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 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  文案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 文案: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以“书包”为话题,发散思维,丰富写作材料。
2.由“书包”这个话题拓展出的材料分别确定中心。
3.依据确定的中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材料和中心相对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中心。
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将故事讲得具体而充实。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依托教材中有关“书包”这个话题,开展小组接力赛,集体讨论,讲故事等活动,丰富写作材料,并引导学生依据所选的材料确定中心。
四、教学过程
(一)拓宽思路,丰富材料
活动一:小组接力赛
活动要求:
1.每一列同学5个人为一组。
2.依次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含有“书包”二字的作文题目。比如:我的书包、我和书包、书包的自白、奶奶的书包等。
3.最先完成组为优胜组。
活动过程:从第一桌开始,依次到黑板书写。
活动预设:
路边的“破”书包、最“贵”的书包、哭泣的书包、温暖的书包、智能书包、书包“减负”记、书包里充满爱、书包里的故事、爸爸的书包在闹鬼……
【设计意图】以课本实践活动切入,发散学生思维,拓宽思路,丰富学生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依据题目,确定中心
活动二:让学生从黑板上所列出的题目中,任选其一,确定其中心。
活动过程:首先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出五人进行全班展示(教师依据学生确定中心的情况及时点评)
预设:
《我的书包》将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可以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
《妈妈的书包》妈妈是个老师,背着大大的一点也不时尚的书包,总是装满学生大大小小的试卷,由此表达出妈妈的简朴和辛苦。
《书包的诉说》小主人上初中后,书包的负担越来愈大,每天不仅要被各科书籍和作业本塞得满满的,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地陪伴着小主人,由此表达出学生的课业负担重。
《书包奇遇记》一个破旧的书包在垃圾桶旁看见一个陌生人将瓶子、废纸等整齐地码放在垃圾桶边上,为的就是方便那些拾荒者,表达出陌生人的善良。
(三)选择材料,突出中心
活动三:讲故事
要求:1.依据所确定的中心,讲一个故事。2.围绕中心尽量将故事讲得具体充实。
示例:
奶奶的书包
奶奶的书包很普通,就是一个大大的布袋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布袋子却充满了奶奶对我的理解和疼爱。
今年,我上初中了,学校没有食堂,所以只能回家吃饭。爸爸妈妈又不在县城上班,是奶奶主动承担起了给我做午饭的任务。
大清早,奶奶就拿上那个大布包去逛早市。早市的物品丰富而且新鲜,奶奶就拎着她的大布袋子边走边选,每次回来都是满满的一袋子,有翠绿的苦瓜,奶奶说这菜下火;有我最爱吃的茄子,奶奶的烧茄子好吃极了!还有松软的小蛋糕,留我晚上夜宵吃……还有酸奶、鸭梨、花生等等,健康而又营养!每次看到奶奶精挑细选一大书包,妈妈都会心疼地说:“就一顿中午饭,不用那么费事。”的确,毕竟奶奶也七十多岁了,但是奶奶却说:“孩子起早贪黑的多不容易,饭必须得吃好!”虽然,那个小书包并不华丽,却承载了奶奶对我的爱,也就是这样一个布袋让我每顿午饭都吃得非常合适。
就这样,奶奶已经给我做了几个月的午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每周顿饭都不重复,都是我爱吃的,也都是非常有营养的。朴素的大布袋子和奶奶在一起温暖着我的心!
每当看到那个布袋子,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奶奶为我忙碌的身影,她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行动也一天比一天不方便,而她对我的爱却一如既往,谢谢您!奶奶!
过程:四人为一组,每个人将自己所要讲的故事讲给组内听;然后教师任选4名同学班上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所讲故事进行点评。
小结:学生在讲述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内容和中心不对应。二是内容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心。三是内容和中心:对应并充分突出中心。对于这三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点评,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确定中心后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并充分展开才能将文章中心突出。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这个活动,引导孩子具体理解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中心。确定中心后,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择突出中心的材料(场景、细节、对话……)。
(四)话题迁移,巩固练习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
1.结合自己的生活,确定写作内容。
2.依据所选定的内容,确定中心。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 文案:

