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文案

2019-03-11 高三作文 类别:议论文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文案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文案:

大约10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知识界曾经有过一场声势不小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大讨论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是否会导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膨胀,人文精神萎缩,乃至出现社会性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这其实也是西方自启蒙运动以后全社会持续为之焦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我的阅历和学养,当然没有能力说得清楚。不过我有一个粗浅的想法:西方的情况与中国一定有很大区别,上面这个担心说到底是个文化问题。长期来看,一种制度会对一种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恐怕文化传统对制度的制约作用更大。在中国,市场经济是否一定会导致人文精神的萎缩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活的社会学样本。而作为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产物,“70后”、“80后”一代年轻人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此次汶川大地震,给这一争论以答案。令社会刮目相看并感慨不已的是,以“70后”、“8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以丝毫不亚于他们前辈的热情和情感投入抗震救灾,一扫人们以往对他们“物质主义的一代”、“得过且过的人生”等等消极评价。当我们看见3岁男孩向拯救他生命的军人敬礼时,我们看到了下一代身上怀有的对这个社会的感恩;当我们得知9岁小学生已经逃出教室却又重新折返,救出两个同学,自己的手臂却被砸成骨折时,我们看到了下一代身上怀有的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当我们看到“韩寒、超女”们二话不说就奔向灾区充当志愿者时,我们看到了下一代身上怀有的对这个社会的担当。
不错,在平常的时候,这些“新生代”常常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乃至自我中心。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或许这些曾经被视为“贬义”的东西,正是上一代人所不具有的个体价值的觉醒。一旦到了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关键时间节点,这种个人觉醒就散发出前所未有的人性光辉。更准确地说,我们这些“50”、“60”人应当自问:究竟是“80后”身上沉睡的“人文精神”在大灾难来临时觉醒了,还是大地震使我们从对他们的成见中觉醒?
灾难筑就了一个巨大的精神磁场,使得中华民族在这个磁场中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激荡和洗礼。灾难也让我们在精神上收获很多,以我的视角观察,最有价值的闪光点有二:一是人道主义光芒的绽放,真正的以“人”为本取代了以意识形态为本;二是建立在权利、义务契约基础之上的公民意识的彰显,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现。尤其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一代年轻人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出来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精神,这将是一个社会最终走向民主现代化的基石。
现代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公民意识表现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国民在精神上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其次是每一个公民在这种认同之下所享有的天赋权利以及与之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次大地震中我们看到,无论是政府首脑、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还是民政救助、医疗机构、慈善团体、新闻媒体乃至每一个民众,都尽己所能地承担起责任。无须动员,整个中国几乎每个人都自觉地尽到了自己的公民责任和义务。公民凭借自己对国家义务的主动承担,换取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设全国哀悼日”、“为死难者降半旗”、“暂停奥运圣火传递”等决定,都是政府对公民呼吁从善如流的回应。正是由于灾难的巨大破坏性,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达成的默契和良性互动,公民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强化,并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当国旗缓缓降下、汽笛鸣响之时,从天安门广场上响起的“中国加油!”成为这一刻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这一发自心底的由衷的民族认同,超越了地区、种族、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将一个觉醒的现代中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重新回到开头讲的“人文精神”问题,我现在觉得,恪守权利义务的契约精神的真正市场经济,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之内不会导致人文精神的萎缩。我们以及我们上一代人身上残余的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浓厚的特权意识或特权崇拜,到了我们下一代、再下一代身上,逐渐转变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意识之时,大概也就是人文精神在中国社会有可能重振之日。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文案: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这样一部关于信仰的电视剧,它如一宏伟博大的历史长诗,向我们呈现那峥嵘岁月里的纷繁浩荡、沧桑巨变以及那奔向自由与光明的热忱勇气。
置身于厚重的历史氛围,我们不由得要掂量这信仰的分量。因为信仰不同,立仁与立青这兄弟至亲短兵相接。因为信仰相同,瞿恩、瞿霞、立青和林娥之间的情谊变得更加深重。
瞿、杨两家人物之间的关系交错相织,纷呈复杂,但因信仰的差异,我们终可以清晰地将其分为三类:一是瞿恩、瞿霞、立青,他们自始至终都坚信共产主义,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是他们不变的信仰,哪怕因此而付出生命,也能含笑走过;二是立华,年轻时,也曾热血沸腾地找寻心中的乌托邦,但看到国民党对共产党人惨烈的迫害,她开始畏惧,懦弱的心终使她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三是立仁,将实用主义奉若神明,做着国民党的鹰犬,相信他的委座可以定乾坤,在信仰与情感上毫无悬念地选择前者。
也许我们不能去评判他们所追求的信仰是对还是错。信仰是一个人对世界体认程度的反映。
国民党所信奉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霸权主义,至高无上的权利感是他们最大的乐趣。视士兵的生命如草芥,到处充斥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严酷,士兵的流血牺牲到头来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政权的建立如同建造一空中花园,没有人民群众这夯实的基
础,再绚烂也终将坍塌。权力不再时,信仰也会消散。毕竟真正爬到权力巅峰的人只在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充当着被统治的角色。所以这种信仰只是短暂的,不能持续提供人们前进的动力。
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则是植根于每一个劳苦大众心中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给了人们奋斗的方向,给予人们顽强走下去的信心,激励这些像瞿恩和立青一样为主义而流血漂橹、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的人不断奔赴前方。这种来自于人性本源的追求真善美的信仰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使共产党人如钢铁般坚毅,对敌人的淫威嗤之以鼻,从容淡定地面对枪杀。为了冲破黑暗的束缚,飞向光明,无论前方是雄关漫道还是荆棘满途,他们都不会畏惧。共产党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百姓,真真正正地诠释了中国人的脊梁。
“为什么我们总是热泪盈眶
因为我们的血为祖国流淌”这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文案:

