓的理想没有现实的根基,只成就了一堆不切实际的空谈。再次,我们的德育教育的实施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教育者自身素质低,生活习性,行为习惯都影响着学生,对于这一点,学校应予以重视。最后,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德育教育只存在在口号层面上,脱离实践活动。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改革需要我们努力克服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弊端。
(二)经济全球化使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这直接冲击着我国的学校德育体系和意识形态领域,并给新时期学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全球化的发展,使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的德育理念,德育目标。还要不仅继承传统德育文化的优势,还要不断创新我国德育内容。最后还需要多样化、人性化和高效性的德育手段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的发展使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中国已步入了一个初步的信息化社会。高科技网络已普遍使用,虽然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然而在人们享受高科技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德育首当其冲:信息社会环境的开放减弱了学校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力,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等等。因此,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文化的出现,我们中学德育也应该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内容。
三、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和完善具有层级化的德育体系
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我们要树立全球性的,发展性的德育观念。其次,我们还要树立民主的,主客体互动的德育理念。我们要从片面德育观念转变为全面德育观念,从灌输式德育观转变为实效性德育观。
(二)学校领导思想上要重视德育,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要真正使中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当然,德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
根据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德育目标。品德评价要考虑受教育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同样一个事实,在不同年龄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身上,在不同情境中,其意义就不同。所以,评价不能根据千篇一律的标准,而是应当在参照一般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和因人而异动灵活的运用。
中学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
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社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创新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教师要跳出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基本靠“理论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发展品德情操。

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 文案:

为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及其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开展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学生以及合格的社会公民,我们课题组特在本校部分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活动。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与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2.分析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特点。
3.探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问卷设计包括家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对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勤劳俭仆的认识等8个方面共40道题。发出调研卷450份,收回438份。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关于“遵守公德、遵纪守法”
(1)在车上为老人、小孩等人让座的占82%;装着没看见或眼睛朝窗外的占7%;认为别人不让座何必我要让的占11%。
(2)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上前劝的有%;找管理人来纠正的有35%;%认为与我无关。
(3)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没有车辆通过,会等待绿灯亮时才过的占41%;选择“若有急速,就过,若无急事,等会过”的占48%;乱闯的11%。
(4)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懂得的占%;懂得一些的占68%,不懂的占%。
(5)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认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的占11%;只要不被发现,作弊有好处的占%;认为作弊是不诚实的行为,我绝不作弊的占%。
(6)当某同学被个子高的同学无理揍打时,找几个好朋友去报复的占%;向学校反映的占%;因害怕报复而不敢说的占%。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判断标准,但对交通法规的了解与遵守缺乏系统性与自觉性。
2.“团结友爱”方面
(1)当看到同学打破窗户玻璃,老师询问时,认为说出真相是出卖同学的占%;认为不只是我知道,别人不说,我何必说的占%;说出真相的占%。
(2)与同学发生冲突时,采取坚持不让步的占%;视对方态度再作考虑的占%;主动和解、搞好关系的占%。
(3)当老师与你商量,将你调到学习较差同学旁边时:担心影响自己学习的占31%;认为自己有责任帮他的占%。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以正确的观点与积极的行为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3.“勤奋学习”方面
(1)关于学习的目的,%认为能使将来生活舒适;%认为是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2)有%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的认为知识与思相品德一样重要;没有一份问卷显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3)对目前的教育中最先需要加强的问题:%认为是环保意识,27%认为是人生规划,%认为是公民意识。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与完善,学生能站在社会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较好地体现他们的思想性。
4.家庭、学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1)%认为同学们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有正面影响,%认为有负面影响,认为没什么影响的占32%。
