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案

2019-03-14 高三作文 类别:散文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案

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案:

冬日的黄昏,夕阳西下,余晖斜斜地洒在草地上。周围蒙上了一层暧昧的气息。此时,独坐在草地上,打开一本李煜的词集,时间也缓了下来,犹如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他的文字不像太白的那种浪漫奔放,雄奇飘逸;也不像杜甫那样精炼细腻,郁郁而终;而是以一种淡淡的忧郁弥漫其中,给人以才子的不羁抑或失落的惆怅。
用一颗安静的心去品读重光的最后一首词-《虞美人春月秋花何时了》。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又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罢,低声吟唱。
触到词的棱角时,我的身体微微发抖,内心微微颤动,额头渗满了细密的汗。李煜,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一个生命曾何其繁华的男人,走到最后,竟是如此荒唐又凄惨的结局。春月秋花何时了?他华丽又哀怨的一生,他夜夜笙箫的几十年光阴湮没在雕栏玉彻的富丽堂皇中。院子深处,梧桐树下,江南女子温柔的怀抱中,享尽奢侈,唱尽繁华,最终一片苍凉。问君能又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曲虞美人,有繁华如梦的愁,有美人迟暮的愁,有人生沉浮的愁,有世事苍凉的愁。可这一切的一切终于在大宋王朝的手下,归于寂灭。活着,究竟为何种意义?他昏弱无能,沉湎酒色;而亡家亡国,降于宋朝;而寄人篱下,忧心孔疚;终究还是服毒而终。
时代过去了,便成了历史,历史没有明天。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既已亡国,留下作乐又有何意义?沉思之间,眼前俨然出现了一位翩翩的公子。他身穿纹龙黄袍,双手轻轻下垂,仰天吟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英俊的脸庞上,一双忧伤的眼睛,凄美,让人的心隐隐作痛。他反复吟唱,声音泣天地,哭鬼神,又如何?大错已造,逆天轮不会转动。
每夜的笙箫,灯火的通明,终归结束。亡国的恐惧,沉沉的悔意,也终归结束。这位男子双瞳紧闭,往日那一切的一切化为乌有。忧忧,愁愁,凄凄,惨惨,一段引人深思的历史。

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案: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4、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6、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翻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
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
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
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
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
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案:

他的人生似乎是黄粱一梦,有悲有喜,有笑有愁,明明已经来不及体味梦里的是是非非,梦却已经早一步醒了,剩下他孤独的伫立在那方天地里。带着月夜的凄凉,带着时光的忧伤,诉说着人世的凄怆。他,就是李煜。
七月初七,他来到着世上。也许他一出生便注定为皇。那重瞳,那轮廓,都预示着他是帝王之才。他的哥哥妒忌他,他只好选择避世,逍遥九洲,醉心于诗词歌赋。看繁花落尽,看云淡风轻。也许,这才是他的快乐。少年时光,他与娥皇在这山水间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他要的只是简简单单,与妻子白发齐眉。无奈,身在皇家一切身不由己,终究还是登上帝位。慈不掌兵,善不称王。在这乱世,他自问无法称霸天下,一统四海。既然不能达到“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歌舞升平的金陵,他愿沉醉于此,任凭天下战火纷飞,至少这是他的安乐居。烟雨江南,醉人更醉心。他不是看不清时局,正是因为看太清,却无力回天,才选择在这短暂的繁华中放纵自己。家国阴阴,如日将暮。兵临城下,终究还是到了梦醒时分。他不是不愿选择以身殉国,与敌军拼死一搏,因为他仁慈,所以选择投降。至少保全了金陵城的繁华;至少,没有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至少,不必血流成河。为他的子民,他甘愿放下“皇者之尊”成为他人俘虏。别离歌奏响,垂泪对宫娥,转身离开这家国,离开他的根,昨朝为皇,今朝为臣。多少次午夜梦回,他仍旧在金陵王宫,纸醉金迷。繁华不知世事。如今,却面对这凄清的“囚牢”。春花秋月依旧,人事却已全非。其实他早已不知今夕何夕,只是空叹自己为何还苟延残喘在这悲哀的尘世。身心疲惫,万念俱灰,唯有借酒消愁,酒入愁肠,落花微湿,到底何处是归宿?愁恨年年长相似,半醉半醒间,写下一首《虞美人》。又是一年七月初七,宋太祖的一杯毒酒,帮他了却余生。死?他连活都不怕,还怕死?
历史流淌,而他仿佛是那一棵孤决的彼岸花,独自黯然开在那段凄婉的岁月中。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他不仅是“朝中王”,他更是“词中帝”。字字血泪都化成一曲曲哀婉动听的词。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宫廷享乐,“红丈己高三丈透”的夜夜歌舞升平。在他的词中,最真;他不怕世人的谩骂。他敢爱敢恨,只做最真的自己;“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夜晚与女英共赏夜色,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喜爱;“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国破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恨。他的词,从盛世繁华写到哀婉凄凉,悲欢离合。他渴望自由,他想要的只是:“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清,酒满瓯,万倾波中得自由”,最是无情帝皇家,奈何生于此?自古文人骚客悲春伤秋,他也不例外,他喜欢春,花,秋,月。在不少作品都用到这字。尤其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多少?”更成千古绝唱。千百年来,他的爱恨情愁谁懂?
瑟瑟然一生走过,豪情壮志有过,纸醉金迷有过,于落寂中沉寂,于繁华喧闹中尝尽孤独:他的一生,有过繁花似锦,灿若烟霞的时刻,却敌不过白驹过隙的时间。“世事漫随水流,算来一梦浮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念花开,君临天下。一念,春花秋月此生不了;一念,春花秋月了于此刻。许我三千笔墨,绘你绝世倾城。