哲学家萨特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高尚的信仰——道德。
道德是一种责任。忘不了那一天,泉州市宏福园内哀乐低沉。泉州市领导和许多素不相识闻讯而来的市民,纷纷赶来为一位逝者送行。他不是什么领导,更不是什么伟人,但他却是市民公认的“最美公交司机”——吴斌,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尽全力踩住刹车,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犹如春风般吹拂每个人的心灵,诠释着人们心中那份永恒的信仰。
道德是一种诚与信。小小的你能干什么?是听妈妈话的好孩子?还是认真完成作业的好学生?江苏一小男孩上学时不小心刮伤了一辆私家车,由于找不到车主,他留下一张字条,车主知道后颇有感慨,不仅没对他提任何苛刻要求还免了他的所有赔偿。男孩所表现出的诚信与担当拨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车主的宽容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彰显着整个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避免意外,却可以改变意外,小小的举动,可以让人民为之感动,可以让社会为之赞叹,可以让生命的花为之溢彩!
道德是一种善与美。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奇迹,唤醒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意识;吴孟超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杨建一性格内向,走路慢慢,却徒手与歹徒搏斗,用生命践行着教师的誓言;郑益龙,14秒,21步,为救落水游客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友爱与温暖的积累,他们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平凡而美丽的感动,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善与美的洗礼,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道德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道德中的每一朵浪花,你若能轻轻拢住,灵魂就不会因缺少色彩而黯然。让我们一起用道德镌刻心灵的石碑,让我们一起追求道德,为善良欢呼,为美丽感动……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 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文案:

因为信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无惧。
末法时代,不是自由的时代,而是真正的混乱年代,只有找到自我,真我,本我者能够超脱。
无念,无想,只为坚定。
舍得,不舍弃何以得到,不得到何以舍弃。
可以欣赏但绝不苟同,可以理解但绝不饶恕。
因为极于心,所以极于万物。
此生追寻大自在,大自由,故心超脱,身融入。
爱我者我爱之,恨我者我恨之,无我者我何以识之。天地为证,我于我道为永恒,我于我心为天地,我以我念为时间,我以我身为众生。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希望在写《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