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理解道德经作文 理解道德经 理道文案

2019-03-07 高二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理解道德经作文 理解道德经 理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理解道德经作文  理解道德经 理道文案

理解道德经作文 理解道德经 理道文案:

第十九章
使我介然①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③是畏。大道甚夷④,妄人甚好解⑤。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⑥。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如果我坚正不移地知道遵纪守法,遵行大道,唯有持续实际施行是敬服。大道太平,妄人很容易(喜爱)脱离大道(违背法则)。朝政很荒废,农田很荒芜,粮仓很空虚;君人衣着华丽,佩带利剑,厌饫珍馐美馔,过度聚敛搜刮的财货过剩,是为盗夸(盗魁窃财夸侈)。盗夸(盗魁窃财夸侈)不合于大道(违背大道)!盗夸(盗魁窃财夸侈)非法(违背法则)!
注释
①介然:(1)形容坚定执着的样子。(2)专一,坚正不移,坚定不动摇。《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3)耿介,高洁。《汉书·傅喜传》:“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晋陶潜《咏贫士》诗之六:“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②知:(1)守。守:遵循,遵守;看守,守候;挨着,靠近。(2)知道,守道。
③施:(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2)施行,实行,实施,推行。施行:执行,实施;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施:指实际的行为;实践;实际施行。推行:奉行,履行,执行,实践;普遍实行;推广(经验、办法等)。(3)用;运用。(4)蔓延,延续。
④夷:(1)平坦(大弓射出的箭一样平)(2)太平。如:夷一(太平统一);夷世(太平之世)(3)平和,平易。夷坦(平和坦荡);夷伍(平易而放达);夷易(平易,平正);夷泰(平和闲静);夷淡(性情平和淡泊);夷雅(平和闲雅);夷道(平易之道);夷远(平和而高远);夷为(平和通达);夷粹(平和纯正);夷澹(平易恬静);夷简(平易质人)(4)安闲。如:夷由(从容自得);夷白(安于清贫,洁身自好);夷坦(安详自若的样子)。
⑤解:(1)分开,松开,解开,解脱,脱去,脱离。脱离:离开(某种环境或情况);断绝(某种联系)。脱离的近义词:分离,脱节,摆脱,离开。脱离的反义词:皈依(归依),联系,结合,接触。(2)通“懈”。懈:怠,松懈,懈怠。懈怠:松懈懒散;怠慢不敬;松散怠慢。梵语kausi^dya,巴利语kusi^ta。又作怠。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为‘勤’之对称。即指懒惰之状态。除意谓不积极修善行之精神作用外,并有积极行恶之含义。
⑥盗夸:盗魁窃财夸侈,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盗魁:盗贼首领;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盗: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夸:把事情说得或做得超过了原有程度,不符合实际;奢侈;夸恣(奢侈放纵)。例如: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贵而不为夸。《老子》:“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王弼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财皆盗夸也。”魏源本义:“盗夸《韩非子》作‘盗竽’。案:古韵虞、麻通用,则‘竽’、‘夸’皆协韵。《说文》‘竽’、‘夸’皆亏声。盖篆文‘于’作‘亏’,是以形近致误。”高亨正诂:“‘夸’、‘竽’同声系,古通用。据韩说,盗竽犹今言盗魁也。竽以乐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一说,强盗为服饰以夸于人。河上公注:“百姓不足而君有馀者,是由劫盗以为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也。”

理解道德经作文 理解道德经 理道文案:

我认为:有智者,必定善于体察生活细微,又能洞悉何者为重;必定拥有非凡能力,兼且包容人所不耻;必定历经世态沧桑,还能保持内心安宁。

理解道德经作文 理解道德经 理道文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种生活的哲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是在现实中会发现身边的人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真的好似无任何优点,无法包容一个自己有所厌恶或是不屑的人。又如何三人行就有自己的老师呢?老子的这句话却给了我启示。虽然取自的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事物辩证统一的论点,却能成为生活的一种哲学。人们知道美的事物之美,是大家清楚什么是不美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知道真善之为真善,是知道那些不真善的事情。当我遇见一个满是缺点的人时,就把他当作老师,当作一个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就行。我想这种哲学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与名是永恒的,不可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但它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我们平常如果为了做好事而去做某一件好事,为了得到好评而去做某一件好事,那不是善言善行,真正的一个好人,行不言之教,对每一个人都会是同一心境,如春风淋浴,会善待周围所有,你说不出他哪里好,但他总是那么亲切的对你好,大家都说她好,这才是真正的善人,好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理解道德经作文 理解道德经 理道文案:

何为道?道德经贵为万经之首,老子曾于其开篇便阐述了“道”这一晦涩难懂的字眼。其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通俗些说,道,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它存在于这天地之间,一草一木,一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以肉眼可见的世界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是最为客观的实体,是这个世界的表象。当我们以物质的固有状态来判定其存在价值,事实上,这是有悖于“道”这一象征着中国特有古典文化符号的内涵的。草木虽小,亦存生命,天地虽大,却无情丝。关乎道,老子曾言,可以说出来的,都不是道。那么既然不能通过言语来描述,我们又该如何去表达呢?诚然,语言的创造,成为了我们彼此之间沟通的一座敦厚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其来阐述内心的想法,可是并非所有。这种局限性亦是道的一种体现,它的无形无体在于你只能去感受,但是却无法去用文字或是别的什么方法去描述。这正如文字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的意识,而事实上,与这天地之道相比,人的意识亦是受着自我认知的制约而无法去真切的明白”道“为何物。谈及此处,似是对于”道“仍旧不甚明了。事实上,道比不得无形的能量,它不仅无形,更加无迹可寻。它存在于这匆匆流逝的时光里,它隐匿于这奔腾不息的江海中,可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渐已斑白的华发和那不时激起的浪花——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依据于我们明亮的双眸和我们引以为傲的思想,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世界,并非只有脚下踏着的那厚重的土地,还有着许许多多,存在于这方世界,然后你却无法看见的事物,他们与我们无二,皆是这天地的一员,皆是”道理“交织下,诞生的命数。所以,道,并非一言而可以明之,或是千言万语,亦不能使人明之。在当今时代,道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一则为言语,即为说这一种表达方式,二则为道路,即为我们所行之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这世上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我看来,走路是一种道,走过的路也是一种道。红尘喧嚣,我们更应看清自己的道,不仅是脚下有形的道,更应是那无根无源的,无形的道,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悟,最终去明了,我们的人生,我们,于这天地之间,所处的位置。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理解道德经》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理解道德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理解道德经》吧