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 春月秋花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文案:

春未至,花未装扮。
恍惊起,已是初夏。天欲泪时,半树春下,秋满地处,曾是冬雪掩藏。如今,未有落花,未有香消玉损。
雨过,初晴;夜尽,天明;春风起,花再无。这一次,花真的睡去了。
没有花的四季,笼罩在没有光的夜晚里,囚禁着没有自由的人。
自由?呵,自由!树下等花的人,当身体曾经抱怨着,问他的心,你是否拥有自由,这让他第一次哑口无言。
若是真获得自由,要么它在那一刻消失,要么自己不复存在。
不复存在,消失殆尽……就趁现在,好好欣赏这个世界吧。
他喜欢那些花——唯一让他觉得美好的事物,至少表面看上去是美好的。当然,或多或少,他觉得花是自由的,比他自由。春天的阳光洒下时,花开始准备了。慢慢地,悄悄地,在某个瞬间,所有人都未注意时,猛地绽放。直到眼睛捕捉到花鲜艳的色彩,才在心里为之一震。这是花和春天特有的打招呼的方式。
然而花并不这样认为。它年复一年,程序性地表达,又有什么自由可言?
风吹过的时候,撩起了它的心。多么自由的风啊!
它说,如果风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伫立在静止的角度,欣赏从未留意过的,世界的另一种面容,那么树也愿意,以最美的姿态,将来自生命的礼物——花,赠予自由之子。风或许会回赠一份自由给它吧。
可是,风怎会停下。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时间就开始催促仿佛肩负重大使命的它。
花带着失望,暗自想着,睡过这个春天吧,即使开放,匆忙的人,也是无暇顾及。就这样吧,睡去吧,做一个自由的梦。
树下看花的人,没有等来花,只有落下的叶,那是树随风飘下的眼泪。一个失望的春天。
他曾经举起旗帜,誓为自由而战。在那个白昼如同黑夜的时代,太多人需要解放,而太多人又还沉睡着,在梦里,幻想着。一个人怎么能做这样残忍的事情——打碎梦境。虚伪的美好,填充了过往,真实的痛苦啊,请将它吞噬!
众人愤怒地阻止他,逼迫他安于现状,不要沉迷于那些虚幻的字眼——“自由”,永远渴求却无法得到的,束缚之物。
他终于看清,那自由原来是被囚禁在笼里。为了追随它,他也将自己关进笼里。
可后来,人们终于醒来,接过他的旗帜。在他学会忍受乃至享受痛苦和束缚时,责问他怎能屈服。他向上帝发问,明天——如果还有明天,又是谁醒来,谁逝去?
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他的生命,曾经绽放过,即使未有收获,即使缺乏乐趣,绽放的生命之花,自有其至高无上的神圣意义。
他明白这一点,在树下,他把这份意义传达出去。绽放的生命,是世间真正的美丽。即使未来浸没在迷雾中,即使无人问津,只有勇敢地让生命之花绽放,才是存在的证明,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别让墓碑,成为曾经生活过的唯一佐证。
树倾听他的私语,将这真理吐露给风,风走遍大地,万物都谦卑地鞠躬,聆听生命的教诲。
待到春雷再鸣时,惊醒梦中花,树将这一切缓缓道来,花细细聆听。
来年定是,花开满树。若是那露珠太过晶莹剔透,请不要惊讶,花泪当是如此。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感真切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嫌,以平淡心现真实情。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结语:《春月秋花何时了》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春月秋花何时了》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月秋花何时了》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