(2)关于父母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的影响,%认为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认为没有什么影响,%认为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3)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能主动告诉家长的%;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认为应听从父母意见的占10%;遇到困难首先会找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占%,找班主任或老师的占10%;跟父母沟通,能讲心里话的占%,与父母难以沟通,不说心里话的占%。
“环境育人”,足见教育的全方面性,但是调查问卷显示,父母在学生心中的“亲近度”并不高。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与结果统计,传统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文明、诚信、良性竞争等现代社会道德元素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对自身有益,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性格较为偏激,责任感不强,缺少奉献精神,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学校德育错位。重课堂知识的教育,轻学生思想引导;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不够深入细致,学校“德育首位”的环境氛围不浓厚。
2.家庭教育缺失。有的父母对自己言行要求不严,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3.学生认识不够。由于个体认识差异性,以及个人年龄、经历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事物的判别有差异。
四、对策探讨
1.突出“育人为本”目标。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点,明确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新课改的重要位置。
2.完善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合理完善德育评价内容,探索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方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改变传统德育模式。传统的单一灌输已不适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学校应当搭建各种活动平台,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动态、体验的基础上,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提升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4.多方合作,形成德育合力。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引导。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

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 文案:

学校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几点思考
一、在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延伸和目标。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在教育评价方面,对固有的单一的静态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更要坚决扭转,注重对智商、情商、逆商的评价与提升,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十八大以来对学校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的新要求,尽快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革新,突出特色教育与办学特色,建立多元的、动态的、注重个体发展的评价制度和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采用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把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二、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就如在课改之初,大家都比较迷茫,虽然也陆续接触了一些新课改的理念,但在实践中如何操作,仍然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我想,面对新课改、新高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冷静之余有自己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置之不理。完全否定我们的教育教学传统,丢弃我们积累下来的教育教学经验,一味追求“新、奇、怪”是浮躁肤浅的,但不作深入的研究思考就认为是再一轮的形式主义更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有必要首先从意识层面规划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然后稳妥地在研究探索中创新工作。
首先要冷静对待课改之初客观存在的一些矛盾。由于对课程改革的定位不同,所以社会认知与教育认知在前期存在着矛盾。教育?Q策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各种群体对课改的认识都会采用自身立场,加之对新课改了解与理解的不均衡,所以要形成合力是很困难的。课改是件好事,出现学生乐意、家长反对的“窘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新课改更像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倒逼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就算体验到了新课改的好处,这些学生还必须要经历高考的考验。
其次,我们要推陈出新,认识到课程改革新的内涵,新的要求。概括来讲,一方面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个体体验,一方面是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学习的“功”,一方面是注重个性创造,强调学习的“能”。所以,我们讨论新课改的问题,必须首先抛开推责任找理由的无用的论调,要在对新课改、新高考精神的深刻理解下,切实地转变教育观念,从操作层面来多动脑筋,看我们能做多少,能怎么做。
认识清楚了,观念才能跟着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回答好以下两个问题,对转变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控制还是自由?这个问题首先要进行回答。我认为教育是对人性的打开,对自由独立思想的引导;教育中持有的道德观不应当与人性为敌,持有的学生观应该重视学生的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生命有它自己的缺陷,因此教育需要宽大、博大的人文情怀,以生活为意义的教育比以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要宽广得多。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必须切实转变课堂教学
当前,我们的老师有一些困惑,比如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学生都把考试技巧作为重要内容和重点,当有些有情怀的老师想要有所改变,想要在教学中灌输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人文情怀教育时,首先是学生就会有意见:“老师,你讲的这些有什么用?能不能给我提分?”功利主义的教育观让我们都在质问“有没有用,能不能提分”,却不再关注教育的本质,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但恰恰只有在这些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学习中,我们才没有单纯讲知识、讲技巧,教考试、教功利,我们才在真正做教育。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仅是单纯地拼知识、拼记忆,不然,我们的教育就已经输了。人工智能,聪明过人;网络信息,知识过人;电脑反应,机敏过人。那么,记忆、知识、计算、翻译、推理、演绎等等,这一切电脑都可以做的比人类更好,我们传统认识下的教育还有什么用?