一、申论大作文最保险的写法有三大法则
1、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论点和主要分论点;
2、论据综合运用材料提供的现成理论和案例;
3、以考生自己熟悉的理论和热点案例加强论证。
二、一个关键:文章的立意和主张
一篇好的申论文章必须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分论点作为骨架。接下来才是找论据,并论证之。申论文章大多数是话题文章,这就决定了不能主观随便的提出论点,而必须严格从题干要求和材料中引申出来。
1、论点的生成
题目要求和给定材料是申论论点的两个来源。大多数申论的题目要求,往往规定了文章的中心主题。文章的分论点可以从给定材料中总归纳出来。
例:2011年4月联考卷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分析题干,确定中心论点
本文要求以“家底”为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概括“家底”一词的内涵。通观材料,都是围绕人口普查的项目和其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的,并且明确提及“人口家底”一词。文章的核心论题一定是人口家底的现状,即人口管理、老年化和性别比等。另外,还要论及普查家底的重要性,家底诸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等。
第二步:结合材料,确定分论点和文章构架
1。结合“给定资料”——“家底”一词出自材料4中“人口普查作为当今世界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为摸清人口家底,都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收集详细信息”。
①材料1、4、5谈论人口普查相关问题。②材料3谈论户口、超生、性别比等问题。③材料2谈论城市人口密度、幼儿教育、公厕、交通、人口素质与产业发展,城市社会管理等问题。④材料6、7、8集中谈论人口老年化和老年人养护问题。
——得出中心论题及其分论题:人口普查要摸清人口家底,包括:人口总数、户数,人口分布与结构问题,城市人口管理问题,性别比问题,老年化与老年人护养问题等。
2。论证的结构与条理:“总——分——总”:总论家底的构成;分论人口家底诸问题及其解决之道;最后强调继续摸清家底的重要性。
第三步:论述成文
要充分利用材料给定的理论和案例,辅以自己积累的知识作为论据。
家底
201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224个国家和地区普查了全球99%以上的人口。人口普查是各国收集人口资料、摸清人口家底的基本方法。人口家底涉及人口规模、分布及其管理,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细查家底,发现了一些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点题式开头,中心论点】
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分论点,观点】城市常住和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分布不均,有的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资源、环境达到承载极限。城区住房建筑面积不足且分配不均,许多外来务工者无家可安。工作单位过于集中在市中心,引发交通拥堵等长期难题。幼儿园、公厕等公共建设不足,困扰市民生活。政府管理能力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传统以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人口不断流动的现状。高素质人才在各地各行业间分配不均,有的城市因此缺乏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口结构失衡。
【分论点,个观点】一是人口老年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亿,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攀升,“421”家庭的居家养老不堪重负。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身心安康标准也需要重立。二是新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现象令人堪忧。“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儿子单方养老的传统习俗,加上现代性别鉴定和堕胎技术的进步,使得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隐患。
要解决以上问题,夯实家底,我们必须做好如下事情。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分论点,对策】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原则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扶持匹配企业在功能区内发展,有效分流人口。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以户籍制和城市居住证合理调控和管理城市人口。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鼓励社区在幼儿教育、养老、卫生和治安等领域自治管理。
加强和完善养老工作。
【分论点,对策】完善法律服务、统筹养老保险,财政上补贴老人居家养老。鼓励社区自建老年人护理和活动中心,丰富老人的学习和娱乐生活。形成国家主导、居家为主、依托村社的集体养老长效机制。
加强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
【分论点,对策】继续鼓励少生、优生政策。把合理调控人口性别比、年龄结构也纳入计划。在法律和体制上,加大对私自鉴定性别和堕弃女婴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男女比例失衡过于严重的省市区,要多方资助生养女孩的家庭。“子女不分男女,均有义务赡养父母”的法律和政策还需加强宣传和贯彻落实,改变靠儿子一方养老的传统习俗。
人口普查工作耗资大,核查难度大,还存在部分住户不信任、不配合等问题,但摸清这些家底,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社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关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把这项工作有序进行下去。
2、论点的位置
原则上讲,论点可以开宗明义,再用论据充实论证;也可以其义自现,逐次分析事实或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还可以从某个理论或部分事实推出论点,再找出更多的证据继续论证。
但考虑到申论文章的阅卷习惯,中心论点一般要在首段给出,在尾端再次点明和呼应。各个分论点则置于正文各段的首句,在尾居适当呼应。
总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阅卷者随时看到你的论点,以免一篇好文章被归为“论点不清”划入三等以下。
学习申论写作要勤于练习和积累,更要善于反省和总结。要提升自我和提高成绩并重。教育祝各位考生考试如愿,报国有门!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 文案:

满分
老师给我们讲解写作要求我们要做到写文章要有凤头豹尾。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语文提分很困难,作文拉分最常见,仔细分析高分卷,原来里面有诀窍。
一、分点描述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二、使用多种修饰词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文章一波三折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五、同一个意思换个词语表达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描写时赋予人的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成语不能过度使用
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都喜欢用成语,但是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八、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描写外貌的时候慎用‘有’
在写人物外貌时,很多孩子都会这样写:“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1、写作并不神秘;2、写作需要技巧;3、写作强调个性;4、写作就是生活。
要想得到高分作文,必须多从生活中多体验多感受,因为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广泛阅读。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 文案:

作文写法大全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 深圳风采周刊 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希望在写《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人教版完美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