其实,不仅是我们的学生、家长、社会,就是我们的教师也变得非常浮躁,追名逐利。各种各样的猜题、押题,机械重复的考试训练,精力全部放在考试成绩上,教育质量的丰富内涵已经被单一的考试成绩所取代。我们现在必须要全面地深刻地转变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在当前尤其是要重新回到教育本质的思考中来。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实的最好载体
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仁者爱人”,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仁义礼智信”,用十九大报告的提法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重要的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广泛开展各类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逐步实现“树人”和“树好人”的目标。
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我们只有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解决当下教育的各种现实问题。所以,真正理解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根据新时期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突出强调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 文案: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发展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发扬“自立自强、团结合作”的实中人精神,坚持“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自”育人模式,全面实践“发展教育”的尝试发展、自主发展和超越发展“三个阶段”的发展论,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的持续发展和学校的品牌发展为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工作要求和学生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精良德育师资队伍在学校管理的诸要素中,我们认为教师是管理的第一要素,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因此,我们奉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尊重、培养、使用”的教师管理方针,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搭建成长阶梯,促进教师成长。本学期针对德育工作又从新修订了《中山市实验高中高级德育教师评价方案》、《中山市实验高中班主任评价方案》,还新制订了《中山市实验高中实习班主任制度》。通过对教师角色形象塑造、“三师制度”、校本培训、职务培训、优质化工程等方略全面提升德育师资队伍的素质。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德育师资水平首先、号召全体教师恪守“饮水思源、宁静致远”的校训,高扬“自立自强、团结合作”的学校精神,共同营造“爱国、修身、敬业、多能”的良好校风、“爱生、垂范、善教、创新”的优良教风和“尊师、律己、会学、进取”的良好学风,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教师职业水平和敬业精神。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师德教育网络,制定了《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级德育教师评价方案》、《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岗位任用指导意见》等制度,在全程督促激励下,有序推进了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增强了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利用教师例会,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德育知识的专题学习和研讨。开展校本培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教师的自我角色认识,奠定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再次,对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彰“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和优秀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如在校园网设立“高级德育教师介绍”专栏等),完善建立德育导师制和高级德育教师制度,用制度和机制引领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建设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工作氛围。同时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壮大党员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个个充当德育工作的骨干,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创优争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继续实施“三师工程”,搭建德育师资成长阶梯我校按照教师成长的规律,本学期继续实施“三师工程”,探索和建立了“三师(经师、能师、人师)制度。经师,强调提高教师的职业境界,要求教师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成为合格的教师。能师,强调提高教师的专业境界,要求教师成为智慧型的教育专家、研究型的教师,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人师,强调提高教师的事业境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完美统一,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三师工程”是一个师资培养和发展的系统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制定了《中山市实验高中教坛新秀评价方案》、《中山市实验高中高级德育教师评价方案》和《中山市实验高中名师评价方案》,并通过程序产生了一批教坛新秀和高级德育教师,建立了高级德育教师工作室。“三师”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待遇(享有每月的特殊津贴),还是一种岗位(有培养新教师和进行课题研究的职责)。这种做法,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全过程,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与动力,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喜人局面。3、建立高级德育教师联盟。制订了《中山市实验高中教师联盟章程》,联盟实行“契约管理”,联盟与学校签订契约,有章程,有组织,有活动,有目标,联盟活动经费实行“以奖代拨”。二、实践“三自”育人模式,继续实施“主题教育”本学期以来,学校德育线充分利用“三自”育人模式,以“生活德育、活动德育、文化德育”为德育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道德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实现学校“高远志向、高尚人格、高雅情趣”的“三高”德育目标。首先是根据国家《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继续完善了《中山实验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了德育的目标要求和方法途径,并确定了十二个德育主题,做到月月有教育主题,包括:养成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激励教育、环境教育、责任教育、成人教育、公民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各年级又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不同的教育重点。高一年级着重养成教育,激发饮水思源的校训情怀,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高二年级着重“三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三年级着重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宁静致远的校训品质。高一年级在养成教育中,通过反复的行为要求,把行为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这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学生的“尝试发展阶段”;高二年级在“三观”教育中,通过“三观”的内化与外化过程,形成学生正确人生态度和道德判断力,它是学生的“自主发展阶段”;高三年级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独特个性和独到的道德批判能力,学生对人生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憧憬,它是学生的“超越发展阶段”。通过对“三个年级”学生的系统教育,学生不断成长,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行为方式由“他律”走向“自律”,再走向“律他”;行为表现也由“规范”走向“示范”,再走向“模范”。这样的成长轨迹,正是发展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德育由“尝试发展”走向“自主发展”,再走向“超越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所追求的目标。三、完善德育大体系,优化管理平台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的经历,对《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希望对大家写《浅谈新时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年文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